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中学不务正业?大李这样解惑
毕业了,常回来看看
下面这张照片,似乎可以概括4月9日那天在芭小校园发生的故事。丹蕾老师张开双臂,迎向两个中学生,后面迎面走来的是一位妈妈和一位爸爸,每个人都在笑着,因为大家好久不见。
那天,部分芭小毕业生和家长们重返校园,参加芭小毕业生和家长的聚会。毕业生们回到曾经的教室,走过曾经的校园,一起回味小学时光,认知现在的彼此。
家长们也围坐一起,和大李一起聊聊孩子近况,说说心中的困惑。
前几年孩子没毕业时,家长们提的问题大都源于自己的焦虑;如今家有中学生,大家的问题则是源于生活,更实在、更具体。
看到孩子行为中的智慧
家长提问:孩子进入初中后发现,班里的很多同学都来自同一所小学,彼此很熟悉。而来自芭小的只有她一人。她需要重新融入这个新班级。为了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她想了很多办法。有一段时间她在研究塔罗牌,带到学校给同学们讲。后来老师不让带牌了,她又开始研究《周易》,给同学算着玩。这些的确帮她很快与其他人熟悉起来。但孩子自己说,这些都是“小伎俩”。我也很困惑,孩子这样说时,我该说些什么?这些兴趣爱好我要支持她吗?
大李老师答:13岁左右的孩子是特别想在群体中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这是我们人类基因里带的。
作为家长,我们现在都已经成熟,可能觉得不用冒尖了;但是在青春期,甚至到二十多岁、三十岁左右,人还需要透由穿衣服、打扮,透由各种技能,获得他人关注。这是我们人类基因里带的东西。因为我们是群居动物,我们在群体里必须被人关注才有更多的资源、机会。
孩子要在群体中吸引别人关注,想找到朋友,要不一个人太孤独了。这种孤独是很尴尬的,别人都三五成群在吃饭,他一个人在那儿默默地吃;别人三五成群哈哈哈笑,他一个人在旁边看……对人来说,这是基因里带的一种痛苦和焦虑,这个痛苦和焦虑会促使孩子想尽一切办法去突破它们。
为此他想到的所有办法,都是我们应该支持的,不管这个办法有多“可笑”。而且你看他会调整,当一个被否了以后,他就调整成既能符合学校要求又能达到自己目的的方式,这个就是“适应能力”。
另外,在解决问题上,没有小伎俩大伎俩之分。凡是能够成功吸引到他人的,就是有用的。在孩子不自信时,他会说自己的这些办法都是“小伎俩”。这时要给他一个正向的观点: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小伎俩,只要是他人需要的,同时对自己也有好处的,都是大伎俩,是一种智慧。其实在底层支持他这么做的,是一个很大的智慧,就是“我以我的方法来突破我的困难”,这是大智慧。一定要把这种审美带给孩子。
关于兴趣爱好:孩子在13岁左右开始发展个人爱好,尤其是童年没有被逼迫着去发展家长让他发展的爱好的,到13岁左右会自发地发展他自己的爱好,而且会为自己的爱好吃尽苦头依然坚强。然后,他会从他的所有爱好里选一两样,把它发展成终身爱好,并且有可能成为将来他的职业方向。
家长要把好的一个点就是,一定要孩子把主流的重要的事情做完,再去做业余爱好的事。
当初我是在这方面犯过错的。我儿子十几岁时,我觉得业余爱好对他比较重要。尤其那时我刚开始研究这个教育,有点左,有点极端。结果我儿子现在告诉我说“我觉得你那个时候要是好好地帮助我回到主流的课堂上,我现在可能不是这样。我现在歪门邪道厉害,但是干主要的事情我就没兴趣。”
也可以全家人一起聊一聊,“在发展你这些业余爱好的时候,怎么能让你主流事情(学业)不要受到影响”。
当然,还有一个就是休息的时间。休息时间不够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和脏器的发育。
在童年少年时的消耗太多,到四五十岁以后,相比之下健康更容易出问题。在我们这个年纪,六十多岁,能看到结果了。我十三岁之前是傻着的,学习啥也不行,气血全都用到长身体了。我的身体到现在都还比较健康。还有就是我对学习的热爱一直到现在都极其浓厚,到现在都是每天再忙都要拿出几个小时来学习。
所以这方面大家要注意,要去观察孩子,去帮助他,然后留够休息的时间。
站到孩子的立场上去看看
家长:孩子打游戏咋办。
大李:我想问一下,孩子打游戏打到什么程度,用电脑还是用手机打。
家长:用手机打,目前处在可以自拔的地步。
大李:现在谁的孩子打游戏请举一下手。我也举手了啊,我的孩子也打。
家长们(大部分都举手):都打……
大李:有没有完全不打游戏不看视频的?
