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五四特辑:我们这些参与性多元公益的年轻人

尊重多元合作 北同文化AllForQueer 2023-05-15

「与北同相识后,我就像追 Idol 一样与 TA 建立联结。」


「北同的工作可能是很多人乍一听觉得『很酷』『很浪漫』,再了解可能会觉得『苦』『难』,仔细想又会觉得『酷』和『浪漫』的。」


「在北同工作的这段时光里,我学会了勇敢,学会了骄傲,学会了不要在意 TA 人的眼光,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TA 人。」


「性别的视角一旦获得,便无法失去;北同的经历一旦拥有,便只会让我将性别公益持续下去。」


「在 TA 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内性多元事业的无限未来。」


……

2008 年 2 月 14 日,北京同志中心成立。今年,是北同成立第十五周年。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我们邀请到了北同历年的实习生和志愿者伙伴,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讲述「我与北同」、「我与性多元公益」的故事。我们希望把这份记忆留存、让这些行动永恒、用这股信念汇聚力量,让温暖与陪伴抵达更多人。


在北同,我们勇敢地在性多元议题上发声与行动,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们产生了珍贵的联结,这些都是我们对自身责任和使命作出的回应。更重要的,是通过「性别」的视角来重新审视所处的环境,在流动的光谱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和更多人一起实现的——在不确定性中寻找并坚定自我


此刻不再彷徨,在地开展行动,关怀抵达人心,创造联结价值。也许,如今的我们还有许多悬而未决的疑惑,还有许多前途未卜的迷惘。但始终确定的是,我们会一直在这条路上并肩同行:去思考,去记录,去探寻解法,去推动改变。


下面,请来听听我们的故事。



@Hazel 30+岁

2011 年 7 月至今丨心理部志愿者


在北同参与工作 12 年,很多事历历在目。有的朋友来了又走了,有的走了又回来了。


北同让我明白:每个人都是普通人,但也可以做不凡的事,哪怕知道成功不是在下一刻。


北同在奋进发展,我也在努力成长。在这里的经历让我越来越相信坚持的力量,我也想把这份能量播种在此刻,期待 TA 破土重生,并继续努力着!



@Yang Yang 31岁

2016 年 3 月 - 2016 年 8 月


2016 年 5 月 21 日,在新世界酒店慈善派对迎宾后,在和好奇的保洁大姐和保安大哥闲聊中,介绍活动的目的和性别概念等等内容,第一次深刻体会到,人与人之间实际的接触和交流是构建联结和理解的最有效方式


我们都是鲜活的生命。


北同耕耘出的这一捧沃土,种下的一颗小小的种子,会继续自己寻找光明。


图源丨Yang Yang



@Emily 27岁

2017 年 1 月 - 2017 年 6 月丨媒体部实习生


接触北同,先是作为志愿者。一次志愿者团建后,段 boss 问我是否考虑成为媒体部的实习生,因为北同媒体部「需要更多女性的视角和声音」。这一句话,我始终记得。


印象比较深的一次活动是 2017 年情人节的街头 campaign,志愿者们大冬天里穿着婚纱和礼服在北京的各个地标拍照。我们平时的实习和活动,都是在北同或者「友善」的场所,被「友善人士」包围。这次拍照,则是「走出去」,是「亮相和现身」。即使我没有出镜,心里还是有点胆怯,也更体会到「现身」所需要的勇气和必要性


虽然很多工作成果和 impact 是可以量化写进 newsletter 和年报的,但还有很多「人对人」的影响是无法量化的。我切切实实地看见了身边的多样性,相信世界就是多元的。有了平和的心态,能够常常欣赏「不同」、尊重「不同」


在北同的工作,也让我意识到:将「平等往前推一步」道阻且长。我们可以尝试开拓多重方向,但也有很多想象不到的因素制约。



@Jennifer 27岁

2017 年 6 月 - 2017 年 12 月丨媒体部实习生


知道北同还是源于一次校外公益社团组织的参观。那天小妖姐做了多元性别介绍,过程中充满欢乐,让我意识到这个空间是如此特别、如此安全。


后来,看到北同招募志愿者,我投了简历。唉,竟然没有通过。伤感了一阵子,又发现北同要招媒体实习生,抱着试试的心态投了,没想到收到了通过的邮件。这才有了后来那么多感动的 moment :有的来自社群小伙伴的生命故事投稿,有的来自同事每周一次的例会分享,有的来自深夜「买醉」的灵魂发问……


