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五十关:皆是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看看你能过几关!
所谓「关」是指阻碍甬行的要塞,隘口。此「关」不通便达不到目的地。这里是指阻碍学道、明道的关口。也可泛指学业、事业和进德修业之「关」。
这些「关」有出于自然界的,有社会人际方面的……都源于自身的修养程度和对事物认识、理解、把握的准确性,更与自身的努力程度等密切相关。
色欲,为人生要命第一大关口,最恶最毒,人自色道中而生,从色道而死,大半是色魔作殃,色魔有动之于天者,有出之于人者,动之初天者,是历劫根尘,发于不知不觉之中,起于无思无虑之时,出之于人者,见色而情生,遇境而神驰,若除尽色根,自然灵苗发生,虽遇美色,不知其为美。
虽见女子,不知其是女子,若见美色女子,犹知是美色女子,亦能当场强制,不动欲念,殊不知我不生欲,却有生欲者在内,不能除而勉强除,不能去而勉强去,功深日久,终有除去之时,若色根拔尽,则色身坚固,法身易修,其余关口,皆易为力,出家者当如是,即在家者,虽绪人伦延续后代,亦宜寡色欲,能寡色欲,精旺气足,后天充实,祛病延年。
人生虽有百年期,夭寿穷通莫预知,昨日街头犹走马,今朝棺内已眠尸,此教人看淡世事恩爱,急修大道也。人生在世,万般皆假,惟有性命是真,大病临身,卧床不起,虽有孝子贤孙,替不得患难,代不得苦楚,生平恩爱,到此一无所恃,然父子兄弟夫妇既聚会在一本戏中,为父者亦必做出为父的道理,为子者亦必做出为子的道理,为夫者亦必做出为夫的道理,为妇者亦必做出为妇的道理,当知各尽道理。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在自己本分中应当如是,但不过心中明白是逢场作戏,大家合伙,将这一本戏顺顺序序作个完结,彼此便了事,如是应去,既不伤天伦,又不昧本性,便是在家出家,在尘出尘,能大成其道者,无牵无扯,洒洒脱脱,一心学道,自有进益。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荣贵,有天爵与人爵之荣贵,天爵者,道德仁义,人爵者,功名禄位,修天爵者,饱仁义而味道德,敛浮华而就朴实,蓄精神而养正气,不是教避荣贵,是要于荣贵境遇处,做出不贪荣贵的实落工夫,若处荣贵而恃荣贵,或居荣贵而贪荣贵,或出荣贵而不忘荣贵,或见荣贵而知是荣贵,或遇荣贵而谄媚荣贵,皆是不曾打通关口,如可以出入荣贵之中,而不为荣贵所伤,借世法而修道法,不得志则独善其身,修道立德,行其道以救世,处荣贵者忘其荣贵,无荣贵者莫羡荣贵,则道法可成。
财有世财与法财之分别,世财者,金银珠玉,法财者,功德精诚,积法财者,重功德而轻金银,以性命为珠宝,以仁义为金玉,以惜气养神为货利,以存诚保真为富有,以清净无为为家业,虽修行,此身未离尘世,不能全废世财,亦当见利思义随其自然,受之而祷雨救旱,禳灾扶国,修造宫观,大兴教门,皆用财得当,先积法财,而后借世财立功。
修真之道,与世法相反,处穷困而不为贫困所移,去奢华而守恬淡,若受不得穷困,遇饥寒而生烦恼,值艰难而起无明,便是以饥渴之害为心害,若重衣食而轻性命,如何修性命?图衣食者,可养皮肉,修性命者,却能保天真,天真若失,虽身肥体壮,如猪如牛。学人,受不得困苦,耐不得饥寒,稍遇艰难,受些淡泊,即便自生烦恼,恨天怨地,邪思乱想,不守本分,如此行为,便是挡路高山,害道大魔,寸步难移,若以道为己任,圣真暗里自有安排,决不饿坏真正学道人,否则,丰衣足食,作事受不得一些苦难,当不得一些贫淡,妄想明道,难矣。
