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速度”赴港上市:京东物流一线员工月入均8300元!超北上广中位!

电商君 电商报Pro 2021-11-05

作者:电商君

来源:电商报(ID:kandianshang)


京东物流赴港上市!
 
2月16日,全国上下都在喜迎财神,从去年就多次传出上市消息的京东物流尘埃落定:京东物流正式向港交所提交招股申请,市场也毫不吝啬的给出了超400亿美元的市值预测!
 

由此也透露出两个信号:
 
其一,2018年2月,京东物流完成中国物流史上最大一笔总额约为25亿美元的单轮融资后,当时的估值135亿美元;短短三年时间,京东物流的市值已翻了3倍多!
 
其二, 招股文件显示,在2018年和2019年全年收入分别达到379亿元和498亿元的基础上,2020年京东物流前三季度收入达到495亿元,同比增长43.2%,无论是绝对收入还是增长速度,在整个行业都位于前列。
 
而从商业模式上看,京东物流的定位是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即通过科技赋能,提供全方位的覆盖各业务领域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和优势物流服务,从仓储配送,从制造端到终端客户,一站式满足客户所有供应链物流需求,帮助客户优化库存管理、减少运营成本、高效分配内部资源,使客户专注其核心业务。在这个商业模式下,京东物流已形成仓配及供应链科技服务、快速快运服务、大件服务、冷链服务、跨境服务五大服务产品,实现了快消、服装、家电、家具、3C、汽车、生鲜等行业的全方位覆盖。
 

也就是说,在通过建立供应链实现高效快速的物流服务方面,京东物流说它是第二,没有人敢说它是第一!而京东物流不仅自己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并不断通过技术能力提升效率,还把能力开放给了更多的合作伙伴,招股书显示2017年,京东物流全面对外开放,外部客户收入占比不断提升,从2018年的29.9%、2019年的38.4%提升至2020年前9个月的43.4%。
 
于是问题来了:从2007年自建物流到2017年全面开放,再到如今的赴港上市,京东物流是怎么做到的?
 
些不被看好的,早已成为差异化优势!
 
翻看一下京东物流的服务创新历程就会发现,过去的十多年,中国电商消费者的体验不断改善和提升。
 
崛起于中关村的京东,从2004年转战电商后,就一直坚持正品行货,在当时的网购还限于图书、服装等低客单价、抗挤压的产品时,京东的品类已延伸到笔记本电脑等3C数码类产品,但与此同时,当时的民营快递业务服务质量不稳定,运送过程中经常导致商品毁坏,当时客户对京东投诉最多的就是物流,于是,刘强东力排众议,提出自建物流。
 
2007年8月,京东在喜提1000万美元A轮融资后,就踏上充满争议的自建物流之路。当时,刘强东在董事会提出了一个需要花10亿美元自建物流的预算,而京东当时连2000万美元都没有融到!
 
就在很多人质疑京东“烧钱”时,刘强东掷地有声的说:“为用户体验烧钱,我觉得值得。因为烧钱一定要烧出核心竞争力,任何一家公司烧出核心竞争力你就可以成功。”
 

京东自建物流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其他快递公司只有中转仓,没有备货仓,而京东物流是自己买地、租地,在全国各地建立仓库,提前将商品放进去,大大缩短了商品和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所以,其他公司在几天才能送达的商品,京东物流1天就可以做到。
 
但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让京东的融资之路更加艰难,为了融资,刘强东曾一夜之间白头。
 
而在2009年1月获得共计2100万美元的联合注资后,满血复活的京东开始重新定义物流服务标准,这就是2010年,京东物流推出“211限时达”。
 
“211限时达”即用户在晚上11点前下订单,就能在第二天下午3点前收到货;用户在中午11点前下订单,就能在当天收到货。
 
这个服务刚推出时,很多人都不相信京东物流可以做到,因为影响配送最终效果的因素很多,比如说,天气、路况、送货人等因素环环相扣,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会偏离理想目标;但是在强大的仓配优势下,京东物流还是实现了211,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如今,“211限时达”也成为行业标杆。
 
2014年,京东启动渠道下沉战略,先锋站计划实施后,京东快递员都可以申请返回家乡开设站点:先锋站的建设,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为了扩大服务覆盖范围。到2017年,京东物流完成了大件和中小件服务网络在中国几乎所有地区、城镇和人口的覆盖。
 
