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亚历山大·考尔德:当动态雕塑成为NFT作品,一个世纪前的观念依然鲜活

跟随雕塑起舞的 安邸AD 2022-10-24

Heritage / 经典

亚历山大·考尔德(Alexander Calder)是二十世纪最为重要艺术家之一,也是先锋派浪潮的代表。他的作品在今天依然鲜活——“活”的意义不仅限于其雕塑中的动态。在艺术家的外孙Alexander S. C. Rower看来,从更深的层次理解考尔德,其创作是改变空间的存在,“以雕塑的运动接近观众与身体,激发意料之外的情感与启迪”。考尔德的创作融汇了感官、非物质性与现时性……把艺术家近一个世纪前的观念置于当下,进行再创作成为NFT艺术品,它们依然经典,依然先锋。


美国硬汉在巴黎

一头扎进流动的盛宴

考尔德与站立的动态雕塑作品《长颈鹿》(Giraffe),由Herbert Matter摄于1941年。©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亚历山大·考尔德(1898~1976)出生于一个艺术之家:父亲创作雕塑,母亲创作绘画。在耳濡目染的环境里,考尔德早早展示出了艺术天赋,1909年的圣诞节,他向家人展示了自己的首组雕塑:一只小鸭子与一条小狗,薄铜片经切割后弯曲成形。手指轻轻一点,小鸭子便摆动了起来,考尔德日后创作中的“动态”初现雏形。

不熟悉考尔德的人或许会意外:在走上艺术之路前,他曾入读工程学院,毕业后做过电气工程师,在伐木场里当过记时员,还在船上的锅炉房里做过技术工……十足“硬汉”。经历了短暂的“偏航”,考尔德最终决意成为一名艺术家,进入纽约艺术学生联盟求学。1926年,考尔德搬到巴黎,在那里生活、创作。

《无题》,1931年,摄影:Marc Vaux。©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Bibliothèque Kandinsky, Centre Georges Pompidou, Marc Vaux Collection

20世纪20至30年代的巴黎,正值文学与艺术喷涌的时空,恰似伍迪·艾伦在《午夜巴黎》中描绘的景貌。考尔德在这座城市结交了不少艺术家好友,包括费尔南德·莱热、胡安·米罗与马塞尔·杜尚等。1930年秋,考尔德拜访了蒙德里安在巴黎的画室,里面满是用于构图试验的彩色长方形硬纸卡片,空间氛围让考尔德深为惊叹,他将其描述为一次“震惊”的经历,也鼓舞他开始抽象创作。次年,考尔德创作出艺术生涯中首件真正意义上的动态雕塑,也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杜尚赐名“mobiles”(动态雕塑),在法语中同时涵盖“行动”与“动机”之意。

买下小镇农场,开启宏大创作

1941年,考尔德于Roxbury农场小屋的工作室,高处悬挂着他创作的动态雕塑,摄影:Herbert Matter。©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巴黎生活、创作数年后,考尔德与妻子Louisa James在1933年回到故土美国,他们买下一座位于康涅狄格州Roxbury小镇的农场小屋,把与之相连的冰窖(常用于保鲜农场出产的乳制品)改造成为工作室,夫妇二人的两个女儿也相继诞生。

工作室中满是艺术家的创作,图片摄于1952年,摄影:Gordon Parks。©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The Gordon Parks Foundation, Pleasantville

搬进农场小屋后,考尔德很快开始在自家花园中尝试创作户外雕塑,这些早期作品可谓是艺术家日后大型公共雕塑的“序章”——它们体量稍小,也更容易被风吹至弯折。经历持续探索,考尔德的大型动态与静态雕塑“横空出世”。

Roxbury农场小屋的“前厅”。除了艺术家个人的创作,他也收藏了Ellsworth Kelly、Jack Youngerman等艺术家好友的作品。©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20世纪40至50年代,考尔德格外高产,也收获颇丰。1943年,MoMA为他举办了阶段性回顾展“亚历山大·考尔德:雕塑与构建”(Alexander Calder: Sculptures and Constructions)。艺术家创作大型雕塑的“边角料”也得以充分运用,被制成小型作品——在小型雕塑以外,也包含艺术珠宝。

