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上善若水:道家“水德”与人生“九道坎”!

点击蓝字关注👉 三官庙 2023-04-05



中国古代阴阳家格外看重水,谓以水而德王。道家老子一部五千言的道德经,更是用“水德”贯穿始终,并将水看作是道的象征:“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一部《道德经》,流传世间两千多年,影响了中外古今数不尽的人的思想和人生,造就了一代代英明的君主和许许多多人的雄才大略。

水的美德: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将水看作是人间“上善”的标志,谓之“上善若水”。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造福万物,滋养万物,没有高低贵贱的分别——大爱的美德;利万物而又有善法,谓之“善利”——智慧的美德;利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大度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低洼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谦卑的美德。世界上最柔弱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弱能胜强,柔可克刚——柔韧的美德。


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却可以进入到人的肉眼看起来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实现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美德。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太仁的美德。


道家“水德”与人生“九道坎”


如今的我们,又当如何从老子的道德经汲取人生的智慧呢?尤其令人感到十分神奇的是,这部东方圣经用“水德”的逻辑展示了人生中要过的九道坎:


1、众坎


水利万物,人利自己,或利小圈子的亲人朋友,或利自己用得着的人。


众所周知,利己者是穷人,利人者方富贵。利自己犹如动物的本能,利亲人也只是本分,利朋友算是友谊,利客户算是交易,而只有利许多陌生人才是境界和使命。


人们需要问自己:虽然人人都在追求成功,但你能过第一道坎吗?


也许,许多人在第一道坎面前就会踌躇半生乃至一辈子。


2、法坎


水不仅仅利万物,更重要的是“善利”,也就是说,有把好心办成好事的“善法”。


现实中不少的人,虽然总是自称好心,但却常常办坏事,于是,愿望与效果变得南辕北辙。


如果一个人就这样办了一辈子的事,却又总是声称自己是好心,你还会相信他吗?


人们要问自己:这“善利”的第二道坎你能过得去吗?


3、名坎


也许有人能够过得了前面两道坎,但紧接着就遇到了第三道坎:不争名。


不少的人通过学习修行能够做到为很多人好,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也能够把事情的效果做好,但心中却常常生出“做好人、留好名”的心思。


庄子说:“贼莫大乎德有心”,当一个人做了好事却有争名的私念时,这份善良就要大打折扣了。


对于世间还想上境界的修行者来说,存有此心无异于前功尽弃,因为有私念,这份善就变得不纯洁了。


想想看,你能够过这第三道名坎吗?


4、居坎


世间人多,前面三道坎还是有人会过得去的,于是,第四道坎就来到了眼前——“处众人之所恶”,处在大家不喜欢的地方。


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能像水一样养育万物却又保持低调、低姿态吗?理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就更不解了:“好事也做了,什么也不争,还要保持低调?”


君不见,从古至今,很多有才的人不就是因为做了好事、立了大功,以为有了居功自傲的资本,最后导致自己悲惨的下场吗?


即使在平常的生活中,我们又有谁会喜欢能干却又傲慢的人呢?再看看那些历史和现实中的伟大人物,他们又有谁是居功自傲的人呢?


伟大的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依然绕过阻碍奔流不息,向着自己的归宿大海奔去。


5、志坎


到了这一步,很多人可能会陷入沉思而不敢那么信誓旦旦地宣称自己一定会过得去。


但是,四道坎还不是人生全部的坎。此时第五道坎已经来到我们眼前:水行千里,造福万物,但却常常遭遇阻隔。


伟大的水,不管遇到什么障碍,依然绕过阻碍奔流不息,向着自己的归宿大海奔去。


反观人类,多少聪明人因为委屈和困难而耗尽了自己的意志、放弃了自己的追求!


作为人类,如果你做了很多好事,非但没有收获感激和荣誉,反而遭到误解、憎恨和陷害,你还会坚持自己做人的原则吗,你还会有继续下去的热情和动力吗?


顺利时,很多人能够拥有热情,逆境时,很多人就放弃了。许多人到了这一步,可能开始摇头了。


6、恩坎


一些有定力的人遭遇了委屈误解之后,还是能够在痛苦思考之后一笑了之。


然而,此时的笑似乎还是早了一些,因为这可能更多是苦恼的笑、无奈的笑。


看看水吧,当它在前进的道路上遭遇阻隔时,用美丽的浪花、舞姿优美的漩涡,感恩着每一个障碍,用自己充满力量感的温柔,造就了一路的美景。


许多人心中怀着仇恨过了大半生,终于让这份力量减掉了自己不少的寿命。罪己感恩,这份水的伟大真的让人汗颜啊!


纵观历史,许多人死在这第六道坎的前面。


7、通坎


也许有人觉得,这水德表现得更多是一种柔性,是一种谦卑的力量,这样的力量会不会让人显得太窝囊?


这样的德性是很美丽,但它真的有力量吗?老子说过,水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


水的力量看似柔弱,实则强大:既可以澎湃汹涌荡涤一切,也可以润物细无声。可谓当强则强,当柔则柔,顺势而为,道法自然。


再想想人间的英雄悲壮,大多是一味刚强所致;再看看许多自以为善良的人,却常常被小人戏弄或者小善养奸。


此两者错误同出一门,皆是因为没有顺势而为,没有像水一样道法自然般地表现自己的刚强与柔弱。


这样一个善于顺势而为的变通之道,就构成了人生的第七道坎,你能够过得去吗?