君子以虚受人,盖学道者,先要虚心下气,自卑自小,不满不盈,只见己短,不见己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尊师敬友,毫无高傲浮躁之气,方能感动真师指点,良友劝勉,真正有志之士,不恃才,不逞能,如愚如讷。明眼者一见,暗中留心,不肯弃舍,日久试确,即便提携,若是自矜自是之辈,纵然聪明过人,学问出众,置于不问而已。即遇明人,不肯低头,弄得大病临身,方知自错,其病在于气傲自足,气傲自足便是无有真心,既无真心学道,谁肯真心指道?须作个虚心屈弱的人,未闻道者,即能闻道,已闻道者,即能成道,盖以惟小故能大,惟卑故能高,惟屈故能直,惟虚故能实也。
真神无形,真性无体,真法无相,莫执此身云是道,此身之外有真身,自古成道仙,皆不重色身,而修法身,图贵显以荣此身,积财货以养此身,吃肉饮酒以肥此身,华衣美服以饰此身,以此色身为真,怕苦此身,劳此身,饿着此身,凉此身,天地万物,凡有形者皆有坏,若爱此色身之假,而不穷性命之真,大限一到,身与我两不相干,爱色身而不醒悟,妄想明道。
自未得度先度他。修证之法,须求明师指引,借良友资益,明师须要诚求,良友亦当尊敬,良友之益,有半师之功,借彼之有知,以益我之无知,借彼之所能,以济我之不能,况同堂学道,是性命之友,道义之交,理宜亲爱如气,彼有所得,如我之得,彼有所失,如我之失,方是同心学道之士,自己不肯钻研道理,久无所知,见他人殷勤用功,能解能悟,师尊见喜,暗生嫉妒,不悔自己无能,反忌他人有能,既不信道,何必入道?要存大公无私,与人为善之慈心,利人利己,方有进益,尊人之长,示己之短,低头作事,诚心前进。
心有所愤捷,则不得其正,暴气燥性有害于道,必须用心除去,学道之士,以柔弱为先,以和平为本,以因物付物为应世,以饶人让人为要着,心既慕于道,则外来恶言恶行等等不顺境遇,尽置度外,若只爱人顺己,自不去顺人,稍有磕撞,燥性发作,怒由此而起,忿由此而生,暴气躁性一发,元神出室,大火烧身,津液涸而正气散,三宝受伤,五德归空,内而丧真,外而败德,性乱命摇,未得于人,已伤其己。暴躁之为害,岂小焉哉?做个有气死人,装个无心痴汉,心似冷灰,性如冻冰,以能下于人者,方能上于人,能弱于人者,方能强于人。
无论福与智,先且驱贪瞋,瞋不除,忍不改,堕入生死轮迴海,地之醇厚,无物不长,无物不载,泰岱至重能负,江河溪涧能受,学道者能如地之厚,海之宽,便是无事仙人,神气不伤,性情如平,大道可冀。
口舌者,出纳之门户,是非之根苗,关乎人之节操,係乎人之德行,学人不知利害,以善辨为得意,或说人之短,夸己之长,或谎言诡语,说是论非,或前言而后失信,或空言而行不速,或狂言而起祸端,或高谈而无实事,或白日咒诅巧语谗佞以言败事,或以言伤人,凡此皆是有损无益之言,口莫妄开,舌莫妄动,非礼勿言,言必以礼,言者心之声,舌者心之苗,口舌之动不正,即知心田不正,心田不正,根本已坏,性昧命摇,精神暗伤,妄想明道。
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修道必须无人我之见,然欲无人,先须无我,有我,则私心起,既无彼此之分,则我如人,人亦如我,守此心、此道、此法而行持之,便是圣贤胚胎,分彼此,轻乎人而重乎我,应事接物,处处争胜,事事好强,有利处探手,无利处缩身,殊不知三寸气断万有皆空,应视万物为一体,视天下为一家,见人有喜如我之喜,见人有忧,如我之忧,见人有得,若我之得,见人有失,若我之失,得饶人时且饶人,宜退步处即退步,方是修道人的举止。
修道为人生第一大事,岂可因冷热之小事而误修道之大事,寒暑冷热,何足在意,随时将就,到处安身,冷可也热可也,不至冻死热死便休,不因冷热而起无明。
