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山文庙:这儿曾经容纳过武汉大学

徐敏 青衣仙子 2021-12-25
乐山文庙:正面是主殿大成殿,殿前为露台,东西两侧为庑殿


我读初中时的乐山二中,原是嘉定府的文庙。早期一座县城,共四所中学,倘论文脉之深厚,自非二中莫属。一中的前身,是1907年成立的嘉定府中学堂,校址在老公园内,郭沫若就在那儿读的中学,这学校后来迁往徐家𡎚。位于演武街关帝庙附近的三中、岷江王浩儿对岸的四中,都是后来兴办的学校。唯独二中所在的文庙,明代为州学,清代为府学,与孔庙比邻而合,统称庙学。
 
再往上推,州学在唐武德(618626)初便已存在,时称学宫,其位置在今育贤门外的育贤坝,“历宋及元皆仍其址”(宋元两代地址不变),直到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被大水冲没。这在周洪谟《重修嘉定庙学记》,安磐《嘉定州修城记》中都有记载。其后,州学迁移至城中的龙头山。1464年,又因“大成殿卑隘(地势低下窄小),奏迁之于高标山下”,也即今天的文庙所在地。从最初的草创未备,到魏瀚、张楫、廖森数任官员的传递接力,终于在1503年大功告成。
 
这文庙在40年后的1542年,又经乡贤程启充自捐百金,众人募款,再次修缮扩建,增其旧制,最终奠定今日文庙之规模。又100年后,文庙遭逢明末战乱,为“黠寇袁韬起营时燬之,独圣殿不敢举火”(寇匪袁韬率部转移时焚毁文庙,唯独对大成殿不敢放火),大殿得以幸存。入清后,康熙年间少参张能鳞主政嘉定,于恢复民生之际不忘修复文庙,首修大成殿,次建庑殿、明伦堂、乡贤祠等配套建筑,又派人于南京购置经史子集各种图书,充实馆藏。此后历代,间有修缮,及传至民国,仍保持完好。
 
乐山文庙最辉煌之一笔,是在抗战时期(19371945),武大西迁,居文庙以作校舍。据叶圣陶《嘉沪通信》记载,“武大房屋系嘉定府之文庙,大成殿改为图书馆,两庑改为十四个教室。注册课、会计课居二门旁从前悬挂钟鼓处。以视重庆之中大与复旦,宽舒多矣。”(比西迁重庆的中央大学与复旦大学借居的校舍,宽敞舒展多了)叶圣陶当年在武大任教,他的这一番记录,证明康熙《嘉定州志》所云,“文庙规模结构,轩敞宏丽,宇内之庠鲜有其俪”(天下的学校少有能比),并非虚夸!
 
与此辉映,当年乐山安谷乡存放故宫文物,前后近八年,战后完璧返京,皆同为乐山民众对国家民族、文化文脉的延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抗战胜利,武大回迁汉皋故地,文庙又作了乐山县男中校址。1950年代初,校系调整,地处高北门内的县女中迁入文庙,县男中迁往城外里仁街,乐嘉中学去了岷江对岸。校名也简单化,省乐中改一中,女中改二中,男中改三中,乐嘉改四中。男中女中同时采取混合招生,面貌为之一变,文庙从此成为乐山县第二中学校址。
 
1963年,我从府街小学毕业,即考入二中就读。新学期第一天,在校园漫步,便感觉中学与小学大不相同。与周围乃至全城的建筑相比,以当时而论,都要算极宏大极气魄的所在。这学校的大门前边是一半圆形的泮池,据闻早年遍植荷花,每逢夏季,亭亭玉立,香远益清,很有点周敦颐在《爱莲说》里描绘的那种情景。也因了这泮池的缘故,师生出入便一概只走边门。边门外立有一块碑石,是何年文物已不记得,倒是碑面镌刻的八个大字——文武官员到此下马,至今还记忆深刻。每次从这块碑石前经过,便感觉读书乃天地间至为神圣的事情。又因为这文庙坐落在全城主山——高标山的一面坡上,进门之后,是一层层的台阶。循了台阶步步登高,可以一直走到山半腰去,那儿是学校的后门,有很大的一个操场。操场中心耸立着两棵百年榕树,一年四季总是那么枝繁叶茂,巨伞似的替人遮阳挡雨。操场右侧是一幢两层的教学楼,砖木结构,四角飞檐,气度从容,酷似宫殿。左侧的清虚宫,用来做了音乐教室。从后门更朝上走,经过一道城门,就到了全城最高处的老霄顶。从那儿遥远一望,可将四面景点尽收眼底。
 
