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亲历:看虫卵怎样慢慢变成“花朵”(一)

青漫漫 看花是件正经事
2024-09-05

      

     

      北大哲学系教授刘华杰曾说:个体一生可能结识2000到8000个人,但他们合在一起仍然只是一个物种。从大尺度看,为了获得良好的哲学启示,人应当接触更多物种。


     5月10日  晴  13—27℃

 

      早在四月中旬,当我在绿化带里看到那些麝凤蝶的蛹时,就隐约感觉一场精彩故事即将上演,而我可以有幸成为观众。

      在我看来,欣赏一只虫的生长过程,有时甚至会比观望人的一生更有趣味。因为毕竟,后者的套路你大都已弄懂,而虫的,估计多半会像面对新影片上映。刘华杰老师所言,应该也是这么个意思。

      大约20天后,也就是510日,当我再次来到这里,果然,好戏已经开场!

      茁壮生长的马兜铃首先闯入视线,哦哦,明明是在介绍麝凤蝶,却为何要啰嗦什么马兜铃?实在地,麝凤蝶与此种植物的关系,比我们跟小麦的关系还要密不可分。

      毕竟,杂食性的人类另有稻、粟、菽等粮食,还有肉类蔬菜水果可用来饱腹,食谱狭窄的麝凤蝶幼虫却是以马兜铃属植物为食。


      麝凤蝶的寄主植物,新藤与枯蔓并存

      眼前,它的一些藤蔓直径已近一公分,长度三四米,爬附在挺拔的水杉树上,在那里,往年的枯藤足足攀升到了七八米高。可以想见,充足的营养来自它地下的宿根。

      旁边,刚刚长出的当年小苗就明显纤细矮小,才只有一两尺高。

      在春天,有着宿根的马兜铃基本是先窜茎,再长叶,现在,它的叶片才刚开始打开,小而稀疏,远看像不存在一样。没有叶片的阻碍,茎蔓就像一条条光滑的蛇迅速向高处游移,我仿佛能听到它呲溜呲溜生长的声音。

      有了大食堂,食客们不招自来!小叶上、茎上,麝凤蝶的卵随处可见,幼虫也已出现。


卵通常产在叶背,叶正面偶有发现


      凑近瞧,小米粒形状的卵为橙红色,单粒散产在叶片或茎部,每片叶上一或两粒,我发现最多的是八粒。

      已孵化出的幼虫数量还不多,体长多为两毫米左右,有的正在吞噬自己的卵壳,有的保持不动,还有的正在卵壳内啃咬,准备脱离襁褓。

      总之,这一阶段的幼虫动作幅度很小,没有多少行动能力。


幼虫回头啃食卵壳,据说为了补充营养


      大体估算,此处幼虫及卵的数量,少说也得有六七十只。

      这是麝凤蝶今年的第一批卵。可见,在我地,越冬蛹的羽化是在大约四月底五月初,因为卵的孵化大约要一周左右。


化蛹位置,哪里都有


      再看成虫蜕下来的蛹壳,也都还挂在原处:居民小区外墙壁上,灌木上,高高的松树、朴树枝条上。似乎,麝凤蝶在化蛹选址时并不挑剔,除了必须是在寄主植物附近这一点。

      说它们挂着,可一点没错!麝凤蝶的蛹属于缢蛹类型,化蛹前,老熟幼虫会吐丝将身体的上半部系住,从而牢牢悬在上述物体上。

     

大致分成桔黄、浅黄和褐色


      我在这几丛马兜铃周边,一共发现了近20枚蛹(未羽化)或蛹壳。

      它们大致分三种颜色:桔黄、浅黄和褐。一一看过去,桔黄色都是成功羽化了的,这从其头部与脊背之间裂开的缝线(成虫出口)可以判断,且只剩了空薄的蛹皮;其它两色,基本都是坏死的,坏死率竟占到了总数的1/3还要多。

      这些坏死的蛹,从外表看,大部分完好无损,以至于我刚看到时还以为是要晚些羽化的。

      但打开,里面的体液要么已经乌黑、干透,要么变成了白色絮毛状。还有两只,确实是外表破损的,但破损部位是在腹部,一看即知是半路夭折。


      六只蛹,只有右上角那个是成功羽化的

      麝凤蝶的越冬蛹因为暴露时间长,很容易被鸟啄食,被虫寄生,或遭受其它外力侵害,当然也不排除其自身染病的可能。

      一只虫能度过完整的生命周期,真的要面临诸多风险,要经历九死一生!

      不知这些卵在以后的日子里,经过多个阶段的变态发育后,最终会成就多少只蝶?

      未完待续。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看花是件正经事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