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感觉在北同的这段经历真的治愈了我,让我学会了正视自己的自卑与怯懦,让我学了爱自己、爱有各种各样缺点的真实的自己。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图源丨Jennifer



@Alan 26岁

2020 年 1 月至今丨媒体部志愿者


了解北同的契机是 2019 年在支付宝的众筹页面里看到了北同的项目,发现还有这样一个组织做着如此有意义的事情。2019 年底看到北同的志愿者招募,于是加入了进来。


在北同的工作中先后负责过公众号的排版、社群新闻收集、豆瓣动态撰写与发布、微博动态撰写与发布等。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是微博收到过一条网友的「恐同毒教材」投稿,经我们核实后,在豆瓣和微博双平台曝光了这一教材,并最终促成出版社下架该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在北同的经历不仅让我看到了许多社群相关的议题知识,了解了社群的热点事件,也让我有机会结识一群非常优秀而有毅力的小伙伴们,和你们一起在北同工作的日子是我一生都会为之骄傲的岁月。


北同这样多元开放的环境实在是非常难得。在北同工作的这段时光里,我学会了勇敢,学会了骄傲,学会了不要在意 TA 人的眼光,也学会了理解和尊重 TA 人。


「我们终会改变潮水的方向。」希望大家即使在这样的艰难时刻也不要放弃。希望有一天,我们会再次带着彼此的骄傲,再次相见。



@Leslie 25岁

2020 年 2 月 - 2020 年 7 月丨职场部实习生


温暖和力量是我在北同实习的关键词。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职场部新开发的线上活动让更多人相遇,并产生联结。


在互助小组,身处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经历的伙伴们在同一个平台上相互支持、相互温暖。


酷语职场活动中,在各自领域有所成就的嘉宾们分享感悟、给予支持,激励了更多社群伙伴。


疫情好转后,我们前往企业进行多元培训,看到国内职场有更多目光看到我们,有更多声音在为性多元群体发声,总会激发出更大的动力。


在上海骄傲节,参加彩虹招聘会的人群摩肩接踵,全国机构的伙伴们挤满大厅,所有人都充满能量与希望,所有这些都是令人力量感爆棚的瞬间。


在北同工作时,我总在想我们的工作要为大家带去的是什么:是为企业提供多元语境和工作指导,或是为社群提供便捷资源和各类支持,再或者要改变社会中无意识的歧视表述等等。


离开北同后我才发现,这个过程也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自己:我会在首次见面习惯性询问对方的 pronouns ,会热衷于探索新城市的社群文化和组织,学会分辨出一段(不)健康的关系,也更主动和伙伴们建立联结并彼此支持。


我总希望这段实习能给世界带来一丁点的不同,实际上,自己成了得到了很多很多帮助与感动的人。



@不圆 26岁

2020 年 6 月 - 2021 年 8 月丨媒体部志愿者


我因为北同认识了很多有趣的朋友、知道了更多好玩的地方、更了解我长大的这座城市、甚至也更进一步认识了我自己。


有幸去北同的办公室参加过几次团建,大家都特别友好,说说笑笑,还撸到了猫。即便后来无法再在线下接触,很多朋友依然会在线上积极联系,为我提供帮助或是解答问题。这种热情的氛围不论在哪里都是很独特的。


作为媒体部的志愿者,我经历过几次大的campaign,现在相册里都还有那些图片。后来,看着微博改名北同文化。再后来,我们删掉了一部分曾经的微博……


上学时写论文和做田野的过程中,我试图研究和书写一些自己真正关心的事物和人群。但每次回过头来,还是会有点恍惚和疑惑。但愿我做过的事是有痕迹和有意义的。


图源丨和北同的猫(不圆)



@滴滴 23岁

2020 年 9 月丨运营部实习生


疫情期间,志愿者培训转移至线上进行。我作为志愿者培训负责人,需要自己完成直播平台的测试,多次与讲师联系排练,并且完成更新培训手册、组织考核等工作,其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在培训圆满完成后,很多志愿者都表示学到了很多、感触也很深。这让我感到,自己的工作非常有价值。


工作中最大的收获,是遇见了许许多多优秀而热心的志愿者。 TA 们大多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但仍然愿意用自己的专业能力和业余时间投入到性多元公益中来。在 TA 们身上,我看到了国内性多元事业的无限未来。 TA 们的热血付出,于我而言也是莫大的鼓舞和激励。


希望我们都可以大方地生活在彩虹下,生活在阳光里!



