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乐平菜】传统水桌里的“张碗仂肉”

乐平之窗 2024-04-21


开栏的话:

“稻米流脂姜紫芽,芋魁肥白蔗糖沙。村村沽酒唤客吃,并舍有溪鱼可叉。”乐平,自古以来就以丰厚而独特的饮食文化著称。今天,以江西小炒、流水席、特色小吃为代表的乐平菜风靡省内外,更加证明了乐平菜的独特魅力。为打造“乐平菜”品牌,推动乐平传统文化与饮食文化深度融合,让“乐平菜”成为乐平特色文旅消费的一张靓丽名片,全市上下正在全力丰富“乐平菜”品种、构建“乐平菜”体系、优化“乐平菜”特色。自即日起,“乐平之窗”特开设“乐平菜”栏目,重点推介展示“乐平菜”及其背后的饮食文化,敬请关注、欢迎赐稿!


传统水桌里的“张碗仂肉”



- 张邦富 -


过去,我们乐平城乡办喜事,作兴“水桌仂”酒。水桌仂开席托上桌的头牌菜就是“张碗仂肉”。二十四块肉码放在蓝边碗里,如山似塔,东家的面子和底子被厨官做得实实在在,排排场场。赴宴的客人一个个被吊起了胃口,喜庆的场面被传桌的,伺酒的穿梭一样织得热热闹闹。


先前东家摆酒席好面子,通亲戚,通房股,讲排场。亲戚自然要随礼,本家自然要代茶,帮东家装脸面。随礼要办篮子,代茶要端点心。祝寿,腰子篮里要备布料、寿仙果、衬篮子的两筒面,篮子盖上还要放一副请老先生作的寿对。有钱的人家还会敲锣打鼓送寿匾。贺梁,腰子篮里要备人情(红包)、彩布、麻糍和贺对。娶亲嫁女的篮子也是办得沉甸甸的。赴宴前,一家老少穿戴一新。


做红喜事各处都有接客的乡风,亲戚不分远近,哪怕是同村,东家也要安排后生去接,否则就失礼。接客尽量用新红车,车身画着红色的祥云纹,做喜事讲彩头。本家的后生,对东家有哪些亲戚,又住在哪里,都了如指掌。在东家吃过早饭,后生们就各自分头行动,轻车熟路,去赶点心昼饭,确保客人赶到夜晚的店菜酒。过去的外婆、姑母以及子孙都要坐车,甚至还要带床被子过夜,因此接客也不轻松,路很远的亲就得派个子大的后生打两乘三乘车去。


摆酒席,东家早就作了各种准备,比如碗筷、花轿、唢呐,提前好几个月作了预约,厨官也作了安排。过去办喜事,必须杀猪,猪都是自家栏里养的正宗乐平花猪,这猪都是头年下栏的,做喜事的猪越老槽越好,出栏前一两个月还加了米糠催膘,这样肥肉厚实,板油也多,肉肥杀客(指肉味醇厚)。



杀猪的也是早就打过招呼的。过去乡村里没有专职开屠的屠夫,杀年猪都是村里的糖官兼做,他们也办了屠刀、行刀、刮刨、挖耳尖刀这些屠夫的行头,东家有请,用竹篮拎来就是,为的是于人方便。做厨官的,杀猪的,都是热心肠。他们一般爱面子,喜欢听奉承话,只要人家说了三句好,屎里也要撞个脑。干这行是没有薪酬的,但他们不在乎,只要东家有请,寅叫卯到,而一旦事情办妥下架,他们拎着行头就走。往往这时东家赶紧拦住,递个红包,聊表心意。他们顿时不高兴,反复推辞。东家说,再推就是嫌少了。话说到这个地步他们也就只好收下,否则就是不给面子了。


先前办酒席,炖肉,熬汤,蒸酿,炒菜,都用碳锅。农家的厨房大多是三口锅:炉子、柴灶和炭灶,三位一体。碳锅二尺三,锅沿坐得低,体量很大。柴灶平坦,炭灶灶口却高,灶底倾斜,便于灶里的炭火从灶底的铁栅下扯风。会看炭灶的往灶里上了炭,用铁钩从下面向铁栅上钩几下,再用铁板封住灶门,灶里立即烧得轰轰烈烈,烟囱里传出风风火火的响声。


碳锅闲常都空着,只有办酒席,蒸年糕才排上用场。老早老早,我们乐平就产煤。解放后,我家乡附近的牛头山、万山、钟家山的块煤很出名,买煤不难。上了年纪的人看炭火有经验,火激锅,还省煤。


过去办酒席都吃水桌。


以前的水桌每桌要上两道肉,一道是佐酒的张碗仂肉,一道是下饭的凹碗仂肉。张碗仂肉一碗码二十四块,其中是十六块肥肉,上面是八块瘦肉。一桌八个席位,平均每人三块本份肉,两肥一瘦,这是古来的规矩。老班辈办酒席规定每桌三斤八两肉,图排场的人家每桌多放二两。鲜肉下锅要过秤,而且软刀、硬刀、腿子、猪头、猪脚撘匀(一般喜事正酒有两餐,娶亲还有一餐关东酒),这样方便装碗,炖出的汤更鲜美,炒出的店菜,糊出的子花汤、猪肝汤、豆干汤、冻米雾汤才更鲜美。


