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侠”的浙江滋养

之文轩 浙江文化产业 2024-03-28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5月7日,由香港知名导演徐克执导、横店影业出品的金庸武侠电影《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正式官宣,并发布了首款概念海报和主演阵容。

这条官宣图文发布后立马收获上百万网友点赞,并冲上热搜榜第一。从网友的互动留言来看,激动之情无以言表,甚至有网友说:“这是本世纪第一部登上大银幕的金庸作品!”

《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电影宣传海报

显然,金庸还是那个滚滚发烫的金庸。

“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就一定有金庸的武侠小说。”六七十年来,金庸作品在风靡全球华人世界的同时,也使中国特有的武侠小说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如今大侠虽逝,但经典永存。

浙江,自古多文豪、才子,但也不乏侠之大者,金庸,便是在浙江这个文气与英雄气并存的大地上生长起来的。

金庸出生于嘉兴海宁市一个书香门第,先后在海宁、嘉兴、丽水、衢州等地求学。

他六岁进袁花镇龙山学堂读书。龙山学堂始建于1902年,是海宁最早的四所高等小学堂之一。

金庸从小喜欢看书,第一次接触武侠小说大概是在八岁时,他阅读到《荒江女侠》。“想不到世上还有这样好看的书。”也许在那时,他幼小的心灵里便已播下武侠的种子。

1936年他考入浙江省立二中(今嘉兴一中)。次年,日军铁蹄逼近,师生们被迫踏上艰难的南迁之路,抵达丽水碧湖。

1940年,金庸从浙江省立临时联合中学退学,离开丽水碧湖,一路来到省立衢州中学即今天的衢州一中求学。彼时,为避战乱,衢州中学从城区迁到了石梁镇。

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 金庸楼 

图源:衢州一中微信公众号 

“在衢州中学的两年,是我最快乐、最难忘的时光。”金庸后来曾回忆,当时,衢州中学建有图书馆,藏书颇丰,“尽管当时读书条件很艰苦,但衢州中学的老师对我很好,学习氛围也很浓,我受益很多。”

“我是你们的大师兄。”2004年10月,81岁的金庸首次回到衢州中学,对着台下的学生说,“你们才是我真正的师弟师妹。”

他给母校题下28字:“温雅豪迈衢州人,同学少年若兄弟。六十年中常入梦,石梁静岩夜夜心。”

1942年5月,日军攻陷金华,衢州危在旦夕。学校决定停课疏散,毕业班也就提前毕业。学校给学生发了流亡学生证明,一张小奖状大小的纸,上面盖着“衢州中学”的公章。

金庸的中学生涯就此结束,他踏上了西去湘西、重庆的流亡求学之路。

一出生便受到浙江风土人情所滋养的金庸,对这里的一景一物自然深有体会。

在他的小说里,总能找到他对家乡不惜笔墨的描绘。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侠客故事,也总与浙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首先,故乡嘉兴出现频率最高。

熟悉金庸小说的人都知道,他特别爱写嘉兴,简直处处都有“植入”。

比如《射雕英雄传》许多故事都围绕嘉兴展开,郭靖、黄蓉、丘处机、柯镇恶等在醉仙楼、南湖、法华寺、烟雨楼,甚至是在名不见经传的铁枪庙上演了无数的精彩好戏。

比如《神雕侠侣》开篇就是嘉兴南湖上,五个少女和歌嬉笑,荡舟采莲。

再如,故乡海宁的钱江潮,自然会在金庸的小说中提及。《书剑恩仇录》中的描写尤为细致:“……潮水越近,声音越响,真似百万大军冲锋,于金鼓齐鸣中一往直前。月影银涛,光摇喷雪,云移玉岸,浪卷轰雷,海潮势若万马奔腾,奋蹄疾驰,霎时之间已将白振全身淹没波涛之下。”

观潮 图源:嘉兴市委宣传部

其次,杭州也是着墨颇多。

被人们称为“射雕三部曲”的《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里所有的故事,都是从南宋时期临安城外一个叫牛家村的小村子开始的。

