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只孤独的狐狸:关于我为什么不进入亲密关系
在上周,在「双十一」,我们发起了「你为什么选择不进入亲密关系」的征集。我们希望借此机会,听一听那些选择独自生活的伙伴们的心里话,为「单身」正名。
在伙伴的分享中,有人享受着独自一人的自由,也有人不愿将感情全部倾注到传统的单偶制浪漫中,也有人在踏入亲密关系的门前踌躇犹豫。
但无论我们选择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都是我们主动选择的结果。一起来听听大家的故事。
01
「我认为自己只是选择了合适自己的状态。」
@心想事陈女士
我觉得亲密关系的定义太狭窄了,既要求双方精神沟通、性生活合拍、还能在人生道路上一致,才是证明一段关系的亲密程度。要求身心都合拍,各种需求都在一个人身上实现,可能性实在太低了。我觉得亲密关系必然会带来独占欲,嫉妒、紧张、猜疑等等随之而来,也会造成互相伤害。
另一方面,同性好友之间的精神交流被极大地忽视了。总结以往的恋爱经历,我对性这种事情是可有可无的态度,我更看重精神上的共鸣。后来遇到了一个聊得非常合拍的同性朋友,虽然我们之间没有性吸引,但是会每天聊天,也没有占有欲和压力。这种关系也许不应该用亲密关系这个词来束缚,很喜欢这种顺其自然,如同呼吸一样自然的感觉。
@阿菲
不愿意进入一段亲密关系的原因主要是不想等待。虽然常规来看,单身仿佛才是在等待另一个人来爱自己,但对我来说,处在亲密关系时面临的类似的等待,却要多得多得多。在感情里,我对「被看见」「被回应」「被肯定」的需求总是非常强烈。我是一个需要伴侣投注很多爱意与关注,才能在一段感情里得到滋养的人。否则,如果对方或多或少不够敏感、情感不够丰富、不擅长表达,我都会觉得被忽视。而我又还不太擅长主动提出自己的需求,因为总觉得提出太多需求会被嫌弃「事儿多」,所以大多数时候都习惯当一株被动等待的植物。对方想起给我浇水的时候就会特别灿烂,而忙到忽视我的时候立马就会枯萎掉。
这种不稳定的情感模式极易造成我的不安和恐惧,所以我选择保持自给自足的单身。做一只孤独的狐狸,总比当一朵玫瑰来的快乐,毕竟自给自足总是最可靠的。
图源 |《小王子》
@Olivia
我想要保持自由的状态。自从四年前分手之后,我就直接进入了漫长的失恋阴影期,加上工作较忙、学习压力大,有些尝试但没能成功脱单,所以一直就没开始新的恋情。逐渐习惯了一个人的状态,但是我并不孤单。有自己的爱好和坚持运动的习惯,有一起吃饭、逛街、看音乐剧的朋友,也有定期通信的笔友,自然也有那个难以忘记的前任。不过时间在教我如何放下,放下那个执念,放过自己。
@E
20岁,没有谈过任何一段恋爱,也不想主动追求别人。比起恋爱,我更愿意把我的精力和爱都给我的朋友们,他们愿意听我说,会主动关心我,也会给我的爱足够好的回应。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我真心觉得友情比爱情重要,这会是我坚持一生的价值观。当然,我心里也默默地觉得,这或许也和那个谈了恋爱之后就把我搁置在一边的曾经的最好的朋友有关吧。
@没有自行车的甲鱼
在上一段恋爱中体会到了,原来恋爱关系并不一定就是亲密关系,没有太多心灵交流的恋爱终究只是像cosplay甜蜜的情侣关系一样尴尬无趣。
结束后自然而然开始思考亲密关系的本质和意义,恰好自己也处在新环境里,以不带恋爱意图的开放心态反而建立了很多不同的非传统意义的「亲密关系」,包括陪伴身边的朋友、指导人生道路的导师和能在各种价值观上给自己认可的同行者。慢慢开始觉得自己像伸出很多触手一样跟周围的世界建立了很特别和珍贵的连接,并能够双向地输送养分。