@Olivia 25岁

2021 年 11 月至今丨运营部志愿者


北同一直是我心灵的港湾。


与北同相识是通过一次画展,自此之后,我就像追 Idol 一样与北同建立联结。时常给北同的猫猫隔空投喂猫罐头,即便最近被尊重抓了一小下,依然乐此不疲。


我通过北同参加了不少线上线下的性别友善活动,逐步在这些活动中更加认识了自己,也慢慢学习到了如何照顾好自己:


照顾自己的身体。跟艾滋病毒携带者共进晚餐并成为伙伴,TA 对于安全性行为的建议很值得我学习。


照顾自己的情绪。通过北同的心理咨询,慢慢走出失恋后那三四年的阴影期。


照顾自己的心态。通过北同大大小小的线上线下的活动,认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伙伴。在友善沟通的氛围下,一直在学习如何更好的成为倾听者与分享者,如何拓宽视野和心胸,接纳不同状态下的自己。


照顾好自尊心甚至是 ego 。正因为在北同结识了很多朋友伙伴,我慢慢探索出来自己也可以成为社牛,也可以慢慢修炼出「不要脸」的沟通秘术(๑˙ー˙๑)。


北同是一粒种子,我想拼尽全力去呵护 TA ,因为我期待看 TA 发芽成长;北同是那束微光,当我在社会遭遇不公或受到委屈时, TA 总能重燃我的希望;北同是难得的彩虹,是每个伙伴的避难所,也是发亮的小徽章,是刻在我每个细胞里的 DNA 。


在北同,我慢慢探索自己,才发现自己不只是拉拉,可能是个双性恋。承认自己的想法、偏爱与不爱也是北同教我的心态。



@子文 22岁

2022 年 4 月 - 2022 年 8 月丨项目总监助理实习生

2022 年 12 月 - 2023 年 2 月丨职场部志愿者


北同的工作可能是很多人乍一听觉得「很酷」「很浪漫」,再了解可能会觉得「苦」「难」,仔细想又会觉得「酷」和「浪漫」的。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心里那份信念,很难想象有这样一群人会一直这样往前走。


图源丨2022 年第一季度 Retreat 的特邀嘉宾(子文)


我想很多人其实可以不用这样做的,或许「按部就班」足够让人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大家还是这样坚持着。从这点来说,我觉得北同真的很不容易,甚至有时候会很想哭,因为这其中涉及到太多复杂的人、事、工作......


我为大陆有这样的组织感到骄傲。


或许我们心里,都有同样的一个疑问:那些我们期待的美好明天,会有一天真的到来吗?


很多时候我都不确定,甚至悲观。但想到北同,我想会的——如果有明天,祝福你亲爱的。


图源丨七月初的交友活动,

发生在一个很符合气质的夏夜(子文)



@姬开 23岁

2022 年 4 月至今丨媒体部志愿者


已经忘记是什么时候关注的北同,或许就是在一个困惑、迷茫和寻找力量的夜晚。


翻到去年为申请媒体部志愿者而写的文字,我说我有一种迫切的召唤去做些什么,然后我在北同尽情书写着各种关切的议题;我说我最看中的是朋友,然后我在北同与太多人产生了珍贵的联结。


如果说我以前对生活的展望还停留在主流路径,那么在这里所遇到的人和TA们的行动都拓宽了我的认知维度。


性别的视角一旦获得,便无法失去;北同的经历一旦拥有,便只会让我将性别公益持续下去。太幸运我走近了你们,太感谢你们选择了我。


我无法尽述我对北同的情感。心怀感激的是,与所有美好灵魂的相遇,TA 们是我平淡生活的一道道光亮。


希望我们各自安好,希望我们在未来以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方式重聚和行动。而我也会始终铭记,我在北同所获得的视角和关怀,连带着我与生俱来的那份,都会一起为平等社群的构建而努力,一起为探索和实践多元生活方式而努力。



@匿名 29岁

2022 年 5 月至今丨跨性别部志愿者


我在前一年参加了北京跨性别纪念日,于是想要认识更多的跨儿伙伴。在北同志愿者的经历让我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让我见到了做性别多元公益的不易。


无论未来怎么样,北同都会一直「存在」。每一个接受它帮助的人、参与它过程的人、为它付出的人,都在心里种下了种子。这些种子会发芽,会成长,会变成性别多元美好未来的丛林。