入道修持,当勇猛精进,不可懒惰偷安,如能攻苦殷勤,志念坚固,有始有终,方能进益,正理不明而日究夜究,灾难困苦而志气倍加,见有一善而即为,见有一恶而即去,时时勉力,刻刻用功,若只图安乐怕受辛苦,见出力之事而远避,遇行功之处而退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如此行为妄想明道。
十五、才智关
有才不使,有智不用,方能成其才,全其智,何谓才?聪明技巧是也,何谓智?谋虑变通是也,应事接物皆以才智为先,然究其实,人人俱被才智丧其生,恃才而目中无人,或用智而苟图衣食,自恃才智,误用聪明,真正慕道之士,黜聪毁智,韬光养晦,不在尘缘中出头,不于俗事中争胜,一切假才假智,丝毫不用矣,以诚而入,以柔而用,学道有望,否则,恃才用智,机谋诡诈,本欲向前,则反落于后。
虚心求教,借人之高明,以破我之迷惘,借人之磨砺,以去我之瑕疵,学人不知任性之害,既要学道,而又纵性,不肯学好,或欺大压小而不能和众,或度量狭窄而不能容物,凡此皆任性之弊,外而惹人嫌恶,内则自种阴毒,若能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顺人顺理,随方就圆,低头行事,柔弱安身,把以往一切固执偏病、自见自是条款,渐渐革去,学个无性道人,装个愚痴聋哑呆汉,则道可成。
人不可因患难而变其初志,真金要在大火里炼出,荷花须从淤泥中长成,非火不见金之明,非泥不见荷之净,患难何病?一切大灾大难、大困大厄、大危大险付之于天,皆以无心处之,日久自然化凶为吉,变祸为福,遇患难而怕患难,心神不定志念移,无患难而自致患难,小患难而变大患难,妄想明道。
学道贵乎真心实意,自卑自下,方能感动真师,取信良友,受其益惠,盖我有真心,而师友即以真心待之,我有实意,而师友即以实意待之,反之以诡谲诈伪行事,面是心非,自谓可以瞒哄高明,殊不知真师明鉴照远,即识真假,或指东画西,诱人露话,或看经文而略观大义,一过即了,外虽学道,心中又图谋别事,或既想修行,转身又缠染俗情,不知换个至诚心肠,从实落处进步,万不可存丝毫诡谲之心,欺人欺己,误了前程,诚之一字,能动天地,通鬼神,感人物,稍有虚假诡诈之念,则心不诚,心不诚,不但不能求真,而且反昧其真。
道,有真有假,有真中之假,有假中之真,有真中之真,有假中之假,有有为,有无为,道之玄妙,有言之而言不出,论之而论不及者,况以有形喻无形,以有象指无象,似是而非,何能真知确见,不求真师,只求于己,终身持守,牢不可破,须把生平自负才能伎俩除去,寻求真师,开明奥义。万不可以自己假聪明,妄议猜量,自哄自也,否则,不证于人,只求于己,不是在外搜寻,便是身内做作,妄想明道,难矣。
三教圣人,皆以真心实用为贵,而不以悬虚作事也,修真之道,穷理、尽性、至命之学,道门有三乘之法:务上乘者乃上智之人,易于会悟,一了百当,生而知,安而行也,务中乘者乃中智之人,因象会意,闻一知二,学而知,利而行也,务下乘者下智之人,极力研究,功深方得,困而学,勉强而行也,三乘之法在人量力而行,然虽分三等。
俱要从实地上用功,若悬虚不实,略不关心,不但中下之人终无进益,即上智之人亦落于空亡,或诵读经书,走马看花,绝不用心思搜,偶见明人,即欲顺手取道,取之不得,即便退步,今日求王,明日拜李,忽然学此,忽然学彼,主意不定,志念不长,何尝以修道为大事?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往往在道门一世,终无所长,岂不可悲可叹,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何患大道不明,悬虚不实,行事荒唐,虚度年华,妄想明道。
二十一、妄想关
