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ED师说|专访医学院白芸: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真正做到改变世界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三个“诺奖研究院”,依托三位诺贝尔奖科学家领衔的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和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的科研基础,专注于生命与健康科学的教学、科研与创新,为生命和健康科学的专业发展、社群发展提供卓越服务。

       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药学专业授课的白芸博士,多年来心无旁骛地投身专业知识的学习,成果斐然,并希望将热爱药学的精神传递给同学们,为人类健康事业奋斗,实现一个药学人的责任和担当。


人物简介:

      白芸博士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 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担任高级讲师。她在北京大学健康科学中心获得药学学士学位,在清华大学获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硕士学位,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药剂学博士学位。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之前,白博士曾在美国费城骨科医学院药物科学系任副教授。

      目前白博士有24篇科研文章发表,其中包括一些影响较大的科学期刊,例如PNAS、《药物研究》等。她拥有一项美国专利。她的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多肽药物的口服和透皮递送,重组融合蛋白的开发,使用传统药理学方法和基因组学工具对药物不良反应的机理研究。




与药学结缘 成绩斐然

      关于为何选择了药学的科研之路,白芸博士其实并不是一开始就对此有着明确的规划。白芸博士的本科专业是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专业,在大学毕业后被保送到清华大学生物系读硕士。但药学专业并不是她报考大学时的第一选择,后来她发现药学专业比医学更适合自己,在毕业后有更广泛的发展空间,于是,当她出国读博士的时候,选择了非常热门pharmaceutical science(药物科学)药物制剂方向。她介绍到:“由于药学专业毕业的博士很容易进人各大生物医药公司找到高薪工作,在美国十分热门,所以一般老师都不直接招国际留学生。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药物科学专业,特别是做药物制剂博士的实验室,非常难考入。在申请升学时,我的药学背景以及生物背景和出国第一年先去了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第二年转到了南加州大学的经历帮助了我”。

      受这段经历的影响,她给同学的建议是:“如果你有特别喜欢的方向,有的时候可以选择曲线救国,到美国以后再转研究方向。因为在美国以后,有很多的渠道了解各个导师各个实验室的特点,可以有面试的机会”。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立足实际,教研相长


      在通过了美国药剂师考试后,由于白芸博士更喜欢实验室的研究环境,所以选择去任职了两年博士后,之后在本地的药学院从事教职岗位工作。她回忆当初的选择时说到:“很幸运由于自己当时有做药剂师的备选余地,不会因为博士毕业去到新城市一时没有很合适的工作机会而太过焦虑,所以建议同学们在升学就业时可以考虑为自己多准备一些Plan B。如果同学们在升学就业过程中遇到了困难,可以多和朋友、家人、老师、同学沟通甚至寻求帮助,人生的道路本就是充满了未知,我们能做的就是把握每一个当下,把现在你能做好的事情做好”。

      在决定是否回国发展时,白芸博士说:“我当时毕业的时候(十多年前),大部分中国的留学生倾向于留在美国发展。可能因为那时候,同样学历背景的情况下,在中国和在美国的生活、工作条件还是相差较大的。后来我选择回国的主要还是出于家庭因素,也包含近十来年国内发展非常迅速,许多领域和美国的发展差距逐渐减小,甚至超过了美国”。在探索中逐渐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随着研究渐入佳境,她也坚定了从事药学、为发展我国药学事业出力的人生目标。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用热爱陪伴学生成长

      关于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生活轨迹,白芸博士提到:“虽然我们校园不在深圳闹市区,学生生活就相对单一。正因如此,大学校园环境优美,有山有湖,仿佛生活在世外桃源,更有益于同学们专注学习及科研”。

      白芸博士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最吸引的她的是大学的学术氛围。“这里的老师和学生都非常勤勉,完全体现了大学全人教育的理念”。她说对学校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们的学习精神,学习不只是为了应对考试,并且经常学生会问到非常深奥的科学问题,即使并不是考试内容,也会充满热情的进行讨论,同学们这种对知识的热爱令她非常感动。

      谈到对教书育人的展望,白芸博士表示,希望能培养具有大局观和对世界的前瞻性,同时能脚踏实地钻研解决问题的人才。“希望我们的学生可以真正做到改变世界!”


内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说纪念册《薪火》

编辑:医学院传讯公关办公室

MED师说|专访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学长谈感受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二)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一)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专家评特色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院长讲学院

媒体聚焦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深港两地优势互补 增进科技创新合作

临床医学专业解读|带你走进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2022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