在没有传统的浪漫亲密关系的这几年中,反而更懂自己更爱自己了,也更能够爱别人并用自己的能量辐射别人。现在虽然没有刻意排斥恋爱关系,但是有点质疑这样的关系在我的生命里是否有那么大价值了。现在每一天都很开心。
图源 |《戏梦巴黎》
@胡不迁
如果我进入亲密关系,我会被潜移默化成对「关系」负责,而如果没有关系,那么我拥有的就是纯粹的感情。
@苍阑
亲密关系对我来说,一定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它和单身只是两种状态,不存在谁与谁直接有着一个向另一个进阶的关系。单身和亲密关系,都是需要在享受特有的快乐的同时,忍受一些不便的。充其量,我认为自己只是选择了合适自己的状态。
首先是自我的状态。我是个自我安全感和归属感很强的人,生活一直在学术、游戏、读书和美食之间来回切换。听起来有点无聊,但是我从来都不觉得时间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寂寞,而是不够、还不够,我可以多快乐一些,我可以多学一些,可以看更多的事更多的人提升自己。以上所有这些东西,有我的亲朋好友就可以分享交流了。再加上个人的时间被学业和业余爱好填充的太满,又在一直在外留学不定居的状态,我认定自己并不能在一段亲密关系中满足对方的需求,既然体验大概率是不好的,那不如不去主动开始,我认为那样非常不负责。
第二可能是源于周围人过多的亲密关系大失败,以及我自己不好的体验。我曾经陷入过一段很不健康的网恋,那是我的不严格意义初恋与目前为止的最后一场虚拟亲密关系。而我看过的亲密关系,十有八九都充斥着各种离谱事件。品下来,虽然因为我父母的神仙爱情,我仍然相信亲密关系的一切美好和可能,但是我认为亲密关系对我来说不过如此。不是所有美好的东西都需要占为己有,而良好的亲密关系对我来说就是一件奢侈品。比起它,学术的成果、事业的上升、朋友亲人关系的维系,都会比亲密关系的获得更重要。
在那段网恋以前,我可能还会对亲密关系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赋予太多累赘的意义。但是那之后我想清楚了很多事情,如果遇不上合拍的人,不如不去开始。如果没有那么需要,也不用因为环境的声音催眠自己去进入一段亲密关系。太多人在亲密关系的开始时只是一时冲动,身心并没有想清楚是否做好了准备,而即使我自己做好了准备,也很难看清对方是否真的做好了准备。而我不认为自己有这样充足的经济与强大的需求动力,支撑我去试错。亲密关系带来的快乐和满足确实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独一无二都是我的必需品。自我的存在与提升,才是最独一无二的必需品。
02
「我感觉恋爱的代价好像很大。」
@当代英雄
好几年来,这四个字我听来就ptsd【编者注: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无比反讽。从前谈过的人在断绝联系后,突然联系我讲我们之间是「亲密关系」,而她和现在男友则是「爱情关系」。每次我讲自己有过一段恋情,人们就一定要和我确认「你说的是爱情吗?可能是友情吧」。人们觉得同性之间友情是正常,爱情是错觉。而性关系又为私密不必要讲述。所以一切情感最多都隐而为亲密关系。我非常讨厌这个词,非常厌恶,可能会终生厌恶吧。
@弃玉
我曾经有过一段很亲密很亲密的关系。但是伴随着两个人物理距离上的分开,即使仍然保持着不同方式的交流,还是明显地感觉到两个人的感情淡了。
我们不再跟对方分享琐事,我不知道他怎么想,总觉得他对我的回应越来越敷衍;他总说很忙,可我也是啊。他分明在跟别人分享,留给我的只有转发过来的聊天记录。我每次都回他哈哈哈哈,其实屏幕这头的我根本笑不出来。