8、定坎


人生的境界是无限的,想修行进步的人还要往前走,第八道坎就在眼前。


我们看到,不管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许多很优秀的人出事了,是他们不够聪明吗?


他们已经是很聪明的人了,他们已经因为自己的聪明而高居众人之上了。


那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孙思邈历览前代医籍,以方书浩博,简册繁重,难于寻检。他根据自己在医药学上的研究和实践,删繁就简,编为《千金方》,“以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之济,德踰于此”。(《千金要方序》)是书简易实用,可以救急,故曰《备急千金要方》。这部书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卫生等各方面,尤其注重对妇科、儿科疾病的治疗,所以把妇人方、少儿方列于全书之首。他又把晚年的经验总结起来,撰成《千金翼方》三十卷,作为《千金要方》的补充,书中收载了当时所用药物八百余种,对其中二百多种药物的采集、炮制等不仅作了详细的记述,并且补充了许多治疗方法。孙思邈认为食物对养生、治病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在《千金方》中特别列出《食治》一门,详细介绍了谷、肉、果、菜等食物疗病的作用。并注重饮食卫生,如主张“食欲数而少”(《千金要方•养性》),即多餐少吃,“熟嚼”,不吃陈腐的东西,食毕要嗽口,以及“食止,行数百步”(《摄养枕中方》),等等。他认为作医生的应当先了解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疗不愈,然后命药”。(《千金要方•食治》)他说:“药、食两攻,则病勿逃矣。”(《千金翼方•养性》)还主张把药物与针灸结合起来治病,所谓“汤药攻其内,针灸攻其外”(《千金翼方•针灸》),这是医学上提倡综合治疗法的先声。当然还应指出这些书里还夹杂一些鬼神迷信的糟粕,这正是作为道教徒的孙思邈的宗教世界观的局限性。


明正统《道藏》中所收医药类书籍自《黄帝内经素问》、《八十一难经》以及上述之《肘后方》、《千金方》等约二十部,但还有一些道教医籍如张三丰《仙传方》、赵宜真《济急仙方》、邵真人《青囊杂纂》、臞仙《寿域神方》等都未收入。总之,道教是重视医药的,虽然其出发点是为了宗教上的求仙长生,但其内容包含有不少科学的有价值的东西,应该引起重视,加以发掘整理。










一、道教与医药


道教为了达到成仙长生的目的,首先得却病延年,而医药的作用也在治病、防病、延寿。所以,医药成为仙道修炼的重要方术之一,凡是学道求仙的人必须懂得医药,医药成为有知识的道教徒的必修功课。道教徒把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死。《抱朴子•对俗篇》说:“知上药之延命,故服其药以求仙。”中品药可以养生延年,下品药才用来治病。上药中的上上品就是道教的金丹大药,葛洪说九鼎神丹服之都可以成仙,如云:“九转之丹,服之一日得仙。”还丹“服之一刀圭,即白日升天。”(《抱朴子•金丹》)但是这种金丹是经不住实践检验的,历史上许多求仙心切的人,吃了金丹大药,不仅没有成仙,反而中毒死亡,不仅不能延年,反而短命。所以古诗上说:“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历史上服丹而死的事例不少。唐朝诸帝,如宪宗、穆宗、武宗、宣宗都是服丹药中毒死的。①五代时南唐烈祖李昪使道士史守冲等炼金石为丹。李昪服金丹中毒,临死时给他的儿子齐王李璟说:“吾服金石欲延年,反以速死,汝宜视以为戒。”(《南唐书•烈祖本纪》)自宋以后炼外丹服食术求仙之风才日渐衰微。隋唐以前由于道士一直追求金丹妙药,总是千方百计地去寻找长生不死的“上药”,这种“上药”事实上是没有的,上药不可得,只好退而求其次,找寻可以延年益寿、治病养生的中、下药。为了服食,必须懂得医药,所以道教徒中如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都是著名的医药学家。


《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 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HgS)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葛洪(283-363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 (《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如上所述,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隋唐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孙思邈(581—682年)。他隐于太白山,学道炼气,精于医药。著《备急千金方》三十卷、《千金翼方》三十卷。















让我们来看看水的伟大吧!水行万里而不惧,携污纳垢,最终荡涤一切。水的伟大在于,它接纳着一切,却保持着自洁的能力,这就是定力。


到此,你也许明白了:在红尘中,许多人面对着外部的各种诱惑,最终不再能够把控自己,进而失去了自己。


9、真坎


实际上,水的德性并没有到此结束,尽管水在天地间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与本性,它循环往复,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一样,依然保持着自己利众生的初衷、涓涓流动的优雅和奔腾不息的澎湃,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自己却依然故我。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就是修行的道场。水德给了我们太多的启迪,也因为我们身体中70%的水,于是我们拥有了复苏生命灵性的可能。


水行万里而不惧,携污纳垢,最终荡涤一切人生就是来经历事的,每一次遭遇都可能是一次生命重生的机缘,每一件事、每一个人,不管你是否喜欢,他都为你的生命而来的,读懂了这一点,也就读懂了人生的一本无字天书!


本文作者:德明 华寨应命通


2023(癸卯)年,三官廟顺星拜太岁斋醮大法会启告!

道教修仙,五种方法教你成仙得道!

道教常识之教义释说三洞宗元!

修行指迷:唯有“用好”我们的身体,才能达到生命中的“大光明”境界!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量”,谈谈补中益气汤中的“陈皮”!

做善事,为什么身体好?

道教,寻师、拜师、待师之道!

道家丹道修炼的四个关键因素!

道医养生:外动内静,身动心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