道必真知实行,非空空妄想而可得也,人为世情所迷,名利所惑,恩爱所牵,认假弃真,立不起志气,振不起精神,用不得功力,顺其所欲,一任识神作殃,方要向前,即便退后,方欲为善,却思作恶,自古成真仙,不知受尽多少苦楚,方遇真师,不知受尽多少磨炼,方能闻道,不知历过多少艰险,方能成道,空空妄想,只此一念便是不能明道的孽根,道且不能明,更何望其成。
不论学道修道,不可有贪生怕死之心。庄子所谓“摄精神而长生,忘精神而无生。”长生之道,必忘生无生,不生不灭,天地能役有形,不能役无形,能役有气,不能役无气,能役有心,不能役无心,无心则无气,无气则无形,无心于生死,而生死不能累,既有求生之心,则形虽存而心先丧,生气之苗已败,死气之根已栽,千邪百怪,纷纷扰扰,削磨精神,将生死二字置于度外,未死先学死,虽生不知生,只有“道”之一字,常掛胸前,否则贪生怕死,寸步难移妄想明道。
一人知识有限,众人意见无穷,非能下于人者不能学,非能屈于人者不能知,非能示己之无者不能进,非能尊人之有者不能得,能下于人者,方能上于人,能屈于人者,方能高于人,能示己之无者,方能受人之有,能尊人之有者,方能济己之无。圣贤皆从虚心而成大道,若恃自己聪明博学,自满而不求人,或得些旁门小事,不辨是非,自负而不印证,须知人人是我师,处处可以学。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修道必须志念坚固,天下至难之事,必是至大之事,至大之事,必须下至大之功而方成,若至容至易、一作即成,则事必小而不大矣。
道之为道,广大无际,高深莫测,岂可轻褻慢视,慢视乎道,则必以行道为不足为,而不能苦力前进,或遇高人不肯低头,反以高人自居,懈怠为事,妄想明道。
道不盛行,待人而行,此言修道必须勇猛精进,而不可懦弱懈怠也,有志,则柔弱者可变为刚强,无志,则刚强者亦变为柔弱,所谓志者,乃刚决果断,发勇猛志,坚长久心,举步向前,时时刻刻在性命上留心,行行步步在道理上穷究,不知则必强求知,不明则必苦力求明,以受人之所不能受,方能得人之所不能得,苦人之所不能苦,方能知人之所不能知。
修道立德,非一朝一夕之功,必要立长久之志,分邪正,辨是非,如果妄想速得,急欲见效,无长久之心,少坚固之念,忽进忽退,忽行忽止,怎能见堂奥。速立长久志念,下永远工夫,莫要三心二意,半途而废,终有得意之时。
常人曰性命长短,乃有定数,非人所能胜,或曰仙圣是天生,非凡人所能学,或曰大道至深至奥,非等闲所能知,须知人可以为圣贤,人人可以成仙,但要至诚进步、屈己求人,由近达远、经久不怠,人不能成道,岂乃兽之不如?不知者必欲学而知,不能者必欲学而能,自暴自弃,打混过日,醉生梦死,空空一世,一失人身,万劫难矣。
人须素位而行,素富贵,行富贵,素贫贱,行贫贱,故行持有安勉之分,难易之别,此教人量力行之。十方血汗,非可轻易空受,须随缘淡泊,一丝一线,当思来处不易,一饮一食,须知成就惟艰,如能修持到道成德备之时,不但消化十方债账,即无始劫以来宿孽,皆一笔勾销,只知累债,不知消债,只知挪债,不知还债,无功无行,罪积如山,妄想成道。
不自高者,终必至于高,不自大者,终必至于大,不自高者能卑于人,不自大者能小于人,藏其所能,以之应世而世人皆喜,以之学道则师友皆悦,若外恭而内不敬,或恃才能学问,自负抱道,谁肯以高大之事来说,速把一切自满自足、傲气雄心,一笔勾销,才能明道。
世人所重者在外,所轻者在内,认其假而弃其真,或怕人笑话,而衣巾华美;或耀人耳目,哄人供养,只在假事中做工夫,何尝在修道上用心思,速速敛华就实,本本分分,淡淡泊泊,以道德为贵,事事落实,方有进益。
道必须要真知灼见,而不可以不知为知,有误大事也,似是而非,再当求人开明,心地豁亮,疑惑尽释,方谓是知,须把自作聪明心肠扫去,未知者急求其知,已知者更求深知,若假装高明,未知者终不知,稍知者难深知矣。
