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喜报 | 东方语学院获三个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

SAAS 上外东方语学院 2023-01-01

喜报!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公布

2019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

全国共154个项目获得立项。

上海外国语大学共9个项目成功立项,

位列全国高校首位,

其中3位项目主持人来自东方语学院!


2019年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立项名单(上海外国语大学)


陆怡玮

《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史述、理论与模式》阿拉伯文外译


陆怡玮, 2007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获文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阿拉伯文学研究分会副会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文化、阿拉伯现代文学,在《文艺理论研究》、《西北民族大学学报》、《阿拉伯世界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数十篇论文,主编、参编6部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项。

2010年底,“来华犹太难民研究(1933-1945)”被正式确立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由潘光担任首席专家。本书即是这一项目组多年调查、研究的成果。作者团队收集到大量与来华犹太难民相关的文件、档案、报刊、记忆、人物、评析等,项目组全体成员更以争分夺秒的精神采访仍然健在的前犹太难民及其后裔,抢救了一批口述和文字记忆,并收集了大量与犹太难民相关的物件。通过对上述资料的汇集、整理以及系统和深入的研究,本书的资料和理论基础稳固而扎实,学术价值有充分保障。本书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和研究,让史实更加清晰,从而也让读者了解到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二战中犹太人在上海和中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延续至今。本书的出版,特别是版权输出后在国外的出版,可将这段故事传播四海,可以很好地践行“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方面是讲好历史上中外友好交往的故事,因为这不仅能在中外人士之间产生共鸣,而且还会成为中外友好交往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资源。



刘慧

《中国古代礼仪文明》波斯文外译


刘慧,哲学博士,上海外国语大学波斯语专业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伊朗伊斯兰文化、苏非神秘主义文学。近年来出版专著《当代伊朗社会与文化》、《丝路文明对话:刘智对贾米思想的诠释》,发表了关于苏非文学、伊朗历史文化的学术论文10余篇。主持多项省部级、校级科研、课程建设项目,担任2018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的子课题《瑞典隆德大学“雅林收藏”波斯文手抄本整理、翻译与研究》的负责人,主持《习近平用典》(第二辑)的波斯语版翻译工作。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礼仪文明,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深入研究论述了中国礼仪文化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深入挖掘梳理宝贵的思想资源,不仅在思想层面,而且在仪节制度上做了深刻详细研究评述,为后世人和社会提供重要借鉴。

对外译介的意义:

(1)中国和伊朗的交往历史悠久,“丝绸之路”正是两国古代交往的重要通道。在当前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伊朗无疑是重要的支点国家。伊朗方面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态度是双方实现合作共赢的首要前提,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则为双方进一步的交往奠定基础。中伊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已有交流合作,包括出版图书领域是其中的重点所在。

(2)本书的翻译出版将会对外传扬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及其精髓,对外宣扬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必要性,有助伊朗读者了解中伊礼仪文化的源流和长久交往交流借鉴的历史,有利于现今中伊文化交流互借,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



鞠舒文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阿拉伯文外译


鞠舒文,北京大学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阿拉伯语语言学,任教于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阿拉伯语系。先后赴叙利亚大马士革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大学进修,并曾于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科研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发表期刊论文、译文和会议论文等数十篇,出版译作《回族民俗学(阿拉伯文版)》、专著《<西伯威书>变因思想研究》。

《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主要研究现代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包括现代文学的品性、特点、类型等与现代汉语之间的关系,对语言的本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看法。该书主张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本位观进行反思,提倡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现代文学,认为从语言的角度研究文学是文学本体研究,因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部专著开创了从语言学即从深层的语言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新模式,也是第一个“中国现代文学语言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编号01BZW041)。该书社会影响广泛,现已列入多所高校中国现当代文学、文艺学、语言学、翻译学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的阅读书目。


国家社科基金

中华学术外译项目简介

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设立于2010年,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让世界了解“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

来源 |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

编辑 | 沈羽楠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