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其他

十周年校庆学院活动系列 | 医学院“新起点•梦飞扬”快闪徒步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校十周年之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于3月31日举办“新起点·梦飞扬”快闪徒步行活动,以庆贺大学建校十周年、医学院创院三周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副院长朱宝亭教授、副院长谭兆祥教授、副院长黄宪达教授等医学院主管领导,以及医学院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近300人相聚在美丽的大学校园。本次活动还特别邀请到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王绍娟书记及40余位医院同仁齐聚港中大(深圳),一同参与记录这值得纪念的时刻。郑仲煊院长活动现场活动徒步路线由大学行政楼途经凌道扬纪念园与神仙岭,最终抵达未来医学院新校园坐落的神仙湖畔。行政楼是大学校园的核心建筑,见证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辉煌历程;神仙湖位于医学院新校园的标志性区域,它不仅是自然美景的代表,与已动工的医学院新校园相互辉映,同时象征着医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即将共赴的下一个新十年。医学院师生在行政楼前虽途中偶遇瓢泼大雨,但并未减弱师生的快乐,反而成为了别样的体验。本次活动加强了师生联系,增进了大家的友谊与了解,展示了团结协作、友爱共情的一面。HIKING医学院师生从大学行政楼徒步至神仙湖畔活动快结束时,雨水渐止、天空放晴,湖面泛起了迷人的层层涟漪,宛若医学院的发展历程与美好前景。回望十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教育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面向未来,医学院将继续秉承“创新、卓越、奉献”的精神,不断探索深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新体制、新机制,实践医学教育、医院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健康与医疗需求保驾护航。致力于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创新型人才,推动科学发展,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贡献。医学院全体师生祝大学十周年生日快乐!新起点·梦飞扬庆十年·更辉煌
4月1日 下午 11:21
社会

香港临床见习之旅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开启赴港见习

2024年3月-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的30名同学将按小组轮流的方式前往香港中文大学医院(CUHK
3月20日 下午 10:03
教育

步履不停,未来可期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2周年生日快乐!

心中有梦,眼里有光,脚下有路。时光如梭,在各界瞩目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走过了快速发展、日新月异的两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国际一流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深港融合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打造兼具先进医疗服务、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化医学体系。MILESTONE发展历程2021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自2019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启动合作共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教授任创院院长。2021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迎来首届临床医学本科生。2021年12月,明确龙岗区人民医院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进行建设,开辟深港院校医疗合作的新局面。2022年1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并入医学院,全面开启医学学科群的布局工作,标志着医学院正式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2022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建立紧密的医学教育协作关系。2023年5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校园建设项目正式开工,翻开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医疗融合的新篇章。2023年6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4年门诊试业。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仪式上指出:“批准这所医学院成立,也是教育部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作为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内地与香港合作大学,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始终肩负着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任务。建院两年来,医学院在专业设置、人才引进、医学教育、科研平台、对外合作、校园规划、医院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绩。完善学科布局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已开设五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生物科学和药学;三个研究生项目: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生物医学工程硕博项目(研究型)和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目前在校本科生386人,研究生160人,学生总人数681人。医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群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不断完善内部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鼓励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将分阶段建设生物医学学院、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药学院等学院及相关专业,最终计划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000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不断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面向全球招聘,引进海内外知名医学院校及医学研究机构的拥有丰富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经验卓越人才,已组建了一支来自美国、德国、加拿大、澳洲、南非、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的精英师资队伍,100%具有博士学历以及国际一流高校执教和研究工作经验,其中包括三位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阿里耶·瓦谢尔教授(2013年)、布莱恩·科比尔卡教授(2012年)、阿龙·切哈诺沃教授(2004年)。目前全职教师50余人,预计未来专职教师及专职科研人员规模将达1500人。学术科研成果港中大(深圳)医学院至今已发表包括Nature、Cell、Science等顶级期刊在内的原创性SCI科学论文超400篇;获批科研总经费超过6亿元,科研项目总数170余项。有6名全职教授入选2022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榜单,分别是郑仲煊教授、叶德全教授、朱宝亭教授、黄宪达教授、HIRAO
2023年8月17日
其他

