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论文回顾之专题五:青年婚恋家庭
青年婚恋家庭
01
关系视域中的
农村婚配模式嬗变与家庭权力调适
张公望
婚配方式变迁是认识现代家庭形态的首要前提。既有的婚配模式研究聚焦于家庭结构,忽略家庭关系。从家庭关系视域出发,可以将现代婚姻缔结方式划分为嫁娶婚、“并家婚”与“两头婚”。不同婚配方式反映不同的婚姻关系,表现为嫁娶婚家庭关系伦理化、“两头婚”家庭关系生活化、“并家婚”家庭关系规则化。在家庭关系的形塑中,家庭权力结构发生变化,形塑出异质性的家庭权力结构:嫁娶婚家庭权力结构联合化、“两头婚”家庭权力结构分散化、“并家婚”家庭权力结构集权化。不同婚配方式中家庭关系的差异性及其形塑的权力结构,丰富了中国农村家庭现代化变迁,折射出现代家庭在应对社会挑战上所体现的发展韧性与能动性。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社会科学文摘》2022年第12期转载
02
双核家庭:中西部农村青年家庭的转型实践
王旭清
区别于新联合家庭与新三代家庭,中西部农村独子家庭出现了单系整合的双核家庭。与主干家庭不同,双核家庭形成了以两对夫妻为轴的双核心结构,同时存在两个权力中心。在双核驱动下,代际权力分散、责任共担,家庭分工灵活多样,代际合作更加密切,代际关系渐趋平等。事实上,双核家庭是中西部独子一代青年以家庭为单位进行阶层跃升的产物。其实践机制在于 :家计模式升级提供了物质基础,生活政治强化了代际协商,老人农业和女儿参与养老分摊了养老压力,婚姻与阶层竞争触发了社会性强化。双核家庭的出现,预示着中西部农村青年家庭的转型趋势,展现了家庭现代化适应的双核模式与县域城镇化路径。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03
被锁定的婚姻
——郊区女性婚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
田孟
与中西部农村地区女性的婚姻现象相比,郊区女性的婚姻现象具有独特的表现形式、社会基础和结构性约束。郊区“剩女”现象高发于郊区女性群体、郊区女性在婚姻市场上表现出相对较低的市场要价能力是郊区女性婚姻独特性的两种表现形式。郊区女性的婚姻行为嵌入在郊区独特的家庭关系和社会结构之中,受郊区家庭的情感化和郊区社会由中度社会关系主导影响,郊区女性的婚姻选择具有较高的自主性,缺乏来自郊区家庭和郊区社会的动力和压力。郊区家庭和郊区社会的特殊性构成了郊区女性婚姻独特性的社会基础。与此同时,郊区女性的婚姻也深度嵌入在全国性婚姻市场的结构之中,受郊区中等婚姻市场位阶的结构性约束,郊区女性的婚姻处于一种被锁定的状态,只能在有限范围内进行选择。郊区女性在全国性婚姻市场中的位置是造成婚姻独特性的结构性原因。郊区女性婚姻现象的社会学研究不仅拓展了婚姻研究的范围,而且丰富了婚姻与家庭社会学的理论体系。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04
法社会学视域下
当代青年“并家婚”现象对双系抚育的冲击
杨帆
基于江苏省 Y 市城乡地区田野调查发现,“并家婚”革新了传统双系抚育模式。依据米尔斯“社会学的想象力”理论,生育制度作为一种社会制度并非天生形成,需要将其融入历史变迁与制度矛盾之中,以此解构当代青年“并家婚”抚育模式的生成机制与可能风险。“并家婚”抚育模式的出现归因于国家生育政策的变迁、性别平等理念的强化、青年婚恋观念的嬗变等因素。探寻生育制度的本质可以预见 :“并家婚”现象反映出归属与爱的需求,将与性需求、安全需求相分离,成为生育制度得以存续的根本需求。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2期
05
农村纯女户家庭养老分工的协商逻辑和风险
——基于广西百色 W 村的调查
李文军 韦伊宁
在社会变迁与家庭转型的压力下,多样化的家庭养老分工模式应运而生。基于广西百色 W 村的实地调研,以农村纯女户家庭养老分工为切入点,系统描述不同女儿之间因身份认同、情感关系、利益需求等差异所作出的不同行为选择,以此展现了家庭内部多样复杂的同胞养老分工实践。在养老分工的协商逻辑方面,不仅存在女儿身份差别的逻辑,还存在排行分工和父母情感偏好的逻辑。外部环境变化与家庭成员博弈的交织,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农村纯女户养老分工的复杂性和风险性,亟须政策体制的有效保障。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4期
06
为人母难:现代化进程中
农村年轻女性的母职实践、困境与调适
班涛 张茸
作为近年来的热点议题,母职研究将视线转向较少被关注的普通农村劳动家庭。基于对下一代照料与教养的重视,选择回归家庭当个好妈妈的农村年轻女性增多。研究发现,农村年轻女性形成“拟中产化”的母职实践,体现在养育物质投入增加、情感陪伴增多与教养方式转变上。农村年轻女性母职认同的形塑逻辑在于:现代中产的科学育儿理念借助信息网络媒介的渗入,加上孩子中心主义的养育伦理、就业市场中的文凭竞争与熟人社会中的面子比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然而,由于农村劳动家庭面临家庭资本与结构的多重劣势,年轻女性在母职认同与实践上存在张力,导致陷入个体依附性增强、自我实现受阻和家庭关系紧张等母职风险。对此,农村年轻女性通过参与非正式就业机会、建构朋友圈和推动男性参与等策略来应对,从而实现对个体自我与家庭整体利益得以兼顾的母职调适与再造。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4期
07
社交媒体赋权:
微信育儿群对母职自主性的建构
李梦竹
在女性主义视角下,母职被视为社会建构的产物。基于 X 医院产科孕产妇微信群组的田野观察发现,国家话语体系、医疗体制、市场体系与传统话语体系介入母职,建构了如何成为母亲、如何成为好母亲的话语霸权,使得女性自主行动空间被挤压,主体性被压抑。但社交媒体创造的平等交流空间,发挥了社会网络的工具性和情感性支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母职的赋权,扩充了母职对抗霸权话语的能力与理性选择能力。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3期
08
在家早教:城市新中产家庭婴幼儿养育策略
——基于微信育儿群的参与观察
张小红
家庭早教和机构早教是儿童早期教育的主要方式,前者优在习得环境,后者长于专业配置。为兼顾两者优势,部分新中产家庭尝试追求一种新的实践策略——在家早教,以实现家庭教育的专业化。基于微信育儿群的参与观察发现,在家早教既是城市新中产家庭应对文化追求与经济地位不同步的养育策略,也是平衡教育的功利性和人文价值的养育理念。情感和知识密集的母职投入与可以提供养育信息、资源和人脉的网络是实现在家早教的重要条件。
《当代青年研究》2022年第3期
投稿方式:登录《当代青年研究》官方投稿平台(qing.cbpt.cnki.net)进行投稿。请勿一稿多投。投稿后,可在平台查看稿件状态,若三个月后没有收到反馈,可另行投稿。
赵琪|审核
曲容良|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