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嘉譞 | 从波斯语学习者到大厂管培,斜杠学姐的未来不设限
个人介绍
王嘉譞,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波斯语专业2017级学生。大一为校社团联外事部干事,大二参与第一届进博会,任阿富汗代表团随同翻译。本科期间多次获得校特等奖学金、一等奖学金,曾获“校优秀毕业生学生”“国家留基委公派名额”等。曾在电通、罗兰贝格、益普索等知名企业实习。现就职于莉莉丝游戏发行中心
01
初识波斯,开启征途
几乎每个人听说我是波斯语专业的学生之后都会发出这样的灵魂拷问:“你为什么要学波斯语?”每次听到这个问题我都不禁陷入沉思—因为我确实也想不起来填志愿的时候自己在想些什么。刚开始被问到时我还会冠冕堂皇地回答道,因为我对异域文化有着无比的好奇,问得多了我也搞不清自己的方向,只能回答:我也没想太多,直到拿到毕业证书那一刻我才知道自己进了这么一个冷门但炫酷的专业。回想当天,我在各大视频网站上把所有沾“波斯”两个字的视频都看了一遍,又去了外文书局把全上海唯一一本波汉字典抱回家,顺便还带了一本阿拉伯字母描红册子和北大出的波斯语教程(一),开始了前所未有的征途。
大一东院新生合唱比赛班级合照
大一东院的东方风情展合照
02
我,是唯一的那个女生
班级里只有自己一个女生,这种情况在上外实在是有些特殊,通常当别人听说一个男生来自上外,会问他:身为上外的少数男生,你在学习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难忘的事情?
好在波斯语不像是隔壁阿拉伯语,不强调性别的词尾变化,和同学学习的时候并不会有很强的割裂感。
生活上最让我难忘也是感动的一件事,是大一的女生节,学院请女生们把自己的愿望写在贺卡上挂在门口的树上,我作为踩点进教室的冠军选手,常常无暇顾及早饭,就戏谑地在卡上写着想要按时吃早饭来勉励自己早点起床,没想到这张卡到了我们班的男生手里,接下来的两个礼拜班里的男生按学号轮流给我带了早饭,每天种类都不一样,这一刻让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像玛丽苏小说的主角被宠上了天。
但唯一一个女生的名号也像是一种“诅咒”。大一的某个下午,我和上一届即将毕业的学姐展开了一场记忆深刻的谈话,她告诉我在伊朗留学时遇到了一个中国公司的员工,对方递上名片并表示希望学姐把名片传给班里的男生,该公司想要招收驻外员工。从她的话语里我感受到了在这个领域的女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且获得绝对的优势,或许才有可能和男生们站在人生下一阶段的同一起跑线上。
大二某次波斯语精读课随堂考试前的复习
03
正确的道路往往最难走
公司竞争激烈与否并不是我选择的首要标准,我不会因为某个选择更简单、更舒适就去选择,而会首要关注不同的选择给我带来的长期价值。
保研对于我来说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继续读波斯语方向的研究生,一种是跨专业跨学校保研商科。前者意味着我要再花三年在波斯语言上,而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定力很强的人,还没有做好扑在一个专业领域里的准备,专心于研究却毫无产出可能对我的家庭也会造成负担。后者我和系主任聊了一下,并且评估下来觉得因为疫情原因商科这样的热门专业可能优先招收本校学生,虽然我有在自学商科相关的课程,但毕竟没有辅修或者证书的背书,成功概率极小,不值得我分散一部分精力。
在自我挣扎了很久之后我选择了毕业后直接就业,但选择就业并不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就业像是一种对学术的背叛,意味着不得不离开纯洁的象牙塔而为五斗米折腰,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因为选择不继续深造这一大众普世的认同来源而陷入一种自责,甚至引发了一些不太好的情绪。和许多长辈、同龄人谈话之后,我预判自己国内三年研究生读完之后如果不继续在学术道路上前进,可能并不会和现在直接找工作差很多,于是就慢慢说服自己现在的决策也许是当下最合适的选择。