家长们(议论):没有吧。
大李:就我自己来看,我正在断刷小视频。UFO是我特别感兴趣的,我年轻的时候看过一对夫妻被外星人劫持的书,一直到现在我都对这个特别感兴趣。一开始我是看这类的,看着看着,小柴知道,他是我的生活秘书,经常一上车我就开始刷手机。有的时候我必须把手机交给他。如果没交给他,我可能在打坐的时候都忍不住刷起手机来。
我儿子经常看我打坐,本来打了一个小时坐,一个小时到了,他进来看我,发现我刷手机刷得“两眼圈套圈”。
我越累越想刷刷小视频,因为在小视频里看点感兴趣的信息,心里好像就舒服一点。这种舒服的感觉,会让你觉得日子好过一点,不那么愁。当然了,我每天晚上躺下都想说明天我要戒掉,我一定不刷了。结果今天早上来的路上又开始刷。
你看,我一个六十五岁的老奶奶,而且还教别人如何生活,我自己都是这个样子。
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是人,人就是这样的一个生命体。你想让人是神一样的生命,这个很难,是吧,我们都没见过。
我们的孩子才十几岁,他每天那么早就去上学,各科老师都来上课。老师都是休息完来上两节课,然后就去干别的。孩子要听每个休息完的老师拿出最好的精力来上的课,而且必须得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必须学会,必须考到老师和家长满意的分数。
孩子学了一天,你想,他疲惫成什么样。他们的气血还要拿来长身体,回家还要面对这么多的作业要做。这对人类来说是太残酷的一件事。而他们还是孩子,需要玩耍,需要在地上打几个滚。
我在云南沙溪的村子里看到老乡用驴从山里驮那种很长的木棒回来,他们要把这种木棒插到地里让豆子长起来。有时候驴驮着木棒死活都不走,打也不走,用草在前头引着也不走,拉也不走。
那个老乡没办法,就把驮着的东西取下来,驴就在路边打了个滚,站起来以后又把东西驮上,就乖乖走了。
我就问他这是什么原理,他说,因为驴累了。
你想我们疲惫不堪的时候还有一大堆活,是什么感受?我都走到这儿了,我已经累得不行了,离家还那么远,已经没信心了。没信心的时候的感受是什么?就是“还不如死了”,是吧。
这个时候我干嘛还要帮你驮东西呢?我们孩子每天承受的这些作业,就算你跟他说了N遍“这是你将来生活需要的”,但那不是他现在能切身体会到的。实际上他每天经受的这些苦难(在他的感受和认知看来)跟他没关系,他却每天要去完成,要承受这苦难。你们想想,这多么了不起。
我们每天上班,我们知道月底能拿到那些钱,这已经经过多少年证明了,我们拿到这些钱有诸多的好处。但是你的孩子能拿到什么呢?拿到那个很高的分数,然后刚拿到就开始担心下一次。
所以说,你们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体谅孩子。
我们把一个人带到这个世界上来,我们一定要知道他是人,是人就会感觉到疲惫,对过多的任务感觉到忧愁。我们要关注他快乐不快乐,而不要只关注分数。
玩游戏,就是给孩子留出一些时间玩。孩子一定会自己把控不好的,就像我一个老奶奶我都把控不好。我儿子的方法就是,给我端半个西瓜,放了个勺子说,“吃点西瓜,这样刷起来更有劲。” 我立刻把手机放下,吃西瓜去了,然后吃完西瓜就不刷了。
吃完零食,一家人在一起聊个天,比如,“爸爸的公司遇到了一个难题,这个难题你们觉得可以怎么办……”你们知道吗?我从宁夏来到北京,能把芭学园带到今天,我根本没有看过一本管理的书。
我童年的时候,我爸爸从军队转业以后一直是领导,他老搞不定,晚上回来在炕上就开始给我妈妈诉说,他的哪个员工给他挑战、谁谁谁联合起来怎么弄他。我妈妈就在旁边教他,我们兄弟姐妹就在旁边竖着耳朵听。
后来卡拉老师给我做“人生传记”,说我跟我哥哥学到了“计划性”,跟我妈妈学到了“领导力”。现在我是反射性地处理公司的事情。就你们说的开车的时候车人一体,我是公司和人一体,反射性地解决问题。
所以说,你们如果能够跟孩子分享你们的生活,分享你们的职业,你正在做什么,你工作中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出现困境,你现在需要大家帮助……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有可能让他学到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
那游戏呢,可以让孩子玩,但不要玩那些可怕的游戏,比方说赌博的游戏,往里头一直输钱的游戏。你要了解他在玩什么,所以要紧密地跟孩子在一起,跟他一起打游戏,过一段时间就跟他一起打打游戏。
(待续)
招生电话:010-58408205,17310225341也可识别下方二维码联系:
www.liyuee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