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会聊》MBO:一场价值的混改
《超会聊》合辑即日启用,将由于智超原创文章组成,聚焦最新热点话题,也会是未来《投资人的逻辑》系列丛书素材。
本文节选自《投资人的逻辑:投融资策略与上市思维》
在现实中,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竞业禁止条款的约束力虽强,也有很多人挖空心思突破限制,利用手里的核心商业机密来谋取短平快的暴利,或者利用自己“偷”过来的渠道销售自己代理的产品。有一些国有体制的公司,核心人员走了就会一败涂地,签署竞业禁止的约束力不够强,在上层领导的推波助澜下,反而促成了MBO(管理者收购,ManagementBuy-Outs),不但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还能更好地体现个人价值。
某国有科技类公司,曾经主营的农业机械业务落后,资不抵债准备破产,政府找“消防队员”来紧急灭火,于是A总临危受命,董事长兼总经理一肩挑,担起来挽救国有资产的使命。由于背负政府的“尚方宝剑”,在进厂之后,A总开始大刀阔斧的人事改革,任用年轻干部,引进新毕业的大学生;研发方面,除了内部技术改造之外,还与北京的大学建立合作开发新产品的战略合作,产、学、研结合;针对原来销售网络不完善的现状,亲赴各地抓销售、招代理;通过政府施加压力,当地信用社发放了一笔贷款解决了原材料货款的问题,又通过社会化融资按照公允价值融到了数千万元的股权投资。
随着与大学共同研发的高科技产品上市,销售渠道也顺利打开,在多方面同步推进下,一家本来要破产清算的国有企业很快打破僵局,A总入主当年企业实现扭亏为盈,连续三年收入和盈利增长超过200%,很快就成为当地的纳税大户,A总也顺理成章成为了人大代表,各种荣誉加身。企业高速增长带来的是高管和工人们对市场化程度的渴求,国有企业任命制让管理层拿到手的工资比很多技术骨干都少,管理层的心理开始不平衡,很多外地的同行业公司纷纷来挖墙脚,给了高薪和股权激励,很多核心管理层都动心了。在有识之士的建议下,A总也没有放松对员工的约束,在对管理层和技术骨干奖金激励的时候,让他们与公司签署了竞业禁止协议。
签署竞业禁止协议后,A总心态上也有了变化,因为在法律上来说,这种竞业禁止约束在实际运作中很难限制骨干人员的流失,自己也希望能够有一个体制灵活的治理结构,于是在跟政府的几次会议上,提出了进行MBO的想法。正赶上当地主政长官是从北京下来任职的部委官员,思想开放,认识到国有体制在充分竞争行业里的劣势,希望能够用新的方式进行企业改革,增强企业活力,留住核心人才。
经过多轮的讨论,最终同意在国有资产不流失的情况下,可以以公允价格施行混改,混改方案实施后由A总及团队控股60%,上一轮投资机构占比20%,政府保留20%的股权,政府参股依然给与地方政策的支持和争取项目的支持。MBO的收购款项组成是,以A总为首的核心管理层、骨干员工团队自有出资10%,作为并购完成重组企业的股本资本;60%的收购资金由政府协调当地多家银行贷款提供,公司做担保,有企业资产作为抵押,利率是5%;30%的收购资金由上一轮投资机构借款垫付,优先偿还,利率为10%。
通过这一轮MBO,企业成功完成了混合所有制改革,转变成由民营股东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层股权和管理权合为一体,在权、责、利上达到了各方都满意的状态,签署过竞业禁止的核心管理层和技术骨干成为了工厂的主人,也都如愿拿上了高工资,并且在员工持股平台上持有股票,享受公司未来高速发展带来的股权分红收益。竞业禁止是约束条款,也能够反作用于企业促使向体制灵活性发展,随之而来的MBO同样也是激励与约束并存的制度存在。
推荐
好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