虽然过程很痛苦,但我渐渐的不把他当做唯一了,我对于他来说可能确实是特殊的,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那一个,我也不再会把他当成最重要的那一个人。我不要不对等的感情,不会在原地等待。可我还是觉得好难过。我是一个胆小鬼,我害怕失去,远甚于害怕没有得到。关系有多亲密,失去的时候就有多痛苦。它不会流血,也不像受伤,就是空荡荡的,任何语言都难以描述,你以为你不会想到他,你以为你难过、孤独的时候不再想到他,可突然一天你看见一朵花,一片夕阳,你还是会想到他,想要跟他分享,可是你再不能够了。你以为你只是失去了他,其实你失去了你们之间拥有过的一切,和将来拥有一切的可能。
图源 |《暖暖内含光》
@匿名
上一段感情不欢而散,对方强调她喜欢「能给她带来帮助的人」,但我显然不能。经历过一些窘迫的贫穷瞬间,我感觉恋爱的代价好像很大,好像起码要等毕业、工作稳定、有一定经济条件才该去谈恋爱叭。
@sun+
刚刚结束一段纠缠了四年的同性恋情,我用「每一天,都是我爱你的最后一天」作结。我渐渐明白,不断与自己对抗的过程终会将自己封闭,无法响应外界对我们本该承担角色的期待,而这种恶性循环只能够筑起更高的墙,把最后一点爱的感知切断。我们还需要成长,成长得更成熟,又或者更扭曲,只有当我们与自己和解,去创造自己的生活后,才能让那些所谓的「束缚」变成温柔的牵绊,这时候我们会有力量回馈那些一直爱我们的人。
@蝴蝶梦
一向孤独戒备的内心曾尝试过向另一个体完全敞开,卸下所有防备,倾注百分百的爱意。然而自己和对方的精神与人格皆远非健全,经历各种事后最终亲密关系由曾经的峰顶跌倒了谷底,个中来龙去脉说来话长就此略过,数月后如今仍未从余波中完全走出。
由此我得到的经验教训是:
1.不要为了试图填补内心情感空洞(如孤独和缺爱)而寻求和走入亲密关系,也不要在亲密关系中试图和期望填补内心情感空洞。首先应该解决好自己的心理问题。存在主义四大议题(死亡、自由、孤独、无意义)最终只能由自己来面对和解决;
2.把信任和情感寄托百分百交出去是很不划算甚至危险致命的事,因为一旦对方冷漠忽视、抗拒和抛弃,整个人的精神可能几乎会完全崩塌。
3.甚至不再相信专偶制下的所谓许诺相伴一生那样的长久关系,也愈发认同萨特关于主体性互相侵凌(「他人即地狱」)的观点。(第2、3点算是「十年怕井绳」了)。
缺爱和孤独这些情感问题依然存在,但已经认识到不可能通过人际关系来治本。自己赠予自己的一条挂坠上写着「莫向外求,但从心觅」。
@见树又见林
有一段蛮久的亲密关系,到后面还是好心分开。在这样显得动荡和崩坏的社会环境里,两个人还能紧紧相依,身体和灵魂保持坦诚是还蛮难的一件事。分开后反而轻松一些,开始琢磨自己喜欢做的事,也可以什么都不做,喜欢自己坚定着成长的样子。
图源|《海街日记》
03
「我一定要把时间给我真正喜欢的人。」
@顾
在最近结束的持续半年的一段关系中,我第一次意识到自己可能是无性恋者。在当时的女朋友告诉我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绝大多数人是会在亲密关系对象身上感受到性吸引的。
在这里提醒一下,并不是所有人都对亲密关系有所需求,我作为同性浪漫无性恋者并不完全抗拒进入一段没有性关系的感情,但很多无性恋者是连进入亲密关系都不需要的。Asexual 作为性多元群体中的一员常常被有性恋群体忽视存在,在此提醒朋友们我们也是正常的喔。
图源 |《17.3关于性》
@414
一种浅浅的 ptsd【编者注:创伤后应激障碍】让我厌恶生殖器,但我不能抵抗性爱的诱惑。或许浅浅的「太宰病」【编者注:太宰,指日本作家太宰治】让我找不到自己爱人的能力。也可能是因为吃精神药物,我的情绪来源大部分来自他人的故事、文字和电影。通过这些「故事」,让我感觉现在大部分人好像只是因为前几段经历,不敢再去尝试「没有结果」的「错」。所以即使我很想体验被爱和爱,但是又不愿相信自己会被爱,对「爱」这个概念我也感到模棱两可,并且确实没人愿意在亲密关系上引领我。或许我对只是与好友有肢体接触嘻嘻哈哈摇摇晃晃已经很开心满足,可还是一个人一个人地消失。可能可以归结为自己解离的状态,脑子里出现自己的感知被抽离的画面,却不知道解离的源头是哪里。
