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它是公认的四大名著,为何却被称为“中国人的精神地狱”?

思想严选2 2023-08-26

 推荐一个优质人文号给大家



《水浒传》讲的是什么?主题是什么?


有好多种说法,当然最传统的是“农民起义的颂歌”。到八十年代出来一种说法,说是为市井细民写心。到1990年代又出来一个说法,说是为流民写心。此前还有一种说法,是太行山群盗的自我写照,等等。


对《水浒》的两种误读

这中间影响最大的有两种,一种是农民起义的颂歌。这有没有道理呢?肯定有一定的道理。小说描写的大规模武装反抗政府,和中国历史上此起彼伏的农民战争——叫造反也罢,叫暴动也罢,叫起义也罢,就是农民战争,肯定是有关系的。

但是它也有问题。你要说是农民起义的颂歌,起码有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个队伍里的一百零八条好汉里几乎没有农民,只有一个,是九尾龟陶宗旺,不上数的一个人;而且没地位,几乎没他的戏。

第二个问题,整个情节里没有关注过农民的利益,尤其土地要求绝对没有表现。

第三个问题,如果是歌颂农民起义,怎么后来受招安,倒过去打方腊了?所以“农民起义的颂歌”这个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问题不少。


跟它相反的一种说法,是近六七年出来的。一个著名的学者,很有名气,他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

听着很吓人,说中国人为什么现在道德水准这么不好?社会上这么多痛心疾首的问题呢?他说就是因为《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把中国人教坏了;幸亏中国人精神世界还有“圣经”,是《红楼梦》。

说《水浒传》是中国人的精神地狱,有没有道理?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水浒传》里写了很多血腥和暴力。但是你要这么简单的否掉,有几个问题不好解释:

第一,风雪山神庙,一个正直的人、善良的人,被社会黑暗势力逼得无路可走,最后奋起反抗。《水浒传》让人们看了感到很痛快、很喜欢,这是重要的原因。还有像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这样一种表现反抗、表现英雄气质的情节脍炙人口,你要说都是精神地狱,是说不通的。

第二,以偏盖全,双重标准。《红楼梦》里难道没有按照今天道德标准来衡量不是那么太妥当的内容吗?肯定也有。扬之九天贬之九地,走极端了。

第三,如果这样来挑文学作品的毛病,不光是中国,世界文学的名著里相当一部分都会被淘汰,这个说法作为一种文学批评是要不得的。

为什么同一部作品会有差别这么大的评价?理解分歧这么大?主要是因为这部作品内在的复杂性。它如果很简单,就是一杯白开水,就不会有这么多差异巨大的理解。它不是白开水,里面有很多不同的成份,所以见仁见智。我们今天就是要来分析这些复杂的成份。



《水浒传》里的大传统、小传统

除了这个基本判断,还有一个:“大”“小”杂糅说水浒。什么叫大小杂糅?我们说文化传统有大传统、小传统。大传统指的是社会上层的一种文化,小传统就是民间的、江湖的。《水浒传》里两个传统都有,杂糅在一起。

比如说大传统,像这样一些传统,我们今天说见义勇为,这个词哪来的?《论语》里的——《论语》:“见义不为,无勇也。”——孔孟本身有一定的侠的因素,又如“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不正是侠肝义胆吗?

墨家更不用说了:“摩顶放踵,以利天下;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所以研究者说:“墨之徒党为侠,多以武犯禁。”(吕思勉《先秦学术概论》)以武,个人的武力;犯禁,就是我说的体制外,是和法制相冲突的。

《史记》里专门有《游侠列传》:“缓急人所时有……有道仁人犹遭此灾,况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乎?其遇害何可胜道哉!”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侠:“言必信,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羞伐其德”等等,这些是侠的一种定义和赞歌。这是大传统里面的。


小传统呢?水浒好汉的故事,在宋代书场里,《花和尚》《武行者》《青面兽》《石头孙立》等,都在表演。还有杂剧里,《黑旋风》十种,还有《争报恩》《黄花峪》等等。

这些民间小传统和大传统杂糅到一起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水浒传》。


《水浒传》是一部让人绝倒的旷世奇书,然而,它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读者都没有读懂的旷世奇书。没读懂,只能看到英雄好汉、快意恩仇、官逼民反,最多就是精彩的草根起义;而读懂,就会看到中国社会的底层逻辑

闻一多说:“大部分中国人的灵魂里,斗争着一个儒家、一个道家、一个土匪。”《水浒传》就是中国人“土匪梦”的充分体现,“好汉梦”的本质就是“土匪梦”,它会时不时会跳将出来,支配我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行为模式——这就是“游民意识”。
游民阶层在晚唐时期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了塑造中国人文化底色的主力军。甚至,五代十国的不少开国皇帝本身就是游民出身,不知不觉也对人们形成了示范效应。随着这个阶层的壮大,久而久之,便产生了配合这种生活方式的伦理观念,并加以美化,于是《水浒传》诞生了。
游民文化研究的泰斗,著名学者王学泰总结说,游民的思想意识里有两个关键词:义气和平等。
这种简单粗暴的理论和组织原则,如今已成为全体华人的共同文化语境,可以说:中国人都是游民的子孙,我们的精神世界由游民一手塑造,并影响至今,这是中国文化挥之不去的底色。正像李慎之先生说的,王学泰先生对游民文化的揭示,蕴藏了中国两三千年历史的谜底。

为此,先知书店特别推荐:王学泰《游民文化与中国社会》。钱理群认为本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具有普遍性的概括和广泛的解释力。邵燕祥称,这本书是“游民学”的一个发轫之作。

张鸣:王老师这本书有两个非常大的贡献,第一个揭示了我们的社会中,还有我们的革命里,一些游民的痕迹。第二个就是民间通俗文化和游民知识分子问题。

雷颐:王先生分析朱元璋很到位,游民在社会动乱中成功之后,掌握政权之后,会更加专制、集权,更加残酷。历史上形成过一种游民文化,流民文化跟特定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后果是很可怕的。这本书的一个意义也在于让人们注意到这个现象,一定要从制度上让成为游民的人尽可能融入到当地社会当中。

这本经典著作所阐发的“游民文化”概念,是对中国的一切现象,最具解释力的文化概念,没有之一拿起这本书,就好比近视眼戴上了眼镜,一切都变得如此清楚明白、毫无秘密可言。我们深知本书价值,取得独家授权。长按下图,识别图中的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一并选购金圣叹点评版《水浒传》)

推荐阅读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真实存在,还是文艺创作?
阅读陈乐民,是为了获得一种羞愧感
“良心”是这个时代的稀缺品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更多独家好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