《射雕英雄传》开篇第一段写到,“钱塘江浩浩江水,日日夜夜无穷无休地从临安牛家村边绕过,东流入海。江畔一排数十株乌柏树……”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

他对杭州的偏爱,尤其体现在《笑傲江湖》里。

《笑傲江湖》第十九回写道:“这一天将到杭州,向问天又在舟中替令狐冲及自己刻意化装了一会,这才舍舟登陆,买了两匹骏马,乘马进了杭州城。”

而第十九回至二十二回“向问天设局闯孤山梅庄,令狐冲击败四位庄主救出任我行,并在狱中学会‘吸星大法’”的故事都发生在杭州西湖梅庄。

《书剑恩仇录》是金庸第一部武侠小说,主角陈家洛三会乾隆就是在杭州。第七回中,陈家洛第二次见乾隆,“五艘船向湖心划去,只见湖中灯火辉煌,满湖游船上都点了灯,犹如满天繁星。”

金庸对杭州景点如数家珍,三潭印月、断桥、苏堤、白堤、杨公堤、飞来峰以及翠微亭、灵隐寺、上香古道……耳熟能详的景点,在金庸的小说里几乎都有描写。

西湖断桥、白堤

还有不得不提的桃花岛。

“射雕三部曲”刻画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郭靖,与黄药师、黄蓉、周伯通、欧阳锋、江南七怪在桃花岛发生了诸多恩怨纠葛。

黄蓉算是地道的舟山人,其父“东邪”黄药师,祖上是“浙江世家,书香门第,在太祖皇帝时立有大功,一直封侯封公”,后与家族决裂,隐居舟山桃花岛。

华山论剑后,郭靖亦随黄蓉移居桃花岛十余年,尔后便自称“江南郭靖”了。

此外,金庸的武侠梦中,多的是与衢州相关的人和事。

在《碧血剑》中,金庸虚构了石梁派、龙游帮,书中多处提到石梁。比如,第四回中,“图后写着两行字:得宝之人,务请赴浙江衢州石梁,寻访女子温仪,赠以黄金十万两。”

《笑傲江湖》写到,令狐冲曾乔装成“吴天德”,赶往福建途中,在廿八铺遇到恒山派弟子;仙霞岭上,令狐冲第一次使用吸星大法,将恒山派弟子从魔教伏击中救出。廿八铺、仙霞岭,都在今天的衢州江山市。

金庸的小说亦真亦幻,那些对浙江景物的描绘,却着实来得真切,对曾生活过的地方,他更从不掩饰自己的爱意和眷恋。

金庸虽成名于香港,但他一直惦念着故乡浙江。20世纪90年代起,金庸曾经多次回到故地探访,留下了不少流连忘返的身影。

1998年,新浙江大学成立后,金庸欣然应邀担任浙江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受聘成为浙江大学教授。

除了与浙江大学的缘分之外,他与杭州的缘分要更早。

如今在浙江档案馆,藏有一份杭州东南日报社的全宗档案,内有金庸1946年与东南日报社签下的一份“东南日报社职工保证书”,与一份他离开报社时的“辞呈”。两份档案原件,讲述了金庸走向文坛的起点,正是从杭州开始。

第一份工作在杭州,第一份爱情也在杭州。

金庸与第一任妻子杜冶芬,正相识于1947年的杭州,当时金庸因工作与她的弟弟杜冶秋认识,也由此邂逅了17岁的杜冶芬。

杭州是金庸一生最爱的城市之一。他曾耗资千万在西湖边兴建云松书舍,并在其会客雅聚的“耕耘轩”门上书有“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1996年,金庸将“云松书舍”及藏书,无偿捐赠给杭州市人民政府。2007年,金庸先生成为杭州市荣誉市民。

金庸曾想过在西湖边养老,他说,“年纪大了,但最忆是杭州。”

