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方自然 | 古典园林02:铺地

春笋 起萌研学
2024-09-05

铺地





“吴王梓铺地,西子行则有声”。

相传,两千多年前,吴王夫差为博红颜一笑,在灵岩山修建了一座华丽无比的行宫,名曰“馆娃宫”。宫内有一条“响屐廊”,廊下岩石凿空,铺以大缸,覆以厚板。当西施和宫女们穿着木屐在廊中行走时,会发出铮铮响声,如敲木琴。或许,园林的铺地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后来,在能工巧匠云集、丝绸刺绣闻名的苏州,发展出了在地上织锦的技术——花街铺地,即是以瓦片、各色卵石、碎石、碎瓷片等,拼合成各种图案装饰的园林路面,是苏州园林里不可忽视的景观要素。


一月份古典园林“墙垣篇”暂时收工(点此回顾:墙垣上的天然图画),二月份一方自然古典园林小组的探究主题是“铺地”。在外出探园之前同上期一样,先读一读《园冶》铺地篇,用小豆本记录其中一些比较有感触的内容。

随后抽了个空,在情人节那天去了一趟拙政园,实地感受一些不同造型的园林铺地。因为只是浅浅一读,速速一游,所以目前分享的内容比较简单片面,待后续再深入挖掘那些园林里的铺地。


 读《园冶》铺地篇,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这几处:

是铺地是一项如同在地上织锦的精细活,原料是各种筑园过程中的废料小料,哪怕是破瓦片和碎砖石也能变废为宝,发挥价值。例如废瓦片围绕太湖石削铺,可以营造波涛汹涌之感;破方砖可以绕梅花打磨,就像梅花开放在冰裂之地等。

▲ 用瓦片或者砖勾线,填入鹅卵石或者碎砖石,

这是常规做法。


是不同的铺地适用地方不一样,不仅要考虑到艺术审美,更要符合功能。例如乱石路坚固雅致,曲折高低的道路都可以用,而鹅卵石铺地不太结实,适合用在使用率相对低的路面。


是作者计成对于具象的图样不是很喜欢,认为铺地做些雅致的锦缎纹样就可,做成鹿、 鹤、狮之类的样式,画虎不成反类犬,有些可笑。类似的观点在墙垣篇也有提及。不过这些纹样在现在的苏州园林里十分常见,也非常精美。

这次游览拙政园时间太赶,没有留意具象的图案,只拍到了两处。

▲ “五福捧寿”,五只蝙蝠围着寿字

▲ 盘长结

起初我猜测计成那个年代人们或许普遍不喜欢具象的图形,随着时间推移,大家的审美也发生了改变,渐渐接受了更加复杂的纹样。后来群里的专业老师提出了一些观点,令我有醍醐灌顶之感。

蒋老师:“太具象的东西难免显得俗气,人民群众都可以搞出来,抽象审美是文人、画家这些群体的特长,他们掌握了话语权,就定义了雅俗。”

半夏老师:“计成的社会地位在晚明是不高的,书写好了,等了三年,认识了阮大铖之后,他的书才印出来。他确实也是因为筑园这一特长,被有权的官、有钱的商赏识。《园冶》里所表达的一些喜好,只有满足了这些人的期待,才会得到认可。”

具象的图案往往是一些仙草瑞兽、吉祥器物之类,直截了当展现主家对于生活美好、家族兴旺的愿景,如“莲年有鱼”(连年有余)、“瓶升三戟”(平升三级)、“鹤鹿同春”等,是接地气的大众文化。今天老一辈人在置业、装修等大事上,依然有类似的讲究。

总而言之,大俗大雅,都没什么好不好的,只要自己喜欢就好了。在园林行走,见到这些精美的花街铺地,只觉得精致精美、惊喜惊艳。

▲此次出游见到的最喜欢的一款铺地

——海棠春坞的海棠纹样,让这方小院四季有花


最后附上几张和铺地无关的照片,带大家看看这个时节拙政园的景致。

▲ 神来之笔的借景北寺塔,仿佛塔就在园中

▲ 北寺塔地铁站看北寺塔


▲ 雪香云蔚亭白梅绽放,我们赶上了好时候


▲ 十八曼陀罗花馆外,山茶花正当时


▲ 卅六鸳鸯馆外,真的有鸳鸯戏水


END


关于我们

自然创作

往期活动




近期招募 

视 频 号

ximalaya

姑苏365叶 / 苏城自然志 / 萌萌da自然 /

《诗经》草木志 / 寻味江村,熏豆烹茶 /

 大熊猫求生记 / 有“鸡”可寻 / 

红杉林里的色彩大师 / 池塘里的冬日来客 /

鸟儿的餐厅 / 甜言“莓”语 /

LNT山野行走 / “植”此青绿

起萌研学

苏城自然志

自然教育/自然文创/美学手作

研学旅行/深度文旅/公益行动

展现苏州本土自然及人文风貌,

开启苏式自然生活大门,

我们一起萌自然,一起游苏州!

 合作洽谈|19951205465(柠檬老师

活动咨询 | 请添加微信“起萌-柠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起萌研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