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首发|一位韩国建筑师在中国做的15㎡茶亭

爱设计的 安邸AD
2024-10-05


空间、时间与人间,此三间,即为“三间斋”的缘由。“三间斋”是TEMP建筑设计事务为上海一处庭院设计的茶亭的名字。


2023年年底,曾获AD100的TEMP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金智虎受邀为上海一个私人庭院设计茶亭。这是TEMP目前完成的体量最小的项目,建筑面积仅15平方米。但是设计团队付出的心力却没有打丝毫折扣,反而将方案深化至配套的产品设计。对于细微之处的严格控制使一座小建筑呈现出超越自身功能的精神性,为日常生活带来一缕超然物外的远方。









轴线、对称等古典构图原则为三间斋带来超越时间的纪念性和仪式感。

走入庭院,一块硕大的人造山石偏居西南,在走向它的过程中,隐约可见深色的尖顶从山石背后升起,绕行至后方,三间斋的全貌才终于展现在眼前。墨色的体量,抽象的形式,笔挺的线条,建筑宛若一方坚实的空间雕塑,神秘而庄严。


庭院内原本有一座仿古的景观凉亭,庭院主人希望将其拆除,另建茶室。接到委托后,金智虎带领TEMP建筑师崔宇亨、丁耀东等迅速给出很多版不同方案,其建筑形式与材料之间差别极大,却各有千秋。如今看到的三间斋是建筑师金智虎与TEMP团队和业主的一致选择。在后续深化过程中,通过尺度的调整,控制建筑与前方山石的关系,在藏与露之间达到微妙平衡。

金智虎,AD100获奖事务所TEMP建筑设计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从建筑师金智虎手绘的草图中可见茶亭如音乐般的透视规律和节奏。每一个切面都是一幅不同的景观画。

三间斋中的“三”字来自建筑的平面形式。略显纤长的等腰三角形自然具有方向性。建筑面向庭院南侧的河流展开,以获得最大视阈;平面中轴线基本与山石平行;背后是几棵大树,区直各异;前方是相对低矮的植物和石头,层叠错落,自成一景。


在茶室,既可与好友相聚,也可独坐沉思,其功能介于满足日常使用与精神需求之间。三间斋的体量来自两种基本几何形式按照“变”这一构成方式的相互作用。三十榀矩形木框架沿着三角形平面逐渐收窄、增高。在剖面上显示出向前、向上的动态变化。

由于建筑自身颜色幽深,从室内向外看时,周边环境仿佛被打亮一般更加突出。

三间斋从南向北看,向前收窄的三角形平面强化了透视关系,逐渐变高的空间却在抵抗“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两列木柱不断延伸,又因为高度增加的原因被拉回眼前,纵深感消失,形成视觉上的矛盾。


建筑的基本结构单元遵循比例原则。上方一条木梁、下方一条木板、两侧各一根木柱,组成一榀框架。木柱截面宽度为木条宽度的一半,地面和屋顶的木条密拼,木柱自然形成两列间隔均匀的立面。空间的韵律由此而生,时值相同,节奏稳定。

三间斋的设计方法创造出一种解构透视规律的空间效果。

由于柱列在平面上沿着两条相交的线段布置,当视点落在建筑中轴线上时,透光的格栅看起来成为密实的墙体。建筑浑然一体,坚实稳固。


在美学理论中,单一元素的不断重复是塑造崇高的一种方式。而在金智虎看来,重复似乎是生活基本模式,人们学习、运动、吃饭、睡觉,日复一日。


“其实建筑也是这样。建筑很大,不可能由一块材料完成,肯定会涉及到材料的重复使用,重复是塑造空间韵律和视觉效果的一种方法。”金智虎说道。

入口高度在视觉上被进一步压缩,显得比实际更加低矮,恰到好处地框住室外庭院的景观。



细微的变化在不断重复当中积累,最终引发质变。在三间斋中,容纳人体尺度的空间最终成为一道只有视线可以穿过的窄门。空间方向从水平转化为竖直,从实用性过渡到精神性,从景观长卷变为一缕光。


设计团队曾经和业主讨论过茶室尽端应该如何处理,最初考虑安置一件艺术品。然而在尝试过多种方案以后,这里没有做任何多余设计,空间的起点是空,尽头亦是空。“留白反而更有力量。”金智虎说。










由于柱列在平面上沿着两条相交的线段布置,当视点落在建筑中轴线上时,透光的格栅看起来成为密实的墙体。

建筑与时间最常见的关系是使静止的建筑成为环境变化的参照和背景。日升月落带来柱列光影的规律变幻,时间的痕迹就此显现,天气晴好时,植物的影子落在建筑上,同样随着时间轻拂表面。周边植物的枯荣带来四时更替的信息。