杭州云松书舍

金庸与宁波的缘分也来自于他的武侠小说。

因为拍摄《神雕侠侣》,才有了如今的象山影视城。2005年1月,象山影视城开城暨《神雕侠侣》象山开机仪式上,他被聘为“象山神雕侠侣影视城城主”。

在宁波天一阁,金庸曾于1994年4月留下题词“天一阁名甲海内,为全祖望、黄黎洲诸名儒旧游之所,小子心仪数十年矣。今得登临,想象先辈风范,瞻仰四明文教,诚慰平生之愿”。2013年7月,他亲自修订的家谱经其族人捐献给天一阁馆藏,传为佳话。

象山影视城 图源:宁波市委宣传部

此外,“桃花岛”的名字如雷贯耳。

桃花岛位于舟山本岛沈家门渔港的南面,面积43平方公里,是一个以海岛自然风光为主体的风景旅游区。

2001年10月,金庸借《射雕英雄传》拍摄之际,第一次踏上这块用他生花之笔描绘的美妙神奇的东海小岛——桃花岛。

桃花岛 图源:舟山市委宣传部

浙江丽水,也曾留下金庸的故事。

“不知何以为报!”金庸2004年到访丽水龙泉,被大家的热情所感动。并饶有兴致地参观了龙泉市博物馆,挥毫泼墨:“凝翡翠兮聚碧玉,得古铜兮铸长剑。中华古文化,龙泉得其二。瓷剑兼文武,龙泉皆有之。”

而为浙江大学龙泉分校旧址题词留念时,金庸笔下竟有些感伤:“今来旧址忆故人,不见前辈心耿耿。”

金庸在龙泉市题词

图源:龙泉市委宣传部

作为嘉兴人,金庸对故乡一直怀着深厚的感情。

金庸曾六归故里嘉兴海宁。

1992年12月,金庸首度返乡,他回到母校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将海宁市政府给他祖传房产的1.64万元补偿款赠给母校建立图书室。

海宁市袁花镇中心小学 金庸文化广场

图源:嘉兴市委宣传部

时隔两年后,金庸再次回到故乡,这一年,他留给故乡的是回忆与母亲一起观潮的画面。

金庸生前最后一次返乡是在2008年,为金庸书院奠基。那一年,已经84岁的金庸,脚一站上故乡的土地,就快乐得像个孩子。

金庸书院于2010年落成开放,全面地展示金庸学术成就,精心收藏其著作和相关研究资料。

“如果一个人离开家很久,在外边住的时间一长,对故乡怀念的感觉就越深……总想老了,再回到这个地方来住。”晚年的金庸曾如此感慨。

金庸小说长盛不衰的背后与金庸的“才气”与“侠气”分不开,他有着超越小说家的能力、视野和襟怀。在某种意义上是把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政治小说等融汇在一起来写,即使时代变了,读者趣味变了,但他的小说依旧有着不变的生命力。

金庸作品中的武侠江湖是无数人心中的江湖,其中描绘的浙江风土人情,蕴含深深的文化情结。

通过对浙江地理、历史、文化、武术、美食等多方面描写,金庸不仅刻画出了丰富多彩的小说情节和人物形象,也体现了金庸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更为我们理解和传承浙江文化提供了一座“精神富矿”。

明年3月10日是金庸先生诞辰100周年。人们该怎样纪念他?

笔者认为,除了将金庸的作品不断推陈出新搬上银幕之外,用心保护他留给浙江的文化财富也是众望所归。

金庸参与金庸图书馆奠基仪式

象山影视城、桃花岛、金庸图书馆……,无疑是金庸文化的“标识”。人们正在精心呵护和利用这些文化财富,因为只有使它们留下来、活起来,才能让画下句点的金庸永不消散,让“侠之大者”的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人。

而对故乡浙江,那份侠骨柔情犹在。对喜爱侠义江湖的全球华人,亦是美好慰藉。

声明:若转载稿件请注明来源。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浙江文促会



 热文榜 
宋元的温州“长啥样”
小镇文化之“渴”如何解
乡村民宿的“火爆”秘笈

浙江文促会

投稿邮箱|zjwhcycjh@126.com

有价值?就点击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