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你青青乳名(六)——早熟禾
乡
野
乡间往往把同科同属植物中长相类似的多种予以概称,在此,沿袭传统叫法,文中我路遇和提及的,不管它是哪一种,都称作早熟禾(属)。
民间描述:常见杂草,小花攒成穗状,水边、湿润地方多见,家禽家畜喜食。
科学介绍:早熟禾〔属〕(Poa L.),禾本科。叶片扁平或对折,圆锥花絮,小穗含2—8朵小花,上部小花不育或退化,颖果纺锤形,与内外稃分离。广布于全球温寒带以及热带、亚热带高海拔山地。我国有231种。
说实话,本来没打算这么着急记录早熟禾,至于为什么又这样做,实在是缘于需要做一个更正——
之前,在昌邑本土植物里介绍过早熟禾,大致是这样说的:我曾听老人讲过一句俗语,“大米换糁子,十升糁子换不了一升大米”,糁子是早熟禾的种子。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俗语里的糁(伞音)字,应为䅟(惨音),而早熟禾也不是糁,它是一种人不能食的野草。有点绕是吧?后面详细说一下。
䅟(网图)
出现错误的原因,一是,老人在跟我述说时口齿不太清,加上两个字音近,所以导致糁、䅟混淆。二是,我们现在吃的不少粮食都来自禾本科,早熟禾名称中恰就有个禾字,一定程度上似乎说明它有可食性。而糁,又刚好有粮食之意。于是,我就自以为是了。
不过,我当时确实是犹豫过的:早熟禾的种子那么小,可以吃吗?但我的疑问就此止步,并未深究,这是出错的主要原因。抱歉!
那篇本土植物的文章发出来后,网友@湿地芦苇热心地提出了异议,感谢他!随后我翻阅了资料:䅟,属于禾本科,䅟属,该属国内现只有两种,䅟和牛筋草。䅟的种粒更大,似谷粒,一看即可食。这就对了。
后来我又问了母亲,她说,上世纪六十年代以前,因为粮食不宽裕,我们这里确实种过此种作物,但由于产量较低,口感也差,随着其它农作物产量提高,后来就不再种植,等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但那句顺口溜,老人们仍还记得,只是我等完全不知其存在过。
路上碰到的那一棵
回到本文的主角——早熟禾。
杂草要是出现在我们的生活空间里,通常会被列为清理对象,早熟禾有时也会,但很多时候,它又深受人们的欢迎。
今天,就只聊聊它与人类的这一层关系。
早熟禾对人来说虽无食用价值,却是一种重要的牧草资源,是禽畜的优等口粮。难怪它有个别名叫小鸡草,小鸡喜欢吃啊!听老人讲,以前有人养鸟,都常要采草籽来喂。
除了上述一点,小小的早熟禾在人类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精神历程中同样增添了一臂之力。因为很多早熟禾种类具有根茎发达,分蘖能力强,株体质地柔软等特点,能在较期内形成成熟草坪,又耐践踏,所以,就常被用于铺设足球场等体育场地。
我们知道,不少野生植物具药用价值,早熟禾也是,它有利湿消肿,清热解毒,降血糖之效。值得一说的是,野生植物中有些存在毒性,随意食用不一定安全,所以,在不了解其性状的情况下,个人最好听从医嘱。
早熟禾的种子(网图)
我是今年四月中旬,在都昌路边的一个花坛中看到那几棵早熟禾的。要不是偶遇,说不定还真记不起这种乡土植物,之前在市区一直没留意过。
四五月份,正值早熟禾花期,当时,我看到它碎花点点,叶片规矩不招摇,身高仅约十几公分,就觉得是一副不贪不占,在小小世界里兀自做我的样子。确实,比起同家族的竹、芒它们,早熟禾的气质简直要低到尘埃里去。
早熟禾是常见杂草,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地还未使用除草剂,影响到农作物生长了,人们全凭镰刀锄头和手拔。而弄回家的那些,除了喂鸡鸭猪牛,是否还晒干烧灶,或有其它用途,我却不记得了。
早熟禾适应能力强,当年路边随处可见,至于如今它在村里的境况如何——听说柏油路、水泥路多年前就修到了田间地头——我也完全不知道了。
小时候,一到春季,我们会把它的花秆采下来,编扎成一束一束大花簇玩耍……早熟禾它曾带给我们多少欢愉!当年玩伴如今何方,我也完全不知道了。
站在工业烟囱下,回望
据说,早熟禾自白垩纪时期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不过,我可管不了那么多,我只关心四十年前的那些。
据说,由于旅行者或科研人员有意无意地带进,一年生早熟禾已在南极生根发芽。对此,我当然也不必太过操心,我只关心我村庄里的那些。
比人类更爱旅行的是杂草,都昌路上的那几棵,我多希望是从我老家引来的,我到了这里,它也在。但也许我不能这么自私,去跟某个人抢,它说不定是身在异乡的另一个人寄托乡思的倚靠,我要是拿去,他又到哪里依附呢?
早熟禾可以成为我们放置情感的一个借助,这是它的另一功用。
微信号|看花是件正经事
—— end ——
博物是一种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