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质生产力解读&投资机会
一、宏观海外分析师
1、“新”与“质”,两方面解读内涵
新质生产力的“新”或指科技创新引领,除了生产要素、技术业态模式层面,还包括管理和制度层面的创新,具体包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技术、适应现代高端先进设备、具有知识快速迭代能力的新型人才,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设备、自动化制造设备等新劳动工具,以及适应科技创新范式变革、模式重构的新需求的新型基础设施。
“质”体现的是生产力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产条件下因科技突破创新与产业转型升级衍生的新质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或是以科技创新为轴心,将生产要素系统革新的牵引力通过技术系统传导至产业系统,最终实现对传统生产力的全面重塑。
2、新质生产力的意义:加速产业演进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经济转型过程,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以新质生产力赋能传统产业改造、转型、升级,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发展,可提升传统行业的生产方式和效率,推动技术和产业变革朝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加速演进。
具体来看,新质生产力对传统产业的赋能有助于推动资源高效利用,促进绿色发展。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形成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还可借助数字技术,改善区域和城乡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减小城乡数字鸿沟,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均衡、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同时,新质生产力也可促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通过信息技术和数字化平台的应用,政府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快速和务实的服务,消除地域和资源的限制。也可通过推动发展未来产业和服务业,也可提供更多高附加值的就业机会。
全球视角,新质生产力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新质生产力赋能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升中国产品竞争力,另一方面亦可通过在线电子商务平台,在贸易伙伴上实现多元化,降低单一市场依赖。新质生产力发展或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技术封锁,推动我国科技创新、自主可控能力的提升。
3、四大路径实现新质生产力
利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以非对称策略锻长板、补短板,支撑科技创新跨越式发展。增强基础研究能力。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布局。增强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能力。建立健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加大科技创新人才支持力度,深化科研经费管理改革,健全科技人才激励机制。
积极促进新质生产力相关要素迅速成长。壮大数据要素牵引力。提升基础设施能级,注重数量的提升,保护和明晰产权;壮大生态要素牵引力,攻关绿色关键核心技术,强力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壮大空间要素牵引力,调整资源配置组合,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各有优势的区域协同发展格局。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以国家发展急需的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难题为导向,弄清楚“卡脖子”技术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原理,神全力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加强技术研发的应用转化能力。以企业为科技成果转化核心载体,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提高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协同度,切实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数字信息技术研发与应用。持续加快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关键技术的更新迭代,做大做优做强数字经济,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
