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ED师说|专访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充分发挥学校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与大数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致力于打造兼具先进医疗服务、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化医学体系。作为创院院长,郑仲煊(Davy Cheng)教授带着满腔热情,毅然回国为守护健康注入智慧;他是迎难而上的“变革推动者”,在医学领域书写华章。

       本期“MED师说”带你走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郑仲煊教授。




人物简介:

      郑仲煊教授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院院长。他于1977年毕业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1979年毕业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生物化学硕士学位;1983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获医学会颁发的荣誉奖);1987年进入多伦多大学进行内科研究生专业培训并完成麻醉专业。郑教授于1989年进入爱荷华大学和医院门诊进一步研究心血管麻醉学。他在临床和教学/研究实践的学术任命始于多伦多西部医院和多伦多综合医院的心脏麻醉学和重症监护医学。

      郑仲煊教授是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他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




“如果要选择一份职业,

医学一定是首选”

      郑仲煊从小在香港长大,70年代去往加拿大多伦多生活。他选择医学的原因和大部分医学生相似——喜欢服务和帮助生病的人,并且医生是一个神圣而令人敬佩的职业。除了自身原因,对这份职业的选择也受到祖父的影响。祖父是一名充满爱心、令人敬佩的中医,这让郑仲煊从小便非常敬佩。“所以我一直想着,如果我要选择一份职业,医学一定是首选。”后来,郑仲煊被多家医学院录取,最终选择了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加拿大最好的研究密集型医学院。

      回国的契机到来之前,郑仲煊在加拿大已经有不错的事业,他在教学、科研、临床实践方面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常常到世界各地的大学、医学院和医院,进行快速心脏恢复、卫生政策的徇证卫生技术评估方面的教学与合作。

       后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找到了郑仲煊教授,热切邀请他担任医学院创院院长。在深圳创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这无疑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郑仲煊仔细斟酌,在专业上,他是喜欢迎难而上的“变革推动者”:在加拿大,他曾合并了多伦多综合医院最大的重症监护室;在伦敦,他合并了当地三家大型医院的麻醉和重症监护医学。“变化是医疗行业的常态,我很享受这种挑战,尤其是在需要对医生进行创新医学教育的数字时代,以及日益复杂的医疗体系当中。”

       提及建立这所世界级医学院的原因,郑仲煊教授说自己受到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校长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徐扬生校长的启发,两位校长是非常有远见和想法的人,正因如此,他们才得以着手建立一所独特的国际化医学院,以及拥有3000张床位集教学和临床于一体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这个规模比我在加拿大管理的任何一家医院都要大。”郑仲煊说道。而作为一名在国外生活了超过40年的加拿大华裔,他对于中国已经真正走向世界舞台感到十分自豪。因此,在夫人的支持下,郑仲煊教授决定加入港中大(深圳),与来自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和深圳市政府的团队一同建设这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享受工作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说,当找到自己热爱的职业时,便不会觉得自己是在工作了,郑仲煊便是如此。每天起床郑仲煊都很兴奋,他对工作总是充满热情。“我想去上班,不是因为还有工作没完成,或者很多问题没解决,而是因为我认为自己能有所作为,我和我的团队能有所作为。”随着科学技术和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医学生的学习条件也更为便利,走进图书馆或打开电脑,从指尖上获取的信息,远比郑仲煊当年读医时要多得多。“想当年,我的书包里装着几本很重的教科书随时待命。”所以,郑仲煊建议同学们充分利用时间好好学习、努力工作;但偶尔也记得缓一缓,深深地吸一口气。

       对于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首届学生,郑仲煊觉得他们是幸运的,这所创新型的医学院,让学生能够在中国体验到具有国际视野、竞争力和创新性的变革型医学课程与培训。“我们从未停止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止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从未停止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郑仲煊说。因此,对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教育的关键词是医学发现、创新教育、同理心和灵感引领。

      当问到对现在和未来的医学生的建议时,郑仲煊认为最重要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和倾听,要懂得相互关心,尤其要重视和班里同学的团队合作。在医学院除了学习之外,与同班同学、学长学姐的友谊也很重要,“他们不仅是你们的同侪,更是一生的挚友。”郑仲煊希望同学们能一起感受“医生”这一份令人敬仰的职业所带来的回报。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用于模板制作。




“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


      在郑仲煊教授的带领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致力于通过创新学习、发现、关怀和领导力的构建,最终成为促进终身医疗健康的全球领导者。“医学院不仅是传道授业的地方,更为大家提供终身健康的预防和促进。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郑仲煊教授说。

      谈到对医学院的未来发展有何期许和计划,郑仲煊教授表示,希望能打造一所国际化、高水平的医学院,输出一代又一代面向新时代的医生,不断推进创新研究,结合教学科研,通过附属医院和合作医院网络的优势,以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大家的终身健康与医疗需求保驾护航。“我们将建立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孕育出一所多元化、富有想象力、创新力的医学院。最重要的是,我希望我们的学子能够成为以天下为己任、乐于承担社会责任的医学领军者。”




内容: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师说纪念册《薪火》

编辑:医学院传讯公关办公室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学长谈感受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二)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教授讲专业(一)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专家评特色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院长讲学院

媒体聚焦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副院长叶德全:深港两地优势互补 增进科技创新合作

临床医学专业解读|带你走进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2022年)

生命接力 大爱传递 | 医学院师生代表参与“中国器官捐献日”主题活动

“医”路启蒙|MED暑期实践系列活动第一站:临床初体验

“医”路启蒙|MED暑期实践系列活动第二站:早临床基层实践体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