活动回顾 | 2023届医学院本科毕业季·乘风破浪 奔赴山海

heart》和《灰色轨迹》,鼓点铿锵、情绪高昂;印度尼西亚毕业生Margery
其他

医学院院长郑仲煊参加深圳市“海外人才面对面”座谈会

近日,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参加“海外人才面对面”座谈会,为深圳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建言献计。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王强参加会议。座谈会上,郑仲煊、郑永年、王序进等8名曾经在海外学习或工作过的院士专家、华裔学者、人才代表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聚焦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并就深圳人才政策、人才服务、人才招引和培育以及深圳创新创业环境建设等进行了面对面交流。王强表示,当前,深圳正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加快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广大海归人才施展抱负的舞台更加广阔,干事创业的平台更加宽广。希望大家在新的征程上不忘初心、提振信心、坚定决心,握好时代“接力棒”,传承留学报国光荣传统,努力在各自领域再创佳绩,奋力跑出“深圳加速度”、干出“深圳高质量”,为推动深圳高质量发展提供国际化人才支撑。希望广大海归人才当好深圳“智囊团”,做好发展“动力源”,在基础研究、产业转化等方面发挥自身特长,结合深圳产学研平台优势,加快原创性科技成果转化,为深圳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发挥“以才引才”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凝聚更多的人才支持深圳发展,为深圳建设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实践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座谈会由市委统战部主办,龙岗区委统战部协办。市委统战部、市委外办、市人才局、教育局、人力资源保障局、龙岗区委统战部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
其他

福兔临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阿里耶 • 瓦谢尔教授给您拜年

2023恭贺傳統節日新春辞旧壬寅年迎新癸卯年癸卯兔年初一,2013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阿里耶•瓦谢尔教授为关心支持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送上兔年祝福!祝大家福兔临门、兔年吉祥如意!-------HAPPY
其他

回首2022·我们“医”起走过的山海星辰

2022“医”往无前-医学院2022年度回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于2021年8月,自2019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启动合作共建。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医学院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科群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不断完善内部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鼓励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分批次逐步建设医学各相关专业,完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完整构建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硕、博培养体系。2021年8月17日,
其他

喜讯|赵永娟与Goran教授合作团队利用纳米抗体解析SARM1的激活机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

Communications上共同发表题为“靶向NMN活化SARM1的一个构象特异纳米抗体”文章。为诊断、理解和治疗神经轴突变性的相关疾病提供了更多参考,医学院黎婉华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轴突变性
其他

喜讯|医学院陈予思教授、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Janet MARTI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BMJ Open发表文章

创院院长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CAHS)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校长讲座教授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杰出荣誉教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席教授加拿大医师领袖协会/医学学会印证高管医师
其他

喜讯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杜洋教授团队在Science等发表多篇创新药物发现成果

Valley”概要:杜洋教授将介绍美国旧金山湾区生物医药产业和斯坦福大学的建立和发展,如何成为世界科技创新的领导者和发源地,以及对粤港澳大湾区实现科技驱动型经济发展的启示。Abstract:
其他

喜讯 | 王攀教授获“师风师德优秀奖”、杜洋教授获“深圳市优秀教师奖”

2022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风师德优秀奖暨深圳市教育优秀奖颁奖仪式师风师德优秀奖为庆祝第38个教师节,表彰在师风师德与教育工作中表现优异的教师。2022年9月2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办了2022年师风师德优秀奖暨深圳市教育优秀奖颁奖仪式。副校长阮健骢先生、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顾阳教授、王丛教授、校长办公室主任杨国华博士、各学院书院、学生事务处、教务处负责人及各学院代表出席颁奖仪式。校长办公室主任杨国华博士致开幕词,协理副校长蔡小强教授宣布获奖名单。学能提升研究中心主任李兰教授担任本次仪式主持人。经学院推荐和学校师风师德优秀奖评审委员会审议决定,授予医学院王攀教授与大学其他四位教师校级师风师德优秀奖。获奖教师与颁奖嘉宾及大学主管人员(部分)合影王攀教授(右二)王攀教授在发言中提到非常荣幸能够作为教师代表得到“师风师德优秀奖”,感谢学校和学院各位领导、前辈和同事的帮助和鼓励及同学们的支持。她认为育人和教学可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这个奖项也会激励她更加努力,潜心教书、精心育人,与各位同事一起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建设成为一所出色的独具特色的大学。王攀
其他