这学校生源以城市子弟居多,其余则来自边远乡区,因之学校在山半腰处设了宿舍,供农村学生住宿。我们那一届共招收六个班二百余人,我分在五班,上课的教室就在大成殿两侧的庑殿中。大成殿则用来作了饭堂,可容纳数百人同时进餐。遇学校召开大会或活动时,大殿又成了礼堂。给我们讲课的师长大都比较年轻。第一学期的班主任是教外语的罗心源老师,人挺温和,从不高声大气训斥学生。她生孩子时,同学们都相约着到寝室里去看她。后来的班主任叫梁芹生,教我们班数学,字写得很漂亮。我常常躲在下边偷偷模仿她的笔迹。她的手似乎先天有些问题,一到冬天,总要肿得像个发泡的馒头。但她书写在黑板上的字体,依然如往日一般的秀丽。教地理的周佩英年纪最大,也有一样绝招,她可以将手中的教鞭随意一挥,指定在地图上的某个位置,说那就是伦敦,人却始终背对地图,而实际情形也就确是如此。可惜到我们毕业那年,遭逢文革,有人揭发她曾是国民党员,她大约是不甘屈辱,竟至选择了自杀。语文是我最喜欢的学科,由何天素老师担任授课。她个子不高,课却讲得不错。那时候已经时兴命题作文,令我非常反感,我常常自作主张,不按老师布置的题目写作,她也居然能够容忍,还隔三差五地拿到课堂上来讲评。
 
当年的学校生活,课程安排是比较宽松的。虽说每天要开六节正课,两节晚自习,但日常作业并不算多,只须用不足一节晚修的时间便可完成,其余则用来预习明日的科目。那时候是不搞题海战术的,也不见有哪位老师专门跑来补课,更不见有任何的复习资料。这样做的结果,是完全地没有家庭作业,也无须背着书包每天往返。再说书不多,搁在教室也很安全,所以晚自习一散,大可甩手走路。如果说手里还带有一二本图书,那多半是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小说。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有几本国产小说很风行过一阵子,象杨沫的《青春之歌》、曲波的《林海雪原》、冯德英的《苦菜花》、刘流的《烈火金刚》、以及梁斌的《红旗谱》等等,都是大家争相传阅的书籍。
 
对于课外读物,学校从不干预,相反她似乎倒实行着一种鼓励的政策。她给每个学生都办有一张借书卡,每天下午两节课后,管理员将图书室的小门打开,学生便可以到那儿查找和借阅自己想看的书籍。或是拐到旁近的阅览室去,读读书报,看看杂志。倘若不想去阅览室而又想了解一点天下大事,学校设在走廊里的报架是最好的去处。报纸照例每天更换一次,利用课间休息的空隙,足可以把自己感兴趣的栏目浏览一遍。你当然也可以选择别的活动,诸如打打乒乓球、篮球、羽毛球什么的。学校每学期照例都要举办篮球赛,乒乓球赛。记得第一次打篮球赛,大家个子都小,不能像高年级的同学一样使用标准篮球,就以皮球代替。当时二班有一姓王的同学,在终场哨声即将响起之际,运球至半场中线,突然一记远投,居然命中,将原本已成败局的乾坤颠倒过来,引得全场一片哗然。乒乓球桌则安放在大成殿前面的露台上,因为数量少,常常需要跑步占领。喜欢打乒乓球的同学,对于拖堂的老师无不充满怨气。
 
体育之外,学校的文娱活动也值得一说。教授音乐课的黄开明老师,西师毕业,他的第一堂课不在音乐教室,而在我们平常听课的班级教室。他来时背着一架手风琴,大谈他心目中的音乐。讲到激动处了,竟然唱起了川江号子,眼前彷佛波涛滚滚,一群拉纤的船夫,在江岸边俯首爬行,牵引着大船逆流而上。他不单嗓音洪亮,手风琴也拉得很棒,曾经在公园灯光球场,替65届郑国瑞同学的笛子独奏曲《我是一个兵》手风琴伴奏。后来传闻他妻子也是教音乐的,两人为大学同学。真正见识其风采,是在1966年元旦。那次晚会在大成殿举行,先是全校“碰灯笼”,一片欢腾。其后分班表演节目。临近午夜12点时,黄老师和太太联袂登台,演唱当时颇为流行的《马儿啊你慢些走》。这首歌在广播中天天播放,但黄太太亮开嗓音一唱,仍然引起轰动,简直和原唱马玉涛如出一辙,不分伯仲。所有人惊喜万分,狂热鼓掌,要求再来一曲。但黄老师全然不顾,带太太飘然离去。很快新年钟声敲响,圣诞老人从幕后突然出现,向全体师生致送新年快乐。
 
