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元宇宙大家谈】“元宇宙”赛道,并非哪里都适合

关注元宇宙的 文化产业周刊 2023-12-15



从世界范围来看,元宇宙产业的边界比较模糊,尚未形成一个独立的产业,与其相关联的产业正在逐步形成之中,但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文化产业周刊特开辟【元宇宙大家谈】栏目,和读者朋友们共同探讨元宇宙。


本期特邀嘉宾:

姚国章

南京邮电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所长、管理学院教授

南京数字经济科技学会理事长




Q

各地都出台了扶持元宇宙的相关政策,对此,您有何建议?

从目前情况来看,各地对发展“元宇宙”都有极大的热情,纷纷出台了各种相关的扶持政策,总体出发点是好的,但不能盲目跟进,切忌“一窝蜂”,否则很难取得预期成效。


“元宇宙”作为新生事物,必须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基本原则,政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更不能错位,需要遵循六个“有”的发展思路——“政策有依据”“消费有需求”“供给有保障”“技术有助力”“推进有章法”和“生态有活力”,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积极推进。


对于各地政策层层加码的做法,我个人并不看好,如果当地既没有产业基础,又没有技术支撑,更没有市场需求,元宇宙产业是很难有起色的,后面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个人认为,未来元宇宙的发展很有可能是“元宇宙+”的模式,主要通过元宇宙关联的技术为各行各业赋能,比如工业元宇宙、教育元宇宙、医疗元宇宙、文旅元宇宙等,各地应该因地制宜、突出优势、强化特色,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发展之路,如果盲目跟风,可能会拔苗助长,甚至跑偏方向。


Q

据国内外多家媒体报道,微软将其涉及到元宇宙的头戴式显示设备HoloLens等XR业务部门进行大规模裁员。微软真的放弃元宇宙了吗?是否是ToB的一种转变?


微软在五年多以前收购了当时陷入资金短缺的VR社交平台AltSpaceVR,表明了对发展元宇宙的决心和态度,但由于业绩未及预期,计划于下月关闭该平台。另外,微软投重金开发多年的XR头显HoloLens(混合现实头戴式显示器)从技术的先进性上取得了比较多的突破,但在应用需求和市场开发等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因为对C端用户来说,还无法成为刚需,而且一旦沉迷于中,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从目前来看,微软收缩了原有的元宇宙业务,但并不意味着放弃元宇宙机遇,微软的强项在于领先的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尤其是远程办公和云服务方面,微软寄希望提供远程渲染技术,使用Azure云服务管理用户身份,为用户提供丰富多样的功能和身临其境的体验。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微软在面向C端的元宇宙业务在调整策略,旨在充分发挥自身的软件产品和用户规模优势,寻找新的发展赛道。


在面向B端的服务方面,微软将自身具有领先优势的云服务与元宇宙结合起来,开发各种创新的应用。微软于2022年10月创立了其工业元宇宙团队,旨在帮助客户搭建一个可以控制电力、工业机器人等综合性设备的操作系统。但好景不长,这一团队在四个月之后已完全解散。目前,微软ToB的元宇宙服务何去何从还不是很确定,尚需要时间来证明。当然,微软不会轻易错失发展机遇,相信会在不断的试错中慢慢找出发展之路。


Q

面向企业(ToB)的元宇宙业务是否比面向消费级(ToC)的价值更大?


从目前国际、国内的发展实践来看,面向C端的元宇宙业务尚缺乏大规模普及的商业模式,一些具有元宇宙功能的硬件设备由于缺乏可持续的内容供给和新项目的开发,不少用户花高价购买之后处于“吃灰”状态,而且用于个人学习、培训、体验的元宇宙产品还比较稀缺,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起色,需要经历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市场培育和切实有力的技术助力。


目前面向产业界的元宇宙应用已经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应用成效也在不断提升。总体而言,工业领域类似数字孪生的“数字元工厂”、历史文化元宇宙中的历史文化名人“重生”、医学元宇宙中的“元宇宙数字人实验”、军事元宇宙中的“元宇宙军事演习”、城市管理元宇宙中的“元宇宙城市”等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还是处在“点”状的发展阶段,大规模、通用型的元宇宙应用还不多,要有足够的耐心并要遵循市场发展的规律加以发展。


Q

头显设备、数字人等元宇宙细分市场,未来发展的预判/展望?