考尔德在Roxbury工作室的书桌,摄影:Herbert Matter。©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杜尚拜访考尔德工作室时注意到了艺术家创作的小体量作品,筹划在巴黎举办一次展览。作为展览观念的一部分,杜尚与考尔德选择通过美国邮政运输这些作品,并以美国邮政的对包裹尺寸的限制把控作品的尺幅。这些作品被拆分打包,到达巴黎后进行重组。最后展览于Galerie Louis Carré呈现,展览画册还包含一篇著名哲学家萨特(Jean-Paul Sartre)的撰文。

Roxbury农场小屋的厨房,天花板顶灯是考尔德的艺术创作,摄影:Pedro Guerrer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Pedro Guerrero

考尔德的早期大型动态雕塑不少诞生于Roxbury农场小屋的花园。1962年,他在法国Indre-et-Loire峡谷亲自设计了居于山顶Saché工作室与住宅,从空中俯瞰,院子里同样摆满了大型雕塑创作。©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1989年,考尔德基金会于Saché住宅-工作室成立“考尔德工作坊”(Atelier Calder),邀请全球各地的艺术家进行驻留创作,并提供艺术赞助与技术支持。作品从左至右依次为:《Gui》(1976),《The Red Feather》(1975),《Reims croix du sud》(1969),《Horizontal》(1969),《Feuilled'arbre》(1974)。©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考尔德艺术生涯后期的创作聚焦于创作大型公共作品,它们遍布世界各地,如今依然备受惊叹:包括纽约JFK机场中的动态雕塑《.125》、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楼广场上的《螺旋》(Spirale)、墨西哥城奥运会阿兹台克球场外的《El Sol Rojo》等等。

考尔德在今天:

依旧先锋,依旧经典

1963年,考尔德于法国Saché住宅-工作室。图源 © Ugo Mulas Heirs,摄影:Ugo Mulas。©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 Ugo Mulas Heirs

1976年,位于纽约的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为时年78岁考尔德举办了回顾展《考尔德的宇宙》(Calder’s Universe),艺术家亲自出席了开幕。数周后,这位艺术家与世长辞,为其先锋而高产的艺术生涯画上了句点。

考尔德基金会纽约总部空间,摄影:Ngoc Minh Ng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考尔德离世近半个世纪以后,其作品依然鲜活,他的大型户外雕塑散落于世界各个角落,以巧妙的造型与动态为艺术爱好者与公众带去快乐。然而,当我们试图描述这位艺术家的创作时,“童趣”“诙谐”“好玩儿”绝非恰当的字眼。考尔德的创作是认真且严肃的,倾注了他的深度思考。

考尔德基金会纽约总部空间,摄影:Ngoc Minh Ng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当我们与考尔德的外孙Alexander S. C. Rower对话时,他这样回忆外祖父:“外公是一个快乐和善的人,然而一旦进入创作,他会变得极为严肃。我怀念与外公在他的工作室里一起度过的时光,但我也记得外公的‘约法三章’,我必须全神贯注于自己功课,才能得到进入工作室的准许。”

考尔德之孙、考尔德基金会创始人Alexander S. C. Rower于基金会总部空间,摄影:Ngoc Minh Ng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工作中的考尔德,其专注力几乎可感可触,当朋友与访客到访他的工作室时,他会与大家愉快地交谈,随后在一刻钟内匆匆送客,继续投入到工作中去。“对待我们孙辈,外公称得上耐心十足了。”Alexander S. C. Rower说,“他十分乐于向我们展示深度的创作过程,比如为何要用某种方法进行造型,抑或是哪些工具对应哪些用途……”

考尔德基金会纽约总部空间,摄影:Ngoc Minh Ng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为了更好地收藏、保护、展示、延续考尔德的艺术遗产,Alexander S. C. Rower在1987年创立了非营利组织考尔德基金会(The Calder Foundation)。基金会拥有无可匹敌的考尔德收藏与档案,并持续与各个艺术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出版画册。

考尔德基金会纽约总部空间中的档案馆与图书馆,摄影:Ngoc Minh Ngo。©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向左滑动

问及考尔德与其作品在我们生活的当下还有何意义与影响,Alexander S. C. Rower这样回答:“考尔德的创作融汇了感官、非物质性与现时性,这些观念依然是艺术家们广泛探讨的议题;此外,他在创作中广泛运用非传统材料,包括回收物、工业原材料等,在今天看来依旧先锋。”