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建立健全产业集群组织管理和专业化推进机制,着力“构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等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加快未来产业多点培育,遴选锚定未来产业重点培育对象,组织实施未来产业孵化和。
风险提示:经济复苏不及预期,政策落地效果不及预期。
二、策略首席分析师
1、新质生产力聚焦方向为何?涉及哪些行业?
官方定义的核心:“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简单理解,就是通过“新”科技,甚至是革命,提升“质”,包括:产品、销售模式甚至生活方式,即质是要从生产传导至生活之中。未来的结果,必然是社会进步、大国前行,背后的过程则是“生产力”的极大提升。不难看出新质生产力聚焦的方向,便是改变生产过程,促进生产力提升,而改变生产过程的本质,就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三大要素的重新定义与改造:
1)劳动者:在人口老龄化这一大背景之下,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意味着未来方向有两条路:一是产业适当转移至人口密集型国家,即我们的①出海逻辑;二是单位劳动者效率的提升,即附加价值率,美国附加价值率接近60%,中国仅有约35%,显然,投入相同的劳动力、资本,但创造的价值量较低,随着人口红利减退,低附加价值的弊端将越发凸显,所以第二个方向②提升高附加价值产业比重。
2)劳动资料,是生产过程的关键,第一次科技革命是以蒸汽机为标志,机械力取代人力;第二次科技革命是实现电能与机械能的转换;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等的应用为主要标志,利用芯片、软件实现了社会生产的系统化、网络化及自动化。未来劳动资料,重要生产工具的代表是③智能化和数字化,显然这也是我们新质生产力聚焦方向。
3)劳动对象,从实实在在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半成品原料,逐步转向:以数据加工、信息迭代为代表的“无形对象”。因此,④数据要素、处理信息、实现智能化等均成为新的劳动对象。
基于我们从原理提炼出来的新质生产力聚焦方向,包括:出海、提升高附加价值产业比重、智能化和数值化等方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议的发言,我们当关注三大领域:1)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
2)未来产业: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对应的产业发展方向包括: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创新标志性产品: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新型显示、脑机接口、6G网络设备、超大规模新型智算中心、第三代互联网、先进高效航空装备、深部资源勘探开发装备。
3)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包括:煤炭、航运港口、油气采掘、消费制造等行业嵌入出海、智能化、数值化等元素。
根据我们对各行业附加价值率的测算,可对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进一步筛选为:1)高附加价值产业,即近五年附加价值率处于30%以上且附加价值率处于平稳提升趋势的行业,包括:医疗服务、医疗器械、半导体、数字媒体等;2)趋势提升的附加价值产业,即近五年附加价值率在30%以下,但处于明显提升趋势的行业,包括:金属新材料、电力设备(电池、电机、电网设备、光伏设备)、机械设备(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自动化设备)、国防军工(航空装备、航天装备、军工电子)、医药生物(化学制药、生物制品)、汽车、计算机、电子(光学光电子、消费电子)、出版、通信设备等。
2、为何判断新质生产力或成为节后重要主题性机会,甚至或贯穿全年?
就节后短期而言,借鉴2015~2016年股灾1.0~3.0的复盘结论,静待一季度“宽货币”确认,风险偏好和流动性驱动的“躁动”行情,当选择“中小盘+成长”进攻,持续性大概1个多月:一是聚焦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包括:电子、汽车、机械自动化、医药(创新药)等,重点关注有主题催化的TMT方向,尤其是短期超跌的消费电子;二是适配券商增强组合反弹弹性;三是配置出海逻辑较强的alpha组合,以平滑组合波动。