因为扮相酷真,没人能看出饰演者是谁。直到圣诞老人自除红帽胡须,众人这才认出是洪传信老师。洪教过一段时间662班的语文,曾形容流经城东的岷江,如脉脉含情的姑娘。这话到了文革,就成了小资情调。另一位语文老师李龙潭,三年饥荒时期写过一篇日记,因为饥寒交迫,描述当时况味,是“冷风吹屁股,寒气透膀胱”。这日记不知如何被人揭发,作为反动证据,打成牛鬼蛇神,教训卖弄文采的语文老师会有更多风险。
 
当这一切都成了触及灵魂大革命中无数小插曲的时候,学校就再也安放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一年我初中毕业,但所有考试都未进行。所有的社论都在鼓动造反,破四旧,大串联,斗走资派。很快,几乎所有学生都外出串联,学校为之一空。我最后一批出走。等我从北京回来,学校图书馆已被洗劫,仪器大楼做了红飙造反总部,实验仪器摧毁殆尽。然而红卫兵并未对文庙实施破坏,冥冥之中与明末战乱一样,独圣殿不敢胡来,大成殿及其两侧庑殿、以及大殿后面的崇圣祠,都保存完整。其中大成殿给我最深的印象,是它支撑屋梁的大柱,每根都粗至两人无法合抱。1968年时,一直以来既作饭堂又作礼堂的大成殿中,仍举办过文娱演出,662班的几位女生,还表演过《沁园春•雪》的舞蹈,成为当天最为华彩的段落。
 
两年后,红卫兵运动式微,下乡运动兴起,666768三届学生最终脱离学校,进入农村。又十余年过去,我大学毕业回校实习,见大成殿门窗已经拆除一空。问知情者,答曰用来做了家具。昨年我再次询问一位二中老师,答复是用来做了办公桌。他的办公桌就是拿了当年拆卸大殿门窗的楠木做的。那真是资格的好木料啊!他感叹说。我查阅了罗孟汀先生《乐山文庙培修记》中关于此事的记载,谓“文革批孔之劫,大成殿门槛窗户被毁”。其实与批孔毫不相干。更为严重者,文革已经结束,竟“又借口危房,欲拆而建高楼”。历数年之论争,赖当时政府英明,派员考察,召集会议,确认乐山文庙为明清建筑。“现存的泮池、戟门、棂星门、大成殿、庑殿和崇圣祠是一组完整的古建筑,面积近10000平方米,布局呈台阶式,依山势起伏,由下而上,殿阁重重,极为壮观。其中大成殿是主殿,宽25米,进深20米,高约16米,全系珍贵木材结构。突出的为28根楠木大柱,直径90公分,柱础系青石,1.2米见方,高60公分,有龙、凤、花卉等浮雕环绕四周,栩栩如生”。这次实地考察,进一步证明乐山文庙规模盛大。即便如上海文庙的大成殿,面积也仅为260平方米,高14米,比乐山文庙的大成殿矮了约两米,面积也只有后者的1/2大小。
 
1986年乐山市政府会议“决议对文庙维修,按规划方案全面修复”。当时拨专款三十万元,作为一期工程,重点修缮大成殿及两庑殿。按修旧如旧原则,“徵集古旧楠木,复原门窗门槛,修葺露台石栏,重制旧有匾额”。“一期培修自一九八六年至一九八九年底竣工,历时三年有余”。其后,文庙与二中分割,砌墙封堵,千百年来“庙学合一”的体制,至此终结。
 
2016.3.14

 

补叙:
武大西迁,选址乐山的原因,校长王星拱在呈报教育部的一份文件中归纳了六点:
(―)该处尚无专科以上学校之设立。
(二)地处成都之南,叙府之西偏北。水陆交通,均称便利。
(三)生物矿物,产蓄丰富,可资研究,以备开发。
(四)民情风俗,颇为朴素,而文化程度亦不低于其他大城市。
(五)公私建筑物颇多,其破旧者加以修理,即能通用。
(六)地方深入内地,不易受敌机之威胁,学生可以安心读书。
 
文学院教授苏雪林在一篇文章里是这样赞誉乐山的:“以商业隆盛,交通便利著称,而风景之优美,尤其脍炙人口。……这个三角形的小城,两面临江,一面倚山,出门一步,则如画的江光,青苍的岭色,轮囷的老树,缥缈的云烟,到处与你心目相招挑,步履相追逐,城市山林之美,合而为一,在国内一切郡县中确也少见。试问南方炮火喧天,我们还能在这样环境里自自在在的读书求学,难道不是幸福?”



 往期篇目 

说到学问,所有学者都要服他

佛门故事

别和养驴人骂过的驴子对话

他流着泪说:主席,我不能写这个检讨

在中国:一群法学精英的命运


长按二维码添加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