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东北师范大学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3项获奖成果汇编

习无边界 简学头条 2023-01-05

点击蓝字关注简学




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10分钟


导读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四年一次,代表了全国教学成果的最高水平。在 2018 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中,东北师范大学共有6项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其中高等教育类二等奖3项,基础教育类二等奖3项。为了推广获奖成果的教改经验、扩大获奖成果的应用领域,本文汇编了东北师范大学3项高等教育类获奖项目介绍,简要展示获奖成果的主要内容,希望为各高校院系之后的教学成果培育提供更多思路。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本硕一体·全科·融通”的

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实践

【成果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新的全面部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迫切需要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因此必须大力重视对教师的培养。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 《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对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做出顶层设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出台的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充分反映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由“普及”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此背景下,“本硕一体 · 全科 ·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取得了如下主要成果:

  1. 提出了“四性并茂”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从道德性、理论性、适应性、发展性四个方面探索了小学教师素养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师德师风高尚、理论素养宽厚、实践能力过硬、反思研究能力突出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目标。

  2. 构建了“本硕统筹”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体系。统筹构建了本科与硕士阶段各有侧重、功能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本科阶段强调高师德、宽基础、强实践、擅反思;硕士阶段重在培养高理论素养、厚实践研究能力。

  3. 开发了“全学科”的课程体系。课程结构中以必修课程确保全学科基础,以选修课程为学生提供专长选择。

  4. 实施了“高位融通”的教学体系。理论课教学与实践体验交叉往复、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5. 形成了“互惠合作”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保障机制。建立了大学 (U)、地方教育局(A)与小学(S)的合作共同体,探索了教师教育、教育研究、教师发展、学校改进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的合作机制。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研究与实践背景】

  教师质量是学生学业成就的关键。在这个全球经济竞争的时代, 发达国家已经实现了人才培养学历层次的提高,教师改善学生学业成就的认识与行动是保持国家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方面之一。教师专业发展成为推进优质教育的核心要素,教师的质量也就成为衡量教育质量的一个关键性指标。教师队伍建设中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教师教育,师范教育是教师教育的基础,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育,关系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系到素质教育的实施,关系到教育质量的提高。优先发展教育,更加尊师重教,首先要重视师范教育,而小学阶段是为人生打基础的阶段, 因而小学教师的培养是基础中的基础。有了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才能不断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国民素质。

  2014年教育部颁布了 《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 (教师[ 2014] 5号)》 ,明确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为抓手,整体推动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提高教师培养质量。为了推动整体小学教师队伍质量提升,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遴选了20个高等师范院校开展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的实验探索,至今近一个实验周期。依托于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在原有 “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出路” 综合型培养、精英式教育的基础上,开展深化改革,探索出富有成效的“本硕一体 ·全科 · 融通” 的卓越小学教师人才培养模式。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创新之处】

  “本硕一体 · 全科 · 融通”的卓越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点在于:

  1. 厘清了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规格

  率先探索全科型卓越小学教师的培养路径。以必修课程的形式凸显全科基础性,以选修模块课程满足职前教师专长与兴趣的选择性发展。并在师范生师德修养、 教育理论、 学科专业基础、 实践能力、 研究创新方面形成本硕两层次人才立体模型。

  2. 示范了理论、实践、学科类课程的有机融合

  整体规划理论课程、 实践课程、 学科课程的适度比例。创新教育理论课程教学方式,强调师范生经验基础上的理论提升,探索案例教学、合作教学、项目学习等多元教学方式;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配合,理论课程内容与实践体验的主题在时间上同步,互为资源,使连续的高品质实践反思成为贯穿理论课程的经线。

  3. 率先实践了体验-指导-反思相互构成的实践学习方式

  超越先理论后实践的教师培养误区,在全国较早实现了本科硕士全学程设置实践课程;重视实践过程的理论指导,变师范生“在实践中锻炼”为“透过实践学习” ,精选实习指导教师,制定系统的指导计划,实践深度、指导的主题深度据各学习阶段不断递进加深;建立实习教师成长档案,个体反思、集体反思形成机制。使理论分析与价值思考成为串联实践体验的纬线。

