查看原文
其他

樊胜根丨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保障粮食安全 未来还要吃得健康

NEWS

“1.3万亿斤粮食,可以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让14亿人吃得饱。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膳食的健康和多样性越来越重要,未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基础上,还要逐渐改善饮食结构,吃得健康,”3月5日,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报告再次强调粮食安全问题,为此,新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樊胜根

樊胜根,中国农业大学讲席教授,全球食物经济与政策研究院院长。点击文末“阅读原文”可查看原文

未来粮食要考虑多样化

根据人口“七普”数据,我国当前人口数量为14.1亿,2021年,我国粮食产量1.367万亿斤,“当前的粮食产量,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了480公斤,可以满足人们日常的营养需求。在未来,也要考虑国民膳食多样化的问题,让居民膳食更健康。”樊胜根说。

 

1.3万亿斤粮食,是怎样满足14亿人粮食需求的?樊胜根解释,“1.3万亿斤,包括口粮、饲用粮等,不全是直接食用的。口粮主要是小麦和稻米,而大豆、玉米等,则主要是饲用,也就是饲养动物,为人们提供肉、蛋、奶、水产品等。”

 

当前,居民膳食中,直接食用的粮食占比正在逐渐降低,菜、水果、肉、蛋、奶等食品占比在增加。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为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6.3%。其中,猪肉产量5296万吨,增长28.8%。猪肉是我国第一大食用肉类,此前有数据显示,我国全年消费的生猪达到7亿头。

 

我国蔬菜生产的规模则有所降低,樊胜根说,“当前,居民膳食中的脂肪、碳水化合物仍旧较高,而蔬菜水果、海鲜等,则比较少,这和健康膳食的要求,仍有距离,未来还要加强膳食品种的多样化。”

膳食健康,需丰富食物种类

“减少红肉的消费,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消费,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海鲜的消费,是未来的趋势,也是健康膳食的要求。”樊胜根说。

 

大量的红肉、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尤其是精制面粉和大米),不仅不利于减少碳排放的需求,更不利于居民自身的健康,“一些发达国家中,过度摄入脂肪、碳水化合物造成了肥胖人群的增多,也使得糖尿病等慢病高发,这是别人已经接受过的教训,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比如日本,同样也是发达国家,但相对欧美国家,他们对红肉的摄入较少,保持着比较健康的膳食。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日本的经验就一定适合我国,而是说,应该在未来找到适合我们自身情况的膳食结构。”

 

我国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已经经历多次修订和改进,但《指南》中的膳食标准,仍被部分人认为难以达到。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不平衡的现象,也早就引起了普遍的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可能地按照健康饮食的标准去摄入食物,”樊胜根说,“当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仍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比如研究制定适合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健康膳食标准。我国区域广大,各地饮食习惯多样,统一的标准,难免会在具体实施中遇到难题,所以,根据区域的不同,人群的不同,制定更加具体和可操作的《指南》,有助于帮助居民更好地实现健康膳食的目标。

【  -End-  】

内容转自《新京报》客户端
封面图源网络
新京报记者|周怀宗  编辑|张树婧  校对|卢茜


1. 樊胜根 高海秀 冯晓龙 王晶晶:农食系统转型与乡村振兴

2.AGFEP|解读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3.司伟教授接受《新京报》采访,谈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

4.樊胜根、郭红东:E-commerce boosts rural developmen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