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天津理工大学《高级英语》“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优秀的 天理之语时俱进 2023-01-05

天津理工大学《高级英语》“课程思政” 

优秀教学案例

教师个人或课程团队简介

程淑娟,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黄秀敏,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两人多年承担《高级英语》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不断尝试新的教学理念,并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基本情况

《高级英语》(以下简称《高英》)是为英语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学科基础课,覆盖三个学期,4学分,每学期64学时。本课程旨在通过文章细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在加强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基础上,重视“译”的能力培养。通过大量文本阅读,帮助学生了解社会文化现象,掌握语篇衔接、文体风格、文章结构,获取对英语的综合批评鉴赏能力,提升逻辑思维水平,使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均衡发展。

二、“课程思政”的建设理念和教学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中提到:“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这对外语专业教学指出了新的要求。外语专业的学生应在掌握外国语言文学知识、国别与区域知识、中国文化知识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而这对外语类专业学生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知识上,除专业知识外,外语类学生还应了解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形成跨学科知识结构;素质上,应具备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力上,学生在外语运用、文学赏析之外,还应具备思辨、研究、创新、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等能力。

在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中,每一门课都应“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高英》作为英语专业的主干课程,也在不断摸索、反复尝试:调整教学环节、引入时政内容、调整切入点、改变考核方式,努力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实际教学,从听、说、读、写、译逐步过渡到读、写、思、辨、创,提高学生向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提升学生服务国家建设的责任感。

三、“课程思政”教学特色和创新

《高英》课程思政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思政改革后,教师对《高英》的讲解在传统的语法分析、词组使用、修辞辨析等基础上,增加了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与塑造,通过摸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课文内容的结合点,“润物细无声”地将学生在思政课上的知识点在《高英》课上得到夯实。

2.中国传统文化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要“文化自信”,首先要“文化自知”。在教授英语国家语言特色、文化特质、风土人情的同时,《高英》课挖掘文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交集点,帮助学生熟悉中国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国际视野。

3.时政要素与课程内容的有机结合

在日常教学中,将国家的大政方针与时事发生引入“第二课堂”,如通过微信群分享《21世纪报》与《中国日报》的中英对照文章。

4.团队管理与教学方式的有机结合

教学中引入团队管理模式,在日常运作中让学生体会团队发展阶段、时间管理、压力管理、情绪管理、风险管理等理念,并学会如何共情、如何激励、如何发挥创造力等。

5.教学过程资产的完善与规范

《高英》不断完善适合当代大学生的教学过程,过程资产逐步固定与规范,从“头脑风暴”、“团队展示”再到“课程讲解”、“课后总结与小测”,环环相扣,有机统一。

6.课后考核与“讲好中国故事”的有机结合

思政进课堂后,《高英》的课后考核改变为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

四、“课程思政”教学实施的具体案例

以《高英I》“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为例。

1.课前头脑风暴

为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创造力,每单元开讲前会要求各团队课下开展“头脑风暴”,围绕文章找出他们的关注点,并将其观点写成文章,课上分享。这个过程同时提升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Face to Face with Hurricane Camille”为记叙文,讲述了Koshak一家在飓风来临之际拒绝离开居住的房子,最终战胜飓风,存活下来的故事。在“头脑风暴”环节,同学们会提出“自然灾害面前该如何应对?”“生命与财产哪个更重要?”“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等话题,老师会根据他们的阐述,纠正其论证在逻辑上与严谨性上的错误,同时通过复述和引申,将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生命观潜移默化地引入教学。以“自然灾害面前该如何应对”这个话题为例,在主人公英勇抗争的背后,其实文章中还“藏”着两种观点,而通过理性分析,会发主人公的做法跟在海边举行飓风聚会的游客一样,都不可取,相反,藏在故事背后的其他社区居民的做法才是正确的。

