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回首2022·我们“医”起走过的山海星辰


2


0

2

2

“医”往无前

-医学院2022年度回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于2021年8月,自2019年由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三方启动合作共建。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医学院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高度重视学科群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不断完善内部学科布局和学科结构,鼓励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相结合,分批次逐步建设医学各相关专业,完善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完整构建医学相关专业的本、硕、博培养体系。

2021年8月17日, 徐扬生校长(左)为郑仲煊院长颁发聘书



2021年9月,医学院迎来首批临床医学本科生



2022年1月,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正式并入医学院,全面开启医学学科群的布局工作,整合优势资源,积极发展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前沿研究,进一步探索医学创新与转化,完善学科体系。同时,这也标志着医学院已正式步入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目前,医学院已开设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五个本科专业,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和生物科学硕博项目。2022年9月,医学院共招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05人、生物基础医学本科生99人、硕博研究生95人。

2022年9月2日,医学院迎新与白袍典礼

过去的一年医学院飞速发展,取得的各项成绩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与认可。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热爱,所以志同道合的我们积极进取、砥砺前行。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医学院2022年携手走过的每一步。

学院活动

/////////////////////////////

 三月 /Dean’s Café/

3月8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传统活动Dean’s café在线上举行。院长、任课老师与同学们在一起尽情讨论、分享最近的经历与挂念。


 五月 /毕业庆典/

5月21日,医学院为2022届毕业生精心安排了一场送别会。毕业生们与老师和同学们依依惜别、畅谈理想、合影留念。


 七月/研究生夏令营/

盛夏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7月8日-10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首届研究生夏令营活动圆满举行。


 八月/迎新活动/

8月29日-30日,医学院举办了“欢迎新生及现场咨询”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了众多新生和家长。


 九月/“药”与你同行/

9月23日晚,医学院药学专业首次聚会顺利举行,同学和教授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互相认识与交流。


 十月/升学活动/

10月21日 美国院校专场(一)

10月28日 美国院校专场(二)

11月4日 欧洲院校专场(一)

11月18日 医学院研究生项目专场

11月20日 欧洲院校专场(二)

11月24日 优秀毕业生分享会

为助力同学们在升学的道路上乘风破浪,10月-11月,医学院举办了6场升学系列讲座。活动邀请到了学院优秀教师、优秀毕业生及博士后代表,与大家讲述他们的海外院校申请之旅,以及分享他们的申请心路历程。


 十一月/相约Hiking/

11月13日早晨,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老师和同学们相约大运自然公园,开启了一场拥抱自然的hiking之旅。同学们与老师同行、与同伴畅聊、与压力和烦恼say goodbye、与美好时光撞个满怀。


 十二月/期末助力/

12月12日-13日,医学院学生事务办公室举办期末助力活动,为学院本科生期末考试加油打气。MED一直与你同在!


 /教学活动/

9月22日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为大一学生授课

4月15日

诺贝尔奖得主科比尔卡教授为医学院大一学生授课

5月5日

“感恩医路有您,致敬无语体师”2022年人体结构实验课开课仪式

5月26日-

6月2日

“医”路启蒙——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暑期实践

5月26日 临床初体验

5月27-28日 早临床基层实践体验

5月30日 科研初探

5月31日 国家基因库参访

6月2日 救护员培训

11月25日

第一届解剖绘画大赛颁奖仪式暨“医学简史”主题展览揭幕


 /学术讲座/



2022

神仙湖医学大师论坛

第一讲

尹芝南教授:肥胖治疗的新靶点——白介27新功能

第二讲

张政教授:新冠病毒免疫致病机制及药物研发

第三讲

陈有海教授:新型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第四讲

蒋兴宇教授:精微制造的柔性器件用于生物医学传感器

第五讲

陈心春教授:宿主抗结核免疫的表征及在结核病HDT中的应用

第六讲

卢洪洲教授:全球新冠疫情趋势与中国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第七讲

倪合宇教授:血小板与人类的重大疾病

第八讲

孙金鹏教授:黏附类G蛋白偶联受体的配体发现及对力的感知机制

第九讲

姜世勃教授:开发高效广谱冠状病毒疫苗和药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2022年3月-12月,“神仙湖医学大师论坛”共举办9场讲座。该论坛是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创办及主办的医学研究系列研讨会,邀请全球顶尖教授进行讲授,面向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各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和教学医院、香港中文大学等开放。