医学院迎新|逐光寻梦·凝“新”聚力

365日的向阳而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
其他

活动回顾 | 2022医学院启航迎新

365日的向阳而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
自由知乎 自由微博
其他

中国医师节 |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喜获“卓越名师奖”

2022.08.19/今天是第五个中国医师节在战“疫”斗争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与病毒搏击只为守护你我健康他们与时间赛跑只为挽救更多的生命每一处生命的接力赛场洒满他们拼尽全力的汗水他们有着共同的名字
其他

MED周年记系列一 | 365日的向阳而生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各方的殷切关怀与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第一年,厚重且踏实。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背景下,2019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国际一流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深港融合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医学院还将分阶段开设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学等专业。徐扬生校长(左)为郑仲煊院长颁发聘书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筹建,2021年8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医学院成立暨创院院长任命仪式。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通过视频见证了成立仪式。她指出:港中大(深圳)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合作办学大学。批准这所医学院成立,也是教育部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她向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要牢牢把握机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二要强化顶层设计,走好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之路;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医学院。2021年9月6日,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访深,并在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签约及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上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揭牌。林郑月娥女士在港中大(深圳)2021年度入学典礼上表示:“医学院的成立除了是港中大(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对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深港两地在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新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意义。”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是具有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他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经验,服务于众多国际专业委员会、组织和期刊,曾担任WHO认证的全球围手术期手术与麻醉护理联合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与医学主任。出生于香港,在加拿大生活了四十余年,郑仲煊院长在就职致辞中表示,他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在国际上所学、所行、所思带回中国,在中国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医学院。他期待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港中大(深圳)在深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愿景和使命。创院院长
其他

活动回顾 | MED Research Day 2022 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圆满举行

exhibition.01活动介绍在本次活动中,来自医学院的年轻学者和学生进行了15场演讲,展示了23张海报。叶德全副院长(科研与创新)宣布学术交流会开始。郑仲煊院长进行欢迎致辞“MED
其他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扬帆前进,追逐梦想之路

2022年的这个夏天不知不觉中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迎来了第二届本科毕业生“青出于蓝”栏目邀请了本届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升学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得体会毕业生介绍冯泓喻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托福总分:101GRE总分:324+4录取院校及项目:1.
其他

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建设“以人为本”绿色智慧医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人视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吉华医院)占地面积9.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建设投资超51亿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我校直属附属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负责运营。建设“以人为本”绿色智慧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中庭剖面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建筑整体视觉效果柔美舒畅,采用简洁明朗的横向建筑线条,突显庄重性,层次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沿吉华路效果图1人性化空间开阔舒适
其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预计2024年6月首期竣工验收交付使用喜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荣获第一届国创杯初创组八强
其他

喜讯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新签实训基地:珠海横琴爱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新增一实训基地——珠海横琴爱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姆斯坦)。公司大楼外观不因疾病罕见而视而不见,不因缺医少药而置之不理,罕见病群体需要社会各方关注。而在珠海横琴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专研着干细胞新药,为罕见病带来“曙光”,为让罕见病诊治不再成为难题。爱姆斯坦是一家致力于干细胞药物自主研发的创新型生物科技公司,依托三大技术平台,全球科研合作网络,开发干细胞原创新药和精准治疗方案,重新定义健康和生命管理,致力于引领国际干细胞技术发展和革命,开拓创新药物和服务,造福人类健康。公司内部办公环境爱姆斯坦于2014年12月成立于广东珠海,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入选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入选珠海市独角兽种子企业、获得珠海市创新创业团队、珠海市新兴研发机构等认定。截至目前公司员工均为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硕博研究生占50%左右,拥有发明专利20余项,并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爱姆斯坦公司官网:http://www.imstem.com.cn/公司实验室环境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生命健康科学学院已与爱姆斯坦签订合作框架协议书,开启全新实训基地合作,为医学院的同学们带去更多更优质的实践机会,帮助更多同学参与“产学研”合作。更多详情敬请关注学院升学与就业组后续邮件通知,感兴趣的同学亦可直接通过邮件预约咨询。联系方式升学与就业组邮箱:career_lhs@cuhk.edu.cn办公地点:教学楼D栋504办公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8:30—下午5:30(周六、周日及法定节假日休息)内容: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升学就业组编辑出品:医学院传讯公关办公室往期回顾喜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荣获第一届国创杯初创组八强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
其他

