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要·逸仙进阶讲堂 中国乡村研究:组织、制度与伦理 |【3】严海蓉:农村资本化的特征、后果与超越
2022年11月15日,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逸仙进阶讲堂“中国乡村研究:组织、制度与伦理”第三讲在南校园永芳堂讲学厅举行。清华大学严海蓉教授线上主讲“农村资本化的特征、后果与超越”,并与邓燕华教授对谈。
严海蓉教授授课
授课伊始,严海蓉教授通过生动细致的案例分析,围绕“农村资本化”主题揭示了中国乡村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其后果,进行了农业发展方式的全球比较,探讨了中国乡村在未来的发展模式。
1.案例1:企业领办合作社与村庄的关系
顺利村是一个位于黑龙江省的农村。2014年,顺利村所在的县政府决定引入“企业领办的合作社”。入驻后的公司通过土地流转拿到了大部分的土地。
进入乡村的企业彻底改变了村内的利益格局和权力结构。公司包办了农田经营、粮食生产、运销等农业经营环节,并完全掌握了经营状况和财务数据。原本应该代表村民、领导合作社发展的村委几乎是作为公司的雇员在工作,配合公司进行管理。
利益格局的对立最终激发了尖锐的矛盾。在农民的观念中,企业领办的“合作社”不具备一个社会组织应有的合法性基础,他们认为它管理混乱,对它没有信心。当地政府鼓励企业包地的原本设计是农民流转土地给企业后,可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外出务工。但是实际上很多中年农民发现务工机会不多,因此希望把流转的土地要回来自己耕种,但是因为已经和公司签署了5年的土地流转合同,所以他们拿回土地的诉求得不到政府的支持。这些怨怼情绪最终催生了以“捡苞米”为代表的社会矛盾:在当地存在一种“捡苞米”的生产习惯——每年秋收过后,农户们会进到农地把未被机器收割的作物捡拾起来,作为额外的收成。公司来了以后,农民们不等到收割就开始下地“捡苞米”,甚至凌晨两三点时全村出动,带着筐、开着车去农田里“捡苞米”。部分村民从中创收上千、甚至上万元。
这种以“捡苞米”为名的财物侵占发生的原因不是产权不清晰,回顾集体经济时期,并没有这种事件。隔壁村是村党委领办的合作社,村内没有发生类似的事件。严海蓉教授认为,是企业入驻导致的利益分割对立制造了社会关系的分割对立。这种对立疏隔了村民与村委的联系、削减了村庄的共同体属性,创造出一个原子化的、以经济利益导向的功利社会。
严海蓉教授线上授课
2.案例2:能人领办合作社与农户分化
黑龙江省的东方县2006年起开始通过发放补贴推动规模化经营。2012年,全县98个村内都有千亩以上的经营者,他们掌握了全县22%的土地。老李是东方县的第一个千亩经营者。为了领取相关政策补助,他先后为自己或生产组织申请下“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千万元农机合作社”等身份。
类似的现象并非个例。仝志辉、温铁军等学者曾指出,合作社成立的低门槛和补贴政策极易在全国导致“大农吃小农”和政策寻租等现象。严海蓉教授认为,相关经验意味着恰亚诺夫期望的落空,即农业合作社不仅没能提供产业化整合之外的选择,反而很可能会成为产业化的桥梁。
在老李的案例中,为了填补大规模农机运转的成本,老李的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10000亩)、租赁(5000亩)、为村民委托经营和代耕(35300亩),获得了5万亩土地的经营权。在这个过程中老李通过提供较高报价、代理经营等方式争夺土地流转权。
这种发展模式生发出农户分化的社会问题。农民不再是一个同质化的群体,而是有着显著的贫富分化。作为大户的“能人”通过雇佣同村人、占有更多的土地经营权,挤占了其他农户的生产经营空间。在这种高度分化的利益关系的影响下,村庄的共同体特征自然也就瓦解了。
3.案例3:西藏嘎措集体经济与农业发展的出路
上世纪80年代,嘎措人民以投票的方式决定保留公社制度,公社体制于是一直在嘎措保留到今天,嘎措的制度实践具备以下特点:1.以内需为导向,依靠内部劳动力;2.实行精准的按劳分配制度;3.拥有领先全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特殊的政策实践还为嘎措乡带来了其他政策效益:
根据她和安徽师范大学丁玲老师的调研,严海蓉教授对下图中弱势劳动力家庭的工分结算进行了个案讲解,介绍了嘎措乡集体经济用“劳动均衡”原则来补充“按劳分配”,为弱势劳动力提供完善保障的具体过程:公社为弱劳力安排剪羊毛、宰杀牲畜、运燃料、手工制造、工分登记等低体力要求劳动,加上家中老人的退休工分、学生的上学工分,弱劳力家庭的收入得以保障。
2017年嘎措乡家户工分结算个案,严海蓉教授提供
此外,通过发展特色的皮毛加工和雪地靴制造产业,嘎措乡的整体收入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嘎措的人均收入达到了其所在那曲地区的人均收入的两倍。一年两次分红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每年夏秋之交和年末,嘎措乡按照工分和家庭经济状况为村民发牛羊肉、酸奶、酥油等实物和现金分红。集体经营的经济模式催生了循环式民主治理的政治模式:嘎措乡实行“生产组长监督组员,村干部监督组长,所有人监督干部”的民主体制,最为突出的措施是全体村民通过集体投票来决定村干部一年的工分,进而决定其收入。没有无限扩张的市场逻辑的侵入,集体经济自然地兼顾了生产生态环境保护:根据国家权威部门测试,嘎措的草场资源可畜牧21万只绵羊单位,但是嘎措的畜牧总数低于5万只绵羊单位,而且为保护草场实行严格的轮牧时间表。