@linxi 20岁

2022 年 5 月 - 2022 年 11 月丨媒体部实习生


我原本对媒体运营一无所知,只是想来做一个能够写写稿或者排排版的志愿者,但是弄错了招募信息而成为了一名实习生。


我记得面试的时候,因为对于媒体矩阵并不了解,心里紧张得不行,但是当时的媒体主管一一却对我说:「只要愿意我们一起做点事情就好,剩下的都可以学会。」就这样,毫无社会工作经验的我,在大家手把手的指导和无限宽容下开始学习新媒体运营。「能做成一点事情」,我记住了这句话。


媒体是北同和社群、社群和社会交流的一扇窗户,你会看见很多明媚阳光,但是也必须看见很多阴天和沙尘。而且,你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适当拉上窗帘。这幕虚无的窗帘竖在每一次推文预览前、每一次选题文档前、每一次延期通告前……也常常会因此失落,愤怒,觉得无能为力。但我又会想起那句话,「我们做成了一点事。」


沙尘来临,如果不得不拉上窗帘的话,那我们至少可以开灯,收拾收拾自己的房间。这也是有意义的。


现在回想起来,我竟然已经离开北同快半年了,然而我也只在北同呆了半年。可是那段实习时光我觉得格外充实,绵长,做成了很多小事,也在窗帘的开合中读懂了更多道理。


我最骄傲的,也是我在北同做的最后一件事情,就是参与建立了「彩虹塘」这个栏目。其实是自己苦于多元性别叙事无处表达,而又渴求这样的空间,因此有了这个想法。


我记得当时读到忍冬的《白鹿》——也是第一篇来稿:「终于有人把我想要写的东西写出来了」,有了这样的触动。那个时候写作品介绍,小心翼翼地写了又删删了又写,因为太喜欢了,所以觉得怎么解读都不合适,怎么解读都在破坏原作的美感。


我记得作品的结尾,白鹿「升上云端,进入太阳」。在潮湿的、压抑的故事中,却又涌动着淡淡的希望。我觉得这是个太好的隐喻。也是在这种隐喻中我给自己的实习生活画上句号。


我在加入北同之前,读过一些性别理论,但却是在加入北同后真正得到了实践。无论是女性主义视角、还是多元性和包容性、以及在工作时平等地交流,对权力的消解……我开始学习在遣词造句、为人处事上尽可能地更友好,更包容。


即使是现在,我也时常会问,「如果你还在北同,在这件事上你会怎么做?」


很可惜,因为疫情和学业我几乎没去过几次北同,几乎没和大家见过几次面。但真的很感激大家,这段实习经历让我真的变化了很多。



@will 20岁

2022 年 8 月 - 2023 年 2 月丨发展部实习生


还没有上大学时就了解过北同,北同在我看到的、没看到的每个角落推动性别公益事业。


我就职于发展部,简单来说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社群」。高中时常常在作文里说「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但是在发展部才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孤岛之间开小船、在大片海洋中打信号。举办活动、公益月捐、保持通信,我们的工作可以说仅仅是关于「人」,但不只是「人」,是被尊重、被在乎的多样的「 TA 」。


我们的工作往往从部门内部的讨论延伸成为成型的活动,你所参与过、或者即将参与的活动,都可能是发展部伙伴们绞尽脑汁的 Idea 哦!


图源丨will


印象最深刻的工作经历,莫过特殊时期发展部门的伙伴们在线上工作的那一阵。我们在线上开展读书小组、月捐采访、活动策划,当活动海报定稿、文案发布的时候,那种脚踏实地、即将发生的感觉,特别神奇。


就职期间,我邀请了曾经合作过的朋友来为北同的活动表演。朋友说,很开心能够和北同合作,北同一直坚守在性别公益行业,值得 TA 为此而感恩。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感到了自豪且骄傲。


当我在北同工作的时候,同学同辈都入职了大厂、公司,我曾经也产生过自我怀疑:「就职北同,是不是放弃了和同龄人一起内卷、入职大厂的好机会?」「在公益机构实习,真的对未来找工作有帮助吗?」


现在,我的答案是:「在北同工作的经历是完美的,对我的人生有重要的意义。」有些人把工作当成了一种生存的方式,但事实上工作也是一种事业,要先找到自己,才能创造自己的价值。


北同让我在功利主义之外,找到自己、认识自己、连接 TA 人,这是人生重要的一课。我正在用每一次工作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为自己的身份而更加骄傲。