  4. 创建了实践-研究-服务有机结合的长效育人机制

  本专业将人才培养与 “学校改进” 项目结合起来,形成UAS深度合作模式。在鞍山、青岛、厦门等地有百余所合作基地校,改进学校教育教学、合作研究小学教育相关问题;选择其中北京、杭州、深圳、 长春等地20所学校为实践基地校,为职前教师提供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实践;确立东北师大附小等学校为实验基地校,全程合作、实验创新,破解小学教育及小学教师培养中的难点问题。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质量高。2006年以来,东北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千余人。其中小学教育本科毕业生就业率年年100% 。

  建设了高水平课程资源。2008年获批国家级特色本科专业,2014年获批教育部“卓越小学教师培养计划”项目单位,且排名全国第一。

  改革成果受到国家认可,提升为国家政策。社会影响广泛,为国内同行引领、示范。为国内同行培养访问学者;为国内外十余所大学培养交换学生。专业培养的硕士、博士毕业生已经成为国内诸多同行高校小学教育专业的骨干师资甚至专业负责人。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面向造就卓越教师的全日制教育

硕士培养新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成果简介】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最高层次学历教育,已成为中学教师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造就卓越教师的主要途径。但自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培养以来,培养模式与培养成效一直不为社会认可,存在诸多问题。国立师范大学作为教师教育的主力军,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硕士培养新体系,探索培养新模式,示范与引领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是我们的使命担当与时代课题。

  东北师范大学以国家全面深化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为契机,以发展与提升本科师范生“U-G-S”教师教育模式改革经验为基础,在教育部、地方政府与合作中学的支持下,举全校之力,组建了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300余人攻关团队,于2013年初启动了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综合改革。本次改革以“创造的教育”与“融合的教师教育”理念为引领,以培养专业素养高、实践能力强、发展后劲足的高素质创新型卓越中学教师为目标,通过与25所优质中学共建“卓越教师培育试验区”,构建基于职业环境的教育硕士培养平台与培养模式,推进教育硕士培养的系统创新。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探索,取得如下主要成果:

  1.创建了以职业环境为依托,促进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体验-提升-实践-反思”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

  2.创新了促进学科素养和教育理论素养“共振双强”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并开拓性建设了系列教材;

  3.首创了贯穿教育硕士培养全过程、层级递进的教育实践体系;

  4.建构与优化了大学、地方政府和优质中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的模式与保障机制。

  本成果已应用于4届650余名教育硕士培养中,学生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经验与做法上升为国家相关政策予以推广;同时得到国内同行高校的认同与采纳;改革实践推动产出了一批教育科研成果,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发表SSCI和CSSCI论文27篇。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研究与实践背景】

  创新型国家建设,急需培养大批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要有大批富有创造力的卓越教师。2012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议》和《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深化教师教育改革的意见》等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方针。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最高层次的教师职前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的重要使命。但自2009年全日制教育硕士招生培养以来,一直没有形成能体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的培养模式,也难以达成培养卓越教师的目标,培养过程与环节存在着诸多难题需要解决。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东北师范大学作为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始终以响应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扎根中国大地建设世界一流教师教育为使命担当,以服务与引领基础教育创新为根本职责,以示范与引领我国教师教育创新发展为重要任务。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走出了一条震撼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长白山之路”;新世纪创建的本科师范生 “U-G-S”教师教育新模式,更是引发了同行院校的效仿与持续探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教育强国的新时代,创建的“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新模式”,在提升与发展了本科师范生“U-G-S”教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探索建立了通过研究生教育培养造就高层次卓越教师的新模式,并有效破解了“教育硕士培养脱离职业环境、培养模式学术化”“课程体系不能满足卓越教师素养发展需要”“教育实践实施难、成效低”等制约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提升的现实问题。

