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学生记者,踔厉奋发!

农大校记者团 中国农大稼穑青年 2023-03-09



11月4日,中国农业大学2022-2023学年度大学生记者团、视频中心见面会暨优秀记者颁奖大会在东区主楼阶梯教室召开。校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赵竹村老师,党委宣传部副部长于哲老师、宣传部姜萍萍老师、孟祥慈老师出席会议。


学生记者么珈仪主持会议


赵竹村部长发言
赵竹村对记者团、视频中心一年来的工作努力给予充分肯定,赞扬了学生记者们的出色表现、辉煌成果。同时,赵竹村鼓励大家深入学习二十大精神,放眼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创作出更多记录时代进步、关注社会发展的优秀作品。他也期待新老成员在中农大校记者团共同成长、展现青春风采。


笔底波澜桑梓爱 镜中彩绘寄众讬
中国农业大学书画社社长吕明阳向校记者团和视频中心赠送书画作品,感谢两个部门为传播中农大书画社文化所做的努力。

颁发聘书与荣誉证书


随后,于哲为官微运营团队成员颁发聘书。

赵竹村为获得2022-2023学年度校记者团、视频中心优秀记者荣誉称号的同学们颁奖并合影留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接着,校记者团、视频中心成员与教师共同观看2021——2022学年度大学生记者团和视频中心的工作总结视频。

指导老师总结

       指导老师姜萍萍和孟祥慈在发言中总结了校记者团和视频中心上年度工作中的突出成就,点赞学生记者们的努力工作,并向新成员讲解校记者团多平台的运作模式。姜萍萍和孟祥慈勉励同学们在工作中坚定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农大好声音,为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文化建设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孟祥慈老师发言


姜萍萍老师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同学们大家好,我是大学生记者团的指导老师姜萍萍。

       在经历了发招新通知、刷楼、报名和选拔之后,今天,在金秋的校园里,终于与这样一群有创意、有活力的学生记者们相聚。首先欢迎大家加入到校大学生记者团和视频中心的这个大家庭中。

       过去一年来,在赵老师、于老师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我们学生记者源源不断地为学校新闻宣传工作贡献着力量。

       我刚才看了一下,官微的粉丝数突破了16万,从3月7日我们正式运营至今近8个月时间里,增长了2万4千多名粉丝,大家连续发布了240多条推送,这其中来自在座各位的原创作品近80篇,在所有推送中接近1/3的比例。也就是每3到4天就有一篇我们的原创作品推出,在包括寒暑假在内每日运营的基础上有这样的原创效率,这是每周同学们一起头脑风暴的成果,是经常晚上十一二点记者群聊里还在热火朝天改稿排版的成果,也是我们学生记者充满活力的有力证明。同时,我们的学生记者还承担着稼穑青年、今日头条、百度百家号以及视频账号的运营工作,除了新媒体平台,大家的作品还登上了学校新闻网、校报,有的作品还得到校外媒体的转发。在此,要为每一位同学点赞。

       在这里,我想跟大家一起回顾一下我们过去一年开展学校新闻宣传工作所做的工作。

       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农大声音,是我们农大人做新闻宣传工作的初衷和初心。我们知道,高校的五大职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国际交流与合作。那么一年来,我们学生记者也一直在紧紧围绕这五大职能不断产出脍炙人心的新闻作品。

       比如,在人才培养上,我们的选题包含了开学第一课、军训、学生课堂、学生社团、研究生培养、各项大赛夺奖同学、基层选调生、优秀毕业生、就业指导等等多方面内容。像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关注到的高考招生新闻线索,推出的《签收第一封通知书的同学》《同高中、同分数、同天生、同学院的考生》等作品,都有着2万多的阅读量,获得了不少关注。

       在科学研究中,过去一年,我们的小记者对话了奚雪松、臧日宏、李保云、张俊伶、林珈好、陈奎孚、李胜利、范志红、彩万志、洪波、胡小松等农大老师和他们的团队(还有很多),将农大师生科技兴农的生动故事讲给社会听。这里面,我们对臧教授的专访一经推出就取得了稼穑最高的阅读量,后来在官微上推送更是得到了更大范围的宣传。记得臧老师在推送下面留言,感谢各位老师同学的厚爱,我只是尽了教师的职责想不到大家如此赞誉我,我要更加努力工作来回报大家。所以说,我们的一篇报道,可以激发出大家对于师生的认可,可以激发出社会对于学校的认可。当然,这个阅读量被随后的《林校长亮相天天向上》打破,那天,全校师生的朋友圈都在被我们学生记者的作品刷屏。

       在社会服务中,我们的内容有全国多地的实验站、教授服务站、优秀校友专访、科技小院、服务冬奥等诸多内容,展现出农大师生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生动实践。

