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长,但,都是您最关心的
芭小教育春季分享会
4月23日下午,『芭小教育春季分享会』在芭小东方红校区举行。配合疫情防控要求,分享会首次在“大雁校长”视频号同步对外直播。
过去这一年是对教育工作者充满挑战与机遇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环境,芭小并未停止探索和前进的脚步。分享会上,老师们从各个角度展示了如何将芭小教育的核心理念落实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真正让学生受益,助力孩子的发展与成长。场内外近3000位家长、观众参与,其中不仅有芭小学生家长、准备升入小学的学龄前孩子家长,还有全国各地喜爱芭小教育的家长们。
(芭小校长大雁开场)
英语之趣
学科分享-芭小英语教与学
分享人:李丹蕾 Lily(芭小英语教师)
学习英语,是学习一门“语言”,也是在通过这门语言了解另外一种文化。未来,孩子们不光要能听懂、看懂英语,还要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经验、想法和感受。这才是一门语言该有的功能。
因此,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语境,离不开孩子的生活。
在“课堂之内”,老师们借助游戏、歌谣、故事、戏剧等各种形式,带孩子全方位体验英语;借鉴国外成熟英语教学的分级读物以及经验,帮助孩子从易到难扎实打好语言基础。
一二年级的字母、词语词典,三四年级的语句小书,五六年级的语篇练习,从易到难,模仿学习的同时,也给了孩子结合自己经验内化、吸收语言的空间。
活动中,孩子们的发现、对某个主题的探究等等,都是极好的表达素材。他们不只是在“模仿”,而是真实地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对语言使用的探索机会增加了,大大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和主动性。
例如一年级的“Face”单元,孩子们自己创作的各种稀奇古怪的“Face”,在设计和标注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熟悉了各个部位的单词。
五年级的学科整合课,主题是《红楼梦》。为了了解《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孩子们查阅了很多英文资料。他们将这些信息汇总,重新整理、编辑以 “Q&A” 的形式制作了海报。
事实上,语言的学习只靠课上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会通过一些生活小任务、小游戏,不断引领孩子们在真实生活中去使用英语,把学习延展到课外。
一项特别有效的课外工作,就是能坚持每天的听说、读写练习。而要做到这个“坚持”,最重要的莫过于学习英语的“内驱力”。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把“保护兴趣”放在低年级英语教学的首位。
(五年级英语课外阅读打卡记录)
有了内驱力的娃,他的学习热情是不可阻挡的,孩子越大越明显。下面是一个六年级孩子的课外阅读笔记,他选的书是英文版《哈利波特》。他不但坚持每天读一章,而且坚持写出概要。这已经不是单纯追求阅读字数的“扫书”,而是真正对内容有兴趣、有思考的“阅读”,这正是最有效的学习。
可以看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孩子们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学到了有效学习的方法,这些方法将来他可以迁移到其他语言学习甚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上。
Lily还分享最近刚发生的一个细节:
“最近孩子们在给数学密铺作品做英文说明,我就对他们说,‘想象一下,你的作品要在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览,你会给自己的作品做一个什么英文说明?当然,我们可以使用翻译工具,但我们自己也要知道,哪些词句是最合适的。以后你给自己的论文写摘要及撰写英文论文时,也是用这个办法。’就这样,我把学术和国际视野的种子,给孩子埋下啦!这也是‘良好的治学精神’和‘人格建构’的一部分。”
数学之实
学科分享-芭小教育数学分享
分享人:韩雪岩 (芭小数学教师)
4月21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发布。在新版数学课标中,明确了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这恰恰也是这些年我们希望通过数学课带给孩子们的。
