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路启蒙 | MED暑期临床实践系列活动: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



编者按:为加强医学教育的连贯性和医学人才培养的全面性,在临床前阶段,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组织开展2021级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学生暑期实践活动,其中包含早临床计划(Early Clinical Project)、家庭探访计划(Family Follow-up Project)、科研初探索(First Explorations in Research)、救护员培训(First Aid Training)。


事故现场、突发急病、心跳骤停……

在生命面临危险的关键时刻

救护员往往挺身而出

用科学的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

在第一时间减少损伤、挽救生命


作为本次“医路启蒙”临床医学暑期实践活动的环节之一,近日,深圳市红十字会为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学生们进行了全天应急救护培训,通过理论学习和实操演练,让同学们掌握应急救护的专业知识与基本操作技能。最后,全体参加培训的同学都通过了考核,并获得红十字救护员证。


点击观看培训回顾




CPR及AED培训


在上午的课程中,同学们首先了解了红十字会的历史以及发展情况。随后,同学们系统地学习了成人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简称CPR)和自动体外除颤器(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简称AED)应用于心跳骤停(即猝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使用方法。


在2018年,全球心肺复苏联盟(Global Resuscitation Alliance)发表了《提高院外心脏骤停复苏存活率》倡议,其中提到:心脏骤停后的10分钟内不进行救助,将会产生不可逆转的生物学死亡;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措施可将患者存活率提升至超过50%。在心肺复苏过程中,AED是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分析患者心律,给予急救人员提示,并基于心律提示电击除颤。学习过后,同学们马上进入实操环节:确认环境安全,并做好个人防护;进行30:2的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使用AED进行电击除颤。


胸外按压


AED使用





创伤救急四项技


在下午的课程中,培训师重点讲解了创伤急救中的四项技术,分别是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拿到急救包后,同学们两人一组认真观摩,在培训师的指导下反复操作。


三角巾包扎止血


环形包扎法


三角巾上臂悬吊式包扎法




结 语


本次红十字救护员培训不仅让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急救知识技能,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培养医学生的仁爱之心和社会责任,成为家庭和身边人生命与健康的安全守护者!


全体学员合影



“医”路启蒙暑期临床实践活动将基础与临床有机结合,旨在让临床医学专业学生提前体验未来职业场所、感知现实情境的医患沟通,同时拓展平台视野萌发科研兴趣,培养仁爱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如何找到你身边的AED?


目前,深圳公共场所已经配置AED超过5500台,覆盖率居全国第一。打开微信小程序,在搜索栏中输入“AED导航”会显示离你最近的AED。在大学校园中,AED存放在以下位置。



上园:

教职工4号宿舍1楼大厅

教职工3号宿舍1楼大厅

教职工2号宿舍1楼门口

教职工1号宿舍1楼门口

P栋健身服务中心门口

学勤书院B栋1楼门口

祥波书院B栋2楼大堂



下园:

教学楼C栋侧面

图书馆前台

社康中心门口

逸夫书院A栋门口

逸夫书院E栋门口

知新楼1楼大厅

志仁楼1楼布告栏

齐贤楼前台




内容由医学教育与学生事务办公室提供

文字:蒋子豫 2021级医学院 思廷书院

编辑出品:医学院传讯公关办公室




往期推荐

青出于蓝 | MEDers的升学之路:惟理想点亮生命的精彩

一文读懂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2022年招生资讯新鲜出炉!

MED 学长分享 | 陈博凡:我在港中大(深圳)医学院的收获与满足

MED教学分享 | 与诺奖大神面对面 科比尔卡教授为医学院本科生授课

MED科研动态 | 杜洋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揭示人体孤儿受体GPR88激活和别构调节机制

活动回顾 | 毕业季 · 不负青春,逐梦远行

感恩“医”路有您,致敬无语体师 | 港中大(深圳)医学院举行人体结构实验课开课仪式

诚纳英才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招聘临床科室学科带头人

神仙湖医学论坛回顾 | 陈有海教授:新型抗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