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3最热创新药属于ADC

阿基米德君 阿基米德Biotech 2023-03-01

穿云箭升空,而且是两支。

如果对这些信号视而不见,恐怕要在创新药划时代的转折点落伍了。

刚刚过去的一周,ADC发生两件大事,第一三共/阿斯利康ADC疗法德曲妥珠单抗(DS-8201)在中国获批上市,中国首款CLDN18.2 ADC新药CMG901(由乐普生物负责ADC技术、康诺亚负责抗体)以11.88亿美元总金额授权给阿斯利康。

意义复杂而深长。

站在更宏大的视角,国际大厂纷纷重仓新分子类型,GSK甚至有些焦虑,放弃细胞疗法,转战小核酸药物。默沙东作为成功押中PD-1两大厂家之一,把下一代重磅药物的希望寄予ADC,400亿美元收购Seagen受挫后,从中国企业引进9个ADC项目,合作总金额116亿美元。阿斯利康对ADC下重注,先后以总交易金额69亿美元、60亿美元与第一三共达成合作开发DS-8201、DS-1062,跻身史上最大BD交易之列。

再结合ADC代表国产创新药密集出海的现象,趋势已经很清晰——

2023,是ADC之年。作为少数进入商业化成熟期的新兴疗法,ADC已成为最热赛道,而且中国企业部分ADC产品已具备BIC优势。

海外ADC先驱Seagen,股价自2001年上市至 2021年最高涨幅达到20倍,能否把奇迹复制过来?


 01 

实力不允许ADC低调

ADC大热,有逻辑支撑,其潜在市场空间可能大超预期。

一是具有更广泛的适应症人群。ADC可用于传统靶向疗法并未覆盖的新靶点;对传统靶向疗法产生耐药的患者,仍可使用ADC延长其对药物的响应;ADC可通过其旁观者效应,在肿瘤抗原低表达的患者中起效。

二是多个靶点ADC药物显示出了泛癌种治疗的潜力,如靶向 HER2 ADC 药物在乳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肺癌以及尿路上皮癌中疗效优异。

三是ADC作为人为组合药物,具有多种搭配变化,使候选药物分子的数量可无边界扩容,给药企带来更多探索的可能性,更容易实现差异化创新。

ADC在新兴疗法中最接地气,又香又不贵。

荣昌生物维迪西妥单抗纳入医保后,患者年治疗费用为13.7万元左右,自费(30%比例)支付年费为4.1万元左右。罗氏赫赛莱进入医保后年治疗费用降到11万元左右。

ADC 可望诞生出多款重磅药物,德曲妥珠单抗(DS-8201)只是一个开端。

德曲妥珠单抗在中国获批首个适应症用于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与对照组T-DM1相比,接受德曲妥珠单抗治疗的患者客观缓解率高达近8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延长近2年。德曲妥珠单抗将全面覆盖乳腺癌领域 HER2 阳性群体及 HER2 低表达群体的各线治疗,逐渐取代既往标准疗法,实现 HER2 靶向治疗的主导,并拓展至胃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其他 HER2 高表达癌种。

其碾压式的疗效将带领ADC逐步成为肿瘤领域的主流疗法。

聚光灯回到国产ADC。乐普生物CMG901全球权益授予阿斯利康具有三重特别深意。

一是不同于过往创新药license-out以首付款为重点,凭借CMG901的成药性及阿斯利康靠谱的销售执行力,11.25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两位数的分层特许权使用费,有可能大部分会兑现。从这个层面讲,权益不是一卖了之,而是相当于通过MNC(跨国药企)走全球商业化的便捷通道。

二是不同于大多数前沿疗法叫好不叫座,ADC凭借颠覆性的临床疗效及广覆盖的适应症,正在释放巨大商业价值。DS-8201 2022年全球销售额12.6亿美元,气势如虹。《Nature》预计DS-8201 2026年销售额将达到62亿美元。所以,阿斯利康对ADC全面押注,除持续引进项目外,其在研ADC产品超过10款。