中长期而言,新质生产力所对标的国内经济结构转型方向,往往对应利润占比持续抬升,参考(1)70s~80s年代日本经济结构转型期,(2)2011~2020年国内十年大消费行情,经济结构转型期间,资产荒背景下,能够长期一枝独秀的跑赢市场的往往是经济结构转向方向,即新质生产力方向。
风险提示: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三、电子首席分析师
新质生产力要求科技创新引领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信息化、数字化及智能化),电子建议关注竞争格局较好的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及AI产业链。
半导体设备是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半导体产业的蓬勃发展推动了半导体设备的快速增长,根据SEMI数据,由于半导体行业周期下行影响,2023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预计达到1000亿美元,2024年恢复增长,预计2025年将达到1240亿美元的新高。
随着半导体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看好关键核心设备的突破及国产化率较低的细分领域,建议重点关注光刻机、刻蚀设备、薄膜沉积及量测设备等。半导体设备竞争格局较好,大者恒大、强者恒强,看好订单弹性较大的中微公司、拓荆科技、华海清科;另一方面随着半导体周期走出底部,一些成熟制程大厂的资本开支有望重新启动,自主可控叠加复苏预期,看好其中国产化率较低的精测电子、中科飞测、芯源微;同时2024年先进制程设备研发与验证导入持续推进,看好国产设备平台公司北方华创。随着国产设备厂商崛起,半导体设备零部件公司积极受益,建议关注国产化率进展较快的金属精密零组件,Gas Box,气液/真空系统中用到的阀门、流量控制类零部件,建议关注:正帆科技、江丰电子、富创精密、新莱应材料。
OpenAI推出了创新视频生成模型Sora,能够将简短的文本描述转化为最长达一分钟的精细、高清视频片段。Sora这一技术突破,不是用在静态图片上,而是应用于视频。OpenAI引入了DALL-E3“扩散模型”的技术,与Transformer的神经网络相结合,能够将一堆随机分布的像素点转化为清晰的图片。谷歌宣布推出全新的 Gemini 1.5 AI 模型,可以一次性处理大量信息,包括 1 小时的视频、11 小时的音频、超过 3 万行代码的代码库或超过 70 万字的文字。
预测OpenAI视频生成模型Sora及Gemini 1.5 AI 模型对Ai芯片的需求大幅提升,OPEN AI CEO Sam Altman计划募集七万亿美元资金,计划颠覆AI芯片和芯片制造。英伟达黄仁勋近期访台与魏哲家会面,盼解决AI芯片供应紧张问题,此外AMD MI300X芯片在近日正式交货,客户已收到多台内置8个MI300X芯片的运算设备,微软和Meta已采购大量的MI300系列,台积电COWOS需求持续旺盛,台积电设定了提高先进封装能力的目标,预测到2024年底,台积电CoWoS封装的产能将达到每月3.2万片,到2025年底将增加到4.4万片。英伟达、AMD等客户越来越多地要求超级急件。
AI大模型不断升级,AI芯片、HBM芯片、Ai服务器、光模块/光芯片及交换机等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看好重点受益产业链:沪电股份、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通富微电、生益科技、兴森科技、胜宏科技、寒武纪、海光信息、源杰科技及华为昇腾产业链。
风险提示:半导体产业复苏不达预期、晶圆厂稼动率提升低于预期、AI云端需求低于预期、AI应用落地慢于预期。
四、计算机首席分析师
1、新质生产力在计算机行业,分别对应上游“安全”与下游“发展”两大关键词,前者是以关键领域技术突破,实现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后者是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元宇宙、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发展,结合各行业场景需求,进行落地转化,赋能各行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2、需要关注的重要指标,上游“安全”视角而言,关注国产化率、迫切度、相对能力水平等,下游“发展”视角而言,关注市场空间、降本增效、商业模式等。
3、计算机行业新质生产力个股组合,上游“安全”角度,传统信创关注中国软件、达梦数据、纳思达等,工业软件关注中控技术、中望软件等,下游“发展”角度,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关注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萤石网络、科大讯飞、中科江南等。
风险提示:政策及技术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五、通信首席分析师
