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030+》跨越2030年的规划愿景与策略丨两条发展走廊、两个都会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在2015 年初展开了跨越2030 年的规划策略研究,简称为《香港2030+》,于2021年10月正式发布。以前瞻、务实和行动为本的方针,拟定香港2030 的规划策略和空间发展方向,对香港内外的形势做策略性的回应。
《香港2030+》的最终报告反映了《行政长官2021施政报告》公布的《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和最新相关的政策方针(包括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亦考虑了土地供应专责小组 2018 年底提交政府的建议、《香港2030+》公众参与活动所收集到的意见及其他相关考虑。
两条发展走廊、维港/北部都会区的概念性空间框架,成为宜居、具竞争力及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制定三大元素以实现愿景和达致总规划目标。
元素一:提升集约高密度城市的宜居度
Enhancing Liveability in a Compact High-density City
为在集约高密度的城市布局下提升香港的宜居度,我们要营造一个容纳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城市,让市民享有更健康和低碳的生活,同时拉近我们和蓝绿资源的距离,并鼓励不同年龄和能力的人充分发挥潜能。我们期望透过规划好空间布局,让广大市民皆可使用及享受市内各地方,同时妥善保养并适时更新日渐老化的城市肌理,保存城市的独特性和多元性。
元素二:迎接新的经济机遇与挑战
Embracing New Economic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我们需要积极面对全球大趋势、不断变化的区域形势及大湾区发展,使香港的主要产业迈向高增值发展和使香港经济基础更多元化,以迎接未来的经济挑战和新机遇。为此,我们需要为不同的经济活动在有利的位置提供充足的土地供应,我们亦需要营造有利的环境,以便充份利用创新科技并提升人力资源,推动经济增长。
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大湾区的四大中心城市以及区域发展和合作的核心引擎,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元素三:创造容量以达致可持续发展
Creating Capacity for Sustainable Growth
为确保香港可持续发展,我们须以愿景带动和创造容量的方式,将运输–土地用途–环境的考虑融入策略性规划。这方式是以前瞻性的手法,创造可发展土地、运输及其他重要基建的容量,同时持续着力提升环境容量。具备抗御力和稳健的策略性规划必须超越「适时」和「适量」,还要具备灵活性,以应付未能预知的未来。
【以愿景带动的土地需求】
概念性空间框架
CONCEPTUAL SPATIAL FRAMEWORK
根据一系列的指导原则,并考虑到本地和区域的空间发展机遇,我们制订了一个概念性空间框架以展示一个包含现有、已落实及拟议市区枢纽的两个都会区和两条发展走廊,以及概念性运输走廊紧密交织的网络。概念性空间框架提供了发展容量以满足预计土地需求;汇聚各样活动以产生集群协同效应;提供机会改造稠密的市中心;以及拉近居所与就业地点的距离,最终建立一个宜居、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亚洲国际都会」。
维港都会区
HARBOUR METROPOLIS
维港都会区涵盖(a)香港岛、九龙及荃湾/葵青区的现有都会区,以及(b)中部水域交椅洲人工岛。从经济活动而言,这个都会区在金融及商业方面较具竞争优势。
北部都会区
政府近日提出《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北部都会区面积约30,000公顷,涵盖元朗和北区,包括设有七个边境管制站(即深圳湾¹、落马洲、落马洲支线、罗湖、文锦渡、香园围及沙头角)的港深边境地区。
从西到东,北部都会区包括数个主要的发展群及相关运输建议以提升其可达性和相互连系。北部都会区汇聚大量人口和本地就业机会,加上其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提供充裕的生态康乐/旅游场所,将重新定义香港的空间发展模式,其地理位置亦有利于发展创新科技产业。
西部经济走廊
WESTERN ECONOMIC CORRIDOR
西部经济走廊充分利用香港西部的国际门户功能及交椅洲人工岛新商业核心区所带来的机遇。走廊涵盖北部的新界西北、中部的北大屿山和南部的交椅洲人工岛,并有以下新的主要经济枢纽。
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
EASTERN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CORRIDOR
东部知识及科技走廊涵盖各种现有/已规划的创新及科技相关发展,包括:大学群、高科技及知识型产业机构、工业及服务支持中心等
未来路向 WAY FORWARD
在三大元素和概念性空间框架下提出的部分策略方针,将有待政府的各有关政策局及部门进一步探讨和进行个别的研究,而部分建议已经逐步融入在政策措施及具体行动中,例如「促进健康生活的动态设计研究」和「重塑香港公共空间研究」经已进行,以贯彻策略目标。
我们会持续检讨所有主要建议以及不同土地用途的土地需求和供应评价,与时并进,以调节和应对瞬息万变的世界。
识别二维码↓↓↓,下载《香港2030+》报告全文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