8月12日

MED Research Day 2022



9月23日

MED Faculty Seminar



10月22日

第四届“医-智融合”高峰论坛



11月17日

“膜蛋白结构、功能及相关”研讨会


科研与教学喜榜

/////////////////////////////

  //  

2022年,医学院师生科研与教学工作取得喜人成果,荣获多项奖项,在Nature、Cell等国际顶刊发表原创性SCI科学论文。

获奖情况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当选香港麻醉科医学院荣誉院士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获聘为龙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顾问专家


医学院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喜获“卓越名师奖”称号


+

+

王攀教授(左)获“师风师德优秀奖”

杜洋教授(右)获“深圳市优秀教师奖”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第一届科研奖

叶德全教授获“杰出科研奖”

杜洋教授、成贵娟教授获“青年科研奖”


从左至右:朱宝亭教授、叶德全教授、黄宪达教授、刘国珍教授

医学院4名教授入选“2022全球学者学术影响力排行榜”


郑仲煊

创院院长

朱宝亭

副院长

(研究生事务)

叶德全

副院长

(科研与创新)

Hajime HIRAO

教授

黄宪达

副院长

(学生事务)

刘国珍

助理院长

(研究生事务)

医学院6位教授入选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

+

医学院黄宪达教授入选2022全球 “高被引科学家”榜单


谭兆祥

副院长

(医学教育)

陈吉航

助理教授

王攀

助理教授

赵永娟

助理教授

TAN

Kok Keong

讲师

杨洲

讲师

2022年医学院6位教师获教学创新基金项目资助


医学院(包括附属第二医院)9个项目获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学生康桐嘉、卢靖明、杨晨禹、范可馨、曾家旸、王琛杰、金融工程专业学生郭瑜昕荣获第一届国创杯初创组八强


论文发表

 杜鹃 助理教授  


杜鹃教授团队在Mol Ther Nucleic Acids发文阐明外泌体生物发生的机制调控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MED科研动态 | 我院杜鹃教授团队在Mol Ther Nucleic Acids发文阐明外泌体生物发生的机制调控

成贵娟 助理教授  


成贵娟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MED科研动态 | 我院成贵娟教授团队与合作者在Nature发表论文

李丛磊 助理教授  


李丛磊教授在Mucosal Immunology发文阐述生命早期事件对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MED科研动态 | 我院李丛磊教授在Mucosal Immunology发文阐述生命早期事件对免疫应答的重要性

叶德全 教授  


王畯霖、叶德全提出配体浓度依赖性调控吞噬细胞功能新机制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科研动态 | 王畯霖、叶德全提出配体浓度依赖性调控吞噬细胞功能新机制

杜洋 助理教授  


杜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人体孤儿受体GPR88激活和别构调节机制


杜洋教授团队在Science等发表多篇创新药物发现成果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MED 科研动态 | 杜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人体孤儿受体GPR88激活和别构调节机制

喜讯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杜洋教授团队在Science等发表多篇创新药物发现成果

陈予思 助理教授  


陈予思教授、郑仲煊教授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Janet MARTI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BMJ Open发表文章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喜讯 | 医学院陈予思教授、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与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Janet MARTIN教授在知名医学期刊BMJ Open发表文章

赵永娟 助理教授  

Goran STJEPANOVIC 

助理教授

赵永娟与Goran教授合作团队利用纳米抗体解析SARM1的激活机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喜讯 | 赵永娟与Goran教授合作团队利用纳米抗体解析SARM1的激活机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文章

刘国珍 副教授  


刘国珍教授课题组本科生康桐嘉、卢靖明以共同一作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综述文章


刘国珍教授课题组本科生范可馨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Sensors发表研究论文












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

科研速递丨刘国珍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发表综述文章

科研动态 | 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ACS Sensors发表研究论文


喜迎新成员

/////////////////////////////


医学院医教研并重,采用与香港中文大学一致的国际一流招聘标准,面向全球招聘优秀学者。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共新增12名全职教师。他们均具有国内外名校博士学位,是各医疗领域、学术界或业界的佼佼者。

✦ ✦ ✦ ✦ 


_

于广军 教授

医学院副院长(医院事务)、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附属第二医院院长


博士(复旦大学)


_

Tony NELSON 教授

博士 

(奥塔哥大学)





_

王任直 教授

医学博士

(日本北里大学)





_

张波 教授

博士

(北京协和医学院)





