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 院长讲学院

为了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全方位了解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为你答疑解惑、助你规划未来,医学院推出“不‘医’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系列专题,包括院长讲学院、教授讲专业、学长谈感受等,让大家一同感受不一样的港中大(深圳)医学院。

院长讲学院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对接大湾区国家战略的总体部署,以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持续深化深港两地在医疗、教育领域合作新模式、提升专业服务水平为己任。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世界权威的心脏外科麻醉专家、麻醉和围手术期循证医学研究专家郑仲煊教授任创院院长。


郑仲煊教授

校长讲座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创院院长

加拿大健康科学院 院士

英国皇家医学会 会士 

加拿大皇家内科和外科医师学会 会士 

德国麻醉和重症医学学会 荣誉会士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 杰出荣誉教授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客座教授 

加拿大注册医师高管



郑仲煊教授在加拿大从事医学教育超过35年,在教学、科研、临床实践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推动了当地的医学教育发展。受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的邀请,他回到了中国,希望在深圳创建一所世界一流的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他表示,医学是一项终身的事业,医学院不仅传导授业,更是为大家提供终身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以培育新一代医学人才,推进创新研究,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己任。依托学院医学健康学科群及龙岗区、深圳市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进建设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秉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成立于1981年,2022 QS世界大学排名全球29位)成熟的国际办学体制,结合内地医学需求,打造既与国际接轨又适应于国内“大健康”理念的先进教学模式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


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你将与医学院的同伴以及其他医学专业人士一起,学会团队合作、尊重多样性、包容性、培养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医学院希望帮助学生掌握医者、学者、健康倡导者、领导者、合作者和沟通者应有的素质,成为满足21世纪需求的医学专家。


点击观看视频

人生即将启程

开启梦想之门

欢迎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11

CUHK-Shenzhen MEDICINE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

11


为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总体要求,深化深港合作内涵,提升深圳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促进大湾区医疗健康产业发展,深圳市人民政府、香港中文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于 2019 年 1 月正式签订协议共同建设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


医学院以培养兼具国际视野和人文情怀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为目标,借鉴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国际一流的办学基础和教学经验,充分吸收国内外医学院的先进办学理念,积极探索深港融合的医学教育新模式,建立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医学院将充分发挥学校三个诺贝尔奖科学家研究院(包括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与大数据研究院在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推动医工结合、医理结合和转化医学发展,致力于打造兼具先进医疗服务、高端医学人才培养和创新医学研究三大功能的国际化医学体系。

医学院本科教育特色

结合传统与现代

传承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世界一流的办学经验与培养模式

全人教育,培养新一代医学人才

构建全人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体系

引领医学科技创新、产学教研一体化


融汇中国与西方

英文原版教材/英文教学

符合香港医学教育标准

符合教育部临床医学教育标准

适应海外升学

国际一流师资,诺贝尔奖得主与院士领衔


大医学与新医科

医学院1(临床医学)+4(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生物科学)个本科专业设置

多学科交融,医学与文、理、工、商的多领域合作

AI和新科技融入医学课程

丰富的国际高校联合培养项目

无忧升学,申请审核制、推免制度的本博/本硕博一体化培养

专业设置

目前,医学院已开设五个本科专业临床医学、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工程、药学和生物科学,两个研究生项目:生物信息学硕士项目(授课型)、生物科学硕博项目(研究型)。

师资力量

国际一流资源

医学院已分别与加拿大大学健康网络(University Health Network)、美国西奈山国际(Mount Sinai International, LLC)、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Duke-NUS Medical School)签订合作意向书,将在医学教育、教师发展、科学研究、临床项目、国际会议等方面开展合作;医学院将进一步加强与香港中文大学医院的交流与战略伙伴关系,秉持多方共赢、优势互补的原则,面向世界,对标一流。


同时,医学院已开设多项与海外名校本硕联合培养及交流交换项目。其中,已开设的本硕联合培养项目共10个,涵盖北美名校7所,欧洲名校2所。目前项目修读的方式包括3.5+1.5、3+2、4+1、及4+X,另外还有多个合作项目正在洽谈筹备中。

科研教学平台

国际一流教学实验室,满足生物医学的教学需求。近3000平方米的实验用房,包括生物化学教学实验室、分子生物教学实验室、微生物教学实验室、药剂学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药理学实验室。



3个诺贝尔奖研究院:

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瓦谢尔计算生物研究院、切哈诺沃精准和再生医学研究院



医学交叉学科研究机构:

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医学大数据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



实验室与实验中心:

广东省普通高校生命与健康重点实验室、深圳市甾体类药物研发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国家与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福田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中心、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镜中心、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

升学就业

医学院|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首届18名毕业生成绩斐然,近60%的学生选择赴北美求学,18%选择欧洲。学生收到包含美国哈佛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英国剑桥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45个知名院校的录取通知书,录取率高达94.4%。其中,收到的博士录取项目9个。



出品:医学院传讯与公关办公室



了解更多信息

一文读懂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2022年招生资讯新鲜出炉!

圆桌畅谈,“医”起向未来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圆桌派精彩回顾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MED 学长分享 | 陈博凡:我在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收获与满足

MED家长说 | 可乐妈妈:从医是一条艰难但向上的道路

MED教学分享 | 与诺奖大神面对面 科比尔卡教授为医学院本科生授课

专访港中大(深圳)医学院院长郑仲煊:当你找到一份热爱的职业时,便不会觉得自己在工作

“医”路启蒙 | MED暑期临床实践系列活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活动回顾 | 毕业季 · 不负青春,逐梦远行

感恩“医”路有您,致敬无语体师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举行人体结构实验课开课仪式

MED科研动态 | 杜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人体孤儿受体GPR88激活和别构调节机制

神仙湖医学论坛回顾 | 陈有海教授:新型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