信息通信产业(ICT)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重点领域之一,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ICT商业基础设施机会已经出现。从3G到5G,以2000年互联网应用爆发日本运营商Docomo市值站上4000亿美元为标志;到2007年乔布斯推出第一款iPhone,苹果、谷歌、三星等智能终端巨头主导产业链;再到2010年美国、2013年中国进入4G宽带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的FANG以及中国的BAT、字节跳动等互联网内容和视频厂商异军突起,ICT产业链战略制高点经历了从网络到终端再到内容的完整转移周期。
从4G到5G时代,存储性能提升了1万倍,计算量每3-4个月翻倍,而网络性能只提升了10倍,网络时延从占比小于5%上升到65%,网络重新成为瓶颈。无论是元宇宙下的VR/AR通用计算平台,还是自动驾驶下的网云协同,都对以算力和传输为基础的新型ICT商业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算力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格局、产业生态已发生重大变化。回顾2023,我们看到在大模型、AIGC产业的推动下,ICT产业加速跨界和重构,带动通信和计算架构走向融合,全球算力产业初步形成三大阵营。一是华为引领打造大模型时代国产化AI算力底座,硬件开放+软件开源,与数据中心从X86走向ARM产业趋势共振,未来“鲲鹏+昇腾”有望占据中国通用和智能算力市场半壁江山。二是中心侧计算GPU是核心,全球龙头英伟达通过构建CPU+GPU协同、CUDA软件生态、AI集群高速通信网络架构三大优势继续引领全球数据中心算力市场。三是边缘侧计算通信是刚需,高通公司基于强大的无线通信产品和生态,通过通信+算力的融合,赋能更多的汽车、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网络和边缘计算场景,加速从通信公司转型为“智能边缘计算”公司。
展望2024,我们认为从通信+算力融合视角,布局新质生产力建议重点关注三大方向:一、关注国产化技术和生态突破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包括华为计算产业链、华为智能汽车生态链,以及新型通信技术商用崛起的新生态赢家包括5.5G/6G、卫星互联网、星闪等领域;二、关注长期趋势确定同时短期具备安全估值边界的细分板块,包括行业渗透率较低并处在加速趋势下的AI+散热、边缘计算(模组+边缘算力)、车载激光应用等;三、数据要素价值即将充分释放,关注运营商战略配置价值。
建议重点关注:中国移动、高新发展、英维克、东土科技、移远通信、长安汽车、软通动力、光峰科技、灿勤科技、铖昌科技等。
风险提示:5G/5.5G商用进展不及预期,公有云发展放缓,智能驾驶产业发展不及预期
六、传媒与互联网首席分析师
传媒行业的内容生产,可以分为创意和工业化两部分。创意指的是内容生产者的打造创新内容设计的能力,而工业化则是指内容生产者把内容设计转化为可商业化内容的能力。
从劳动者角度看:目前内容生产者即使在打造创新内容设计方面具有强大的能力,但内容工业化依然是一个劳动密集型(成本较高)的工作。随着AI工具化的进步,内容工业化的人力需求有望大幅降低。未来,创新内容设计能力较强的内容生产者或不再将依靠大平台的工业化能力,即可实现内容商业化。预计独立内容生产者的人数将有所提示。推荐关注服务于中小KOL的【天下秀】。
从劳动资料角度看:预计未来随着AI能力工具化的进步,单流量分发型平台对内容生产者的吸引力将下降。分发平台+AI内容制作工具的结合体,或能与能容生产者实现更紧密的绑定。
3、AI应用竞争格局恶化
七、电新首席分析师
对于“新质生产力”所涉及的行业与产业领域,电新无疑是主角之一,根据官方解读,我们梳理与电新相关的表述主要有如下几条:
1)新质生产力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官方解读中专门提到了新质生产力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并明确了:a)新质生产力就是绿色生产力,必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助力碳达峰碳中和;b)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做强绿色制造业,壮大绿色能源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和供应链;c)持续优化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工具箱,发挥绿色金融的牵引作用,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集群。
落实到电新板块,我们认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将主要涉及到:1)光风储制造业,尤其是带有显著创新性的先进产能;2)为配合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比持续提升,以支撑我国双碳目标实现的电网灵活性与信息化升级;3)绿氢产业链。
