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郑渊洁发布告别书 画虎不成反类犬 但意义重大

向青春微调 行歌相答 2023-05-04

郑渊洁被称为“童话大王”,他的人和他的书,都算得上家喻户晓。

对于郑渊洁,我最佩服的还是他不让儿子去学校,而是自编教材,在家自己教儿子,最后还教成功了的这件事。

刚刚,郑渊洁有一个代表作品《舒克贝塔传》,因为牵扯到商标维权而被推到风口浪尖,引发热议。

4月18日,郑渊洁发布一则告别书,他表示:从今天起,我告别商标维权……我每天依然写作,但写出的作品包括已经写出的长篇小说等永远不再发表。

看得出,老郑字里行间充满无奈和伤感。

老郑这次的告别书上了热搜、引发热议的主要内容,他说是作品“舒克和贝塔”里的“舒克”这个名称,被苏州等地的德资公司注册应用。老郑就对这事进行维权,失败了,后来上了法庭,输了。

为此,老郑很生气,就发表了这份告别书,昭告天下。

客观来讲,商标维权在目前中国还是新生事物,很多人听说过,但没经历过。

但我是知道侵权厉害的。去年我在公众号转发一篇关于疫情的文章,没成想时间不长,就有山东某地律师发函,说我侵权了,说里面有几个动漫图像是广州某公司的原创作品,解决方案分公了和私了——公了就是法庭见。后来经过“友好”协商,我删除转发文章,赔款800元,才算了结。

我因为侵权被罚款很心疼,但却一贯支持对于各类侵权的维权,尤其支持严打侵权行为。

对于老郑,我也支持他的维权,但对于这次告别书透露的无奈和不甘,还是觉得他有点执拗了,虽产生轰动效果,但画虎不成反类犬。

看了下郑渊洁的控诉,又看了下他维权的几家公司。

只能说,老郑似乎还陷入了某种不良情绪。你老郑创作了“舒克”这个人物形象,给世界带来趣味不假,但是你不能把世界上所有跟这两个字有关的事物都划进你的账户吧?这就好比你是写童话故事的,但总不能把星星和月亮都装进你一个人的口袋。

德国这家公司的创始人名字叫Schuck,完全可以翻译成“舒克”,这是国内翻译人名的通用译法。

据传德国那个公司在德国成立于1972年,名称一直叫舒克,老郑是77年才开始进行童话创作的。

但这不是说先存在的就有理,还要看你注没注册。现在是法治社会,一切要按既定规则来,就是说有些名称,谁先注册谁才是合法存在。

所以老郑的这次维权也似乎合理合法,没什么不对。

有懂法的人说:商标的主要特性是识别性。阀门产品使用舒克,在阀门这一品类下,舒克很大概率是具有识别性的,但很难让人联想到“舒克贝塔”这一虚拟人物对商品来源产生混淆。

的确,就比如我们自己,只有看到舒克的动漫人物形象时才会联想到这本书,但看到德国人舒克或德国的舒克公司,谁又会往你那本书上想呢?

如果有公司用“皮皮鲁鲁西西”之类的名称,你老郑说是侵权了,那大家多少还能理解,可是你非要对舒克和贝塔来维权,就有点过了,说好听点是偏执,说难听点是“碰瓷”。

总不能你给卡通人物起这个名字,别人就不能用这个名字了吧。

这只能说,是你老郑创造了一个叫“舒克”的卡通人物形象,而不是你创造了“舒克”这个名词词组。

郑渊洁维权认输,又借机发表告别书,没想到弄巧成拙,但意义也是深远的:

1,对于他本人,名气更响了,他的书可能会更好卖。

2,为苏州或上海的德国企业,无形中做了一次海量的广告。

3,让人知道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知道侵权的后果很严重,这等于是很好地普了一次法。

有多少执念就有多少辛酸。

对于今年68岁的老郑,没有什么比写作更愉快的事了,也没有什么比健康更重要。

希望老郑快乐创作,开心生活。

(全文完)

推荐阅读:

邓亚军:我干了10年DNA鉴定工作 不再相信爱情 男性才是弱势群体

祝福台湾 成为2022年亚洲首富

做“农管”的那些日子

李显龙传递的信号越来越明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