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叶清:让设计在传统的文脉里自由新锐地生长

info MO设计奖
2024-10-06



由法国国际会展公司(SAFI)旗下MAISON&OBJET(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主办的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2024-2025赛季已经开赛。


新一届的M&O中国设计奖,旨在发现中国优秀的设计作品,将新一代中国年轻设计师,通过MAISON&OBJET的平台,推向欧洲市场。为保证大赛的专业性和公正性,大赛组委会特别邀请了多位在中国设计界有着丰富经验的学者和媒体人,组成「推荐委员会」。以专家的眼光和经验,向MAISON&OBJET推荐最能代表当今中国设计风向的优秀作品。


在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交融的旅程中,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资深媒体人、中国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叶清老师,加入我们的「传媒推荐委员会」。叶清老师以其丰富的媒体经验与深刻的行业洞察,不仅在科教领域有着卓越的贡献,更在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上,展现了其独到的见解与影响力。今天,我们将与叶清老师深入对话,探讨中国设计如何在全球化的舞台上绽放光彩,以及AI时代下,设计如何与禅的思想相结合,创造出具有东方智慧的全新风格。让我们跟随叶清老师的步伐,一同走进这场思想与创意的盛宴,聆听她对于中国设计未来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洞察。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

MAISON&OBJET DESIGN AWARD CHINA




叶清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

「传媒推荐委员会」专家


资深媒体人、中国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自2008年以来,长期立足科教领域传播,访谈过著名科学家杨振宁、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程开甲、于敏、王大中、时代楷模彭士禄、北京大学原校长陈佳洱、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等,从业以来访谈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60多位两院院士。


自2016年以来,以自媒体的形式,同时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这一文化领域的内容挖掘、生产与传播工作;访谈中国文化学者周有光、黄永松、吕胜中等;著名艺术家高振宇、隋建国、王晓鹰、向京、喻红、谢飞、王小帅、西川、王鹏、高艳津子、树才等50多位文艺家。


代表作品

BRTV 纪录片《大人大艺》

BRTV 纪录片《中国核科学的开创与发展》


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Q:Felicity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新闻官

A:叶清 资深媒体人 中国人工智能专委会委员


Q:您长期致力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表达与生活化」这一领域的工作,在您看来,我们的传播优势在哪里?


A:

从2016年开始,工作之余,我以自媒体的传播方式开始深耕「中国文化」这一领域,身为一位媒体人,我也常常把自己视为一位观察者,不止记录时代,也在思考与探索。发心推广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化、生活化、国际化与未来化」的思想与精神。


结合巴黎设计周中国周和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来说,我觉得传播中国文化的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唯一一个文化传承没有被中断、没有消亡,在新时代有条件被激活、转化、新生的国家。深远、宽广且丰盈的中国文化,将会成为全球设计师们在人类新纪元——AI时代里,不断创新的源泉与力量;


二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经济不断发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追求,中国市场将是全球设计师设计产品的最大应用市场。作为一位文化观察者,我觉得设计师设计作品与产品,应该具有更宽广的设计观——「与自然共生、与在地文化共情、与风土人情(民艺)共鸣」。如果中国将是全球设计应用最大的市场,全球的设计师都应该去了解、走进、抵达中国文化,设计出与中国人的生命观以及生活方式更相应的作品与产品;


三是在2024年4月,作为米兰设计周中国周的专家委员会资深传播顾问,我曾陪同中国周组委会与中国设计师出海,通过展览、论坛、交流等多项活动,作为媒体人,我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当中国的设计师在西方的国际舞台上,与全球的设计师握手、拥抱、交流、相互思想交会的时候,中国设计师的根与力量在哪里?我想应该是在中国人的生命观以及跟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中国文化上面,所以,由此,感受到挖掘与传播中国文化是媒体人以及传播顾问的责任。


Q:中国禅的思想与文化、禅在设计上的应用也是您十分关注的领域,能否向我们解释一下您关注这个方面的原因?您在今年4月也应邀参加米兰设计周,能否向我们分享一次令您印象深刻的经历?尤其是在中国文化面向海外的传播的过程中,这应该是个比较新奇的体验。


A:

中国禅的思想与文化,是中国人的生命观与宇宙观。日常,我自己有禅修的生命体验,所以,我以为禅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表达,禅既是一种探索生命的方法,也是一种生命的呈现与表达方式。