活动预告 | MED Research Day 2022

biology.学院很荣幸邀请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深圳合成生物学创新研究院院长刘陈立教授莅临今年的分享会并作主题报告,分享他对于定量工程生物学以及合成生物学的见解。Event
其他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千帆竞发奋楫者进

2022年的这个夏天不知不觉中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迎来了第二届本科毕业生“青出于蓝”栏目邀请了本届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升学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得体会毕业生介绍顾卓涵本科专业:生物医学工程录取院校及项目:1.
其他

喜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生荣获第一届国创杯初创组八强

第一届国创杯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暨中国医学装备创新大赛于7月26日在深圳市龙华区顺利举办。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八名学生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跨学科协作组建“至识生物”团队,参与了本次创新创业大赛。作为全场最年轻的参赛队伍,至识生物在300余名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荣获初创组八强,被组委会授予优胜奖。至识生物专注于讲述“纸识别的故事”,提出“第二代侧流层析纸基芯片”技术以普通的可降解的滤纸代替NC膜,打破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获得评委好评。◆
其他

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 | 主体工程施工进展顺利 预计2024年6月首期竣工验收交付使用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吉华医院)占地面积9.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建设投资超51亿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我校直属附属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负责运营。深圳市吉华医院项目于2019年12月28日在龙岗区坂田街道项目现场举行开工奠基仪式。奠基仪式现场作为全新的深港合作举办医院,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在2020年9月18日举行签约仪式,正式宣布三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协议签署仪式现场随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筹建专家团队完成医院一级工艺流程设计,配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完成医院初步设计及概算申报方案,并于同年12月取得深圳市发改委批复项目总投资概算513338万元。项目现场图(拍摄于2021.12.30)2021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项目顺利完成主体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招标,深圳市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标。医学院院长郑仲煊教授率医学院骨干人员前往医院施工现场考察项目建设情况2021年12月20日至2022年1月,项目地基与基础工程已基本完成,主体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地下室施工、防水施工和底板施工等。项目现场图(拍摄于2021.3.11)作为坂田居民期待已久的重大项目,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在今年4月21日率队调研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项目现场,听取医院建设进展情况,要求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做好项目周边交通组织,打造精品工程。项目现场图(拍摄于2022.5.28)据了解,截至2022年7月底,项目主体工程施工进展顺利,地下室主体结构完成47%,主体部分施工至4层,预估1号、4号、5号、6号楼将于2022年12月底封顶,并于2024年6月具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条件。项目现场图(拍摄于2022.7.28)内容
其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 附属第二医院举行“内分泌代谢疾病研究中心”学术交流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美国MI10签署项目协议胡德明先生和胡鹍辉先生向港中大(深圳)捐资设立“鹍鹏奖学金”,支持医学院人才培养与发展科研动态
其他

医学教育创新 “新医科”进课堂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美国MI10签署项目协议

随着生物医学、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的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模式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推动并影响着全球生命健康质量。现代医学将进入精准医疗、人工智能以及现实虚拟的时代,人工智能(AI)与临床医学的融合将成为缔造“智能医学”的重要驱动力。在不远的将来,智能医学将为全球健康发展带来重大的影响和巨大的希望。2022年5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美国Medical
其他

活动回顾 | 医学院首届研究生夏令营

盛夏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在这个安静又热闹的周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首届研究生夏令营活动圆满结束!#1
其他

科研动态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 ACS Sensors 发表研究论文

Ltd的联合创始人。范可馨、杨晨禹与曾家旸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三年级本科生。据悉,三名本科生于大二下学期就加入刘国珍教授的ID2
其他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以我之力,追我所愿

2022年的这个夏天不知不觉中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迎来了第二届本科毕业生“青出于蓝”栏目邀请了本届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升学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得体会毕业生介绍陈子睿本科专业:生物信息学托福总分:105GRE总分:324录取院校及项目:1.
其他

