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稿 | 以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

陈向国 武德俊 节能北京 2023-02-03

      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我国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起着不可或缺的示范引领作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在9月24日召开的全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强调,各级公共机构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以有力有效的实际行动,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助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建设。本刊就“公共机构如何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十四五’期间如何使公共机构节能更上层楼”两方面问题采访了国管局公共机构节能管理司负责人。


01
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在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以党政机关为代表的公共机构,应该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该负责人说。




公共机构节能减碳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问:公共机构节能减碳为何会有重要意义?


  答:公共机构是指全部或者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目前,我国公共机构数量约158.6万家,涵盖党政机关、学校、医院、大型场馆等多种。2019年,全国公共机构能源消费总量约1.8亿吨标准煤,约占全国总量48.6亿吨的3.7%。换算成碳排放量,约3.99亿吨,约占我国碳排放总量的3.5%。相较于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3.5%的占比数据直观上似乎不太突出,但如果与具体行业或在全球范围进行横向比较,意义就凸显了。比如,民航业是我国碳达峰行动中重点推进的“八大行业”之一,2019年,航空公司航空燃油消耗3689万吨,折算碳排放1.16亿吨,机场综合能耗折算碳排放近360万吨,民航业碳排放总量约1.26亿吨。从全球范围看,2019年碳排放量超过4亿吨的国家有15个。其中,澳大利亚的碳排放量约4.28亿吨,全球排名第15位;德国的碳排放量约6.84亿吨,全球排名第6位。从另一角度看,碳排放量低于4亿吨的国家中不乏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发达经济体。比如,2019年英国碳排放量约为3.54亿吨。可见,站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也有重要意义。


  问:如何衡量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效果和意义?


  答:衡量公共机构节能降碳的效果和意义,不能仅盯着二氧化碳减排的绝对量,同时也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系统性变革的角度来审视。公共机构的数量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不是单纯的增减,而是与经济社会变革紧密相连。比如,2021年2月19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提出,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这将带来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增加,但是从全局看,从人民就医的刚需角度出发,公立医院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其实对应了私立医院的减少。再比如,由于行政体制改革,一部分事业单位转为企业,也就是从公共机构变成经营部门,那么,虽然这导致了公共机构碳排放总量的下降,但是这并没有改变我国整体碳排放的总量。所以,对于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推进和效果评估,既要强调减排总量指标,也要抓好强度指标。近十年来,我国公共机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增速放缓,能源消费结构渐趋优化,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2020年,全国公共机构人均综合能耗329.56千克标准煤,单位建筑面积能耗18.48千克标准煤,与2010年相比分别下降26.34%、22.55%。




公共机构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

           

      问:公共机构如何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坚持系统观念,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在这一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不仅要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还应该立足两个方面,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一是立足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好财政资金的示范和杠杆作用。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除了在供给侧发展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更要从需求侧调整产业结构。公共机构是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而且使用财政资金,应带头使用绿色低碳产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助力产业结构优化。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公共机构实施太阳能热水项目2.2万个,累计集热面积约1530万平方米;实施太阳能光伏项目4.6万个,累计装机容量约578万千瓦;实施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项目约4700个,累计供热制冷面积约2830万平方米;累计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26.1万辆,建设充电设施18.7万套。另外,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政府采购数据,2019年全国强制和优先采购节能、节水产品633.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90%,全国优先采购环保产品718.7亿元,占同类产品采购规模的88%。


  二是立足促进绿色生活方式转型,发挥好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钟茂初提案建议,实现碳达峰,既要从产业、企业等角度出发,也要从最终消费需求的角度着手。消费者绿色生活方式的转型,不但有利于直接降低碳排放,而且其绿色消费偏好的转型可以“倒逼”企业采取绿色生产方式,因为企业如果不迎合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就将失去市场需求、损失利润。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践角度来看,消费者意识、行为的转变以及舆论的影响,不断强化了社会力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作用,促进全球气候治理格局从最初的大多边政府机制演变为包含多元行为体和多维治理机制的复合体。比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社会机构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中取得了观察员身份,社会力量通过以观察员身份参与气候谈判以及在主会场外组织边会活动等方式对全球气候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2015年达成的《巴黎协定》明确支持气候行动中的“非缔约方利害关系方”的积极参与,便是对以消费终端为代表的社会力量在气候减缓和气候适应等领域所蕴藏的潜力和贡献的认可。


  问:在发挥绿色生活方式示范引领作用方面,公共机构具备哪些优势?