同样,在AI时代,我以为设计师们也可以将禅作为一种探索生命的方法,以及表达生命的方式。关于设计这个专业与行业,我了解的并不深入,但是作为一位媒体人,经过多年的观察,我对设计的理解是,设计即「造物」,设计师实际上是在不断地理解生命(材料)的过程中又不断地创造生命。所以,我觉得在AI时代,禅作为一种方法,对设计师的帮助会很大,中国禅思想的根本即「应无所住 而生其心」,会帮助设计师更真切的理解与探索生命的真相,也会帮助到设计师创造更有温度、灵魂与爱的生命。


今年4月,受中国周组委会的邀约,主理「禅与设计」这一单元的内容,我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禅与设计」在米兰设计周中国周的影响力,以及由此自己思想观念的转变。


米兰CDW

2024年4月,「禅意设计」主题论坛在米兰设计周中国周主会场蒸汽工厂隆重举行,旨在推动禅意设计理念与现代设计的深度融合,为设计领域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论坛邀请了中国佛教界高僧、沩仰宗第十代传人济群法师出席并发表《觉醒艺术 禅意设计》专题演讲,并由来自中国、意大利、英国等在各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设计师们,围绕「禅在设计上的应用」,以及「禅在AI时代会为设计师带来什么新感觉」等议题展开对话。




以中国著名法师济群禅师分享为主的「禅与设计」论坛以及相关设计单元深受全球设计师的欢迎,这无疑给了我们莫大的信心与鼓励。正因如此,我也开始观察与思考,当中国禅以及中国文化受到国际欢迎时,我们该以怎么的心态与姿态,去跟国际友人进行握手、拥抱、交流与交会呢?


出海之前,中国周组委会孙群总表示,应该以西方人可以理解与接受的方式,以一种世界通识的「语言」与方法进行交流更好,孙群总告诉我媒体人应该起到「转化」的作用,出海之前,我对这种观点理解的还不够深刻,出海后,这一观点对我的触动很大,米兰设计周中国周期间,当西方人以那么真诚的态度「拥抱」禅与设计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完成了一次从「小我」到「大我」的升华,信心腾升的同时,愿意以一种「观照」的方式,去更真切地了解西方人到底需要中国的什么。中国文化与中国禅要出海为全球设计师赋能与影响国际友人的生活方式,应该有更当代与国际的表达方式,同时也应该有更能抵达与释放人性的方式,比如一场游戏、还比如一场透过五感的触动进而回归内心的沉浸式体验……


在海外传播的过程中,对我而言,这次比较新的发现与体验是经过疫情三年后在米兰国际设计周中,我观察到很多西方设计师开始集体反思,重新思考人与宇宙、地球、自然的关系,人与自己内心的关系。从发布与展出的作品看,设计师表达的材料开始发生了很大的变大,从疫情前以工业革命后的钢筋、水泥、玻璃、金属等西方属性的材料开始转变为纸、竹、藤、木、草等东方属性的材料;从文化元素的应用以及工艺来看,也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设计风格也有一些更偏向寂静的东方文化风格。米兰设计周主展馆新的发现与体验,恰恰也使得我发现了中国周出海的机遇、必要与势能。



米兰家具展主展馆/©叶清



米兰设计周中国周期间,我还有一个比较新奇的体验,跟随几位朋友到意大利当地一对设计师夫妇在乡下的家里居住了一天的新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更深入地了解到意大利设计师的一些设计观,他们对设计与自然、设计与自我、设计与内心的一些关系的理解与处理,更有趣的是,我发现他们的家里有佛教文化的书法等艺术品,同时,清晨,这对夫妇有打太极、喝中国茶的习惯,这从另一方面给了我们推广与传播中国文化与中国禅的信念。


Q:九月的巴黎,不仅将呈现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的复赛入围优秀作品,巴黎设计周中国周也将随之拉开帷幕。作为米兰设计周中国周参与嘉宾,对此您有哪些期待?

A:

我所期待的还是我所关注的领域——「禅的设计」这一单元,中国周组委会将通过这一平台挖掘与推广更多有关这方面的设计师、设计产品以及相关企业与慈善机构等;期待中国周以时代需要的势能与力量,将「禅的设计」这种东方智慧推广成为一种对全球设计师有影响力的设计风格与生活方式。


像一百多年前的1919年一样,伴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德国的包豪斯设计风格对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一样,我想,人类进入新纪元的AI时代,中国周所推广的「禅的设计」风格也一定会在时间的长河里显现出深刻的力量。


前几天英伟达的市值超过苹果,标志着人类从移动互联网时代正是进入到了AI时代,我在思考,在AI时代,设计师何去何从?人类将会出现哪些新的设计风格以及生命与生活方式?