图源丨will



@Wzz 24岁

2022 年 11 月 - 2023 年 3 月丨媒体部实习生


记得面试——与其说那是一次面试,更不如说是一次交心的对谈——我的是当时的媒体主管一一她是我的领路人,带我走进酷儿世界,让我看到这个世界正是因为这样多元,才这样精彩。我发现我尚未涉猎的性与性别领域是如此多彩,像彩虹那样,甚至说,比彩虹的七个颜色还要丰富,像流动的光谱。


再到后来,我第一次发表自己的原创文章,并看到文章获得了不错的阅读量,内心特别满足,那种感觉就像,你的声音突然被听到了。


喜欢粘人的尊重!希望 TA 茁壮成长。尽管可能会有被质疑和艰难的时光,希望北同走得更加自如与坚定。



@阿冬 26岁

2022 年 8 月至今丨运营部实习生


第一次了解北同的时候才十几岁,那时候刚刚开始办学校里的彩虹小组,对于性/别公益还没有太多认识,想象这类事业大概是许多宏大的愿景出发的口号与行动,所以做的事情也有一丝轻飘飘。


彼时看到北同的公众号,就觉得跟我们这些「小打小闹」比起来要厉害太多。


后来离开校园,仍然想要做些事情的我,加入北同成为了运营部的实习生。这里日常工作的许多内容都与北同的运转相关,也许有人会觉得这部分工作没有那么「一线」,但如今我觉得,无论做的是什么类型的事情,只要置身其中,都是有意义的,是在前进的了。


在这里收获的许多爱和勇气,是很久不会消失的温暖陪伴。在这里遇到的可爱的人和故事,也会鼓励我勇敢拥抱更多可能性的人生。



@Maren 21岁

2023 年 3 月至今丨职场部实习生


北同给了人不一样的感觉:没有光鲜靓丽的「典同」,没有精英们的不食人间烟火,和文字博主自以为是的价值判断。我看到的满眼都是的草根们如何斗智斗勇,是 HIV 感染者在北京这座城市的苦辣酸甜,是那些即使「遍体鳞伤」,依旧坚守做一个理想主义者,守卫自己所相信的价值的学生。


从工位的窗户望出去,就是北京最繁华的国贸商圈。也许北京神奇的地方在于,这么多不同的人都能在这里找到一个属于自己的避难所。



@NaNa 20岁

2022 年 4 月至今丨媒体部实习生


在公众号后台的留言里,有人讲了自己因为和「大家」不同的倾向而经受的事情,忍不住落泪。每个人都有可能因某个特质而 be isolated,但我们留下了一片空间,也许能缓解某个 TA 内心的不安与担忧,也许说出了 TA 也想说的话。让 TA 们感受到更少的孤独,更多的平静。


从加入北同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成为了故事的一部分。虽然只做了很小的一点事,但还是感谢共同经历的这些。


「你会盛放于天边,散落太阳下,种子已在发芽。」


回忆是一颗珍贵的种子。 


泪水与欢笑、挫败与成长,每一段不同的经历,一点点拼出了我们如今的模样。彼此携手并肩的年月,也被收进了回忆的种子里。 


那些愤怒、失落与不甘的时刻储存于此,是前行道路中无可避免的荆棘。但与此同时,这颗种子也珍藏着我们所有的感动、快乐与幸福。


爱的力量,总是没有穷尽的。正是那些温暖的瞬间,让我们得以跨越时空的边界,从曾经的陪伴中获得滋养,消解当下的局促与无力。正是那些同行的经历,让我们拥有多元的视野和行动的勇气,去探索更大的世界,向更多人传递自己的声音。 


对我们来说,北同是起点、是信念、是祝愿。


我们相信,这颗蕴藉了太多力量的种子,无论飘向何方,都可以生根、发芽。把共同的爱,播撒在山川湖海。 


我们相信,「中国公民不论性别、性倾向与性别表达,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权益」,这共同的愿景,终有一天会实现。




*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无法在这篇推文中呈现所有伙伴的投稿,也对部分投稿进行了编辑。在此,我们衷心感谢每一位投稿的伙伴。也欢迎其TA伙伴在评论区分享自己的故事。


我们会将完整的投稿记录留存,作为北同历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北同十五周年,感恩有你。



编辑:大白、开开、小熊

排版:大白



ReadMore


我们在疫情下的这一年|2020年终报告赋能空巢青年,促进多元融合 | 2021北同文化年报
北同2022年报:用信念和勇气重燃生活的热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