当考尔德“踏入”数字世界

考尔德基金会创始人Alexander S. C. Rower(左),以及TRLab的两位创始人李昕(中)与Audrey Ou(右)。

今年,考尔德基金会更是迈出一大步,携手TRLab推出NFT作品。我们好奇如何让雕塑作品进入数字世界的重重难点——况且作品更是来自一位不曾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艺术家!“考尔德一生都在创新,他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借助新的手段传达观念,我们有必要把这种先锋精神传承下去。”Alexander S. C. Rower说道,“我们也见证着元宇宙正在成为收藏的重要领域,通过数字作品,我相信祖父的艺术遗产将展现出新的可能性。”

NFT新作的原型之一:《Snow Flurry》,作品来自考尔德基金会的永久收藏。©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NFT新作的原型之一:《Tines》,作品来自考尔德基金会的永久收藏。©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向左滑动

在TRLab联合创始人Audrey Ou的记忆中,自己首次遇见考尔德的创作是在贝耶勒基金会美术馆,即刻被深深震撼——即便她当时未能完全理解作品的含义。Audrey真正了解到考尔德的动态与静态雕塑创作的先锋性与严肃性是在考尔德基金会的讲解与引导之后。“此后我再也无法用曾经的视角去观看作品了。”

NFT作品《考尔德之问》并非考尔德艺术遗产的直接转化,而包含了一段美育体验。作品原型均来自考尔德基金会的永久收藏,包括1948年的作品《Snow Flurry》与1943年的作品《Tines》。©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于是当考尔德基金会与TRLab联合推出NFT作品时,数字作品绝非考尔德艺术遗产直接转化,而是包含了一段学习与体验的过程。在限量NFT作品揭晓前,藏家首先要开启闯关游戏一般的数字之旅“考尔德之问”(The Calder Question):从一系列问题中探索答案,一步步了解、走近艺术家的创作与生平。而最终的限量NFT作品系列也得名《考尔德之问》。

《SNOW FLURRY 1948/2022》,来自《考尔德之问》静帧。©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TRLab在2021年与中国当代艺术家蔡国强联手推出三个NFT系列,藏家展现出了对于互动体验的高度热情。在今年推出考尔德的艺术作品,我们相信NFT技术创造的体验将进一步深化藏家关于20世纪艺术史的认知与理解。”Audrey介绍道。

《SNOW FLURRY 1948/2022》,来自《考尔德之问》静帧。©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在考尔德基金会与TRLab联手推出的限量版本NFT作品中,考尔德的艺术遗产真真切切踏入了“元宇宙”。两届艾美奖得主、动画设计师与艺术家Raoul Marks受邀创作了5件数字时长1分钟的数字艺术NFT作品,它们的原型均来自考尔德基金会的永久收藏。以动画为媒介,艺术家诠释的考尔德之作呈现出物质在负片影相中运动的效果,犹如遁入神秘太空。

《VERTICAL FOLIAGE 1941/2022》,来自《考尔德之问》静帧。©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我希望让观众收获身临宇宙的体验——向黑洞中窥探,在巨大的虚空中,被移动的星星点点或悬浮的发光巨石环绕。”Raoul Marks如此介绍自己的作品,“而更重要的是,我希望作品给予观者想象空间,抛出一些问题,激发NFT藏家对考尔德宏大作品集的探索,并思考其艺术遗产与当下的关联。”

《EUCALYPTUS 1940/2022》,来自《考尔德之问》静帧。© 2022 Calder Foundation, New York / Artists Rights Society (ARS), New York

诚如伦敦蛇形画廊艺术总监小汉斯(Hans Ulrich Obrist)所言:“数字空间在人们的艺术体验中愈加重要,对于艺术场馆与机构而言,也必须考量虚拟与现实世界的结合。当数字与实体空间合二为一,历史中的先锋艺术家也得以迈向未来。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你对考尔德的动态雕塑有何印象?

你对全新NFT作品心动了吗?

文末聊聊吧!



撰文、编辑|Sangyu

视觉设计|大仙

图片来自TRLab与考尔德基金会



推荐阅读

柯布西耶在36岁时发表了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而尼迈耶29岁时是柯布西耶的绘图员……|建筑大师的三十岁 Vol.2

也许你永远猜不到一位建筑大师在三十岁时,在干什么|Great minds in their 30s. Vol.1

法国传奇结构师Raymond Camus的“移动城堡”

点击上图直达订阅小程序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10月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