三是不同于其他ADC引进方,阿斯利康是最懂ADC的MNC,认可乐普生物ADC平台好、靶点好,引进针对HER2阴性胃癌疗效出色的CMG901,以补充完善自身胃癌业务布局。DS-8201 HER2阳性胃癌适应症已获批,DESTINY-Gastric01研究探索队列1显示DS-8201对HER2低表达胃癌也有一定疗效,由ICR评估的ORR为26.3%,有待后续研究进展。


乐普生物研发管线  据2022年中报

 02 

ADC技术平台持续输出新药

CMG901初步临床数据惊艳,8例接受CMG901治疗的Claudin 18.2阳性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75%,疾病控制率为100%

高光的背后,是拥有ADC技术平台优势的乐普生物,来自跨国药企的BD,让这家低调的技术型公司走到前台。

乐普生物拥有完全一体化的ADC技术平台,涵盖ADC的研究、开发和制造的全过程,突破毒素种类、偶联技术、连接子稳定性的壁垒,具备ADC药物的放大生产综合能力。

ADC技术平台可持续输出自研新药,乐普生物已拥有5款临床阶段的ADC管线,数量和进度在国内领跑,其中MRG002、MRG003临近商业化。

CMG901为世界首创,是中国及美国首个获得IND批准的CLDN 18.2 ADC,获得FDA的孤儿药认定和快速通道认定。相比其他Claudin18.2药物,CMG901展现出潜在疗效优势(非头对头):CAR-TCT041在Ib期临床14名末线胃癌患者中取得57.1%ORR,单抗ASKB589在I/II期临床9名末线GC/GEJ患者中取得22%ORR。

MRG003 是国内首个、全球范围内临床研究进度居前的EGFR靶向ADC药物,有望填补EGFR 靶向药物二线及以上全身性治疗失败的 EGFR 阳性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包括HNSCC、NPC及晚期NSCLC)患者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在临床上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其中HNSCC(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处于关键III期临床,NPC(鼻咽癌)处于Ⅱ期临床并获得CDE授予突破疗法认证和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治疗NPC Ⅱ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在有效性分析集的57例受试者中,总体ORR为47.4%,DCR为79.0%,3个月DoR率为90%。ORR较传统治疗手段取得突破性进展,EGFR-ADC的出现为克服传统的化疗耐药、TKI耐药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MRG002是全新的HER2靶点ADC药物,与曲妥珠单抗相比,由于其抗体成分MAB802可促进岩藻糖基化,从而降低抗体Fc区的ADCC活性。HER2高表达乳腺癌正在进行关键III期临床,尿路上皮癌正在进行III期临床。

MRG004A为国内首个TF靶向ADC药物,目前在美国进行剂量递增试验,在中国启动I/II期临床试验。

MRG001是一种临床进度领先的CD20靶向ADC药物,用于治疗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国有超过20万DLBCL存量患者,目前一线R-CHOP疗法失败/耐药后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

在乐普生物的工具箱里,还有一件重要武器可为ADC管线赋能,就是2022年7月获批上市的PD-1普特利单抗。

为突破疗法局限及耐药问题,药物设计理念正转向联合疗法和 Two or multi target One drug,PD-1虽然比较卷,却是管线矩阵的基石,联合用药的基础。

乐普生物正在探索PD-1+EGFR ADC、PD-1+HER2 ADC用于实体瘤的联合疗法。

PD-1普特利单抗本身也是差异化产品,体现出乐普生物的分子设计能力,通过增强抗体与FcRn的结合,使得半衰期明显比其他PD-1更长,起到长效作用,实现每三周给药一次的方案,成本更低,依从性更佳。

全球都在拥抱新分子类型,ADC药物被视为有望引领下一个十年的新药浪潮,万物皆可偶联,这一次我们没有落后,CMG901已证明国内头部ADC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