例如,下方左图为低年级”数的认识“板块,通过实物操作活动,培养孩子数感。在点数、分组、拆分组合的动手操作中,孩子们的大脑逐步建立起数学的思维模式。右图为”长度测量“板块中,孩子们通过亲自测量,进一步体会”长度单位“的含义。
这是孩子们在比较书本封面面积大小,在超市中寻找不同重量的物品,利用身边事物体会度量衡,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关联,印象更深刻。孩子们也深深体会到,生活无处不数学。
空间能力的培养,同样离不开动手操作。这是“探究长方体表面展开图”活动。孩子们在理性思考之余,还不忘做些小装饰。数学工作对他们来说,既要认真仔细,又可以很有趣。
吃午饭看到鸡骨头,想到了数学课上的立方体模型,这位同学就手做了一个。可惜鸡骨头留少了。少了多少呢?算一算,要几个小棒来补吧。
在实践过程中,孩子们的创新能力也得以发展。五年级的活动方案设计板块,孩子们设计了“趣味课间操”的活动方案。经过反复尝试和修改,他们的方案越来越落地,即将在全校推广。创新,不只停留在天马行空的想象,运用数学能力和其他能力,它真的可以改善生活。
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学生反馈,韩韩老师分享了芭小数学学科的教学心得:
◆ 动作中产生思维
◆ 具象中形成抽象
◆ 实践中完成创新
而在学科之上,同其他学科一样,数学教学实践也非常重视“持续的人格建构”、“良好的治学精神”、“学习如何学习”和“建构终身学习的人格状态”四个方面的融入。
六年级学科整合课中,孩子们要为生活了六年的校园制作一个沙盘。高大的楼体、假山、树木怎么测量?石雕大书怎么记录?......面对一个个难题,大家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解决了问题。他们的严谨和认真,他们对校园的情感,让班主任韩韩老师无比感动。
“从学科的角度正向引领孩子,助力孩子闪耀人格的光辉!” 这也是每一位芭小老师想要做的教育。
语文之美
学科分享-芭小教育语文分享
分享人:魏娜 (芭小语文教师)
在刚刚发布的新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列出了中小学阶段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和审美创造。在芭小语文课上,围绕这些核心素养会做些什么呢?魏娜老师给我们做了分享。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识字”一直是学生学习难点。而识字的难中之难,是拼音。
要攻克这个难点,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至关重要。芭小现在的拼音课程,正是基于拼音学习的基本规律,从语音意识训练入手,为学生搭设好学习脚手架,降低学习难度,引领孩子一步一步地掌握这门工具。
「从生活中识字,从阅读中识字,引领孩子迈进识字的广阔天地」,是我们设计识字教学活动的重要理念。在我们身边汉字无处不在,通过课上活动引发孩子们的识字兴趣和热情,他们就会在课外生活中主动识字,学习时间和学习效率都大大提高。
通过字理识字、识字活动、生活识字等各种形式,孩子们认识了更多汉字,还习得了识字方法,成长起能终身使用的自主识字能力。
识字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根源于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如何看待错误。
可以说,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会不断出现错误的过程。我们告诉孩子,每一个错字都是“宝贝”,都是一个学习机会。把这些宝贝收集起来,就拥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汉字学习宝典”。
三四年级,随着学习的汉字越来越多,很容易出现混淆。孩子们把自己容易错的字整理出来,放在一起,建立了班级的“易错字宝库”,将自己的记字策略分享给更多同学。
这些观念上的潜移默化,都可以从孩子工作的细节中感受到。他们给自己的易错字口袋都做了美美的装饰。孩子们能以更积极的心态来面对“错字”现象,这显然是非常有利于语文学习的。
在对习作教学的介绍中,魏娜老师特别提到:「尊重独特的感受,鼓励真实的表达」。
感受来自于观察,在课程中我们会输入一些观察方法,进行练习。接下来,孩子们就会使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他们独特的感受。当我们给孩子足够的表达空间,就会看到他们所展现出的超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这是三年级学生的配图习作。在孩子眼中,围栏上的图形,“像一张张欢呼‘秋天来了’的脸;远处山上的电线杆,像张开双臂,欢迎我们的到来。”跟着孩子的习作,一个“活”了的秋天映入大家眼帘。