在当前风光发电已经完全实现平价上网的背景下,通过各类储能技术、电网升级以助力风光发电量占比的持续提升,从而在实现绿色发展的同时,尽力降低全社会用能成本,是当前我国新能源与电力设备产业的核心任务,同时也是新质生产力在能源及能源装备领域的核心落脚点。
对于光伏产业,我国从十多年前的“市场、原料、设备”三头在外,到如今的产能、应用、技术、设备全方位世界领先,已经形成了在其他行业极少见的全产业链碾压性的竞争优势,有两大标志性事件可以证明中国在光伏产业的优势早已不局限于巨大的低成本产能,而是全面引领性的优势:1)近年来几乎所有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光伏技术路线的转化效率纪录均由中国企业创造;2)近两年欧美国家在能源自主可控的诉求背景下,试图建立本土光伏制造业的过程中,发现仍然需要从中国采购绝大部分的生产设备。几乎所有的光伏技术进步,都围绕降低综合度电成本的目标推进,因此光伏行业内最能够代表“新质生产力”的无疑是驱动产业技术进步的各产业链环节制造业龙头、以及相关的先进生产设备供应商: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协鑫科技、奥特维、捷佳伟创、迈为股份 等。
对于风电产业,尽管其技术变化频率没有光伏那么高,但随着材料及零部件技术相关技术的进步,仍然持续驱动着风电行业通过风机大型化、应用场景多样化的方式,实现度电成本的降低、可开发资源范围的扩大,进而支撑能源绿色转型的终极目标。风电领域的新技术方向主要是:1)用于漂浮式海上风电系泊系统的锚链:亚星锚链;2)风机大型化趋势下,有望部分取代电变桨的液压变桨技术:盘古智能;有望在齿轮箱环节逐步替代滚动轴承的滑动轴承技术:崇德科技。
为了支撑风光电源的渗透率持续提升,同时适应储能设备加入电网、电力市场化交易深化背景下的电力调度复杂度的大幅提升,未来电网的资本开支结构将发生比较大的变化,重心将主要落在两个领域:1)为实现电源端和用户端更大接入能力的特高压及配网设备投资;2)为提高自动化水平的数字化改造投资。我们认为,其中更符合新质生产力标准的是其中的后者,重点标的:国电南瑞、东方电子、三星医疗。
除风光发电之外,绿氢产业无疑是我国实现双碳目标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一环,尤其是在过去一年中光伏、锂电成本快速下降之后,绿氢的成本已经比此前预期更快的进入了经济性区间,并有望驱动化工(绿醇、绿氨)、交通(长距离重载运输)、能源(风光消纳、长时储能)、冶金四大下游应用领域的全面脱碳。相关标的:1)制氢:华光环能、华电重工、科威尔、昇辉科技 等;2)储运加氢:石化机械、蜀道装备、冰轮环境 等;3)用氢:国鸿氢能、富瑞特装 等。
风险提示:国际贸易摩擦风险,非理性产能扩张风险,颠覆性技术风险。
八、军工首席分析师
国防装备建设积极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型作战力量,为更好契合未来智能化体系作战,新域新质领域是军工投资的重点机会。新型作战力量包括低轨卫星星座、无人作战平台、新型军机、电磁和激光武器、高超精确打击武器、远火、水下体系、综合电子信息系统等;新质生产力包括军用微电子新技术、3D打印增材制造、核聚变、低空飞行器等。重点关注标的:海格通信、航天电子、中无人机、航天彩虹、中航沈飞、湘电股份、长光华芯、菲利华、北方导航、国科军工、西部材料、中国海防、七一二、天奥电子;国博电子、臻镭科技、铂力特、国光电气、联创光电、四川九洲、莱斯信息等。
风险提示:新型武器装备批产进度不及预期、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九、机械首席分析师
新质生产力要求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建议关注工业母机、机器人等方向。
工业母机作为整个工业体系的基石,其技术发展水平直接关系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力。我国高端机床及数控系统、滚动功能部件、高端刀具的国产化率均不足10%,作为制造业源头,自主可控的必要性极强。近年来在外围环境的影响下,高端机床、高端数控系统的国产化呈现加速趋势。结合下游顺周期复苏,展望24年,机床行业景气度相比23年有望进一步上行。建议关注华中数控、科德数控、海天精工、贝斯特、华锐精密。
机器人在人口老龄化和制造业升级的背景下,具备极强的产业价值,也是下一轮全球竞争的科技高地。随着以特斯拉为首的明星科技公司加码、政策鼓励以及AI技术的进步,通用智能人形机器人产业浪潮如火如荼。我们判断,24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量产元年,在一些简单重复的工厂劳动中有望率先实现试验性替代工人。建议关注产业链核心壁垒环节的减速器(绿的谐波等)、丝杠(恒立液压、贝斯特等)。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兴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
十、汽车首席分析师
汽车产业是国内具备强全球竞争力产业链的重要领域之一,正在被新质生产力重塑。汽车产业的新质生产力包括三个领域:新能源、智能汽车和产业链高度重合的机器人产业链。
1、新能源:新一代的电池和材料技术,是维持和强化中国电动车全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从产业发展趋势看,电池未来的迭代驱动力是成本、安全、快充和能量密度,从产业发展阶段看,关注0-1兑现在即的复合集流体、芳纶隔膜、半固态电池等,具体标的:宁德时代等。