图源 |《喜欢,轻吻,快跑》
@雨
因为不喜欢自己,没办法接受「被别人喜欢」,潜意识里自己是不值得被喜欢的,于是「亲密」令人恐惧和焦虑。这个逻辑是我和初恋闹剧般分手十年后,在心理学的帮助下理清的。这些年有过 crush 有过 chemistry 但再未进入一段关系,以后也不会【编者注:感受到强烈吸引或者化学反应】 。有时候会想,如果当时我就知道自己的问题,两人好好沟通和处理,和初恋能够走到哪里?当然,终究不能回头苛责信息不发达年代太年轻的自己。
@周周
进入关系后保不齐我需要被爱被呵护的阈值被大大提高,且变得脆弱敏感。因为我想我在选择相信对方后,准备安全着陆(和他展开一段亲密关系),难免会也希望对方如此反馈甚至更深(「诶,我都准备好在你身上安全着陆了喔,你怎么能blablabla,你不应该blablabla吗……」)这样的情绪会让我对对方产生挑剔之心,自己也脆弱敏感起来,产生厌烦自我的情绪,进而害怕失去自我。
@kn
我是一个29岁的母胎solo,曾经非常向往恋爱关系,但是当自己真的去参加网络相亲等活动,有人真的走近我的生活时,我就会觉得特别不自在、难受,感觉自己被监视着,必须每天汇报行程、朋友圈点赞,有一种特别沉重的心理压力。当我和对方明确了只做朋友后,一下子心情就放松下来,我也能正常地和对方聊天了。
可能是自己个性原因,非常自私,不愿意把时间分给别人,不愿意把自己分给对方,经常会思考「值不值」,所以对亲密关系虽然向往,但更不敢踏进去的情绪更强。
「只要有个人陪伴就行」——这我是接受不了的。我一定要把时间给我真正喜欢的人。然而这样的人不是很少就是直女,所以母胎solo 到现在了。
图源 |《暖暖内含光》
@小假
可能是害怕亲密关系才会选择不进入亲密关系,不知道要怎么处理亲密关系,可能跟自卑也有关系,但更多可能是不接纳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好,即便周围的人都说我很好,但是自己却对自己的这种「好」不予以认同,没有别人开朗、活泼,自己有话只会闷着、不表达、不倾诉。我接纳别人的不好却不接纳自己的不完美。自己很累,有喜欢的人也不敢勇敢。
@Geeky Stallion
原生家庭和之前的感情经历,让我本身就对亲密关系的存在本身和可持续性充满疑问。而当今社会中与人深度沟通的成本,以及人与人之间的观念差异又提高了亲密关系磨合的难度。对于创作的渴望,对死亡的相对冷感,让我更希望能度过充满灵感与探索的一生。
当然,我并不是否定或排斥亲密关系,而是降低了主动寻找亲密关系的欲望和需求。如果未来有机会得遇良人,也并非不可。
图源 |《性爱自修室》第一季
是我们主动「选择」了「单身」。
我们选择在在爱别人前,先学会好好地爱自己;选择远离传统的浪漫亲密关系而得以好好审视自己。我心动而怯懦,向往但犹豫,可我保持了一份属于自我的自由。它或许会成为我一生中最合适的生存状态,又或许会教我成长成为独立而自信的个体,使我在未来能够负责任地面对真正喜欢的事或人。
无论是否选择亲密关系,我们都值得爱与被爱。
由于篇幅限制和版面格式问题等,我们无法在这篇推文里呈现所有伙伴的分享,同时也对投稿进行了部分删减和编辑。在此,我们感谢每一位参与投稿征集的北同伙伴。
本文观点不代表机构立场
编辑:一一、Monica、琳溪
封面图来源:《他其实没那么喜欢你》
Read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