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乱斗”游戏启示录:比起电影,游戏更有能力成为多IP同台的载体 | 「游戏品类创新」

东西游戏 东西游戏 2023-10-16


期,Steam同时在线人数排行榜的前五名里,史无前例地出现了一款格斗游戏——《多元宇宙大乱斗》(MultiVersus)。这款由Player First Games开发、华纳兄弟发行的休闲型格斗游戏于7月27日开启公测当天,立刻在Steam创造了15万人同时在线的纪录。


而这款免费游戏最显要的吸引力,无疑来自华纳旗下不同影视IP的角色。目前游戏提供的角色中只有一名属完全原创,其余全部来自《正义联盟》《猫和老鼠》《权力的游戏》等华纳出品的知名影视作品。


和电影一样,经典IP在游戏界同样具有强烈的号召力。曾于PlayStation 4推出的《漫威蜘蛛侠》近日被移植到PC上,再度引发热潮,旋即登顶Steam畅销榜。而华纳发行的“蝙蝠侠:阿卡姆”系列也被评论家视为史上最出色的漫画改编游戏系列之一。


在电影产业积极推动IP合作的同时,类似《哥斯拉大战金刚》《异形大战铁血战士》《复仇者联盟》这样的“IP宇宙”作品在游戏界也早已出现。而《多元宇宙大乱斗》这类“乱斗”游戏的成功,进一步证明了游戏有能力成为更适合不同IP的角色同台竞技的载体,为IP联合的舞台扩展新的娱乐价值。




游戏界的IP大乱斗:

串联时代、跨越类型


近年在运营IP合作上动作最亮眼的游戏,非《堡垒之夜》莫属。这款大逃杀游戏推出四年以来,持续和影视、动漫、游戏乃至球星与歌星联动。过去的联动对象包括漫威超级英雄、“星球大战”、《机械战警》和内马尔·儒尼奥尔等,这种联动使《堡垒之夜》成为了当代流行文化的一个标签,不断吸引着新玩家加入游戏。


近期《堡垒之夜》和日本漫画《龙珠》展开合作,又让悟空使用龟派气功“吃鸡”的视频传遍游戏社区。不过《堡垒之夜》仍可以说是用其他IP的内容作为游戏本身的点缀,而以多个IP为核心构建的作品,更能说明游戏对不同IP的包容性。



由史克威尔艾尼克斯和迪士尼合作的“王国之心”系列就是围绕IP构建游戏的经典案例。这一动作RPG系列的角色主要来自史克威尔艾尼克斯的“最终幻想”系列和迪士尼动画,这些角色的魅力通过数部广受好评的作品得到了展现。


该系列涉及的迪士尼作品数量多、跨度广——从1937年的《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到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涵盖了多数迪士尼知名作品与角色。将数十名角色以感人的故事合理串联,让他们在同一个世界观内共舞,这几乎是迪士尼影视作品本身无法办到的。


同样成为经典的IP合作游戏还有万代南梦宫子公司万普开发的战略RPG系列“超级机器人大战”。借助万代的文化资产和影响力,万普曾在1990年代推出集合了“奥特曼”“假面骑士”“机动战士高达”等IP的“Compati Hero”系列。而从数十部日本科幻动画剧集吸收了角色形象的“超级机器人大战”,自三十年前发售首作以来人气更是持续至今,成为了日本机甲文化的招牌。


不过在游戏界最受IP合作游戏青睐的,还是像《多元宇宙大乱斗》这样的格斗游戏。其中最为人所知的系列直白地把IP写在了标题——“任天堂明星大乱斗”和“漫威VS卡普空”。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首作于1999年推出,对当时IP战略保守的任天堂来说属突破之举。续作不仅收录了任天堂自家的“马里奥”“塞尔达”,也有“索尼克”“潜龙谍影”等其他游戏公司的IP。加上该系列重视娱乐性,定位接近派对游戏,最新作《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全球销量接近三千万份,超越《街头霸王II》成为销量最高的格斗游戏。



