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女教师实名揭露:职称评审背后的隐秘操作与不公|千字时评

你我交集 情感与人性
2024-08-29

女教师实名揭露:职称评审背后的隐秘操作与不公


8月6日,吕梁一中田老师实名举报学校职称评审不公。

指出存在“表彰奖励计分双标”现象,即他人奖励可累计加分,而自己则仅取最高分。

在文章《教师职称评定:倾听基层强烈诉求的时刻》里已经说过:

致其以0.09分之差憾失职称。

此事迅速发酵,舆论哗然。

8月13日,吕梁教育局回应称评审公正无“双标”问题存在。



对此我只能呵呵。

在职称评审的复杂舞台上,田老师的经历揭示了不为人知的一角。

她手握的“优秀教师”与“心理健康教育先进个人”两项荣誉。

本应是她职业生涯的亮点,但在评审中仅换来2分。

且她认为这仅是基于市级荣誉的认可,校级荣誉被忽视。

相比之下,同事们却能享受荣誉累加的优待,这种“双标”现象令人咋舌。

职称评审中,“累加”与“不累加”的微妙平衡,本应基于统一标准,确保公平公正。

然而,现实却往往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某时期累加盛行,另一时期则只取最高分。

这种随意切换的模式,无疑为权力寻租提供了温床。

领导的需求,悄然间成为了决定性的因素,让职称评审的公正性大打折扣。 

职称评审的变动不居,让老师们仿佛在玩一场追逐游戏。



有些老师好不容易达到目标,却发现规则已变。

曾经累加的荣誉如今不再算数,而新的累加项却与自身努力方向大相径庭。

这种“赶不上趟”的无奈,只有亲身经历的老师才能体会。

针对田老师的质疑,回应虽声称已累加给分。

但市级荣誉仅得0.5分的理由却显得苍白无力——

表彰内容与申报专业不符。

这不禁让人质疑,难道只有心理教师才需关注心理健康教育?

现在不是全员心理健康导师制吗?

在当前师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这样的解释无疑是对教育理念的扭曲。

更过分的是,随意找个借口就否定老师的辛勤付出,这是对职称评审公正性的极大嘲讽。

这种轻易抹杀老师成绩的骚操作,再次揭示了职称评审体系中的不公与荒诞。

职称评审中的第三个隐秘操作——

赋分标准割裂,再次暴露了其不公之处。

从田老师的案例中推测,校级荣誉竟与市级荣誉赋分相近,这显然忽视了两者间巨大的难度差异。

正常情况下,校级、县级、市级荣誉应呈阶梯式赋分,以体现其不同价值。

然而,这种校级1.5分、市级2分的设定,无疑是对努力与成就的轻视。

这仅仅是职称评审黑幕中的冰山一角,更多丑陋现象尚待揭露。

田老师因不擅自媒体表达,信息不全,但公道自在人心,教师们对职称评审的普遍不满已不言而喻。

职称评审体系,犹如拼凑的五官,单独看或许尚可,整体却显得扭曲而丑陋。



最新时评

无户籍束缚的婚姻,你敢勇敢踏入吗?

邯郸银行高层遇害案:更多惊人细节曝光!

上海夜市事件:"长得美"就可以“想得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情感与人性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