       在文化传承中,我们校庆期间推出的《爱你!》阅读量达到四万九千多,也是官微推送中阅读量最高的一条作品。我们关注到励志保安马武,粉丝纷纷留言表示被他的精神所感动,被农大开放包容的环境所感动。同学们拍摄的校园美景,每一张图片都在讲述这所百年名校历经风霜后的沧海桑田。昨天,小记者杨子林的照片登上了人民日报微博和人民网,在22所高校中一眼就能看到我们的老校门伫立其中,一瞬间自豪感油然而生。

       在国际交流方面,举一个事例。小记者在采访胡小松教授时,主动向教授详细询问了他早期在非洲开展帮扶的经历,这个提问让我眼前一亮,进而同学们从援非经历谈到了一带一路建设,这些都是农大人在助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所以,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采访中,讲述的故事里,其实都是在宣传中国农大履行高校职能的做法与成果。一个好故事,胜过千句大道理。  

       从大家的一篇篇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大家想要讲好农大故事、传递农大声音的初心。我想说,你们每一位都让我心生骄傲。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句有的同学跟我讨论校园新闻工作时我经常说过一句话,今天也跟在座的各位新记者来分享——那就是做新闻工作要“在天安门上想问题,到田间地头找感觉”。这句话其实是人民日报社原社长杨振武说过的一句话,现在也是记者编辑评论员们在工作中遵循的方法论。听起来可能离我们有一点远,但细细品味,其实跟我们在校园里开展新闻宣传工作密不可分。也就是,我们要带着讲好农大故事的初心,去发现新闻,去走进师生,去服务社会,所以态度上有“积极意识”、观点上有“高度意识”、论证上有“说服意识”、视野上有“全局意识”、表达上有“传播意识”是我们每一个人要努力的方向,因为我们正是这样一群手握学校传播阵地又真正能够走到师生中间去传播农大声音的一群人。

       最后,还是非常开心和感谢新学期有这么多同学加入我们的宣传工作,希望同学们就像《爱你!》中的一句话——我在中国农大遇见了另一群家人,把这里当作大家庭,在各种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向全校师生和社会讲好农大故事,展现出我们学生记者的青春风采。


新任就职感言

 新任记者团团长张黛眉在就职发言中向与会成员介绍了本届记者团的学生骨干团队,并向大家分享了自己与记者团之间的点滴过往,鼓励成员们接过前辈的“接力棒”,在每一次拍摄、每一次写作、每一次编辑和每一次统计的过程中,发出学生的声音。张黛眉对未来的记者团提出期待,希望记者团的同学们能肩负起作为学生记者的责任与使命,接续过往的砥砺奋斗,创造未来的青春精彩。

张黛眉团长


尊敬的各位老师,以及亲爱的记者团和视频中心的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记者团2022——2023届团长张黛眉,首先请允许我向大家介绍本届记者团的学生骨干团队的成员们,他们是:副团长高云霄、文字部部长任林萱、文字部副部长张梓瑜、文字部执行部长勾琳萱、文字部执行副部长郝宇龙;摄影部部长尚岳洲、摄影部副部长张智豪、摄影部正副执行部长于秀博;新媒体部部长郑诗盈、新媒体部副部长王祖恩、新媒体部执行部长叶静雅、新媒体部执行副部长将子艺;办公室部长杨洋彤,办公室副部长杨梓萌。

       从今年八月换届以来,他们已经在新的岗位上工作了三个月,他们每一个人所展现的热情、能力和责任心常常让我觉得感动和赞叹。

       今年是我加入记者团的第三年了,从“萌新”到“老人”,我在记者团的身份不断转变,也在见证着记者团的改变。过去的一学年里,我们完成了很多了不起的成就,稼穑青年公众号完成迁移,《这位可爱的林校长,亮相<天天向上>!》推文的阅读量创造了建号以来的历史新高;我们接管官微的运营,创造了多篇阅读量过万的文章。这要感谢我们的指导老师和上一任团长孙泳琳的付出。

       我还是想分享一个故事。开学初的时候,一个假日,我一个人在记者团办公室打扫卫生,和记者团20年前的团长不期而遇。他跟我讲,20年前的记者团是什么样的,那个时候大家运营的平台是网站,当时的办公室还不是现在的主楼416,是后来才搬到那里去的,以及我也跟他讲了现在记者团的规模和我们在做什么;当时刘铮老师也在,他说现在的记者团实现了当年他们的梦想——接管农大官方平台。

       20年的时间,我们实现了记者团前辈们的梦想。虽然时间漫长,但也是每一任团长和成员们在他们的任期内的不断积累,才让记者团一步步成为今天这个模样。这不禁让我思考,我,和我们这一届的成员们,我们能为这个组织做些什么,留下什么?过去的一年,我们做出了这么多的成就和突破,获得了这么多的赞誉和认可,新的一年,在适应这些转变的基础上,我们如何进一步巩固它们,做得更好?

