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2年9月1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老年大学

郑经卫 正经视点 2022-09-13



前不久,看到一个朋友贴出了几张三口之家微信群里对话的截屏。这位妈妈堪称“虎妈”。在她多年的严格管教下,女儿不仅钢琴获奖,而且爬上“藤中之藤”,也算满意。


这几天,按照国内的规定,妈妈可以申请退休了。貌似,全家开始就此讨论妈妈退休后该干什么。


在这个过程中,女儿迫切提议让妈妈赶紧去报名老年大学,并且建议妈妈选钢琴课。她甚至自告奋勇可以“负责监督妈妈练琴”。


话说到这儿,这个妈妈终于明白了:原来这个女儿是想来报仇的,想“打回来”(虽然、隔着太平洋并不可能)。


旁边呢,则是老爹傻笑的表情……


好一幅暖心的、天伦之乐的场面呀……


看到这些,我首先想到了一个简单的道理:所谓因果报应,从来都是报应不爽。


虽然母女的对话充满浓情完全没有恶意,但是依然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凡事有果必有因。


有一定人生阅历的人永远会同意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偶然发生的事情,因为“有因才有果”。


具体来说,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佛教,似乎不讨论第一因;而基督教,是强调第一因的。


今天,我并不想讨论宗教话题。


我只是想讨论,到底应该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坚持这种因果的视角。


这几天,又有同胞忽然凭空撒手人寰,实在遗憾。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看待这突如其来的天灾呢?


有人开始引经据典地告诉大家说,“大旱之后必有大震”。马上又有人开始信誓旦旦地说,数据并不完全支持这个结论。


但——是——,在我看来,与其讨论现代自然科学无法证实——当然也无法证伪——的“大旱之后有没有大震”,不如扪心自问一下,为什么有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因,在哪里?


按照“郑编论语”,遇到“喋喋兮患祸”时,我们没必要讨论这些患祸之间有没有关系、或者将遵循怎样的先来后到的关系,因为我们改变不了它们发力时摧枯拉朽的破坏力。


我们唯一能做的,只能聚焦于我们的行动,聚焦于“唯遁徙”上,这样,才能享受“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的惬意。


旅美学者 郑经卫

2022年9月6日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纠纷,请联系小编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