而在三间斋,建筑形态自身就是时间的体现--矩形木框不断移动变化的痕迹被逐帧定格,沿着时间行进的过程叠加在一瞬。

墨色的体量,抽象的形式,笔挺的线条,建筑宛若一方坚实的空间雕塑,神秘而庄严。

时间的第三种体现则是人的行为。人与空间的联系通过时间得以建立。日常使用自不必说,在访客走近,环绕建筑的过程中,静止的柱列随着视点的移动在视觉上呈现出疏与密的过渡,其自身形态在不同时间切片当中发生微妙改变。









三间斋中的“三”字来自建筑的平面形式。略显纤长的等腰三角形自然具有方向性。

细节决定三间斋的层次和不同的微妙关系。由于项目体量较小,建筑构件的尺寸需要控制到毫米。金智虎没有与传统的施工方合作,而是找到了上海一家独立木工工作室--远屋。虽然远屋之前没有制作结构构件的经验,然而团队对于木头这一材质的理解以及细腻的工艺和工匠般的极致追求让建筑师选择相信他们。


建筑的木结构采用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的施工方式。2024年春节前,约五十根木头从新西兰运抵上海。春节过后,原木被加工成为超过120根木质杆件,并采用日本传统的“焼杉板”工艺对木材表面进行炭化处理,最后刷上木蜡油作为保护层,具有防火防潮、防腐防虫的优越性能。杆件之间通过榫卯相互连接,一切看似按部就班的衔接中,一座精妙的茶亭初见容颜。

安了灯的茶亭,灯光点亮,融在自然中,像庭院的一颗星,引人入胜。

现场施工用时一周。浇筑混凝土基础,上方安装钢结构框架,木板下方预先开槽,扣在钢结构上,两两之间有一片3mm厚的金属插片,为木材的热胀冷缩留出间隙。


最困难的电线的排布,为了保持界面的干净完整,所有的电线需要穿过杆件内部,而不是表面开槽,顶部射灯的电线需要从一根完整的木柱底部穿入,顶部穿出,再在插入上方的木梁当中,对于制造精度有着较高的要求。木柱之间安装地埋灯。天色渐暗,灯光点亮。立面虚实相间,冷暖并峙。

三十榀矩形木框架沿着三角形平面逐渐收窄、增高。

茶台采用现代的大漆工艺,步骤比传统做法更加精简,仅需一个月即可完成。大漆与炭化木的色调一致,表面肌理更加细腻,既保持建筑的整体性,又形成室外与室内材料之间的区隔。


茶室内火炉的设计同样出自TEMP之手。如果说是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是人体尺度,工业设计则要考虑人手操作的细微感受。如今在TEMP的北京工作室里还有两组火炉样品,最上面是炉子,其三角形图案与建筑平面相似,中间插有炭盘,最下方则是放置电磁炉的空腔。茶水有电热和烧炭两种加热方式。

两版样品中,炭盘与侧壁的间隙存在0.5毫米的微差,决定了推拉操作是否顺畅。篦子可以严丝合缝盖在火炉上,也可以转90度,升起约5公分的高度,控制加热温度。设计团队满意的成品已经在上海被使用数月。

前方是相对低矮的植物和石头,层叠错落,自成一景。

建筑、家具、产品,正是由于设计和建造时的纤毫必较,三间斋不仅满足作为茶室的功能需求,其中蕴含的仪式感和精神性被精准地传递出来。建筑以不容忽视的姿态出现在人与自然之间。沉郁的空间氛围既放大了周边环境的信息,又形成强烈的包裹感,身处其中,自我意识变得更加清晰。


“我们对于精神空间的需求并非一定要去特定的场所才能被满足,它也可以与日常生活相结合。茶室的使用非常随意,你甚至可以在火炉上烤橘子,但是它可以变成冥想和沉思的空间。”金智虎说。


今年五月,三间斋竣工,休憩、喝茶、与友聊天,主人专门在茶亭后方增加了一处水池,流水的声音为空间体验增加了听觉的身体触感可能性。最后到来的三间斋反过来改变已经存在的环境,这是建筑具有的魅力。作为物质,却超然物外。

摄影&摄像 | 朱润资

撰文 | 李里

编辑 | 田海凤Windy Tian

图片&视频均由事务所TEMP提供

视觉设计 | 舒宁

新媒体编辑助理 | 赵红燕 

我的父亲贝聿铭

4000多册王世襄藏书、梁、林“营造”手稿、罕见古代坐具,

都“藏”在这里

为女神全智贤设计家的他,如何改造百年韩屋?


点击上图

直达订阅小程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安邸AD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