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为什么家长向孩子认错这么难?
为什么家长向孩子认错这么难?
文 / 悠然公
父亲:“不管怎么说,我们生你养你一场,乌鸦尚有反哺之义,你,你禽兽不如!”女儿:“我每月通过我哥转寄给家500元钱。”父亲:“不关钱的事。你妈想你,眼睛都快哭瞎了。有一次你办事路过家门,都没说进去看一眼。”法官介入了:“原告、被告双方是否认可对方说的事实?”父亲,女儿均回答:认可。法官:
“常言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可是,你们父女俩之间,冷若冰霜,同城住着,一个疙瘩结了十五年,不见一面,比路人还路人,堪称今古奇观!”
“本法官“佩服”你们这对儿亲父女——太像了,太倔了,倔到一块儿了。现在,你们都冷静一下,把指责对方的话放一放,好好想想,各自说说自身的毛病。”
………………父亲:“法官,我明白了,过去我是有许多不对的地方。女儿,对不起,我向你道歉。我撤诉。”女儿:“爸,有您这句话,闭庭后,我就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去看你们。”法官落下法槌,闭庭。峰回路转,结局令人欣慰。节目虽短,却引发了我的深思。古语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可见慈与孝,友与恭乃互为因果。即便血亲之间的感情也需要互动,一好换一好,好上加好,反之亦然。节目中的父亲——矛盾的主导者,过分专横之因,种下女儿十五年不回娘家之果。他早已悟出自己的错误所在,却不主动放下“父亲架子”,向女儿认错,万不得已才来借助法庭。女儿嘛,起于无奈,碍于脸面,漫漫无声反抗路,恰是无声胜有声。她胜了,听到了父亲的道歉,惨胜!十五年,6000多个日日夜夜呀,多少亲情被蹂躏掉了?那个没露面的哥哥呢,角色为什么那么微弱?——转款员而已。是和父亲观点一致呢,还是摄于父亲威势而无所作为?节目中没提,咱就不揣摩了。那位可怜的母亲啊,能做的,只有哭。从这家人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人性中的一个弱点——不愿意认错。尤其尊者,身份颜面重于泰山,家长不愿向子女认错,领导不愿向下属认错,官员不愿向百姓认错。究其根源,私心私念作怪而已。什么私心杂念呢?——一旦认错,就要承担责任。行文至此,我忽然想起自己的一件陈年往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小儿子在念小学。一个夏日傍晚,妻子做晚饭,打开冰箱一看,里面糖果、糕点之类的全没了。一问,小儿子嗫嗫嚅嚅地承认,是他和他的几个同学吃了。妻子数落完几句,我又帮腔说,“好歹也得给家里人留点啊。”小儿子的小脸涨得通红,一声不吭地杵在冰箱旁,等着挨训。稍许,上初中的大儿子冒出一句:“今天是弟弟的生日。”此话如惊雷炸醒了我,赶紧蹲下跟小儿子说,“啊——是这样啊,没关系,吃就吃了吧。”“招待来祝贺的小朋友,怎么啦?你们大人就是小气。”大儿子顺势添了一把火。我一把搂过小儿子:“误会了,误会了,应该招待,应该。”妻子也过来说:“儿子,没事了,甭紧张,我们冤枉你了。”突然,小儿子放声大哭,珠泪在小脸蛋上咕噜咕噜地滚,看得我又好笑又心疼。他抽抽噎噎地说,“以后,以后我再也不带同学来家了。”小孩儿这是撒娇呢。我笑嘻嘻地哄啊劝啊。大儿子又发声:“哎,差不多得了,爸妈都道歉了,别臭来劲了!”六月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立马阳光普照。妻子多炒俩肉菜,共同举杯祝贺小儿子八岁生日。时光飞逝,转眼过了四十年。回味家中这件小事,说苦涩吧,有点,那时太穷了。但是细细品味品味,似乎更多的感觉是,巧克力的甜,浓咖啡的香。当年,幸亏大儿子一句提醒,幸亏我脑子转变快,不然,会给小儿子留下一次心灵上的伤害——孩子虽小也有人格尊严。写下这篇文章时,我已八十二岁,倚老卖老地表扬自己一下,“八岁生日”事件处理的还算不错,究其原因,大概是:第一,可能因为,我关注孩子的尊严胜过自己的“面子”,或者说,爱孩子胜过爱自己的“面子”;第二,我的尊严和面子,不需要在这种事上体现;
第三,让孩子健康成长,本来就是我作为父亲的义务责任;悠然公2021年5月28日
【作者简介】悠然公:辽宁籍北京人,1965毕业于吉林大学物理系,进入中国科学院。虽然理工科出身,却喜欢舞文弄墨,老而弥坚。曾写过几十万字的家族回忆录《老屋》及文革回忆录《十年》,自号“悠然公”。
【公众号简介】兴之所至、不预设立场的时评与杂谈。相信良知的力量,推崇温和、理性、宽容、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