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想毕业的“清华文产班”

之文轩 浙江文化产业 2024-03-28

“清华文产班”课堂

最近,因为疫情原因停办的清华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开班了,得到了全省文化企业和各地宣传部门学员的热情参与。

清华大学浙江省文化产业高级研修班简称“清华文产班”,是由浙江省文化产业促进会和清华大学合作推出的高级文化产业人才培训项目,自2012年首期开办以来,至今已是第九期了,累计培养了500多名高级文化产业人才。

很多学员都说,“清华文产班”就是浙江文化产业领域的“大学堂”。每当临近毕业,学员们都依依不舍,很多会报名下一期培训,还有的推荐了子女或朋友报名学习。

我们不禁思考,他们在这个班学习到了什么,收获到了什么?“清华文产班”何以吸引学员争相报名?

从首期开始,“清华文产班”就确立了“理论学习+考察交流”的学习方式。

先说理论学习。“清华文产班”学员们通过课堂讲座学习国内外先进文化产业理念,了解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清华文产班”邀请文化产业领域知名专家授课辅导。

比如,在第九期培训中,国内元宇宙领域的资深专家清华大学沈阳教授就带来了《元宇宙与未来文化产业发展》一课,立足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元宇宙前沿知识,运用大量翔实的数据、生动的实例和第一手资料,作了精彩独到的讲解。可以说,课程对助力文化企业加快挖掘元宇宙应用场景商机提供了新思路,让大家耳目一新。

还比如,清华大学张铮老师的《增强文化自信与中国文旅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讲述了“文化产业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等观点,系统解读了文旅产业当前态势,对产业发展中的七大问题进行剖析,分析透彻,视角独特,既富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使大家受益匪浅。

又比如,清华大学韩廷春教授紧紧围绕中国宏观经济形势,从宏观经济形势、经济新常态与新发展理念等方面切入,为学员们深入浅出阐述了经济领域若干重大问题和企业应对策略,既有宏观理论体系,又有微观实际举措,对于文化企业更好地把握当前经济形势、研判经济走势、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再说考察交流。在课堂之外,“清华文产班”还通过考察交流活动,帮助学员掌握现代文化企业运作模式,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寻找合作机会。先后组织学员考察了北京798艺术区、光谷武汉大学科技园、万达青岛影视产业园、陕西文投集团、腾讯等重点企业、园区,足迹遍布北京、山东、陕西、广东等20多个省、市。

北京798艺术区

从往期的情况来看,“清华文产班”不仅是学习知识的平台,也是促进合作的桥梁、省际交流的纽带。

不同地区、不同领域的学员们在这里从相识到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有的合作开发文创产品,有的合作研发动漫影视IP,还有的联合推出多部院线电影,为共同做好文化产业汇聚起强大力量。

同时,“清华文产班”把握住了在清华大学全国培训基地举办的契机,广泛开展各类省际文化产业合作交流活动。在吉林举办过文化产业对口合作座谈会及项目签约活动,在深圳举办过“浙粤合作共推文化产业大发展”活动,在敦煌举办过浙甘两省合作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座谈会等。通过战略合作、项目签约、投资运营、业务往来等方式,不断拓宽合作渠道,深化合作领域,推动省际文化产业实现互利共赢。

当下,各类人才培训项目有很多,但为何“清华文产班”每期都能吸引人们争相报名?又何以成为品牌?

举办“清华文产班”,可以说是顺应了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这些年,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实现稳进提质,规模总量大、市场主体强、产业集聚优、文化业态新,政策体系越发健全,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和占比也连续位居全国前列,成绩显著。

先从人才角度上看,文化产业是以人力资源创造高附加值的现代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是以人才集聚效应为前提的,其中的客观规律呼唤人才与产业的互动共生,在相互促进中实现共同发展。

再从产业融合上看,当前多领域融合创新的不断发展为文化产业增添了更新、更强劲的动力,因而,文化产业人才培养的现实紧迫性也愈加凸显。

比如,面对文化产业广阔的新蓝海,文化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推动和引导文化企业走向新时代的发展道路,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促进企业发展相结合,生产和提供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及服务。

还如,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让智能化数字化的趋势更加清晰,新技术的旋风也刮到了文化行业,催生了云演艺、云展览、云观影等新业态新模式。显然,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最大增量,为文化企业带来更多发展机遇,但同时也对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因如此,“清华文产班”在浙江省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的形势中不断发展,主动作为,把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工作做出水平、做出特色。“清华文产班”作为浙江文化产业领域持之以恒打造的品牌,其目的正是进一步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创新型文化人才,以更实举措服务企业,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如何让“清华文产班”越来越好,让这个品牌成为“金名片”?结合培训实际,笔者认为有三个关键点要注重把握。

首先要用活优质资源。

作为高级人才研修班,内容安排是否丰富新颖,实用性实效性是否强,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

清华大学历史悠久,学术积淀深厚,在文化产业研究领域居国内领先水平,产生了一大批创新性学术成果。可以说,清华大学资源雄厚,而“清华文产班”作为长期立足于清华大学搭建的学习培训平台,用好这些优质资源至关重要。

比如,清华大学拥有一批全国知名的学科领军人物和富有科研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清华文产班”要充分运用好这些优质的师资力量,课程设置更加注重针对性、实效性,以便更好地满足学员们对最新知识的需求。

比如,清华大学还在深圳、成都、合肥、厦门等地设立了10多个校地合作研究院,可以依托这些校地合作研究院,充分学习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做法,博采众长,提升能力。

其次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

文化产业发展要把准时代脉搏,在“清华文产班”的办班理念上,也要坚持跟上产业发展步调,助力文化企业探索依靠创新驱动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新业态、创造新供给、引领新需求,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数字化是文化发展的重要方向和趋势,对文化企业来讲,抓住了数字化,就抓住了高质量发展的未来。“清华文产班”要主动拥抱数字化时代,在培训中聚焦数字文化产业,引导文化企业推进理念、内容、技术的全方位创新转型。

当前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人文资源是旅游的核心资源。这就需要“清华文产班”丰富文旅融合方面的教学内容,激励学员们盘活现有资源,培育文旅融合IP,打造兼具文化和旅游特色的新业态,推动文化资源不断转化为旅游精品。

人民对共同富裕幸福生活的期待,不仅包含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有。“清华文产班”要通过培训积极引导学员们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策划既有正能量又有大流量的爆款产品,切实提高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发挥文化企业在推进精神富有中的重要作用,实现两个效益双丰收。

最后要优化培训机制。

科学规范的培训机制能够切实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清华文产班”要严谨细致抓好学习培训各个环节的落实落地,拓宽教学思路,创新培训模式,实施精细管理,为学员们创造优质的学习条件。

比如,加强战略合作。积极推进与其他省市在文化产业方面的深度合作,学习借鉴省外优秀文化产业项目的运作模式、创新方法、价值导向等,主动寻求机遇,实现合作共赢。

还如,促成交流互助。认真梳理学员所在企业的产业形态、发展趋势和意向需求等,建档入库,定期组织学员相互之间走访调研、互帮互助,把培训课堂从校内搬到校外、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学习联动到产业,真正实现学员所在企业之间的资源互补、互利共赢。

再如,健全管理体系。完善班级组织架构和制度规定,加强管理,确保规范,将优良学风贯彻到底。

文化产业是朝阳产业,做成了就是看得见的竞争力、摸得着的GDP。“清华文产班”源源不断地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新动能 。未来,能带来什么样的惊喜,我们拭目以待。

End




浙江文促会|ZJwhcycjh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