2、智能汽车:智能驾驶是AI应用最大的落地场景之一。从技术角度看,智能驾驶处于端到端的大模型成熟前期阶段,未来产业链竞争的焦点是大模型(智驾底座之争)的认知和感知能力。从产业发展阶段看,智驾处于L3落地的城市NOA阶段,整个产业链将进入重塑期。重点关注具备芯片、模型和应用全栈能力的华为及供应链,具体标的:华为供应链(江淮、长安、赛力斯等),L3技术的恒帅股份等。
3、机器人:机器人产业链和汽车产业链高度拟合,目前产业链卡点在高精度高负载、低成本和轻量化的执行器,大小脑(运动大模型和认知大模型),执行器关注丝杠、新型电机、力传感器等部件。标的:三花、拓普等,关注低成本工艺新坐标等。
3、全球政策环境波动风险。
十一、医药首席分析师
与传统生产力相比,新质生产力更加重视创新、技术进步和智力资源对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的全面提升,具有技术创新导向,是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发展新质生产力总结起来就是发展“创新、质优”的生产力。生物科技和创新药品器械领域创新含量高、技术进步快,智力资源密集,需求刚性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建议重点关注创新药品(尤其是重要领域如糖尿病和体重管理内分泌、肿瘤ADC、阿兹海默症用药、自身免疫病药品、非酒精性脂肪肝用药等)、创新医疗设备和耗材检验、上游生物技术(如基因测序、科学仪器)、药物研发生产外包等新技术进步密集的相关领域。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联影医疗、华大智造、药明康德、康方生物、奕瑞科技等。
企业转型不急预期风险
十二、基础化工首席分析师
对于基础化工行业来说,新质生产力主要有三个特征,分别是产业转型升级、研发创新、全球化能力,其中产业转型升级以及研发创新与行业所处阶段有关,展开来说,中国化工产业当前特点是大而不强,如果从全球销售额占比数据看,中国化工已经是全球第一,但从精细化率角度看,中国化工产业依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正因如此,中国化工产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是通过研发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另外一个特征跟中国当下产业趋势有关,也就是出海,尤其是制造业出海,对于化工企业亦是如此,出海除了能带来增长机会也会带来挑战,尤其是对企业的全球化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战,比如:全球运营管理能力、全球供应链整合能力,这方面能力突出的企业有成为全球巨头的可能。
落实到方向来说,新材料是基础化工行业未来重点突破的方向,我们认为在内外因素的推动下该行业有望迎来拐点。具体来说,外因主要是指客户提供机会,包括产业链机会、能源危机、政策支持,内因主要是指国内积淀到了量变到质变的拐点,包括技术累积、平台整合、工程化能力提升。
落实到选股指标,我们主要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指标,分别是赛道空间、核心壁垒、兑现节奏、竞争优势,综合这几个指标,我们看好万华化学、润丰股份、赛轮轮胎的投资机会。
3、贸易保护政策
十三、金属材料首席分析师
金属行业的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采用新兴技术手段对原有生产资料或生产技术进行创新型突破,力求达到资源的绿色应用;另一方面,对未来科技智造领域急需的材料进行创新性突破,保障原料端自主可控。
(1)生产资料或生产技术的创新型突破。国内采矿行业逐步兴起并得到应用的自然崩落法、智慧矿山+远程作业使得采矿成本和绿色安全得到进一步保障,并且大幅提高生产效率;电解铝行业的柔性生产方法、惰性阳极的使用将大幅降低吨铝电耗;短流程竖罐炼镁的推广应用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镁金属在汽车电动化过程中的应用;高端铜合金的数字化研发大大提高研发效率,缩小国内铜合金与德国巨头的技术差距;铜管第五代连铸连轧工艺有利于进一步降低人员和制造成本,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建议关注:金诚信、宝武镁业、博威合金、海亮股份等标的。
(2)新材料的自主可控。MLCC镍粉生产工艺领先于日本竞争对手,批量化生产高端粉体,实现消费电子领域材料自主可控;羰基铁粉工艺不断迭代,高端产品已超越德国巨头;合金软磁粉芯和芯片电感市占率持续提升,得到海外AI巨头认可;低温超导材料铌钛和铌三锡供应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集成电路先进制程用大尺寸超高纯铜合金靶材通过世界一流集成电路企业验证并批量供货,钽靶、钴靶、镍铂靶均取得突破。建议关注:铂科新材、悦安新材、有研新材、博迁新材等标的。
风险提示:生产资料及技术突破不及预期、新材料研发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