  答:具有两个优势。一是流量优势。公共机构使用财政性资金,这使其在天然上就更受社会关注。特别是党政机关,既是能源消费者,又是节能减碳工作的决策者和管理者,从自身公信力和节能监管能力角度而言,也是社会关切的热点。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当下,这种关注就意味着流量。在全球气候治理中,政府等公共部门自身的节能降碳也倍受社会关注。我国专门将公共机构列为重点领域持续推进节能降碳,这种创新模式和积极成效都走在了世界前列。二是规模优势。目前,我国约有158.6万家公共机构,覆盖面非常广,干部职工众多,不管是直接覆盖还是辐射影响,所涉群体数量都非常大。充分调动这部分群体的积极性,对于全社会践行绿色低碳生活以及间接推动生产方式的绿色低碳转型,具有规模上的意义。特别是,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领导干部要加强碳排放相关知识的学习,增强抓好绿色低碳发展的本领,这既是基于能力上的考虑,也是对树立、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要求,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应率先行动,将示范引领作用落到实处。




公共机构助推绿色低碳转型要两手抓      

     

      问:公共机构助推碳达标碳中和要采取怎样的方略?


  答: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既对公共机构提出了任务要求,同时也带来了开启新征程的东风。在这场经济社会的系统性变革中,公共机构要抓住机遇,砥砺前行,统筹谋划,协同推进节能降耗和降碳减碳。重点是打好两套组合拳,一手抓好自身领域的节能降碳,一手抓好系统变革中的示范引领,助推全社会绿色生活方式和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问:具体而言?


  答:包括两方面。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分区、分类逐步突破制约因素,运用好合同能源管理、绿色金融等市场新机制,积极推广应用节能降碳新技术、新产品,扎实推进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大力开展能效提升行动,推动公共机构既有建筑、燃煤锅炉、中央空调、数据中心等节能降碳改造;全面推进新能源替代行动,推广公共机构太阳能光伏以及地源、水源、空气源热泵应用,推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持续推进绿色办公行动,提高办公设备和资产使用效率,提升公共机构绿化水平,提高绿化覆盖率。


  二是发挥好公共机构杠杆作用、流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积极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引领行动。其一,开展绿色低碳示范创建行动。结合碳达峰、碳中和的新要求,不断深化开展节约型机关、公共机构能效领跑者等示范创建行动,讲好公共机构节能减排故事,在全社会做好示范表率;严格执行节能环保产品优先采购和强制采购制度,扩大绿色采购范围,提高绿色采购规模,发挥好财政资金的杠杆带动作用;在有条件的公共机构开展试点,探索实现碳中和的模式和手段;推动公共机构以合适的方式参与碳排放权交易,营造自我约束、主动减排的良好氛围。比如,在北京市近几年开展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中,100多家公共机构积极参与,取得了积极成效。其二,开展绿色生活示范引领行动。以全国节能宣传周、绿色出行宣传月等为重要窗口,面向公共机构和社会公众,积极宣传绿色发展理念,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研究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课程体系,通过网络教育、人事干部教育培训等方式,增强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干部职工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的理念和本领;树立公共机构绿色低碳生活行动品牌,采取碳普惠等新模式试点推行绿色低碳出行、制止餐饮浪费等行动,探索完善对公共机构干部职工以及社会公众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倾向有引导和督促作用的制度机制和利益机制。其三,开展绿色低碳发展国际交流。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事业中,我国公共机构节能降碳工作在政治上和体量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和地区探索建立合作机制,吸收借鉴国外在碳达峰、碳中和方面的先进技术、经验、模式;宣传中国在公共机构特别是党政机关领域推进节能降碳的力度、成效和经验,助力气候谈判和气候治理。比如,在2017年波恩第23届国际气候大会上,国管局联合发展改革委开展边会活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在公共机构领域推进节能减排的模式,取得了热烈反响。


02
航标:《“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

公共机构要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要在“十四五”期间更上层楼需要明确的方向、措施。《“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简称《规划》)应运而生。




制定《规划》的思路和原则

           

      问:请介绍一下《规划》编制的总体思路。


  答: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节约能源法、公共机构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国管局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了《“十四五”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总体思路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综合考虑“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公共机构发展条件,聚焦解决“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体制机制,提升治理能力,强化创新驱动,推动绿色转型,对“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安排。


  问:《规划》编制过程中把握了那些主要原则?


  答:《规划》编制过程中,把握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的政治性,做到从政治上谋划推进,切实遵循4项原则。


  一是坚持系统观念。《规划》运用系统观念,做好系统谋划,统筹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协调推进党政机关和教科文卫体系统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切实提升整体效能。


  二是坚持突出重点。《规划》明确提出以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系统推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总体任务,突出大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节约型机关创建、反食品浪费、生活垃圾分类等重点工作,确保完成中央交办的政治任务。突出抓好《纲要》和国家“十四五”节能减排有关工作的贯彻实施,分工任务全部纳入《规划》,逐条逐项分解细化,明确具体落实举措。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做好与“十三五”工作的有序衔接,保持政策实施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巩固发展和推广提升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继续夯实组织保障、制度建设、技术推广、监督考核、宣传教育等工作基础,持续推进节能节水改造和市场化机制应用,积极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等示范创建工作。同时,对标绿色低碳发展目标,探索建立碳排放管理制度,首次提出公共机构碳排放约束性量化指标;强化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大力支持和鼓励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四是坚持务实管用。《规划》突出指导性和实用性,根据地区和系统实际,注重分区分类分级指导,制定更加合理的政策,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针对“十三五”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在调查研究、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反馈的问题,经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和落实措施。