AI技术的发展为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它不仅可以提高设计效率,还能够创造出前所未有的设计作品。结合禅的设计风格与AI技术,我们有可能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设计风格,这种风格不仅具有东方智慧,还具有现代科技的创新精神。这将是一种融合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的设计风格,能够引领未来的设计方向。


如果一百年前,面对工业社会,包豪斯提出「把人作为尺度」的一种设计风格;我想,今天的AI时代,中国可以倡导「把心作为尺度」的一种设计风格,来观照新时代的发展,我认为禅的设计风格有一个特征——寂照清安!


在AI时代,面对人与地球的紧张关系、人与自然的紧张关系、人与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国与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人与机器人的紧张关系等等问题的时候,或许,当全球的设计师都可以通过禅这种方法,回到自性、本心,回归到「妙心善用」的设计观时,或许会有无限的创造力与生命力。设计要从心出发,以善为本,才不至于被AI技术所替代;设计师有一种观照生命的大爱时,所设计出的产品以及通过产品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才会让生命更有精神、温度与灵魂。



Q:新赛季的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开始了,您认为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能为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带来哪些影响?

A:

我认为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对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而言是一种观照的力量。而中国周对中国设计在国际舞台上将会起到放大光明的力量。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通过中国周这样的国家平台,将会带着中国的设计师有一种国际视野,这将会给中国的设计师一种全然的新思考与新表达。Ai时代,更为宽广与更有爱的设计思考与表达会显得尤为重要。在Ai时代,是族群文化,东方与西方的边界将会越来越模糊,以至无边界,全球设计师是一个族群,要面临的挑战来自AI设计族群,因为机器人拥有强大的算力,在全球数据共享的这一底层逻辑下,强大的算力建立起来的设计模型自然具备全新的国际视野,与国际通识的表达方式。面对这样的新挑战,中国设计师必然要通过中国周出海,在国际舞台与全球更多的设计师握手、拥抱、交流与交会,和合共生。


MAISON&OBJET展览现场/©MAISON&OBJET



站在国际舞台上向外观的同时,中国周以及中国设计奖,在国际舞台上必然还要体现「中国」二字的文化意义与价值,这必然会让中国设计师集体进行内观,中国设计的力量的根在哪里?中国设计师文化涵养的根又在哪里?


我想,无论是外观,还是内观,这种观照的力量,对中国设计师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收获。


Q:作为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官方聘任的「传媒推荐委员会专家」,您将如何促进设计师、行业专家和公众之间的交流?


A:

身为一名媒体人,我也常常把自己视为一位观察者、体验者、探索与思考者。很多时候,我觉得媒体人也是一位翻译者,用公众更能听懂、看懂、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在公众与专业者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也好、搭建出一组台阶也好,让公众与专业者之间的交流与理解更加自由与自在。


工作片段(上、下图受访者分别为陶艺大师高振宇,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责任教授、博导柳冠中)/©叶清


Q:您想对中国的设计师们,特别是新锐的设计师们说什么?


A:

M&O是一个国际性的舞台,它为国际品牌提供了一个共同展示的机会。在这样的赛事中,作为国际性的大奖,奖项本身的荣誉是值得关注的。


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我在采访过程中收获的一种启迪与智慧。


十几年前,我在北京人艺做采访,了解到著名导演焦菊隐先生在人艺成立之初,提倡所有话剧人要向中国戏曲学习的一种创新思想,他认为话剧作为舶来品,要想在中国生根,在人艺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必须要在中国的文脉里寻根,要吸收中国本土文化根脉的营养,才能生长出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中国话剧风格,正是由于焦菊隐先生的这次大胆的话剧改革,不止奠定了人艺中国话剧的地位,同时,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人艺带着中国话剧《茶馆》出访欧洲时,在话剧的发源地德国大受欢迎与尊重,其生命力恰恰是来自最初的对中国戏曲学习的力量。


人艺带着中国话剧《茶馆》出访欧洲/©网络



我想,现代设计与话剧一样,对中国人而言,都是舶来品。当中国设计师在国际舞台上表达时,中国文化、中国禅的思想也将会成为设计师创作与表达的根儿,我很希望中国的新锐设计师可以从中国文化、中国禅的思想中汲取营养,再进行当代的设计表达,在传统的文脉里自由且新锐地生长……



入围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的设计作品,将于今年9月在法国巴黎展出。/©巴黎CDW








   奖项申报官方邮箱  

award@modesignaward.com


奖项主办方


奖项独家官方运营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MO设计奖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