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医学生故事分享 陈若萌:传承医学世家的博爱
传承医学世家的博爱
2021级新生陈若萌,从小时候的玩伴——显微镜,到成长过程中家庭的医学熏陶,让她逐渐对医学产生了兴趣,选择了学习医学的道路,进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首批医学生之列。
1
初识港中深医学院
初识港中深并不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但是只是寥寥几句介绍,我就喜欢上了这所朝气蓬勃、学风优良的学校。这里有新生舞会、有“混搭”的寝室配置、有美丽大气的校园,更有着优异的教学资源和优秀的老师们。
我一直以来有兴趣于医学,而港中深的第一届医学院招生就这样被我撞上了。可能这就是刚刚好的一切,我参加了医学院的选拔,有幸被录取。而在这个一遍又一遍问自己“为什么选择学医?”的过程中,我也一点点拨开了懵懂的迷雾,逐渐看到其中真正吸引我的究竟是什么。
2
医学世家的医学故事
我的外婆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她曾经遇到一位在家里生产的产妇,因为难产大出血不止,生命垂危送到医院,她想尽一切办法救治,最终成功止血,母子平安,丈夫跪地不起和我外婆说这是救了他们一家人呀。她跟我讲过很多遍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但是其中她的情绪从焦灼急迫渐渐转为欣慰的过程,给了我对当一个医生的责任感和成就感的第一印象。
陈若萌外婆是一名妇产科医生
我外婆和她的兄长和妹妹、我的外公和我的大姨都从事着医学方面的工作。他们有着很多各种各样的故事,但是相同的都是他们对事业的热诚。
外公曾经参加援外医疗队在马里长达两年的医疗援助,各种支援中他积攒了遍布各地的故事:有濒危时刻手中稳稳的止血钳、有不小心吞下了气球的淘气男孩、有视老病死以淡定自然的异域文化。
陈若萌外公在马里援非医疗队工作于马里医院
陈若萌外公年轻时参加的全国切脾学习班,于嘉兴南湖烟雨楼前,前排右一
陈若萌外公在门诊中
大姨教授药学,每每津津乐道她学生取得的成就和研究上的进展很是兴奋和快慰。
姨外婆已近耄耋之年,是一名当地有名的儿科医生,提起前来就诊的孩子们就会满脸笑容,她对每一个孩子都保有最真挚的疼爱,经常和我说:“每个小孩都很可爱,漂亮的孩子可爱,不漂亮的孩子也很可爱”……学医的原因千丝万缕,有我自己的热爱,也有来自于家庭的传承和鼓励,更有我对自己未来的期望。
陈若萌的姨外婆,82岁了仍然出诊小儿科门诊, 是个快乐的、有爱心的医生
陈若萌和部分医学家人的合影
(前排中间 外婆:妇产科医生。后排左起:外公,肿瘤外科医生;姨妈,大学药学院教授;姨外婆,小儿科医生;陈若萌,港中深临床医学专业新生)
3
显微镜当玩具的别样童年
我小时候的玩具各色各样,最让我入迷的是一台显微镜,尽管已经是淘汰下来、锈迹斑斑的仪器,但是也足够吸引我把各种东西“拿去看看”。哪怕目镜里常常只是一片白,能看见成像的时候不多,我也总是趁着天气好,把它搬到阳光照射的地方反复调试反光镜和调焦螺旋,尝试看到切片里奇异的新世界。种种锲而不舍的游戏,逐渐垒叠成了我对医学的兴趣。
陪伴陈若萌童年的“硬核”玩具—显微镜
4
憧憬在医学世家里属于我的医学的未来
而来到港中深,既是巧合也是必然。我想我在这里的时光会是充实的,有奔波听课的忙碌、有学习整理的投入;在这里的时光也会是丰富的,有各种社团活动,认识新的同学、新的学校、新的环境、新的一切。我或许会惊奇也或许会不适应,但是我相信,到最后我必然可以融入这个集体,将我的大学时光涂抹成阳光而青春的色彩。
对于未来,我尚且没有清晰的规划,但我想模糊而充满希望也未尝不是一种选择。如果成为了一名医生,我期待着发挥我自己的作用,帮助有需要的人;如果成为老师教授我所热爱的学科,我想与学生一起终生学习不断进步;如果成为了一名医学研究人员,我希望我能尽一人之力,将学科的边界向外推进哪怕一毫米……
因为热爱,我来到了港中深医学院;因为期待,我翘首盼望我的大学时光到来;因为明日渐渐到来,我想我能在这里进一步清晰我的目标、面对未来。
供稿:陈若萌
校对:黄文静
排版:张梦诗
责编:常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