《规划》主要内容和重点任务

           

  问:《规划》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规划》确定了4部分内容。一是开创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新局面。从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绿色化改造、试点示范实施、基础能力建设4方面,总结了“十三五”时期取得的工作进展,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二是实施绿色转型行动。围绕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了实施低碳引领、绿色化改造、可再生能源替代、节水护水、生活垃圾分类、反食品浪费、绿色办公、绿色生活方式倡导、示范创建、数字赋能10项绿色转型行动。三是强化管理支撑体系建设。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提出强化制度标准体系、目标管理体系、能力提升体系建设的具体任务,支撑《规划》目标实现。四是完善规划实施保障机制。抓好《规划》组织实施,提出完善协同推进机制、资金保障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的要求,确保工作推进有力、措施落实有效。


  需要指出的是,对标节能减排的政策文件要求,《规划》设置了19个量化指标。其中,8个约束性指标,以能源资源消费强度指标和碳排放强度指标为主;11个预期性指标,主要依据中央及有关部门关于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要求,按照分级分类的原则提出,确保《规划》目标可量化、任务可分解、措施可操作、成效可考核。


  问:“十四五”时期,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答:《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聚集重点任务,着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一是突出绿色低碳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战略部署,确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设定节能降碳指标,提出绿色低碳转型行动,开展绿色低碳试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通篇彰显了绿色低碳发展的主题。二是突出多元共治格局。“十四五”时期,在进一步发挥政府部门作用的同时,需要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参与公共机构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规划》明确要求加快构建政府引导、机构履责、市场支撑、全员参与的共同治理格局,从治理体制上确保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新突破。三是突出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规划》确定了低碳引领行动等十大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以能源资源节约成效助推公共机构事业绿色低碳发展。四是突出目标管理方式转型。《规划》立足实际,总结经验,推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与定额相结合的节能目标管理方式,各地区各级行政区域实行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各级公共机构节能管理部门对所管理的公共机构实行能耗定额管理。




抓好贯彻落实    

     

  问:请问对贯彻实施《规划》有哪些具体安排?


  答:随着《规划》印发,国管局将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抓好贯彻实施。一是开展规划宣传解读。利用新闻媒体以及官网、官微等宣传载体,发布一图看懂、专家解读、宣传海报等材料,将《规划》作为2021年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主题宣传活动重点,采取“云课堂”、知识竞答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宣传解读《规划》编制的背景、思路和主要内容,营造贯彻实施的良好氛围。二是召开工作部署会议。组织召开公共机构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对《规划》贯彻实施进行部署安排。结合工作实际,筹备召开中央国家机关、教科文卫体系统节约能源资源工作会议,对“十四五”时期工作作出有针对性的安排。三是抓好重点工作推进。精细化、差异化向各地区、各部门下达“十四五”时期能源资源消耗指标,研究制定公共机构低碳引领行动方案、碳排放核算指南、反食品浪费成效评估与通报制度等配套政策制度标准,推进节约型机关、水效领跑者等示范创建活动。四是完善规划实施机制。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和评估,分解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合理确定年度重点工作;督促各地区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规划或实施方案,指导各部门出台落实举措,推动《规划》落地落实。



本文原刊于

《节能与环保》杂志

2021年10月刊



猜你喜欢节能环保大宣讲 | 第65期:重点用能单位用能监测工作暨节能节电培训会

产业 | 企业搞不好环保要“吃大亏”

节能环保大宣讲 | 第62期:“大宣讲”走进朝阳区平房乡定福家园南社区落实节能节电倡议绿色 |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不能“运动式”减碳
特稿 | 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须加大节能减排力度节能环保大宣讲 | 第58期:数字技术赋能绿色低碳发展——2021绿色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交流会成功举办

节能环保大宣讲 | 第57期:“双碳目标下北京热力绿色智慧低碳转型思路”专题讲座成功举办

节能环保大宣讲 | 第52期:双碳专题宣讲走进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低碳小达人 | 探访研学第4天:走进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

低碳小达人 | 探访研学第3天:走进通州循环经济产业园 探秘垃圾发电

低碳小达人 | 研学活动第2天:探访国家能源集团BIPV中心

特别声明


本微信平台所发布的文章,除标注【原创】外均属各大媒体平台或者微信粉丝推荐,如转载时标注作者及出处,我方会一并载入,如没有特别注明,我方会默认为网络转载,如原作者见到后,认为不妥,请告知我们,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电话:010-55591213。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