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MED周年记系列一 | 365日的向阳而生

MED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2023-03-26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各方的殷切关怀与支持下,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第一年,厚重且踏实。


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背景下,2019年1月,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国际一流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深港融合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未来,医学院还将分阶段开设公共卫生、药学、护理学等专业。

徐扬生校长(左)为郑仲煊院长颁发聘书

历经两年多的精心筹建,2021年8月17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举行医学院成立暨创院院长任命仪式。国家医学教育专家委员会主任、原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通过视频见证了成立仪式。她指出:港中大(深圳)是我国第一所目前也是唯一的一所举办临床医学专业的合作办学大学。批准这所医学院成立,也是教育部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一种探索实践。她向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发展提出三点希望:一要牢牢把握机遇,紧密对接国家战略和先行示范区建设;二要强化顶层设计,走好独特的体制机制创新发展之路;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对标国际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医学院。


2021年9月6日,时任香港特区政府行政长官林郑月娥率香港特区政府代表团访深,并在深港高层会晤暨深港合作会议签约及合作项目启动仪式上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揭牌。林郑月娥女士在港中大(深圳)2021年度入学典礼上表示:“医学院的成立除了是港中大(深圳)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更是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对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深港两地在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新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作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的创院院长,郑仲煊教授是具有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手术、麻醉和围手术期的循证医学研究专家,在快速心脏麻醉和恢复方面的开创性工作已成为世界标准。他具有丰富的国际化专业经验,服务于众多国际专业委员会、组织和期刊,曾担任WHO认证的全球围手术期手术与麻醉护理联合中心的联合创始人与医学主任。


出生于香港,在加拿大生活了四十余年,郑仲煊院长在就职致辞中表示,他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在国际上所学、所行、所思带回中国,在中国办一所面向未来的国际化的医学院。他期待与各方密切合作,共同推进港中大(深圳)在深圳、大湾区乃至全中国建立世界一流医学院和医疗卫生体系的愿景和使命。

创院院长 郑仲煊(校长讲座教授)

BSc MSc MD CCPE FRCPC FCAHS DGAI(Hon)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创院院长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杰出荣誉教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客席教授

加拿大医师领袖协会/医学学会印证高管医师

加拿大皇家内外科医师学院会士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 

德国麻醉重症医学学会荣誉会士


医学院的顺利成立获得了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徐扬生校长、罗智泉副校长的大力支持,和香港中文大学段崇智校长以及全体同仁的鼎力相助。郑仲煊院长带领下的医学院,汇聚了全球顶尖的精英师资团队,包括原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长王卫平教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创始成员谭兆祥教授、上榜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前2%科学家名单的叶德全教授、朱宝亭教授、黄宪达教授和HIRAO Hajime教授,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专家夏强教授,以及亚太地区免疫合作伙伴指导委员会主席Tony Nelson教授等来自多伦多大学医学院、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浙江大学医学院等世界各地的医学教育人才。


正是这样一群以培养21世纪新时代医学人才为己任的医学精英们,在医学院创立之初硬件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下,每日在仅有四层的医学院启动大楼内,不断将自己的毕生所学倾囊相授,输出他们对于医学教育的经验与见解,建设中国医学教育新高地。


2021年9月,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迎来了首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正如郑仲煊院长对学生们所说,医学院的首批临床医学本科生,既是最资深的学生,也是最幸运的学生。选择这所创新型的医学院,意味着学生们能够在中国体验到具有国际视野、竞争力和创新性的变革型医学课程与培训。这是一所研究密集型的医学院,持续推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和对医疗卫生体系的改革。因此,对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学生而言,医学教育的关键词是医学发现、创新教育、同理心和灵感引领。

医学院首届新生白袍典礼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秉承香港中文大学“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的办学理念,以“三色板”建设课程体系:承袭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六年本科临床学制和课程体系,以香港医学教育体系为底色,以内地教育部医学教育规制为调色,以国际先进的医学教育理念为增色,实行“四边工程”加快推进医学院建设:边开学、边设计、边建设、边布局。即组织教学,设计学制和课程体系,建设医学院和医院的空间以及学科规划,布局临床教学基地和产学研科研基地,四项核心工作同步推进。


为推进临床实践课程建设,医学院遴选国际化、高水平医院作为临床教学基地,及优质的临床师资为医学生们领航。同时,在临床课程设计方面,结合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的课程,对比香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大纲的内容,丰富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临床课程内容,确保医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及具备广阔的国际视野。港中大(深圳)作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高校,医学院在创新融合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在医学教育发展与研究方面,医学院也将积极立项,将医学教育作为研究项目不断推进和完善。

医学院新校区示意图


在此基础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新校区和附属医院也在加紧建设中。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总建筑面积551918平方米,办学规模按照在校学生6000人、教职工1600人设计,预计2025年12月前完成南园和北园全部封顶,2026年12月完成医学院新校区整体交付。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效果图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已于2019年12月开工奠基,选址于龙岗区坂田街道吉华路南侧,占地面积9.2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9万平方米,规划床位3000张,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于一体的综合型医院。医院预计将于2022年12月底封顶,并于2024年6月具备竣工验收交付使用条件。

为适应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的发展趋势,考虑校内资源优化配置,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于2022年并入医学院,为服务于生物与医药产业更好的发展与创新融合。此外,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分别与加拿大多伦多综合医院(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美国西奈山国际(Mount Sinai International, LLC)、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签订合作意向书,将在医学教育、教师发展、科学研究、临床项目、国际会议等方面开展合作。


郑仲煊院长表示,作为大湾区内第一所合办的医学院,“深港融合”是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与众不同的属性,在这一背景下,医学院不断发挥其“国际化的办学模式,面向未来的新医科建设和植根本土的医教研、产学研体系”,致力于建成具备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先进医疗服务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面向未来的国际化医学院。


未来,医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与大数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致力于通过创新学习、发现、关怀和领导力的构建,最终成为促进终身健康的全球领导者,以培育新一代医学人才,推进创新研究,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己任。不断探索深港合作办学、合作办医新体制、新机制,实践医学教育、医院管理新理念、新模式,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高水平医疗中心,为粤港澳大湾区人民的健康与医疗需求保驾护航。


徐扬生校长曾在散文中写下:“人生就像一次匆匆夜行,我们要感恩的人就像那些在我们面前一闪一闪的路灯。”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一周年之际,一年来无数学生、家长,以及世界各地的朋友,信赖和包容我们这所成长中的医学院。一年来的各界支持,是黑夜里的路灯,是向日葵的太阳,感恩的话道不尽,我们用过去的365天写下了中国医学教育在临床医学专业合作办学的第一页,未来将用更多个365天推进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实践。不忘初心,把握机遇,守正创新,对标国际,我们将用实际行动替代万千感恩的言语,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此回报一路关怀与支持我们的各界高朋。


感恩有您    “医”路同行


周年生日快乐!


编辑出品:医学院传讯公关办公室




探秘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院|建设“以人为本”绿色智慧医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喜讯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新签实训基地:珠海横琴爱姆斯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活动回顾 | MED Research Day 2022 青年学者学术交流会圆满举行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扬帆前进,追逐梦想之路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