但是,持续追加的投入也造成连年的亏损,成为随时掀翻整个京东集团的那颗“压舱石”,刘强东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2017年4月,京东正式将物流系统独立出来:此前,京东物流都是围绕京东集团服务的,以后,它将拥有自己的经营权和决策权,并且致力于将过去十余年积累的基础设施、管理经验、专业技术向社会全面开放,成为全球最值得信赖的供应链基础设施服务商。
 
2018年,京东物流完成搭建包括211、极速达、快递到车、京准达、京尊达等在内多元化服务体系,将物流带入按需服务时代。
 

但2018年,京东物流全年亏损28亿,消息传出后,质疑声四起。但好消息比想象中来得更快:2019年第二季度,京东物流提前实现单季盈利,有了前期铺好的路基后,京东物流的路也越走越宽。
 
2019年,京东物流推出“千县万镇24小时达”时效升级计划,推动24小时达成为县镇级消费者可享的普惠式物流服务。
 
到了2020年,京东物流助力约90%的京东线上零售订单实现当日或次日达,客户体验持续领先行业;国家邮政局此前发布的有关数据也指出,2018年-2020年,京东物流快递用户满意度连续三年位居前三。
 
从14年前就自建物流,即使亏损依然不改初衷,到如今赴港上市,当年那些不被看好的,早已成为了京东物流的差异化优势和积累的能力!
 
物流行业最舍得为一线员工花钱的企业!
 
京东物流赴港上市后,刘强东也终于可以舒一口气了,因为这意味着他当年对京东物流员工的承诺正在兑现。
 
在京东刚成立时,刘强东曾对员工承诺:干满5年就能买房。当时还有人觉得这只是刘强东“画的一张饼”,但事实证明刘强东所言不虚。
 
长期以来,京东小哥的收入在同行业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他们的工资比当地平均收入更是高出一截。京东物流的招股申请显示,2020年其全国所有一线员工平均月支出近8300元。
 
8300元意味着什么?据新浪财经调查的数据,2020年北京工资中位数是6906元,上海工资中位数 6378元,也就是说,京东物流一线员工的平均支出已经超过了一线城市的收入中位值,可谓是最肯为一线员工花钱的物流企业。
 

招股文件显示,截至2020年底,京东物流共有员工超过25万,其中仓储、快递、客服等一线员工超过24万。而在2020年前三季度,京东物流参与仓储、拣配、打包、运输及配送员工的福利开支达到人民币179亿元,这一数字连续三年都在快速增长,其中2019年同比增加26亿,2020年前三季度同比增加43亿。
 
京东物流还为一线员工提供了全面的社会福利、多元化的工作环境及广泛的职业发展机会。作为业内为数不多为快递小哥缴纳五险一金的企业,京东物流为员工提供了商业保险、通讯、防寒防暑、交通工具等多种福利及补贴,仅在2021年春节期间,京东物流就投入2亿元用于员工福利保障,“我在京东过大年”这一活动6年间已累计投入8亿元。
 

在京东物流发展的这14年中,无数一线员工和京东物流实现了共同成长。
 
这当中,有因为春节回家被小区居民集体挽留的“冠军”快递员。
 
2021年春节,为社区服务了5年的王冠军打算回家探亲,因为返乡时间较长,居民们以为他要离开,自发成立了专门的微信群,纷纷进行挽留。1987年出生的王冠军2016年入职京东物流,他服务热情、工作积极,和他服务的金域华府二期小区所有人的关系融洽,遇到“618”、“双十一”等大型购物节,王冠军经常理货、送货到很晚,但到还是保质保量完成自己的工作,很多人对他的工作给出了很高的评价。在挽留留言中,有人把他称为“温暖我们的普通人”“最棒的快递员,没有之一”。
 

有在北京买房、在京东“上大学”的传站司机。
 
1982年出生的刘建2007年入职京东物流做传站司机。他刚到京东物流时,全北京只有五个快递站点,每个站点只有六七个小哥,一个站点一天只有一二百单;后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刘建于2012年买房买车,两年后又通过“我在京东上大学”项目,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成人大专课程,拿到了大专学历。

也有10年带出100个徒弟,在京东物流干到退休的快递小哥。
 
2020年7月15日,在京东物流成都营门口营业部,头发已经微微花白的快递小哥何光权被鲜花、气球、蛋糕、掌声围绕着,这一天是他60岁的生日,也是他正式退休离开京东物流的日子。在这个平均年龄只有27.62岁的快递行业,何光权一入此行深似海,用10年的时间,带出了近100个徒弟,送出了近30万单包裹,配送总里程足以绕地球6圈!
 

