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发布会要来了
关于周六财政发布会,先说结论:对财政的增量保持期待,但对发布会要分情况看待,增量或大于发改、小于金融三部门。
1、理论上,周六开可能是因为政策会不及预期。但实际情况据说是原定周四开,拖到了周五开,周五开又拖到了周六开。
但还是要做好不及预期的准备。
题外话:为什么财政比较谨慎,总是观望?毕竟要自己负担债务,自己掏钱,和货币是有一些区别的。但肯定比之前要积极一些了。
2、大概率会有增量财政政策
逻辑上,今年财政缺口明显大于去年,有必要也有空间推出增量政策弥补缺口。
现实上,10月8日四川省政府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要求“对国家即将出台的更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下达明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等政策,要强化项目包装储备,做深做实前期工作,努力争取更多份额更大支持”,增量财政的信号已经出现。
3、但财政的条条框框较多,周六的发布会可释放的内容存在限制
财政不像货币,财政政策要经过审批流程较多。
从政策的自主权限上来看,央行最大,财政次之,发改最小(执行部门,增量弹药得看央行和财政)。央行权限较大,几乎所有的货币政策都可以不需要经过太多名义上的审批流程(当然肯定要向中央汇报);但财政不同,但凡涉及到财政预算的调整,都需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审批,财政自己能决定的,只能是在人大批准的预算范围之内。
所以,对于周六发布会的内容,存在上中下三种可能:
1)上:虽然还没有走人大的审批程序,但财政部提前预告已经在谋划的相关政策,等到人大审批以后就可以执行。
2)中:财政部在权限内推出政策,比如利用历年结存、尚未使用的地方债限额,在年内发行更多的地方债,类似2022年;目前一般债结存限额还有6800e,专项债还有7500e。
3)下:财政部介绍存量政策的落实情况,并积极表态。
4、市场一致预期是什么?关键是规模和投向。
① 规模最开始预期是三五年8-10万亿,今年2万+明后年6万+。投向所谓的消费、二胎、新质生产力、三保补贴等等,即需求侧刺激。
② 较低的预期是今年1-2万,后面两三年4-6万。投向银行注资、化债等等。
但我个人感觉,两种方案版本也并非非此即彼的。因此可能出现后者为主,前者为辅的版本,再叠加加快存量政策进度的政策组合拳。
整体相机抉择,不够再加(类似之前央行所说“不够再加”)。
总结:今年2万亿,哪怕不是用于刺激消费,也算符合标准线,低于则低于预期。
5、如果是后者有何影响?
其实也对经济有好处,但更迂回、更间接。短期市场可能不买单。
6、理论上不管是用来化债,还是用来干别的,只要发债超过1万亿,基本都涉及到调预算(调预算≠调赤字),都要过3月人大,或10月底的人大常委会。
那么,新闻发布会可以提前剧透吗?
理论上是不可以的,但感觉现在也没那么多严格的规矩了。
7、如何看待四川省说“国家即将出台的更大规模超长期特别国债”?
今年年内再推出建设项目为主的特别国债,意义和必要性都不大。因此我们倾向于理解,四川省的这句话,指的是明年3月两会公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可能2万亿-3万亿。
周六的发布会,或者10月底的人大常委会,更有可能公布的是非项目建设类的。
但这句话意味着,各省已经在准备项目了。明年节奏肯定会比今年前倾。
8、四季度,普通国债净发行确实有可能超过年初预算(3000亿左右)。
我们之前说过最有可能用的政策,是普通国债的存量空间,毕竟今年国债发行节奏很靠前。
根据测算,确实如此。
但3000只能补充公共财政少量缺口,意义不大。如果能达到将国债的存量空间(8000亿)全部用完的程度,则还有一些意义,但可能主要也是对债市的影响比较大。
9、下次人大的窗口在什么时候?
从过去5年来看,10月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有1次在中旬召开,4次在下旬召开,今年在下旬召开的概率较大。
早上市场流传的版本:
- 周六要开财政的会,本来周四要开的,没准备好
- 预期比周二发改委的会更重要
- 预期会降温,预期管理会重在中长期,很多东西还在研究中
- 预期会宣布往消费转:投资的财政支出乘数大幅降低,特别国债补贴消费是一种实验
- 大规模的预期会在年底公布:预期赤字率3.5-4,专项债不会少,针对化债的特别国债可能会加码
- 据说央行的工具是被表扬了,上面希望股市温和上涨,不要有大的回调
- 这轮是要把名义GDP干起来,核心是修复通缩
- 通缩不好转变,政策周期会比较长
- 以往是以动员地方政府为主,这轮目前是以动员部委为主
- 地方政府还是以化债为前提
最近重磅会议比较多,推荐阅读资料:系统理解中国各类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