找和专业完全不相关的工作过程本身也非常“卷”,我曾经一度怀疑过,放弃轻松舒适的保研跑来工作是不是找罪受。秋招阶段我投了80多个公司近100个岗位,有一份长长的excel表格记录每一次秋招的动向,大半的投递都因为学校和专业背景失败了,只有近15%的一些公司面试了我,不过好在结果不算太糟,在被别人戏称“最难秋招季”的阶段依旧手握着4份相当不错的offer。回头去看的时候,我想起了一句话:正确的选择往往都是困难的。
大三和外教以及学弟学妹的合影
04
做人生的排除法
不同行业和职场环境对人的能力模型的要求千差万别,我最后拿到offer的四家公司连行业都不一样,所以要求差异非常大,我会尽量去总结共性。
首先我认为重要的能力有三点:专业技能,管理能力,战略思考。第一,我认为自己比较擅长分析,无论是从大学前刷各种题也好还是大三下开始考CFA也好,学习这些知识中迁移出来的分析能力可以得到比纸面上更广泛的应用。第二我认为自己有一定的战略思考能力,得益于多读书多看报,专业中接触到很多的课程也有潜移默化地培养每个学生的战略意识。而第三点管理能力则有些薄弱,其中不仅涉及到推进复杂的项目,更涉及到如何跨部门协作,促成不同背景的人为同一个愿景而努力,而我又是一个不喜欢也不太善于沟通的人,这是我之后不得不面对的一道坎。
一个二十多岁的人很难清楚且坚定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在实习了这么多行业和公司之后我隐约地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所以与其说是选择现在的公司不如说是如何把其他公司筛选掉的。我手中一共有四个offer:携程租车线业务拓展、欧莱雅数字化营销管培生、久谦咨询商业分析师、莉莉丝游戏发行管培。
结合自身情况考虑之后,还剩下久谦咨询商业分析师、莉莉丝游戏发行管培两种选择。二者薪资水平相近,发展机会相近,且公司规模都不算很大,网上可参考的信息不多,于是我冒着可能被收回offer的风险先去了久谦咨询开始实习。投资咨询在许多人眼里是金字塔的顶端,大写的“精英”二字让我从大一开始就对这个行业心生向往,但真正进入行业之后才更加懂得收获背后的舍弃。首先作为乙方“参谋”的角色,几百页的报告和决策建议并不一定能对甲方投资公司产生很强的影响力,有时报告甚至执行着更多啼笑皆非的政治任务;其次颠倒的睡眠和超长待机让我在实习不久便患上了肠胃炎,而且近期的体检报告结果让我有些心惊胆战;更重要的是当我自认为自己接触到了行业最深刻最宏观的信息时,会不自觉地开始认为自己站在了“风口”上。总结一下这家公司的利便是荣耀感拉满、多金、结构化思维、获得一手信息,而蔽便是影响力不足、一身疾病、冷漠而孤独,对一个211本科生来说,早晚会触及看不见的玻璃天花板。
完成了三个项目之后我毅然去了莉莉丝游戏,从理性判断来看,游戏行业在人们更加关注心理需求的社会将会愈发蓬勃,而公司的收入排名也是行业内的top,且作为管培生身份加入势必能获得更多来自组织的资源倾斜。但感性上来说,我个人并不热爱游戏,这意味着我不一定能够“用爱发电”,驱动自己在领域内的持续探索。不过强调内容的互联网公司尊重更多元的思维模式,在轮岗中也许我能发现自己的激情所在,且工作时长比较友好,在认清了“人不能依靠工作来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认同”之后,我选择了一个空闲时间相对多一些的地方,有机会消化每天自己产生的各种想法。
常常会看到网友们对毕业后去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工作的讨论,大公司流程完善没有倒闭风险但是干的活儿很螺丝钉,小公司每天都会遇到新的工作内容但很可能内控不好第二天公司就没了。但归根结底这并不是大公司和小公司之间的选择,而是一个人的自驱力。
寝室毕业照
05
每一个选择成就了现在的我
曾经我也问过自己,如果最终的工作和本专业毫无瓜葛,大学四年又有什么意义。但追求意义本身其实并没有什么意义,甚至还让我一度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思想中。