还有人在疫情期间坚持送货被央视点赞。
 
2020年一开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而来,但京东物流武汉宝丰营业部的业务并没有中止。这个物流站点离同济医院仅500多米,距离协和医院也仅1.5公里,片区内还有武汉市肺科医院、协和肿瘤医院等六七家医院。负责这个站点的快递员尚黎明说,他每天多数时间都是和同事们奔波在医院站点之间,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尚黎明非常朴实的说:“我们现在送货也谈不上很伟大,但是有很多人可能需要这些医疗物资,我做的是对得起我良心的事,这是我最大的满足!”
 

王冠军、刘建、何光权、尚黎明只是京东物流超24万一线员工的缩影。14年来,无数京东小哥和京东物流一起共同成长:有人在这里买房买车、安家立业,带着全家过上了有奔头的生活;有人通过努力工作,获得了周边居民甚至是省市、国家级别的荣誉,实现了自我价值的提升。
 
可以说,作为物流企业的代表,京东物流对一线从业者利益的保障激发了很多员工的工作激情,对于改善中国物流市场的从业环境也有着标杆意义。
 
京东物流上市带来
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下的三重意义
 
对京东物流而言,上市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因为上市意味着京东物流坚持多年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客户的认可,意味着它在当前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下拥有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意味着京东物流承担起了更多的全社会供应链效率提升的重任。
 
首先,从赋能合作伙伴来看,京东物流一体化供应链服务和技术能力将会合作伙伴带来降本增效的契机,从而提升用户体验,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14年来,京东物流从一家“企业物流”成长为“供应链企业”。服务的客户除了京东之外,还有包括安利、雀巢、小米、斯凯奇、蒙牛在内的19万企业客户,覆盖了快消、服装、3C、家电、家具、汽车、生鲜等行业。
 
但是,虽然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相比单一的物流服务,一体化供应链在高效、精准等方面的优势正在凸显出来,并且覆盖了更多领域的多元化需求;而随着服务客户能力和场景的不断丰富,京东物流也会针对不同行业提供量身定制的一体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并借助自己的技术能力,通过数字协同和网络智能,提高供应链效率,满足客户端到端需求,并根据消费端数据反向推动生产端,帮助更多客户实现数智化转型,实现效率和效益的双重提升。
 

以京东物流服务的一家知名国内汽车企业为例,自2019年9月起,该企业使用京东物流的智能仓储服务四个月后,企业的整体存货量减少了15%,配送频率从每周两次提升至每周六次,订单满足率提升了10%。
 
其次,从行业效率提升来看,京东物流的供应链价值正通过数智化社会供应链,深度服务实体经济,降低社会化物流成本,从而提升全产业的效率。
 
电商互联网时代,当整个行业都在强调平台、追求交易效率,但是,交易效率并不能解决产业效率的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4.9%;与此同时,2019年中国物流支出占GDP的百分比为14.7%,远高于同期美国的7.6%及日本的8.5%的水平,整体效率较低。有专家指出:中国目前物流支出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意味着产业将多出1万亿元的价值,这将极大地改善整个产业链的效益。
 
所以,京东物流一直以产业互联网思维去改变零售的供应链:过去14年来,京东物流不仅降低了从消费端到产业端各环节的成本、效率与体验优化,不进一步融合了社会物流资源,打造了社会化连接能力,形成了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基础设施生态。
 
还有,从企业长期价值观来看,信守正道商业价值观,坚持长期主义,即使做最苦最累的事,你也会是别人眼中最靓的仔!
 
经过十多年的持续投入,京东物流自建运营超过800个仓库,有25万多名员工。并通过开放自身能力,服务全球海量客户,让更多合作伙伴能享受到同样高效的一体化供应链服务。比如说,有效解决了田间地头“最先一公里”的难题,带动当地形成区域特色产业带,打造出了一大批助力乡村振兴的农产品品牌。京东物流在为用户、行业、社会创造价值的同时,其自身价值也获得了社会及资本市场的认可。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所说的,京东物流与传统物流的不同在于与供应链的结合,形成了一个以消费为引擎带动生产和供应链发展的新模式。京东物流定位“技术驱动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及物流服务商”,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使得供应链更加科学、高效,让中国的大市场更加畅通,这是“十四五”规划建议中提到的“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一个具体的实现方式。
 
今年疫情期间,京东物流多年积累的基础设施能力已经为自己赢得了良好口碑,并且早已成为京东的核心竞争优势;而在独立上市后,如何将供应链能力赋能给更多实体经济,助力更多合作伙伴提升效率降低成本,这些才是京东物流上市后,更多人需要听到的新故事。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