老师会引导学生打破“主人公光环”,不能因为约翰是主人公便认可他的做法,而是相信科学,根据天气预报采取正确行动,避免“河南地铁事件”的再度上演。同时分析作者这样书写的历史背景,从“对自然敬畏”的“神话书写”,到“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主义书写”,再到我们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的“生态文明书写”,通过对人与自然二元对立关系的历史梳理,认识这篇文章的书写缺陷,从而形成正确的自然观、生态观。

2.课文讲解

在文章讲解中,除了常规的语法分析、修辞辨析、长句翻译、语篇结构与主题阐述外,还会对文章涉及的思政元素加以引申,例如:

2.1 John Koshak, Jr. 反映的中西文化差异。西方文化中追求对生命的延续,家族中男性的名字会在代际之间重复使用,如父亲与儿子同名,父亲便成为Sr.,而儿子为Jr.,如布什与小布什,肯尼迪与小肯尼迪,文章中的约翰与老约翰。如果孙子继续沿用,则各代用I,II,III表示。这与中国文化截然不同。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对长辈的尊崇,父辈用的字,后代必须避免。

2.2 “We’ll pass the children along between us. Count them! Nine!”反映的中西文化互通。约翰家有七个孩子。邻居的丈夫在越南打仗,于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投奔他们。在灾难面前,约翰并没有将自己的和邻居的孩子区别对待,而是在整个过程中强调“Nine!”正如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所倡导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仁爱思想。

2.3 “By this time organizations within the area and effect the entire population of the United States had come to the aid of the devastated coast.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结合新冠疫情、社区工作者的付出、疫情防控期间语言文化学院机场翻译队伍的贡献,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

3.课后总结与实践

 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使其在讲述中国故事时运用地道表达,《高英》课程侧重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即先将文章中的表达翻译成汉语,再看汉语回归课文,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其地道的书写能力。讲解结束后,各团队需整理文章中有用的词组、表达、句型,并加以引申,用到自己的翻译与写作实践中。课文涉及的如“社区工作者”、“活动板房”等,不一一列举。

以本文为参考,要求学生尽量使用文中表达,写一篇“讲述中国故事”的记叙文。学生们表现踊跃,有写抗疫的,有写脱贫的,有写张桂梅事迹的。优秀作品将分享到天理之语时俱进公众号。

五、教学效果与成果展示

思政元素的引入使课堂更加丰盈。同学们积极参与,思维活跃、形式多样。如关于丘吉尔的介绍,学生会演变成一场四人辩论赛,辩证统一地评论伟人功过。关于原子弹研制的历史,学生则会排练成情景剧。整个过程即锻炼了他们的研究能力、公开演说能力,同时提升了他们的思考深度和团队合作能力。

经过思政课程改革,高英课堂取到了更好的教学效果。“头脑风暴让我学习到了写作的方法,通过自己延展出来的脉络想出平时不曾想到的话题。”(杜吉祥)“通过老师课前布置的问题,开始学着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高英》对所学习的其它课程也有所帮助。”(李长蕊)“通过头脑风暴使思想高度有所提升,通过小组合作,多方面、多角度看待问题。”(金丹妮)

六、教师感悟

外语专业教学长期存在重言语规范而轻思考逻辑,重西方文化而轻中国传统的问题。思政教育进课堂能有效扭转教育的弊端。同时,现代网络平台的发展,大学生存在不缺专业知识却惰于思考,不缺同学却懒于交际等问题。《高英》课程通过团队合作理念加强学生之间的“同辈学习”效应,在课程环节设计上督促他们展开逻辑性、创新性思考,开展有效协同合作。在课程内容上努力使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传统价值潜移默化地进入课程内容,期望能实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目的。

然而思政元素的有效渗入还需要漫长的摸索过程,尤其在度的把握上,如何挖掘每节课的思政内容,将其规范化,并在量上做到对专业知识辅助而非主导,是今后研究和摸索的方向。

学生课程反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头脑风暴环节写作示例

 “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优秀作品示例

编辑│程淑娟 黄秀敏 胡艺 

校对│韩晴晴

责任编辑│谭希 丰收 李伊琳

责任审核│乔丽燕 郭健
投稿&加入我们yywhxmt@163.com

期待你的

分享

点赞

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