就专业学习本身而言,波斯语的很多东西放在当下的消费市场里,很遗憾的说是不受欢迎的,鲜有的关注也往往出于旁观者猎奇的心态而非兴趣使然。作为一名学生,系统地了解一个完全不同的民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和艺术会使得我们跳脱出自己原有的文化视角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了解过许多的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之后,再去反思当下的许多社会议题,比如996,社会内卷,躺平等种种,便触发了许多不同的视角,去塑造一个更加包容的价值观。就像王振容老师在毕业典礼上所说,教育是我们忘记大学课堂上学习的内容之后剩下的东西。我相信四年的学习在我身上留下了许多印迹,还需要我在日后的生活中慢慢探索。
四年生活上的收获大多和实习有关,介于之前学姐打了一阵强心针,让我从大一暑假开始便实习以拓展自己在职场上和班里男生的相对优势,可以说我用四个暑假两个寒假换取了一纸相对好看的简历。但所谓的收获都是建立在失去的基础上,如果让我重新选一次,我宁愿在大一的暑假和男生们一起去伊朗上一个月的我失去了留基委的交换机会,成为专业成立至今为数不多的毕业了却连伊朗都没去过的学生,因而和本科最后一次可能坚持在伊朗学相关领域的想法失之交臂。但所有的这一切构成了我特别而又难忘的大学生活,造就了现在的,我。
06
对学弟学妹们的学习和生活的建议
第一个建议是:不要完全相信任何的学长学姐老师长辈的建议,任何的建议都基于说话人特定的经验框架和语境,一定要批判地看待,聆听他人的想法后思考他们产生这样想法的原因。
第二个建议是: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对知识的渴求会驱动着我们不断学习陌生的领域和新的知识,在大学的时光里找到学习的动力可能比学习专业知识本身更重要。很多学弟学妹会来问我,这个专业将来能做什么,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应当先问自己,我现在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这个问题很难通过纯理论性的分析来得出结论,所以一定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去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事情,无论是做学术、参与社团、进学生会,还是志愿者、实习,抑或是游山玩水、和迥异的人聊天,也许答案就藏在某一件小事里。不要被你的专业限制了你的前途,不要被教育限制了你的教育。
最后一个建议是:提前规划好每一步会让你获得“我在为一个目的而努力”的安全感,但人永远没法遍历每一个可能性,所以不如享受当下的生活,做好当下的事情,Everyone is running their race, in their own time zone.
青云“职”上 往期回顾
赴英攻读语言学硕士 | 边名扬:筑梦踏实,上下求索,用数据助力语言学研究
保研上外阿语专业 | 王浩东:不设限,敢试错,厚积而薄发
王曦 | 保研人大新闻学术型硕士,这些经历是我的关键加分项
陈安澜 | 印地语保研经验分享:明确方向,砥砺前行
张倩影| 只有“不留余地”,才能“水到渠成”
朱雅君|公务员考录经验分享:明确目标, 一举成“公”
汤国琛丨小语种跨专业读博: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青云“职”上】是东方语学院推出的全新职业发展类栏目,由职业发展部负责,邀请东方语学院毕业生分享择业经验,讲述求职就业、升学出国等多方面的个人经历与成长故事,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寓意,助力在校同学们早思考、早准备,全力以赴,青云“职”上。
策划 | 青年发展中心 职业发展部
鸣谢 | 王嘉譞
文编 | 雷童皓
责编 | 田苗苗
审稿 | 黄科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