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独家专访摩西・萨夫迪:如果墙壁会说话

带你回看经典的 安邸AD 2024-03-12

Share / 分享

在2021年发布的一支视频里,拍摄了两个大型住宅项目——Habitat系列世界版图中位于蒙特利尔的Habitat ’67和位于秦皇岛的海碧台:蒙特利尔圣劳伦斯河水与渤海海湾的水面微波荡漾,在画面中逐渐融合在一起,如同世界两端的生活彼此叠合。而这一切,还要从60多年前的一篇论文课题说起,那时的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22岁,从自己的论文题目开始了对三维模块化建筑体系的研究。一个由预制混凝土模块组成,充满乌托邦乐观主义(Utopian Optimism)的集合住宅——Habitat ’67,由此诞生,并引发了影响深远的建筑革命。


因为设计了蒙特利尔世博会的标志性项目Habitat ’67,彼时年仅29岁的萨夫迪一鸣惊人,全世界都记住了这个年轻人。对于建筑师这个职业而言,这种成就无疑是早熟的,而建造品质与成熟度上又体现了足够的老练。

建筑师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半自传、半宣言的新书《如果墙壁会说话》(IF WALLS COULD SPEAK: My Life in architecture,大西洋月刊出版社,2022 年 9 月 20 日,978-0-8021-5832-1)

现在,萨夫迪已经84岁了,仍然保持着高强度的工作节奏。疫情使他近两年的工作节奏稍稍放缓,同时将他的另一部分计划提上日程:他向母校麦吉尔大学捐赠了自己的手稿和模型,一并捐赠的还有他在Habitat ’67内的私宅,他完成了自传《如果墙壁会说话:我的建筑生活》——这本自传是一位功成名就的建筑师对60年职业生涯的回顾,也是一位老人对时代的洞察与等待。


他同样表达了对年轻建筑师发展的担忧,毕竟建筑师一直是一个耗费心力但回报有限的工作,在北美尤其如此。他不知道的是,建筑学在中国也面临着尴尬的境地——报考人数逐年减少,亦不再是热门专业。

“我希望有志于成为建筑师的年轻人

能成为这本书的读者。

我度过了一段相当孤独的时间,

但是我活得够长,

长到能看到当年的想法被重新接受,

得到实现,甚至成为主流。

这是巨大的满足。”

萨夫迪2022年的新作之一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Albert Einstein Education and Research Center (AEERC),创造了一个与自然想结合的“疗愈森林”,上图为萨夫迪的设计手稿。

2022年,在第二届AD100 YOUNG榜单正式公布之前,我们已经在“建筑大师的三十岁”栏目中与大家分享了30位在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在30-40岁的年纪里的经历。在他们三十岁的年纪,有的如萨夫迪一般已经开始为自己毕生致力的方向努力,而有的仍然在画着图纸等待被认可。


萨夫迪在29岁便开始建造Habitat系列,直到60年后的今天都在致力于“让每个人都拥有一座花园”。让我们跟随他的足迹,一起看看,在不同的年岁面临好坏境遇之时,他是如何应对,而我们又可以有怎样的启发呢?


重庆来福士是全球范围内的第九座来福士,也是投资和体量最大的一座。从江的对岸望过去,重庆来福士的未来感一览无余,图源 © 重庆来福士。

2019年,位于朝天门的重庆来福士广场启用。在社交媒体上能不费力气地搜到打卡点的分享,年轻的男孩女孩们在几近透明的连廊中寻找最佳的自拍社交,并且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高空中看到的重庆成了照片的背景。与萨夫迪一直致力于在建筑中创造的公共领域相比,社交媒体中的快速传播构成了另一种公共性。当然,这些照片下的留言并不全是赞美,一部分质疑出于来福士广场建筑群的巨大体量与城市、河流的关系,另一部分来自于它与新加坡金沙酒店的相似性。

位于购物中心裙楼屋顶的山城花园占地约30,000平方米,沿着微微向上倾斜的屋面,客人可到达公共观景台。横跨4栋250米高楼顶部的水晶连廊在250米的高空之中,涵盖着探索舱·观景台、俱乐部和空中花园餐厅及酒吧。图片来源 © 重庆来福士。

必须承认的是,200米高的无边泳池和空中花园重新塑造了对新加坡的印象,人们从此不再是从地面而是从空中认识这座城市,而金沙酒店的建筑群也构成了一座微型城市。凌空而立的景观,高空中的公共平台成了萨夫迪迈入新的设计阶段的标志,在今年落成的爱因斯坦医学教育研究中心等项目中都有体现。“疫情带来的麻烦之一是我还没机会去看看投入使用的重庆来福士,请发我一些人们使用它的照片吧,”萨夫迪在采访中请求说。



