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道路客运是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益性事业和民生工程。加快推进农村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村道路客运覆盖范围和服务水平,是保障农民群众“行有所乘”基本需求、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具体行动,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了《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服务指南(试行)》(简称《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农村道路客运服务方式的运营基础、运输组织、运营服务、运输安全、服务监督等具体要求,对于规范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行为,提升农村道路客运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进一步规范农村道路客运服务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有效提升农村道路客运服务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工作,通过各界共同努力,我国农村道路客运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任务如期完成后,新时期农村道路客运发展目标从“通得了”向“通得好”转变。《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推进城乡客运服务一体化,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保障城乡居民行有所乘。
2021年,交通运输部会同公安部、财政部等9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部署各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在顶层政策的有力指引下,各地积极探索实践,加快构建方便快捷、服务优质、经济高效的农村道路客运服务体系。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地区存在农村道路客运管理不到位、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指南》的印发将进一步为农村道路客运行业发展提供规范、专业、完善的指引,增强农村客运“毛细血管”作用,更好地服务农村群众出行。
着力提高农村道路可持续发展动力。近年来,受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农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宏观经济环境趋紧等因素影响,农村道路客运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受到巨大冲击。为提升农村道路客运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适应农村群众出行需求的能力,各地积极探索传统农村道路客运经营模式改革,结合当前农村地区出行特征,创新运营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推动新模式规范有序发展,需要明确农村道路客运不同服务方式的运营服务要求,助力道路客运行业可持续高效健康发展。《指南》针对当前农村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农村客运管理要求、服务标准、重点导向,明确了公交化运营、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服务模式的具体要求,进一步规范了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行为,为推进农村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遵循指引。
推进农村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的重点方向
《指南》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综合考虑行业发展实际和各地水平差异,针对不同农村客运服务方式,聚焦运营基础、运输组织、运营服务、运输安全、服务监督,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具体要求,为新时期推进农村道路客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是注重因地制宜,明确服务要求。《指南》针对不同道路客运服务模式管理要求不明确的问题,鼓励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结合当地地形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群众出行需求等,因地制宜提供班车客运(含公交化运营)、区域经营、预约响应等服务,并提出了各类服务方式的适用范围和具体运营服务要求。
二是优化经营方式,完善管理体系。为提高农村道路客运组织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南》鼓励农村道路客运实行规模化、公司化、集约化经营;鼓励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在保障旅客乘车需求和出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客货邮融合、运游融合等业务,鼓励城乡道路客运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针对当前农村道路客运行业发展实际情况,《指南》指导地方构建“多予、少取、放活”的农村客运管理体系,使农村道路客运运营服务可以更加灵活机动地适应农村群众点多、面广、潮汐性强的出行需求。
三是保障安全发展,强化服务安全。在推动农村客运规范发展的同时,《指南》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道路客运安全生产具体要求,督促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者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全过程全要素安全管理,筑牢安全底线,保障农村客运安全稳定发展。
四是强化服务监督,提升服务质量。《指南》提出畅通服务质量监督渠道,强化农村道路客运运营补贴制度,建立健全农村道路客运服务质量监督考核机制,加强农村道路客运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宣传推广等一系列举措,保障农村道路客运健康稳定发展。
《指南》作为规范农村客运运营服务的指导性文件,为持续规范农村道路客运经营行为,推进农村客运运营服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方向性指导,将有力推动各地农村客运发展创新实践,加快构建集约高效可持续的农村运输服务体系,为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谱写新的篇章。
(作者系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