“漫威VS卡普空”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最著名的漫威IP游戏。1990年代卡普空凭借《街头霸王II》成为格斗游戏霸主后,与漫威进行了合作。以此为契机,卡普空推动了漫威角色与自家游戏角色的联动,创造了《X战警对街霸》。作品通过丰富且爽快的战斗体验和双方庞大的角色阵容获得成功,此后有多款续作。


“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的知名模仿者有育碧的《英灵神殿大乱斗》(Brawlhalla)和索尼的《PlayStation全明星大逃杀》。前者囊括的IP从“功夫熊猫”到美国职业摔角,横跨多个领域;后者则以PlayStation独占游戏为主,采用了“重力异想世界”“战神”等IP。


类似“大乱斗”的作品还有《尼克明星大乱斗》《卡通频道:明星大乱斗》,角色分别来自曾在美国尼克儿童频道和卡通频道播出的动画作品。此外,华纳和DC漫画也曾效仿“漫威VS卡普空”,与格斗游戏系列“真人快打”合作推出了《真人快打VS DC宇宙》。




《多元宇宙大乱斗》:

IP吸引力与服务型游戏的文武结晶


以集结不同IP角色为核心的格斗游戏不算少见,但并非每部作品都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应。而《多元宇宙大乱斗》能取得空前的成功,不仅得益于华纳兄弟旗下IP角色的吸引力,也归功于Player First Games将游戏设计得更符合现代大众的需求。



这类游戏的首要挑战,就是必须在“关公战秦琼”中突出每个角色的差异化魅力,让玩家感受到开发团队对IP的尊重与诚意。


《多元宇宙大乱斗》在这点上做得颇具创意,通过致敬原作的方式令角色们具备了不同的战斗风格。例如汤姆和杰瑞会像动画里一样敏捷地闪避;高大的钢铁巨人可以轻松地击飞对手;而勒布朗·詹姆斯的整套动作都围绕篮球设计,他的扣球相当强力。


在游戏机制的设计上,考虑到格斗游戏素来以硬核著称,Player First Games也结合了一系列现代流行游戏的特征,以求吸引更广泛的玩家群体。为了降低《多元宇宙大乱斗》的竞技门槛,Player First Games主要采用了两种措施。


一是打破传统格斗游戏的模式,让《多元宇宙大乱斗》变得更接近派对游戏。和《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一样,《多元宇宙大乱斗》中玩家的目的并非削空对手血量,而是将对手击离平台。加上操作相对简单、大招受到限制,甚至玩家掉出平台时也有宽松的补救方法,都令游戏氛围较为轻松。


游戏还高度鼓励2v2形式的合作对抗,既增强了游戏的社交属性,也扩展了表现角色的空间。像是宇宙小子史蒂文能给己方罩上防御护盾,而神奇女侠能用真言套索将队友拉回安全地带。


二是《多元宇宙大乱斗》具有完善的“战斗通行证”成长系统,可以通过奖励来消解玩家输掉比赛后的挫败感。


无论比赛结果如何,玩家都会得到经验值和游戏内货币等方面的奖励,具体成果视表现和阶段而定。这种服务型游戏的典型系统改善了格斗游戏胜负定得失的单纯机制,通过持续的正反馈鼓励玩家参加战斗。



此外在游戏的发行分销上,华纳兄弟和Player First Games也捕捉到了当今能够影响游戏流行程度、提升玩家游玩兴趣的两个主要策略:跨平台联机与免费游玩。


《多元宇宙大乱斗》支持PlayStation 4、PlayStation 5、Xbox One、Xbox Series X/S和Steam五个主流平台的跨平台联机,打通了玩家社区,也比独占或各平台隔离的游戏拥有更广泛的潜在客群。


而免费游玩在格斗游戏中并不常见。通常来说,一款格斗游戏加上各种角色、服装DLC,需要玩家花费上百美元。以往提供了免费版的知名格斗游戏只有《死或生5》与《死或生6》,两者也是在发售后经过营收预期调整才转变为基础免费游戏。


《多元宇宙大乱斗》则和多数免费网游一样,所有角色的使用权及多数饰物都可以通过参加游戏积攒的货币来换取,而且提供了角色的轮替免费试玩。




IP价值与格斗游戏:

蓄势待发的角力场


《多元宇宙大乱斗》代表着娱乐巨头华纳兄弟在多个领域共同努力的成果。


华纳兄弟数十年在影视领域打造作品,令自身成为了世界流行文化密不可分的一分子,同时与许多IP持有者建立了联系——把IP混战玩到极致的斯皮尔伯格电影《头号玩家》就是华纳兄弟的作品。


也就是说,尽管“任天堂明星大乱斗”系列为这类游戏设立了标杆,但论IP对大众的吸引力,仍是华纳兄弟旗下这些源自不同媒介的角色更胜一筹。


而华纳兄弟在2004年就成立了游戏部门,在影视改编游戏普遍粗制滥造的年代,通过“蝙蝠侠:阿卡姆”和“乐高哈利·波特”等系列建立了在IP游戏领域的名声。不过《多元宇宙大乱斗》这样集结不同IP、不同媒介的大量角色,仍是华纳兄弟游戏的首次尝试。



近年来随着《堡垒之夜》《漫威蜘蛛侠》凸显了IP影响力对游戏的增益,华纳兄弟察觉到了旗下庞大的IP资产完全有可能复制《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的成功。人气IP的重组、聚合,产生了新的优势价值。而就产品的成功来说,《多元宇宙大乱斗》的形式也体现了华纳兄弟对当下游戏产业的把握。


首先《多元宇宙大乱斗》的成绩表明,免费、跨平台的服务型游戏依然是当下最能吸引一般玩家的运营模式。免费游戏的先例已有《Apex英雄》《堡垒之夜》等顶层产品,最近又有《绝地求生》《糖豆人》等原买断制游戏加入队列。


同时,长线运营有利于华纳根据社区反馈来逐步丰富游戏中的IP,维持社区热度、吸引玩家回流,也利于《多元宇宙大乱斗》逐渐渗透到各个IP的兴趣社区中。例如七月的新角色是勒布朗·詹姆斯、八月的新角色来自热门动画片《瑞克和莫蒂》,每次更新都足以刺激大量新老玩家加入战斗。


而对于格斗游戏这一类型而言,《多元宇宙大乱斗》也继《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后再度揭示出,格斗类型与IP游戏的相容性不可忽视。


在这一方面,格斗类型最显著的优势就是适于囊括大量风格迥异的角色,不对角色创作造成限制。尽管成功的IP合作游戏中有“王国之心”等RPG,然而RPG重视世界观和叙事逻辑,所以要求角色尽可能具有共通的风格或基调。格斗游戏则是重角色、轻叙事——虽然很多经典格斗游戏是有一定的剧情,但这些故事往往以串联角色和场景为主要目的。


格斗游戏还具有快节奏、强竞技的游戏机制,这也是格斗游戏能在街机时代称霸的原因。到了今天,尽管出现了FPS、MOBA等类型的取代者,格斗游戏依然在吸引人们利用碎片时间进行休闲竞技上具备优势。


此外,格斗游戏本身就有适合长线运营的框架。传统的格斗游戏会通过发布大量DLC来持续提供新角色;而且最困扰格斗游戏的角色平衡性问题,也可通过长线运营来调整解决。只不过很多格斗游戏为保持热度,会把人气角色留在较晚推出的DLC里。而华纳兄弟的IP库令《多元宇宙大乱斗》不存在这种担忧,每个月都可以引入闻名全球的人气角色。


相比辉煌的1990年代,格斗游戏在本世纪有所没落,这与学习成本高、失败惩罚高等多种原因有关;但《多元宇宙大乱斗》和《任天堂明星大乱斗 特别版》通过对格斗游戏娱乐性的重新诠释,证明了这些因素可以缓解。


这两年计划运用格斗游戏发掘IP价值的公司其实已不止华纳一家。腾讯天美工作室公布过基于《王者荣耀》角色的“英雄动作手游”《代号:破晓》;Riot Games基于《英雄联盟》角色的格斗网游“Project L”也已开发多年。近期有传闻称,漫威亦打算重拾格斗游戏,正与EA合作推进项目。若这些顶级IP的项目能顺利推出,有望迎来IP价值提升与格斗游戏复兴的双赢局面。




近期东西游戏相关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