4.全球比较与道路展望
严海蓉教授介绍了农业发展道路的全球实践:利用圈地运动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15-18世纪英格兰式道路、依靠封建地主阶级发动农业资本化改革的16-19世纪普鲁士道路、源自底层的农业资本主义19世纪美国式道路、通过国家征税使农业服务于工业化的19-20世纪日本式道路。严教授指出,中国农业资本化的动力一方面是来自企业的“资本下乡”;另一方面是来自从普通农户中分化出来的“大农户”。全球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挑战。资本化农业是一种采掘性农业,它不仅导致资源的流失,而且也使得农业越来越脱离甚至排斥地方社区和文化,农业失去与社区、文化、生态维护相关的多功能性。这种农业服务于单一的利润导向,不仅本身缺乏可持续性,更无法带动乡村振兴。
最后,严海蓉教授提出,中国农业应该走“新型集体经济”的发展道路:个体能人或企业都难以承担乡村振兴的重任。乡村振兴的主体应该是集体。已经涌现的新型集体经济案例显示,集体有潜力以“逆市场化”为努力方向,通过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区粘性等途径扩大乡村的公共性,最终在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多元价值的条件下实现恢复农业资源的整体性,恢复农业多功能性和多重价值的目的。
严海蓉教授与邓燕华教授对谈
1.逆市场化的实践问题
邓燕华:您认为怎样的制度才能推动逆市场化的实践呢?
严海蓉:我认为这样的制度需要具备以下特点:第一,国家需要在政策法规和政策上切实承认、重视、扶持集体经济,对优秀基层人才提供激励;第二,要允许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试错和探索。在以上制度基础上,村干部就可以发挥带头作用,重建集体经济的公信力。
严海蓉教授与邓燕华教授进行对谈
2.集体经济的风险与参与问题
邓燕华:根据我的调研经验,在当下的乡村实践中,试错所需要的不仅是自上而下的制度信任,也需要自下而上的参与,您认为在村民共同面临市场风险的集体经济中,村民的参与意愿会不会难以提高?
严海蓉:我想用另一个案例来回答这个问题。挪威牧业从业者结成了一个全国性的牧业合作社,这个合作社每年和合作超市进行谈判,确定一年的供给总量和价格,然后把产量分解、精确下达给牧户。这种计划生产的模式一方面结合了市场,另一方面也没有催生高度的官僚体制,通过合作社,社员们抵御了市场的风险,获得了稳定的预期收入,保障了生计,因此拥护合作社;这种计划性的生产,也杜绝了市场经济中生产过剩造成的资源浪费。当然,前提条件是挪威奶制品市场是以内部商品(占80%)为主的,是一个内循环为主的市场。
3.关于集体经济弊端的问题。
邓燕华:在发展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如何规避公社时代生产体制的弊端?
严海蓉:这个所谓的弊端一般指的是集体经济制度下的“搭便车问题”。但首先,我个人认为这种现象在过往的研究和宣传中被夸大了。实际的数据证明,在1961-1981年期间,全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平稳地上升,中国水稻单位面积的增产水平一直高于印度。基层也有案例为我们提供了集体经济精确的按劳分配的实践方法。因此我不认为“搭便车”在未来会是一个突出的问题。何况在今天,收入公平和民主监督的观念已经成为一种共识,这为我们建立一种公平的分配制度提供了基础。
4.关于资本下乡与社会冲突的问题
邓燕华:在讲座中您提到了一个“偷窃”作物的案例,其他研究相关议题的学者会更强调类似事件的文化成因,认为是“内外有别”的乡土逻辑导致了这种行为,请问您怎么看待这种视角?
严海蓉:我在非洲的赞比亚做调研时,也遭遇到类似的案例。赞比亚的农场工人经常偷盗华人农场主和赞比亚本土农场主的农场收成和财物,这方面是一视同仁的,不分内外;而且这些农场主都有私有产权,因而偷盗与“产权不明晰”无关。因此我认为这种现象的成因并不是文化,而是生产关系:资本进入到农业领域后制造了农民或农场工人和企业的利益对立,这种对立在赞比亚表现为雇佣关系中的剩余价值剥削,在我介绍的黑龙江案例则表现为土地使用权的矛盾。
问答环节
在问答环节,有同学就挪威畜牧业中的高度灵活的计划生产模式在中国的适用性,以及近期受到关注的供销社在相应生产模式中的作用向严海蓉教授提问。严老师认为,中国幅员辽阔,要在灵活调整的基础上借鉴挪威的实践。比如,发展省级,或华南、华北区域级别的大型合作社。供销社在长期的历史实践中实际上成为了社会经济枢纽。在建设内循环经济、平衡城乡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激活目前闲置的遍布全国的供销社系统,在未来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此外,严海蓉老师对资本下乡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资源整合的影响、农村发展的制度设计、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现状与前景等问题进行了解答。
海报:刘雅涵
整理:吴 迪
初审:李芷莹
审核:区瑞珍
审核发布:谢 湜
逸仙进阶讲堂 · 中国乡村研究:组织、制度与伦理
课程介绍
■ 选课预告·逸仙进阶讲堂|邓燕华:中国乡村研究:组织、制度与伦理
系列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