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初春“种”下一个家,静待花海美景烂漫时

静待春天的 安邸AD 2022-08-28



寒冬即将走到尾声,春日就在不远处。人们赏春惜春,莫过于藏在春景背后的一个“情”字。家的满室春光,何尝不因亲情爱情让家绽放。在3月的春日正式来到之前,先为家种下春光的种子。我们前往潮州,探访这里代代传承的的茶及工艺文化,带回恒久绵长的人情。来自世界各地6个浓情之家,是对生活的沉思与热爱,释放着温润生命的能量。凝结于家与百花深处的浓厚人情,让家和生活春光绽放。愿你在这春日里,因情而愉悦,因情而沉思。

向左滑动

花团锦簇、苍翠欲滴......春日最是一场华丽视觉盛宴。繁复的花纹与不同层次的绿色相会,萌芽是暖调,生长是翠意,初绽是斑斓,一同踏入这场唤醒万物的家居与设计画卷中吧。


本期我们邀请作家陈思蒙与摄影师雷坛坛这对多年搭档前往潮州这一座重“情”的城市,用“茶”“艺”“情”串起6组茶人及手艺人的故事。他们有的是有血缘关系,有的是素昧平生却因茶、因艺紧紧相连的忘年交或师徒,只要有情,这份传承就不会断……3月刊专题《潮心弄影来》值得你细细阅读和体会。

陈香白,广东潮州人,1937年出生于香港,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第一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州工夫茶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兼通历史学、方志学、中医学,兼习书法、声乐等。他致力于研究中国茶文化和潮州工夫茶技艺数十年,精通潮州工夫茶的冲泡技艺,首创潮州工夫茶道太极图,出版有《中国茶文化》、《茶事通义》等专著,曾应邀在全球多国讲授潮州工夫茶课程,弟子遍天下。 

潮汕第一文化名片——潮汕工夫茶的当世“代言人”,陈香白有各种大师、泰斗、专家、非遗传承人的头衔加身。但转过头来,他却不紧不慢,还是那个乐天幽默且爱茶的“白老”。84年的岁月荏苒,白老的传奇人生依旧。一杯功夫茶融进了潮州的千百年历史,融进了“和”“孝”“情”,只要工夫茶还在潮州人的家家户户里泡着,人心就不会散。

老杨(杨带荣)坐在鸟人说茶空间内的饶平手工马口铁茶叶筒与民国杉木衣柜前自在饮茶。老杨,50后“大茶虫”, 凤凰单丛第一本专著《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主编,广东省潮州工夫茶专家库专家、潮州市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顾问、资深茶人。

编写出《潮州凤凰茶树资源志》的资深茶人老杨(杨带荣)与凭着几分美术功底对茶器入道的小杨(杨泽英)是忘年之友,两人因结缘,带着惺惺相惜的敬意,在六、七年来,超过一千两百晚的茶话对饮相聚,常常只是无言对坐、两看不厌。老杨静静泡,小杨默默喝,听起来颇有几分唐传奇里的侠意。

洽歆在自己的工作室中专注地手拉着红泥砂铫。佘洽歆,85后,潮州传统砂铫制作者,手拉坯技艺大师吴大林徒弟。继承师傅印章的他,期望把师傅的手艺和师傅坚持的那股潮州老味道一直延续下去。

潮州人的爱茶不仅在茶,也在器。工夫茶必少不了“四宝”,其中最有特色的砂铫,要以潮州当地的红泥手拉而成,蕴藏着潮州人日常的温情。手拉坯技艺大师吴大林在弥留之际,把手上的印传给了徒弟洽歆,传承的是不朽的传统技艺;而师傅坚守了一辈子、骄傲了一辈子的潮州传统工艺,由徒弟薪尽火传。

潮州金漆木雕的典型性作品《龙戏珠》局部。

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潮州木雕,以透底、多层次立体镂空雕刻的神乎其技见长。但即使在潮州,像陈家这样一门四代都从事木雕的例子也难觅。在陈舜羌木雕艺术馆,金漆木雕闪耀着绝妙的精细和通透的活泼劲,它代表的食不厌精、工不厌细的精神在潮州人眼里是种日常,而在这个木雕世家心中则是百年四代精益求精的“琢磨”。

灯笼用途不同,形制与书写内容也各相异。冬瓜形的是家户所用,圆形的一般用在宗祠、寺庙门口,而葫芦形的则是古时官差巡城时的“官方照明”工具。除了各家姓氏和堂号,有些灯笼上还要写上各种吉祥话,要既雅致又晓畅,让人远远一看就觉有彩云逐月的喜气。这就要求灯笼师傅必须略通文墨,这一点在传统手艺人里还颇有些令人自得。

点亮潮州的油纸灯笼,这个城市也如被点睛般活了起来,传统的灯笼既承载着人对天的祈愿,也维系着人与天的微妙默契。“潮州花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黄秋权9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做灯笼,到十几年前彻底从父亲手上接班,顾生意的同时更成了潮州民间文化的代言人。这个著名的灯笼世家,至今还保留着所有传统灯笼的制作流程。看黄家两代写灯笼实在神奇,不用描线、没有底稿,一笔一画、一顿一挫,全部存乎于心。