在这样的语文教学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他们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味道。这是六年级孩子回忆录中的一段,几个平实的语句,就勾画出一幅暖暖的画面,充满情感,让人感动。
特色课程之广
芭小特色课程分享
分享人:牛文燕(芭小教育督导)
除了常规课程,在芭小,老师们还为孩子们准备了具有芭小味道的特色课程。
走出校园的山林课程(1-3年级)和游学课程(4-6年级)是最让学生们兴奋的,也是最贴近自然和生活的课堂。“走出去”的过程,带孩子们从真实的生活、实践中,去学习体验更真实的社会性规律和知识。
学科整合课程:聚焦实际应用,打破学科界限,在实施过程中体验不同学科知识技能的融合,体验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情境中的迁移、灵活运用。
整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带给老师们的收获也是巨大的。我们亲身体会到,打破学科界限之后,孩子们更全身心地投入在工作中,“学习”更自然地发生,更深入地进行,孩子们的合作能力也显著提升了。
六年级的学科整合课,主题是“六年回忆”。“没有什么特别的事,但有一群特别的人”,这是课程临近结束时,孩子们的总结。对六年小学生活的情感,蔓延在课程的每一项工作中。
博物馆课程:将课内的学习内容与北京丰富的文化资源相结合,设计主题式博物馆课程,随日常教学进行,让学生的学习更丰富,体验更立体。
PBL项目制课程:在常规课程中,把学生感兴趣的、真实的、具有一定复杂程度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体验完整的自主探索过程,体验如何跟随自己内心感受和思考去学习,打通理论与实践的思维通路。
安全课程:源于日常生活的安全教育,通过常识普及、演习和体验,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了解安全知识,掌握在危急时刻自我保护的基本技能。
特色活动之悦
芭小特色活动分享
分享人:王锋(芭小副校长)
四季大型活动是每年的常规活动,随季节更替而开展,它们就像时间的坐标,陪伴孩子一年又一年。
(学校的其他常规活动)
活动,是孩子们学校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长都悄悄发生在活动中,许多故事也是。
每天,在中午和下午课后两个时间段,是孩子们的自由玩耍时间,可以在学校操场做自己喜欢的运动,或者玩自己想玩的游戏。这时,你会看到全校大、小孩子们在一起玩耍,呈现出“大带小、小追大”的欢乐场景。
芭小老师工作群里,常会有陪伴户外活动的老师分享孩子们自创的各种游戏。在自由玩耍过程中,孩子们难免发生擦碰,也就有户外老师来告诉各自的班主任们发生的“小插曲”。
一个孩子蹭着膝盖了,户外老师发出一张孩子腿的照片,老师配了三个字。王锋老师在分享会现场念出“认腿啦”,台下家长们乐成一片。
这是每天孩子们最撒欢放松的时刻,也正好印证了芭小的活动希望带给孩子们的“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
王锋老师在整个分享的最后,重点介绍了芭小班主任的工作:
和孩子相处中的“教机把握”,不仅对班主任,在任何一个老师的工作中都特别体现“技术含量”。王锋老师透过一个例子分享他最喜欢的“游戏力方法”:
有一天我经过走廊,一个一年级女生哭哭啼啼地叫住我:“王锋,那个***,他的同桌拿这个东西就可以跟他交换,我拿这个东西,他就不跟我换,我好伤心啊。”
因为我跟孩子们都很熟,我很了解他们,我当时就用和这个孩子一样的方式(带着哭腔)说:“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我也很伤心的”。
大家知道神奇的地方是什么吗?不到一秒钟,这个小女孩就哈哈笑了,还笑着跑回班里,在班里大声说:“快来看呀,王锋,王锋他哭啦!”
在这样的“游戏力”倾听中,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他人的角度,情绪发生了转化。
在这样一个万物生发的春天午后,关于芭小教育,老师们讲着一个又一个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生活、一起成长的故事,展示着芭小人和芭小娃的真诚与真实。
一场时间有限的分享会当然不足以聊透芭小教育理念和特色的落实,正如直播间有位家长留言说:“他们做的,比说的多很多很多。”
天道酬勤,力耕不辍,我们知道教育无小事、教育又都是小事,将爱与尊重融入点点滴滴的教学日常中,做具体的事,爱具体的人。
一起来“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