持身应世,须要性情如平,不可暗藏阴恶,有妨于道也,如同堂学事,善恶贤愚不一,一人一性,百人百性,怎合我意,或言语有伤,或行事有伪,耳闻如不闻,眼见如不见,皆当随人应过而不记较,若忘人大恩,记人小怨,阴毒藏于心胸,累年积月不能放过,外而巧言令色,内而暗伏锋芒,不至报复而不已,即或自有过咎,师友指摘规戒,不知自悔,明则强辩是非,暗则毁谤结冤,阴毒无比,所谓瞋不除,志不改,堕入生死轮回海。
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俱在里边藏,有人跳出墙外,便是长生不老方。酒为四害之首,一贪于酒,酒醉性迷,色心于此而起,财念于此而生,气性于此而发,财色与气,皆由酒起,丧德败行,亦因于酒,甚至任性乱行,自古多少英雄豪杰,往往皆遭此难,须戒须戒也。
不下苦中苦,难为人上人。大好之事,必须勤苦而后成也。苦之一字,为修道者治病之良药,惟能苦,方能磨炼身心,若以出家为衣食,与俗人何异?惧怕辛苦,逡畏不果,苟延岁月,妄想明道。
修道必须循序而进,渐次用功,日久方得,不可躐等而求,急欲见效。经文不究,功德不行,旁门曲径,见效易而成功难,久而必受其害,真正大道,修的是先天无形之气,见效难而成功易,闻道者小圣人,成道者大圣人,不立长久志,不存永远心,急欲见功,轻视懈怠,本欲上天,反堕于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惟有细心追求,耐的久远,下工夫者,方能得之,经书万卷,岂是粗心者可以会悟,须细心钻研,把道理拨去一层入一层,自己心中了然,实实信得过,一理贯通,才能直登道岸。
凡有作为,贵乎先有主宰定见。无有真正主宰,则意虚不实,虚度岁月。心有疑惑,不妨求教高明,审问破疑,否则不分真假,本欲求生,反而促死。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信者,非言语之信,非信息之信,乃真心实意之信。其力最大,能感天地,通神明,转生杀,扭生死,为圣为贤,作道作仙,为修道者第一至宝,认定此字,乃是一心在道,别无二意,但是信又要辨是非,分邪正,学道者贵乎信,尤贵乎信得其正,方是真信于道矣。不管他得不得力,学成学不成,暗中自有鬼神扶持,终有好事,否则,或信或疑,主宰不定,妄想明道。
七十八十,一息若存,尚能还丹,年老者,不可灰心退志,半途而废,必须耄而好学,愈老愈勤,至死方休。本来面目不难返还,只怕无志气恒心,有志者虽年老亦成道,无志者虽年少不成道,年少者不下决心,及其年老,心灰意冷,即思退步,别务事业,迟延至老,自委无力可办,即便歇足不前,不知先尽人事,后待天命,须知若今生大事不成,则宿根已栽,后世来生,一出头来,便异于人。
人身难得,光阴易迁,罔测修短,安逃孽报,不自及早醒悟,惟只甘分待终,学者须当年少时,及早勤学,而不可虚度岁月,若待气败神昏,筋骨衰疲,岂不枉来世间一场,若无益处偏去用心,有益处反不着意,只图丰衣足食,枉自错过时光,把有用之岁月,置于无用之地,岂不悲哉,遇师受教,逢友参学,即或大道不明,亦不蹉跎岁月,终得成个好人,免造罪孽,若果专心致志,立大功,神明默佑,大道可冀。
世间学人,学几个工夫,自负有道,见有效验,自谓得道,自夸其能,虚沽其名,在人前夸能喧扬,沽名钓誉,劝真心学道者,如愚如訥,谨言慎行,莫恃己长,莫图虚名,未闻道者,低头学道,已闻道者,低头修道,功果圆满之时,自不夸而人俱夸,自不扬而人皆扬,方且百世后,说者称奖,闻者仰慕,永传不朽,何须自夸自扬,以图虚名。
道由渐修而至顿悟,若认其幻景,以假为真,轻者受病,重则伤其性命,修持正道,日久功深,识神作殃,现出奇怪幻景,来败吾道,或报吉凶,或化鬼怪,或化美女仙童,正道没幻景,幻景非正道,总之,不认幻景为妙。