信靠龙窑第二代邢利祥站在自家龙窑的窑身上。邢利祥,1986年出生,现信靠龙窑当家人,毕业于广东工业大学工业工程专业,原从事机械设计工作,2012年被父亲邢宋明召唤回家继承这条龙窑和工厂。在他与父亲的通力合作下,如今的信靠龙窑已成为潮州市区唯一“活着”的传统龙窑, 并于2016年成为潮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信靠龙窑文化博物馆”也于2017年底被列入潮州市博物馆之城系列馆。

龙窑是起源于商周,兴盛于唐宋的半连续式柴烧窑。如今,信靠龙窑已成为潮州市区范围内唯一还在生产的传统大型龙窑。哪怕“现在烧龙窑真的就是烧情怀”,但邢家父子依旧抱持着不可抛下的情怀。邢利祥从父亲手中接过重任,接续历史也贯通将来,这条龙窑的火终究不会在他们父子手中熄灭。

家是情感的凝结,更是始终赋予我们能量的源泉。在万物复苏、生机蓬勃的春,《安邸》3月刊汇集多个来自世界各地、绽放能量的家:它们因情深而筑,让生命绽放,更照耀春日盛景。

在法国  / in France

向左滑动

在法国巴黎近郊,我们拜访了Dior Maison及Baby Dior的创意总监Cordelia de Castellane在法国乡间的家,热爱自然及植物的她在新书Life in a French Country House: Entertaining for All Seasons(《法国乡间生活:四季欢宴》)中,讲述自己如何在这座花园居所里观察和感受四季的自然之美。住宅内布满了别致的图纹、印花与心爱之物,她还会摆上摘自花园的鲜花。从自然时时汲取的喜悦成了她的创作灵感,也给家带来欢乐、温情与坚实的力量。

圣塔芭芭拉

in Santa Barbara 

向左滑动

著名女演员格温妮斯·帕特洛(Gwyneth Paltrow)与入选美国AD100榜单的Roman and Williams和Romanek Design Studio合作,在加州Montecito为全家人的和美生活建造了一处安宁净地。热爱设计和艺术的她倾听家人、四周自然与土地的声音,为空间的每个细节中注入属于生活的、真实的甜蜜。

在杭州/ in Hangzhou

向左滑动

设计师许京军一家住在杭州西溪湿地附近的小区,在山野、绿意、光线的包裹下,这个家释放着脉脉温暖。在许京军看来,一个美好的家不只是视觉上好看,更需要考虑每个家庭成员的生活需要,创造平等、温暖的家庭关系,令人可以积蓄能量。

在洛杉矶/ in Los Angeles

向左滑动

洛杉矶时尚设计师Jenni Kayne与比利时建筑师Vincent Van Duysen联手,为前者及家人在隐世峡谷内构筑居所。在橡树和美国梧桐的包围下,五口之家与数不清的小动物一同惬意乐活。这个坐拥明朗与宁静的家,从光与空间的诗意中汲取力量,构建出生活与风格间的优雅共振。

重庆/ in Chongqing

向左滑动

在嘉陵江畔一个绿叶飘香、苔藓流芳的林荫深处,谢柯余玲设计的新家初露容颜。在这座追逐光的房子里,木材、石头、陶艺的集合将自然中最简单有力的语序组合在一起,书写舒适生活里最美的状态。在不同的季节,家的景致各异,始终不变的是主人对家的憧憬,对诗意生活的追寻。 

斯德哥尔摩/ in Stockholm

向左滑动

当一系列Acne Studios店铺定义了时下新锐的都市室内风格时,其幕后功臣、设计师Halleröd夫妇却在四年前“遁入”森林。这座通体由云杉木打造的林中木屋不仅是他们周末的庇护所,而且是二人送给女儿的礼物,让她从小尽情“撒野”于自然中,体验自由。



极简的形式、实用的效能似乎始终是现代设计的可贵品质。不见任何赘余或肤浅的修饰,仅用克制且内敛的形式淋漓诠释设计精髓,设计大师们将哲思浓缩,在拥有极简美的作品倾尽厚重的表达。看似寥寥的设计语言,背后堆砌了无数时间和心血,更是对人性的体察与温切关怀。



Casa Malaparte

如主人一样桀骜的殿堂

位于卡普里岛的Casa Malaparte是意大利现代建筑运动中的杰作,由作家Curzio Malaparte(1898-1957)邀请建筑师Adalberto Libera(1903-1963)设计。该建筑于1972年被捐赠给Giorgio Ronchi基金会。

别墅在1957年主人去世后遭到遗弃和忽视,只在戈达尔的电影《蔑视》中做了一回主角。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人们才开始进行重建和修复。热爱建筑的老佛爷亲自到访,待了5天,并且拍了一系列宝丽来照片,以影像集的方式致敬。图为第69届戛纳电影节海报,采用戈达尔电影《蔑视》中的剧照。

