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刀尔登:得天下者得民心

思想严选2 2023-08-26


  推荐一个优质人文号给大家


古代,帝王得天下,总要说上膺天命,下餍民心,而非智竞力争而来。天命如何,人不知鬼不觉,你说什么便是什么好了。

至于民心,似乎是有些准儿的事,所以不但帝王借此来合成王朝的合法性,老百姓也跟腔学调,拿它来增加自己的幸福感:瞧啊,我就是天视天听的民!我就是载舟覆舟的水!

还有格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很动听,然而可惜,是句谎言。

一天,朱元璋微服出行,走到三山街,在一个老太太门口歇脚。听说老太太是苏州人,便问张士诚在苏州如何。老太太说,张士诚不战而降,苏州人不受兵戈之苦,很感念他的恩德。第二天朱元璋在朝中发牢骚:京师十万人,怎么没有一个人能像这个老太太,背地里说我的好?

张士诚为人宽厚,比朱元璋更得人心,但得天下的不是他。朱元璋起兵后行“寨粮”、“检括”,与剽掠无异,却能得天下。

他高兴地说:“大明日出照天下,五湖四海温暖融融。”这位弥赛亚,对民心很可能别有自己的见解。比如,他或许已觉察到民心和民意是两回事

曾有十三人因为说“朝廷法度厉害”,全家成年男子都被处死,妇女流放。他的一条有名的榜令,是禁止人“不思朝廷凡事自有公论,但不满所欲,便生议论,捏写匿名文书,贴在街巷墙壁”,违者全家处死。

管不了你的心,还管不了你的嘴呀?未得表露的民心,总没什么大用。

史书里总有许多材料,证明开国皇帝得民心以得天下,亡国皇帝反之。那些都是剪裁涂饰过的。

朱元璋自己认为元朝之亡,在于纲纪废弛:“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他治道的中心是使民战栗,而对民心,则是半信半疑。

明确提出“得民心者得天下”命题的是孟子。朱元璋下令把《孟子》中不顺耳的话都删掉,其中便包括所有对“民心”的讨论。若全信民心论,他不敢删《孟子》;若全不信,他不必删《孟子》。



乡野流传有许多朱元璋治吏的故事,身受吏治之苦的平民听着很满足。但我们不妨再看看他如何治民:

朱元璋畏惧无业游民。《大诰》里明明白白地写着“逸夫处死”。榜文则说,百姓都要就业,外出要知道本人下落,到哪里去,去做什么;人们互相监督,若有人远行不知下落,或日久不回,里甲邻居不告发的,一律充军。另一条是规定看病的,算卦的,都只能在本地行业,不许远游。

按他的榜令,对说谎的人、通奸者和骗子小偷的处罚都是死刑,曾有人偷卖草束,被凌迟处死。

自以为道德无瑕的人,说不定会为此欢呼呢。但你一旦认可了这种任意处置的权力,就不要再抱怨这种权力干涉到你的生活。

比如,同姓结婚的,处死;私改名姓的,处死。违反官定的服式,穿“半截靴”的,处死;违反官定的发型,孩子剃“一搭头”的,阉割。

你要喝酒吗?有“乡饮酒礼”,犯者打五十,甚至充军。你要听戏吗?只许演“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及欢乐太平者”,别的不但不能演,连戏本子也不能看,“敢有收藏者,全家杀了”。

还有呢。民间的医生,只能称医士、医者,不能称大夫、郎中。梳头人只许称“梳篦人”,或称“整容”,不许称待诏。万一叫错了呢?“治以重罪”。

又军人子弟只许演习弓马,否则便是不务正业,学唱的,割舌;下棋的,断手;踢球的,卸脚;做买卖的,充军。要是吹箫呢?“连上唇连鼻尖割了”,看你拿什么吹。

除非明朝人是很特别的一种人民,否则无法想象,这样一位皇帝,这样一种统治,会得什么“民心”。


但在民间,朱皇帝的口碑竟还不错,尤其是与他的为人相比。这已不是“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所能解释的了。

王朝自马背上得来,得民心不如得士心,得士心不如得军心。“都很狡猾”的士人,一开始或要闹点别扭,迟早要加入新朝以自保。士是民的精神领袖,还是其传记作者。士心一旦收揽,民心也就粗定了。

在底层,个体的人心与整体的民心已有很大的区别,而且,提出民心论的先贤,假设的是处于理想状态中的民人。这种状态,自秦汉以后,怎么可能接近呢?百姓在精神上早被征服,这时再谈什么民心向背,不过是拿幻象来自我娱悦罢了。

朱元璋得到了民心,明朝也得到了而且靠着士人的越俎代庖,享祚近三百年。

看来,“得民心者得天下”虽不是一点道理也没有,但有比它更有道理,也更合实情的一句话,便是“得天下者得民心”。


刀尔登这篇小小短文,把民心与天下经常互相颠倒的关系抖搂出来:孟子提出的“得民心者得天下”,本意是为了规劝君王仁义,但在历史演变中,民心渐渐也成了被玩弄、被操控的东西,最后还是变成了帝王手里的一张牌。只要武力在手,民众自会匍匐在地,高呼天子万岁。

中国古代崇尚“以德治天下”,为什么治了几千年,德的水平依然不高?刀尔登便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德治”的幌子下,隐藏着制度与文化的漏洞。
刀尔登写书以论史之长,不在考据。他所使用的史料,普普通通,但他却能用独特的视角和通达的理论把历史描写的与众不同。读刀尔登是不嫌腻的,一众名人读者都直呼过瘾:
羽戈:“刀尔登的一大特色,恰是说理。与擅长说理的王小波相比,刀尔登的文字功夫似乎更胜一筹,其表述机警、明快,力求一剑封喉。”
张鸣:“拿到书,尽管多数文章我都见过,还是一口气读完《中国好人》,过瘾。”
刘瑜:“读刀尔登的文字,我却没有戒备之心。在我有限的阅读体验里,这是难得的不含三聚氰胺的中国历史。”
除了文字上的酣畅淋漓,读刀尔登,也是抵御愚昧与浅薄。为此,先知书店诚挚推荐刀尔登作品集:《亦摇亦点头》《中国好人》《鸢回头》《不必读书目》《好好讲道理》《大道和小道》。其中,《亦摇亦点头》绝版多时,先知书店有幸联合出版社将其复活,并有幸收藏刀尔登亲笔签名;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抢先收藏(含独家好书):
推荐阅读
莫言:他的文字,无法被超越,包括他自己
对待传统文化最缺失的一种态度
我们亟需一场关于死亡的教育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独家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