       但新一届的记者们的表现让我相信,我们是能够接过这根接力棒并且跑好我们这一棒的。记者团致力于“发现中国农大的另一种可能”,发出学生的声音,报道学生的生活,讲好农大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我们已经和很多社团、学生组织有过合作,接下来的日子,我们也会致力于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也让我们一起在每一次拍摄、每一次写作、每一次编辑和每一次统计的过程中,共同努力,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留下我们的青春印记。

       记者团见证了多少人的青春呀,包括了那位老团长的,我的,你的,以及每一位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在记者团里的人们的。时光荏苒,岁月流逝,20年前意气风发的大学生成为了中年人,但是这个组织依旧年轻、朝气蓬勃。这是因为一直有年轻的力量在加入,在创造,在突破。记者团拥抱每一个在这里奋斗的人,它的过去已经缔造,而它的未来,等待我们的创造。

       以上就是我的所有发言,谢谢大家!


 

输入标题输入标




新任记者团副团长高云霄在发言中表达了对新成员的欢迎,希望同学们在记者团大家庭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收获友情。高云霄带领大家回顾校记者团的变革,展现记者团的框架平台,勉励同学们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期待大家继续砥砺前行,向大众展现中国农大的风采。

高云霄副团长

 

输入标题


输入标题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记者团、视频中心的同学们大家好:

      很高兴在今天与大家一起在此相聚,时光荏苒,这已经是我第三次参与校记者团、视频中心的见面会,从实习记者,到部长,到副团长,记者团见证着我一路成长,而我也见证和参与记者团的发展。

       新学期,又有许多新成员加入了记者团,看到你们让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加入记者团的第一年,初入校园的我各个方面能力尚且欠缺,当时的学长学姐们不厌其烦的一遍遍指导我修改进步,帮助我逐渐走上正轨。记者团温馨的氛围、自由的接稿制度、丰富的机会与广阔的平台,促使我留在了这里,希望你们也可以在这里开阔视野、提升能力、收获友情。

       过去的一年是记者团变革的一年、我们的工作制度由各部门分工、审核、上报、变为更高效的任务群制;我们经历了账号搬迁,以更专业的方式构建与管理稼穑平台;我们接手了中国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组建官微团队,在更广阔的平台上施展才华,这一年里,我们挖掘身边的故事,我们聚焦师生的生活,我们捕捉平凡中的美好,我们记录精彩的瞬间,我们是农大背后的宣传工作者!

       在今年,记者团构架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官微与稼穑两个账号分别运营,各自有其风格定位与特色,同时又相互协作,密不可分。在记者团接稿制度的大构架下,所有成员可以有机会接触两个平台的内容,借助不同平台发光发热,共同践行“观察、深度、温度、引领、一线”的团训。

       今年夏天,我怀着忐忑又激动的心情踏上副团长这一职位的试炼之路,在过去的三个多月里,我与每一位成员协作、磨合,我们共同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在不同校区与现场,是我们奔赴一线的身影;午夜的任务群里,是我们热火朝天的讨论,我们不断增长经验与默契,不断摸索创新,努力让记者团越来越好。

       也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还将共同面对更多机遇与挑战 。愿我们继续砥砺前行,在新媒体阵地各显身手,向大众展现中国农大的风采。



随后,新任视频中心台长傅瑞辰和黄雪霜进行就职发言

视频中心台长 傅瑞辰


视频中心台长 黄雪霜


他们在发言中表示,从最初按照视频策划、拍摄、剪辑分部门到现在按照视频平台分部门,视频中心一直都在摸索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式,不断尝试,不断创新。未来,他们也期待着新老成员能在视频中心大家庭活跃想法、贡献力量。

团·视频中心大合照


     本次见面会,校领导、指导教师与校记者团及视频中心成员一起回顾过去成果。未来,大学生记者团与视频中心成员定将砥砺前行,在党委宣传部的领导下,传递好农大声音,创造新的辉煌!


/ END /



文字 | 吕振杰 魏紫盈

摄影 | 韩华 尚岳洲 张智豪 朱睿

编辑 | 罗依依

责编 | 于哲 孟祥慈 高云霄 张梓瑜 尚岳洲 王祖恩 张黛眉 勾琳萱



特辑 | 知行计划 | 晚秋会游圆明中 古色生香兴致浓 |

特辑 | 知行计划 | 深秋探绿 走进颐和园的今时往日 |

特辑 |  降温别急 CAUer快来查看这份专业医嘱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