【创新之处】

  本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创建了有效促进理论与实践融合,提升职业适应性、发展性与创造性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针对教育硕士培养脱离职业环境等问题,创建了“体验-提升-实践-反思”培养模式。“体验”是深入中小学去现场观察、体验、感悟教师职业和教育活动,促进职业理解与师德形成;“提升”是通过实践来深化对课程学习的理解,并以理论促进对教育实践认识的提升;“实践”是开展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活动,演练与发展职业能力,坚定信念强化师德;“反思”是指将“反思”融入到培养的全过程、全环节,以反思融通理论与实践,发展批判思维与探究能力。这一模式引领和推进了培养的系统变革,优化了各环节的实施成效,提升了学生的适应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2.开发建设了促进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双强共振”的卓越教师培养课程体系。卓越教师培养需要有深厚的学科底蕴、扎实的学科基础、融会贯通的学科理解、理论与实践融合的教育思想和素养,本项改革填补国内空白,率先开发建设了13门深化学科理解课程,重构了4门以教师职业实践为导向的教育素养课程,强化了教育硕士的学科素养与教育素养。

  3.构筑了全程贯通、层级递进的教育实践体系。针对教育实践类型与功能单一、实施粗放低效等问题,首创了“基础+应用+研究”的教育实践体系,将教育实践贯穿于培养的全过程,以不同类型的实践满足差异化的教育功能需求;同时,教育实践的主题化、递进化任务设计,课程化组织与实施管理,多元化考核评价,显著提高了教育实践成效及目标达成度。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教育硕士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大学教师产出丰硕研究成果,组建的跨学科攻关团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硕士培养研究方向;中学教师专业发展成效显著。
  改革成果为国家制定相关政策所参考;改革成果得到主管部门高度认可;改革经验辐射国内同行高校。


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立足世界史一流学科,

促进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转化,培育史学英才

【成果简介】

  本成果以中国世界史学界资深前辈、“长江学者”和“明德教师奖”“宝钢教师奖”得主为改革骨干,依托世界史“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 ,以解决世界史科研成果向教学成果有效转化,提升史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问题导向,经历12年的方案探索和6年的有效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科研反哺教学”的本科生人才培养模式新方案:通过“三转化”———以“一流学术成果”打造“精品教学资源” 、让“顶尖学术名家”身兼“卓越教学名师” 、用“高端学术活动”构建“优质教学载体” ,着力于“两提升”——— “学科及科研实力”提升为“教育与教学优势”“教育与教学优势”提升为“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 ,经由“学生与学术同进步、学生与学科共发展、学生与教师同成长”的“学科-科研-教学”能量转化“一条链” ,实现了人才培养质量质的飞跃。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研究与实践背景】

  东北师范大学世界史学科渊源承久,积淀深厚,名师辈出,素为中国世界史研究与教学之重镇,早有“国家首批重点学科”的声誉,又于 2017年新获“国家一流学科” 。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反哺科研是东师世界史学科建设一贯秉承的优良传统。如何打造与“国家一流”科研水平相匹配的本科教学体系,将强大的科研实力集聚转化为强大的本科教学动能,为中国世界史学科长足进步培养卓越后备人才,这是新时代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的要求,亦是东师世界史学人肩负的重大使命。进入新世纪以来,为应对社会发展与现代教育变革的挑战,学院于2000年起正式启动本科教学综合改革,着力寻找学科资源和科研成果向教学动能的转化路径。

【创新之处】

  本教学成果的创新点在于:

  1.建成了国内首个大学世界史“纸质教材+数字信息”复合形态课程群,“世界古代史”率先集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资源”

  《世界文明史》 等纸质教材的出版和 10 余个国家级、省级和东北师大校级数字课程教学平台的陆续建成与投入使用,构成了完整覆盖大学世界史各时段和各门类知识体系的复合形态课程群:

——由马工程重点教材 《世界古代史》 和三门国家级精品课为主体而建成的世界古代史“精品课程资源包” ,目前在国内居领先水平。

——通过“世界近现代史”“美国史”“日本史”以及“史学史”等 4门校本数字课程平台的建成,基于 Blackboard平台的鲜明特色,形成了有别于其他高校同类型课程的“特色课程资源群” 。

——以中国大学 MOOC 及超星大学 MOOC 及《世界文明史》 教材为代表的课程资源,成为具有发展提升空间的“潜质课程资源区” 。

  2.探索出“互联网+世界史”的新型教学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为当代中国大学教学应对全媒介时代挑战提供了一种示范

  率先在国内大学世界史教学领域引进和运用基于“互联网+”理念的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了传统世界史教学的“时空局限突破” ,将世界史的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延伸和衍生为基于多媒介环境的“全媒介教育”与“泛在学习” ,以改革思维和创新意识提升了传统大学世界史教学的现代化水平。

  3.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相互反哺、学科与教学共振双赢,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创新性人才培养目标进行了探路意义的尝试

  通过科研向教学领域的延伸,课上教学向课后学习的延伸,已知领受向未知探索的延伸,尊重传统向学术创造的延伸,构建起“面向本科生、吸纳本科生、服务本科生”的“生本教学科研共同体” ,形成了“教学在学科建设中不可替代”“学生在学科活动中从不缺席”的集体认同与良好氛围。十年来,东师世界史学科不但实现了学术研究的高端增长,同时助力本科生优质专业后备人才的培育,以一流学科综合实力为本科教学奠基,以领先业界的一流学术成果为本科教学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能,为世界史在中国学界不断扩大一级学科声望、持续提升话语自信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关注"笃行教育大讲坛"(ID:DXJYZJ)获取更多教学成果奖申请书及申报资料

【应用效果】

  本教学成果的应用效果主要表现在:

  1. 校内应用

  (1) 促进了东师历史专业本科学生学习方式的深刻转变,实现了学生的分类培养与个性化成才。

  (2) 推动了东师世界史教师队伍的建设,培育了东师世界史教学团队的新生代力量。

  (3) 整合了世界史优质学术资源,拓展了东师世界史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影响力,助力东师世界史成长为“国家一流学科” 。

  2. 校外推广

  (1) 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全国高校,普惠万千学子乐学成才。世界古代史精品课程是美国 YouTube网站学术视频唯一能看到的国内世界古代史视频课程,单个视频点击率有 5700多次。更有数以万计的访问者通过“世界古代史”“西方史学史”超星学术视频领略了东师世界史教学的魅力。

  (2) 为全国大学世界史本科教学提供改革思路与示范引领。先后有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多所高校世界史学科负责人或教师代表来校交流学习“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经验。另有一些高校考虑到世界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价值而特意聘请东师世界史教师进行短期讲学。

  (3) 提高了世界史学科的社会影响力与文化传播力。利用中小学校、图书馆、社区活动室和老年大学等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举办“精彩世界史”系列报告会、读书会,打造了一道独特的现代城市文化风景线。


注: 申报书PDF原件及更多教学成果奖相关报告资料,请在头条回复“报告”进入“教师资源②群”群文件下载,教发资源免费下载,教师资源①群已满,还没加入的老师抓紧私信小简哦~



温馨提示:近期,微信公众号信息流改版。每个用户可以设置常读订阅号,这些订阅号将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错过“简学头条”的文章,你一定要进行以下操作:进入“简学头条”公众号 → 点击右上角的 ··· 菜单 → 选择「设为星标」




来源:东北师范大学

审稿:简学教育研究院

声明:本文及文内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众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转载旨在分享,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更正或删除相关内容。本公众号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感谢您的阅读!

简学@新媒体矩阵

分享高等教育前沿资讯

汇集教学教发教研案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