1973年,萨夫迪作为加拿大代表团的一员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

萨夫迪在自传中写到,与新加坡项目的结缘始于他上一个实践阶段。在Habitat ’67项目之后,萨夫迪声名鹊起,世界各地的邀请纷至沓来,希望复制蒙特利尔的成功,也希望借此为本地创造一种新的生活图景。这种成功带来的附加值之一,是萨夫迪在1973年作为加拿大代表团的一员随加拿大总理特鲁多访华。中国城市发展的今昔对比令人深感震撼。中国是他当时全球飞行目的地中的一个,在更多的情况下,他往来于洲际之间,努力推动项目,而这些项目大多没有成功。

以色列犹太大屠杀纪念馆Yad Vashem World Holocaust Remembrance Center

于是萨夫迪选择重新回到故乡以色列。即便在以色列,他的设计命途各异,其中有为他带来巨大声望的大屠杀博物馆,有经历数十载最终建成的马米拉区域,而那个最早将他带到以色列的项目之一——拉比教学院在全力推进三年后戛然而止,至今维持着1973年因为各方纠葛而停工的状态。

新加坡樟宜机场Jewel Changi Airport


年轻的摩西·萨夫迪(Moshe Safdie)与同事在模型前讨论。在一个还没有计算机辅助的年代,背后有着可想而知惊人的工作量。

颇为传奇的是,Habitat ’67始于萨夫迪在麦吉尔大学的毕业设计。他求学时的优异表现为他带来了旅行奖学金,也使这个年轻人有机会出去看看当时的世界,并且有勇气向当时的主流做法发问:为什么公寓解决了居住需求却令人生厌?为什么郊区生活看似理想却遭遇失败?他用自己的毕业设计“城市生活的一种案例”提供了另一种解答——由框架结构和箱体居住单元共同组成的结构,单元之间以正交的方式依次旋转叠加,下方箱体的顶面成了上方箱体的花园,这个理性、有效又充满可能性的解答最终将他指引到Habitat ’67所在的半岛上。一切看似顺理成章,比起他的导师路易・康的大器晚成,萨夫迪的经历足以让所有建筑师羡慕。

萨夫迪和女儿在Habitat ’67施工现场,在他们身后,是层层叠叠的住宅单元。

在一张记录了Habitat ’67施工现场的照片上,萨夫迪和年幼的女儿一起看着远方,背景是层层叠叠的住宅单元。这位意气风发的建筑师没有想到,后面的路途与他预想的并不相同,充满收获也不乏坎坷。Habitat系列从实现到搁置再到重新实现用了超过四十年,时间证明了这个项目的价值。

Habitat '67由预制混凝土模块组成,重达90吨的“盒子“在现场直接浇筑,安装各类机电和功能模块后由起重机吊装到指定位置。

Habitat ’67是一个充满乌托邦乐观主义(Utopian Optimism)的集合住宅,由预制混凝土模块组成。曾经世博会上的加拿大馆Habitat ’67如今依然在使用中,“让每个人都有一个花园” 是这个社区集合住宅的初衷,为经济适用公寓提供良好的生活品质。图二与图三分别为位于中国秦皇岛和新加坡的Habitat。

向左滑动

13岁的萨夫迪站在海法家中的阳台。

在《如果墙壁会说话》中,有这样一张照片:13岁的萨夫迪站在海法家中的阳台,背景是起伏的山海和依山而建的住宅群,高低错落,和而不同。萨夫迪写道,“我意识到,理想的家必须是我个人的领域——有明确的边界,即便面积很小。它必须有花园或者庭院,或者室外空间的任何一种形式,用一个转换的空间连接受庇护的室内空间和自然的室外空间。如果可能的话,最好有风景,这风景无需壮美,乡野图景,或者几棵树,流水,甚至结构得当的建筑都好。”在萨夫迪看来,疫情使得这种需求更加迫切,人们需要花园,需要户外空间,而不是被封闭起来。

《如果墙壁会说话》中记录的当时海法的街景。

“我经历了以色列建国,在一个非常理想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氛围中长大,这对我影响至深,包括相信应该给予每个市民平等的、足够的生活保障。”多年后,Habitat系列将这个13岁少年的理想之家带去世界的各个地方,甚至从萨夫迪事务所的所有项目中都能看到这张照片的影子。这个少年的许诺,在几十年之后终于到来。

《如果墙壁会说话》

IF WALLS COULD SPEAK: My Life in architecture

大西洋月刊出版社

978-0-8021-5832-1



INTERACTION

话题互动

屏幕前正年轻的你,

有什么大胆的想法吗?

或者,你有你想建造的“花园”吗?

留言与我们一起分享吧!



部分图片来自Safdie Architects、秦皇岛海碧台


撰文|周渐佳

编辑|唐颗

视觉设计 | 大仙


推荐阅读

征集开始,全世界独一份的AD100 YOUNG第二届正式开跑!

柯布西耶在36岁时发表了重要著作《走向新建筑》,而尼迈耶29岁时是柯布西耶的绘图员……|建筑大师的三十岁 Vol.2

萨夫迪的“积木乌托邦”


点击上图直达小程序

  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这本《安邸AD》11月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独家专访摩西・萨夫迪:如果墙壁会说话

带你回看经典的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