头显设备和数字人是代表性的元宇宙细分市场的产品,对当前和未来的发展大致分析如下:


AR、VR、MR头显作为元宇宙将虚拟体验传输给用户的媒介,统称为XR设备。早在2012年,Google就推出了Google Glass,但在风靡一时后未能持续,随后各大科技公司在过去十来年中一直在开发并培育相关市场,总体还是富有成效的。伴随着最近一两年元宇宙概念的升温,XR设备迎来了近乎爆发式的增长,2021年全球出货量超过1100万台,几乎是之前各年份的总和,出货额达到50亿美元。但与超过10亿部的全球手机销量相比,还是处在小巫见大巫的状态。头显设备用途较为单一、使用体验不佳、价格较高等都是其发展的限制因素,在我国虽有较大的用户基数,但培育这一市场还存在较大困难。


虚拟数字人是元宇宙当前的热点应用,也是元宇宙商品化的主要标志,尤其是近期伴随ChatGPT的火爆,虚拟数字人被赋予了更多的想象空间。虚拟数字人技术较为复杂,基本涵盖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语音合成、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创意创造(如基于AI的音乐、绘画创作)等诸多方面,技术要求高、个性化难度大,大规模的应用普及还比较遥远。目前互动要求相对较低的服务型虚拟数字人发展相对较快,对交互要求较高的身份型数字虚拟人由于技术、成本等原因发展较慢。


数字人主要的应用价值包括人工替代、虚拟营销、虚拟娱乐和虚拟分身,应用范围正在扩大,实际价值也在不断凸显,尤其是代替人工进行客户服务等方面,效果比较显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虚拟人带动产业市场规模已超1000亿元,核心市场规模也超过60亿元,但总体体量还比较小,爆款式、易操作和低价格的数字虚拟人还有待脱颖而出。


Q

目前元宇宙各家系统并不互通,对此有何建议?

元宇宙总体还处在发展的初期,一定程度上还处在“无规无矩”“争奇斗艳”的状态,目前尚未出现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平台企业或有较大市场占有率的元宇宙产品,而且各类元宇宙厂商自身也未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在现阶段要实现互联互通还不现实。


为改变当前的现状,有以下建议可供参考:


一是要加强开展研究。元宇宙呈现形态众多,技术应用复杂,开发难度大,需要对相关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尤其是诸如ChatGPT与元宇宙如何融合发展等前瞻性问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提供更多解决方案。


二是要加快标准体系的研究和应用。针对元宇宙发展过程中标准体系缺失、系统无法互联互通等问题,需要由相关细分领域的头部企业牵头开展标准规范的研究和编制,使关联各方能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是要发挥行业协会和学会等社会组织的作用。要支持和鼓励成立与元宇宙相关的行业协会或学会,担当起政产学研合作的推进者和协调者的作用,帮助解决发展中的共性问题,并开展常规性的交流、合作和服务工作。


四是要打造应用生态。元宇宙涉及软硬件发展的诸多方面,决非少数企业能一统天下,必须高度重视生态的打造,打通产业链上下流各个环节的堵点,解决行业共性的问题,既要加强行业内的合作和交流,又要关注与不同行业的深度融合,同时要开展跨区域以及国际间的深入合作,逐步形成一个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产业生态。


最后,姚国章表示,江苏有良好的元宇宙产业发展基础,南京硅基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元境(江苏)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思德展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尔目文化旅游发展集团等企业在元宇宙细分赛道已经崭露头角,相关的案例也正在不断涌现,而且江苏还拥有国内领先的元宇宙研发实力和人才培养条件,需要抢抓机遇,务实推进,力争成为国内元宇宙发展的创新高地和生态重地。


文化产业周刊记者 毛艳


( 以上仅为专家个人观点, 不代表本刊官方立场)


往期回顾


推动优秀文化产品加速“走出去”,江苏这么做!


新剧《立功》来了!江苏文投出品!


一图读懂 | 苏州市推动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的若干措施


苏州首届文化产业“东吴奖”(文化企业)评选结果公示


当心!“老字号”可能被摘牌!


速看!中央支持!国家文化大数据建设可获补助资金


编辑:毛艳 戴鸣蔚  监审:徐宁  终审:管云林

好看的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