向左滑动

摄影师Dariusz Jasak拍摄的起居室内景。Malaparte亲自设计了胡桃木和松木长桌。

壁炉前的长条坐凳,采用胡桃木和卡拉拉大理石墩。2019年,作家后人Tommaso Rositani Suckert成立Malaparte Design,致力于通过挖掘别墅独有的设计元素,向其主人和这座建筑遗产致敬。

很少有现代建筑能像Casa Malaparte那样兼具古典主义的仪式感和现代主义的简约性,更不用说它还拥有耐人寻味的建造故事。这座由建筑师Adalberto Libera(1903-1963)为意大利作家Curzio Malaparte(1898-1957)打造的砖石别墅,形如船身的矩形体块毫无征兆地紧扣在悬崖上,与周遭环境截然不同;砖石勾起泥土的回忆,与山石海洋散发的自然气息融为一体,桀骜、孤独也自由。


Erik Gunnar Asplund

理智与情感

瑞典建筑师Erik Gunnar Asplund(1885-1940)经历了民族浪漫主义、北欧古典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萌芽,对于传统建筑精神的传承与保留有独到之处。

林地公墓的主火葬场是Asplund生前的最后一件作品,图为其中的信仰礼拜堂。

自1914年赢得竞赛到1940年完工,Asplund与Sigurd Lewerentz联合设计的林地公墓是北欧古典主义的杰作,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为世界遗产。

在哥德堡法院扩建项目中,方案几经修改,前后耗时20年。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里还安装了玻璃电梯、喷泉和电话亭等新设施。最终建成的建筑精致简约,Asplund用现代语汇重新诠释了古典主义的设计传统。

.Asplund在1922年绘制的Skandia电影院室内图,重塑了月光下意大利小镇的欢乐氛围。

Asplund在设计哥德堡法院时运用了大量曲线,富艺斯拍卖的这把扶手椅由山胡桃木、山毛榉木和皮革制成,大约制作于1935年。

Lina的诸多家具设计均由巴西本土品牌ETEL生产制作,包括著名的MASP视听室座椅、摇椅、黄铜球椅和餐车。

向左滑动

尊重自然和传统、转译理解古典主义、吸收现代主义,这位在20世纪上半叶最具影响力的建筑师Erik Gunnar Asplund(1885-1940)是北欧设计史上承上启下的角色:Asplund将功能主义引入瑞典,率先勾画出北欧现代主义的蓝图。他总是能把空间与优雅、纯净联系在一起,似曾相识的古典主义与北欧的深沉克制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在简练蕴藏浓重情感。


Kaare Klint

始于纯净

Kaare Klint(1888-1954)被誉为“丹麦现代家具设计之父”,将传统美学与现代工艺、人体工学相结合。他组建哥本哈根皇家艺术学院家具设计系,培养启发了一大批丹麦家具设计大师,如Hans J. Wegner、Arne Jacobsen 和Poul Kjærholm。

一批来自菲英岛的艺术家和赞助人决定在Faaborg小镇建立一个聚焦乡村艺术的博物馆。新古典主义建筑运动的领军人物Carl Petersen受邀设计,他融入了托斯卡纳砂岩、多立克柱、木门和石台阶等古典元素,彼时才26岁的Klint担任Petersen的助理,负责家具部分。黑胡桃木版本的Faaborg椅在博物馆的拱门通道内。雅致的造型与新古典主义的室内空间相得益彰。

在博物馆的开幕式上,观众第一次见到轻盈优雅的Faaborg椅。人们不仅可以轻松移动座椅,而且能透过镂空藤编欣赏地面的马赛克图案。

向左滑动

Faaborg椅的圆形靠背采用传统图案编织的藤条面板,能够向内弯曲以支撑坐者的背部。考虑到舒适性,最初的藤编坐垫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被皮革饰面填充物取代。如今椅子的框架部分采用机器切割、手工组装,藤条面板需要一个熟练的工匠耗时20小时制作。

“丹麦现代家具设计之父”Kaare Klint(1888-1954)在1914年创作的Faaborg椅,它是丹麦的第一个现代经典作品,标志着一种全新设计方法的开始,曾20世纪50年代盛极一时的“Danish Modern”也由此发端。诞生百余年后,Faaborg椅如今由Carl Hansen & Søn生产制造并向全世界输出丹麦现代美学,品牌CEO评价道:“它是当今生产的椅子中最古老的椅子之一,但它看起来仍然很现代,适合你能想到的任何空间风格。”


向左滑动

莫辜负万物复苏的春,将花花草草带入室内,让家中时时胜景绽放,花香馥郁。不变的生活空间能拥有多少种花艺风格的可能?选择何种花器造就场景的“气场”?如何用花朵和枝条搭配出节奏......2022年的空间花艺趋势,来本期实用手册解密!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在春天“种”下一个家吧。

从乍暖还寒的季节开始耕耘,

不负春日,打造浓情之家。

你有哪些灵感?

评论与我们分享!



图文来自《安邸AD》3月刊

编辑 | Simona

视觉设计 | Mok



▼  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3月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