杀猪的把肥猪开好边,一刀一刀地切开,挂上挂钩,厨官就系条围裙上厨炖肉。炖肉是办店菜酒的前奏。厨官全神贯注着碳锅,看肉炖得成色,看汤的浓淡,闻香味,手中的铁钩不时地翻动,防止烧了肉,还不时地往锅里注点水。水多了,汤就清淡,配菜出不了味;水少了,肉容易烂,切出的肉不好装蜿。做厨官,讲究不少,所以悟性不好的人不敢沾边。


肉炖到一定的时候,厨官就会用筷子在每刀肉上插一插,如果软刀肉到了火候,赶紧从碳锅里取出,放进大饭盘里,用快刀在案板上肥瘦分开。一会硬刀和腿肉也取锅了。最后上岸的是猪头和猪蹄。这两样是装凹碗的,形不重要,关键是要烂。肉全捞上来了,满厨房都是肉香。


厨官用大粥桶舀了浓汤,放一边备用,这是做店菜的精华。碳锅让人做饭,厨官和下手则坐在案板边切肉,酱汁,装碗。这是做传统水桌的重头戏——装张碗仂肉。厨官负责切,他先切的是肥肉,每块厚薄均匀,形同方砖。东家如果预备了二十桌来客,就要切出三百二十块肥肉。每块大小要合适,大了,肥肉的数量不够,小了,有余积,装出的张碗仂就不熨帖,让东家面子过不去。肥肉切好,下手要放酱油盆里酱汁。酱油里的盐分量要适中,淡了,就出不来张碗仂肉的味;咸了,就没有了张碗仂肉的鲜。酱汁的时间也要刚刚好。如果汁过后,肉皮红亮如膏,那装入碗中就好看。装肉的碗都用蓝边碗,芦花碗小了,肉难往高处码。码张碗仂肉按“井”字层层上码,一层横码两块,另一层纵码两块,垒码八层,数字上不能有误。所需的张碗叻肥肉装好后。厨官再切瘦肉。瘦肉不带骨头,也不带肥丝,肉块要厚实。等碗里的肥肉冻硬了些,再一一码上八块瘦肉。然后,一碗碗摆进碗厨,只等开席敲锣,客人落座,喜爆响起来,唢呐吹起来,张碗仂肉就隆重登场。


张碗仂肉传上酒席,摆在正中,十分排场。等煎的冻鱼,炒的粉藕,以及海带、豆芽等佐酒菜上桌,每桌才就开席敬酒。直等到粉丝、粉皮上了桌,有了酒兴,这时席上有人拿起筷子招呼大家吃肉。大家拿起筷子,却没人先去夹肉,只等上座的长辈动筷。长者礼多,示意小辈先来。有人见状,便说,长辈不“开山”,谁好动筷。到了这份上,长者才不客套了。等“子花”汤(鸡蛋汤)上桌,长辈一定要让晚辈先下瓢,谓之“得子”。


张碗仂肉块大,由于是炖的,又是干码,虽然没有佐料,风味却很独特,比之米粉蒸肉,豆豉蒸肉,吃了不油腻。特别是那肥肉像糕粿一样,一咬嚼便满口醇香,上了年纪的人一次能吃一个张碗。过去做素喜事时,做八仙的张碗仂肉可以放开量吃,有人吃过好几碗。在红喜酒席上,再喜欢的人也不会放开量,顶多只吃自己的三块本份肉,决不多吃,老古话:餐饱容易世饱难。再说十一腊月,新正二月,办喜事的人家多,送人情,赴酒席,一场又一场,接着锣鼓打,这个度,这个分寸是要把握好的。


等吃饭的时候,厨官让传桌的把凹碗叻肉从厨房里传出来。为什么叫“凹碗仂肉”,肯定是和“张碗叻肉”相对而言。这肉用了川香、香葱、大蒜炒,而且又是炖过的猪蹄和精瘦肉,所以还没出厨,香味就出来了,特别受年轻人的追棒,别说肉,就其中的佐料就好吃得不得了。


传统水桌仂酒宴里的那道“张碗仂肉”不简单,不仅凝聚了老祖宗健康营养的饮食智慧,也包涵了古人的为人处事的很多礼仪,在酒席文化中,它无疑是一枝独秀。


注:凡属于本公众号原创的内容,未经允许不得私自转载。

☞推荐阅读


共贺新春、共谋发展,2024年乐平市在外发展人士新春恳谈会隆重召开

文化进万家、非遗过大年,我市春节赣剧与民俗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市博物馆举办春节文化体验活动

金鹅山管理处:迎新春篮球友谊赛精彩开打


欢迎向《乐平之窗》投稿

投稿邮箱:lpzc2016@163.com

新闻热线:13767856365



值班领导:宁敏来
责任编辑:徐凡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