_

Hamoud ALFAQEH

副教授(教学)

博士

(马来西亚国立大学)




_

陈卫

副教授(教学)

博士 

(莫纳什大学)




_

贺益盛

助理教授

博士

(香港中文大学)




_

余轶婧

讲师

博士

(多伦多大学)




_

王冠宇

副教授

博士

(德国科隆大学)




_

蒋成

助理教授

博士

(新南威尔士大学)




_

崔小林

助理教授

博士

(阿德莱德大学)




_

王勇斐

助理教授

博士

(香港大学)



✦ ✦ ✦ ✦ 


升学与就业

/////////////////////////////

·海外联合培养项目·

医学院为本科生提供丰富的暑期实习、社会实践及海外交流机会。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学术交流处与医学院的共同努力下,已开设多项与海外名校本硕联合培养及交流交换项目。其中,已开设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10个,涵盖北美名校7所,欧洲名校2所。目前项目修读的方式包括3.5+1.5、3+2、4+1、及4+X。

目前已开设10个海外联合培养项目:

• 美国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生物医学工程3+2”项目

•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信息学3+1+X”项目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医学工程3+2”项目

•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生物信息学3+2”项目

• 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3.5+1.5”项目

•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4+1”项目

•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4+X”项目

• 美国雪城大学“4+X”项目

•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4+1”项目

• 英国华威大学“生物信息学4+1”项目

·实训基地·

医学院已与多家医学和生物学背景医院、企业及政府部门接洽,达成共建实训基地的合作共识。

目前已签署9家实训基地: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市中核海德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祥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湾实验室

•深圳赛保尔生物药业有限公司

•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科辉智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省小分子新药创新中心

•爱姆斯坦(珠海横琴)生物医药有限责任公司

“朋友圈”再添新成员

/////////////////////////////

境外合作

2022年,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国际“朋友圈”继续扩大,分别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健康网络(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美国西奈山国际(Mount Sinai International, LLC)、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签订合作意向书,将在医学教育、教师发展、科学研究、临床项目、国际会议等方面开展合作。

5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与美国Medical Intelligence 10 (MI10)公司签署项目协议,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成为中国和亚洲首家MedEd2030™整合和加强人工智能医学课程的医学院校。

为顺应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融合发展趋势,加强湾区医疗资源交流,8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医学生培养、教师交流学习、国际化前沿科学研究等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10月1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希玛国际眼科医疗集团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联合成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希玛国际眼科研究中心。未来,中心将在临床眼科、基础视觉科学研究、眼科新药、新仪器研发等方面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生态,在眼科前沿科研领域将研究中心打造为国际化科技创新平台。


国内合作

为进一步完善临床教学体系搭建及保障教学资源,持续推进教学医院合作事宜,2022年2月,医学院相继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深圳市儿童医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在前沿科学研究合作、教学医院建设、医学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交流、临床优势学科建设等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4月24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南山区人民医院正式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秉承合作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在临床大专业大学科建设、国际化临床教学基地建设、前沿科学研究、高层次学术及人才交流等多领域开展战略合作。

12月1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深圳和睦家医院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双方将结合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国际化临床实验、医科生学习基地和医学专科学院,培训卓越医学人才,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人才交流和发展国际化,以及创新药械的临床研究落地深圳。


捐   赠

7月13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 “鹍鹏奖学金” 捐赠仪式举行。该奖学金由胡德明先生和胡鹍辉先生捐资设立,旨在支持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理工学院人才培养与发展。

校园规划与附属医院建设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校园规划

2022年1月26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获得深圳市发改委批复。项目总建筑面积约为 55.19万平方米,建设总投资约51.13亿元,在校生人数6000人。2022年7月29日,医学院校园建设项目全过程设计进行了第二轮评标。预计2023年底正式开工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建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作为我校直属附属医院,由深圳市政府投资建设,由深圳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香港中文大学三方合作举办,香港中文大学(深圳)负责运营。医院占地面积9.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建设投资超51亿元,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医院建设进展顺利,门诊楼1、4、5、6将于2022年底封顶。目前,医学院已正式成立医院筹备办公室,2023年将全面开展医院开院前准备工作。





回首2022,我们一同走过365天的日夜,谱写奋斗的诗篇,分享喜怒哀乐,感恩“医”路有您的支持与帮助。


展望2023,让我们继续携手共进,奋斗新时代、奔赴新征程,一起向未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