MED师说|专访医学院白芸: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真正做到改变世界

关于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生活轨迹,白芸博士提到:“虽然我们校园不在深圳闹市区,学生生活就相对单一。正因如此,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有山有湖,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更有益于同学们专注学习及科研”。
其他

MED师说|专访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与大数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致力于打造兼具先进医疗服务、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化医学体系。作为创院院长,郑仲煊(Davy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学长谈感受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学长谈感受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医学院学长学姐:2018级生物信息学本科生樊家倩、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生周栩可,与大家分享他们的就读体验、选择医学院的原因以及在学期间的收获。✦樊家倩是医学院2022届毕业生,毕业后她将前往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攻读生物统计学硕士。她表示,国际化的港中大(深圳)让她意识到了世界之大、知识之丰富,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留学的想法。在港中大(深圳)的四年,樊家倩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教授们的悉心教导,还有与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们相知相识,都让她倍感珍惜。点击观看视频✦周栩可是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首届学生,他被医学院良好的教学条件、雄厚的师资力量、多样的毕业后发展道路,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发展的光明前景所吸引。他希望在港中大(深圳)这样一所创新型的综合性大学中,作为第一批医学生,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尝试。点击观看视频✦还想更深入地了解神仙湖畔的医学院吗?想看看医学生们的生活是怎样的?接下来,跟着医学院学长学姐一起“云”游校园吧!点击观看视频人生即将启程开启梦想之门欢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11CUHK-Shenzhen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院长讲学院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院长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深港两地在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新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为己任。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教授任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二)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教授讲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已开设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生物科学,2个研究生项目: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未来,医学院将分阶段开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等,最终计划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000人。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医学院副院长谭兆祥教授、助理院长杜鹃教授以及医学院Tony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一)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教授讲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已开设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生物科学,2个研究生项目: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未来,医学院将分阶段开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等,最终计划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000人。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教授、黄宪达教授、高级顾问夏强教授为大家介绍医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特色、培养目标等。叶德全教授✦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专家评特色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专家评特色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四位医学教育专家,全面介绍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优势特色,他们分别是: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其他

临床医学专业解读|带你走进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2022年)

临床医学专业解读带你走进医学院(2022年)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立足深圳和粤港澳大湾区面向全国和世界✔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二)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教授讲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已开设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生物科学,2个研究生项目: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未来,医学院将分阶段开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等,最终计划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000人。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医学院副院长谭兆祥教授、助理院长杜鹃教授以及医学院Tony
其他

“医”路启蒙|MED暑期实践系列活动第二站:早临床基层实践体验

编者按: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组织开展的“医”路启蒙——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包含早临床计划(Early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一)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教授讲专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已开设5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生物科学,2个研究生项目: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未来,医学院将分阶段开设药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中华医学院等,最终计划在校生总规模超过6000人。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到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教授、黄宪达教授、高级顾问夏强教授为大家介绍医学院的专业设置、课程特色、培养目标等。叶德全教授✦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其他

“医”路启蒙|MED暑期实践系列活动第一站:临床初体验

编者按: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组织开展的“医”路启蒙——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活动正式拉开序幕。实践活动介绍会上,医学院助理院长杜鹃教授为医学生们介绍了暑期各项实践活动的意义、目的和具体安排。本次暑期实践活动包含早临床计划(Early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专家评特色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专家评特色、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专家评特色本期专题,我们邀请四位医学教育专家,全面介绍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优势特色,他们分别是: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院长讲学院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院长讲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深港两地在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新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为己任。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教授任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校长讲座教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其他

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 | 医学院师生代表参与“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活动

愿为中国医学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志愿捐献遗体登记接受站神仙湖医学论坛回顾
其他

“医”路启蒙 | MED暑期临床实践系列活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编者按:为加强医学教育的连贯性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在临床前阶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组织开展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其中包含早临床计划(Early
其他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2022年的这个夏天不知不觉中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迎来了第二届本科毕业生“青出于蓝”栏目邀请了本届毕业生与学弟学妹们分享他们升学的心路历程那么,就请跟随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心得体会毕业生介绍陈欣怡专业:生物信息学托福总分:108GRE总分:332录取院校及项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