修道者,贵乎能受耻辱也。学道者,志念坚固,遇贫穷而不知,逢灾患而不晓,海之为物,混浊甜苦之水来可容,海之本量,不增不减永久如此,学道者,能忍辱受垢,遇逆事而不争,处卑下而不耻,其量亦是如此,自大者终不大,自尊者终不尊,把世事上假耻辱,置之度外,另取出个不能明道、不能成道的真耻辱,立定志向努力前行,自有无限好事来临,否则以不耻为耻,以不辱为辱,好强自胜,只欲人服我,而我不去服人,只知高于人,而不知下于人,妄想闻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凡事谨之于始,自能全之于终,感以善,应以善;感以恶,应以恶,此感彼应,有因有果,修成善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善路上去享福,修成恶路,他日造物者,送你去恶路上受罪,先学一个不作孽不造罪的好人,然后理会大事,以图上进,则道可成。
读经书而不可偏执经书也。若执经书以意猜度,依己偏见,误之甚矣,弃经书,全不理论,固是大错,若执经书,不求明师,更是大错,弃书执书皆非也。若执书为道,中了书魔,不求明师则误大事,必须细心钻研经书,辨别邪正,访求明师以证是非,方能明道。
大道非顽空寂灭,道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无为而无不为,天地无为而万物生,日月无为而四时运,是无为之中而有为,非空空无为之说。
所谓道者,径路也,人通行者为径路,无人行者非径路,修道先求其知,而后力行,谓之守空则可,谓之修行则不可,人自有生以来,受后天阴阳五行之偏气,又带无始劫以来,轮回根尘之杂气,若无点化群阴之大药,扭转造化之本领,只以空空无为毕其事,怎能返阴为阳、拔去历劫孽苦种子。
先天之道能以无形化有形,非一切在色身上做工夫者可比,色身为四大假合之物,外而眼耳鼻舌口,内而心肝脾肺肾,此皆是假物,大限一到,化成一堆朽骨臭肉,若执此身而修,如何了得性命,吾无身,吾有何患?可知色身为人生之大患,故留金丹大道,教人修持性命,无患者,真身也,又名法身、阳神,此身修成,入水不溺,入火不焚,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
万恶淫为首。御女闺丹,无益于性命,且大损于阴德也。道法与世间男女生人之道无异,所异者,借凡父凡母而生色身,借灵父圣母而生法身,丹书所谓阴阳者,即灵父圣母也,即吾身中之真阴真阳,盲师邪说淫乱,或摘首经梅子为服人参果,或神交而体不交,秽污不堪,寡廉鲜耻,行同禽兽。
五金八石皆是假,万草千方总是差。金丹大道,非炉火烧炼之术也。谓金丹者,金取其坚刚不坏之义,丹取其圆成无亏之义,坚刚圆成,故名金丹,即本来先天真一之灵宝,此气在儒曰太极,在释曰圆觉,在道曰金丹。
本于先天,藏于后天,为性命之根,世间糊涂学人,道在近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不究求意,但认其象,世间凡物与我性命非类,安能接得性命,真心学道者,速将炉火关口打通,把一切烧炼丹药、烹煎茅法,等等不善事务扫去,在身心性命上细心钻研,寻出个乾坤炉鼎,否则以金石为点心,以毒药为命宝,无益有损。
以上五十条,皆是学人要命关口,阴路大魔,须要关关打通,方好进步,若有一关不通,即被此一关挡住,虽不能遂然皆通,渐次着力,终有打通之日,修真之道,天下第一大事,天下第一难事,非大力量、大功德、作不成,若能打通诸般关口,便是大力量、大功德。
本文作者:金叶子 慈海缘觉
•农历三月二十,恭贺子孙娘娘圣诞,结秀成胎,送生保产悉皆感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